工作生涯中,提高認知的三次關鍵點

8 評論 8749 瀏覽 22 收藏 13 分鐘

我們很多人,一輩子能夠走多遠,不是因為能力大小不同,而是因為沒有高人指點,加上自己所處的地點比較局限,視野看不了多遠。我遇到過很多人,曾經絕頂聰明,但后來一輩子默默無聞,沒有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就是因為多年局限于一地,見識難以與時俱進。

之前在微博有一個熱搜:

“不要大聲責罵年輕人,他們會立刻辭職的,但是你可以往死里罵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車有房有娃的那些”。

一般正常本科的畢業年齡是在23-24歲左右,就算低于本科提前工作,或者是在學業上繼續深造,大部分人工作十年之后,也就是30-35歲左右了。

中年人的范圍一般是40-65歲左右,工作十年,基本上也大多都成家了,是在有房有車有娃的范圍內,屬于可以“挨罵”的偽中年。不是說到了這個階段就可以更能忍氣吞聲,主要是,身上背負的東西太多,不能跟錢過不去了。

工作十年,特別是到35+,也是在一個職場年齡的尷尬期。十年經驗,要么走向管理層,要么成為專家。其他工作年限要求不高的職位,又比不過年輕人。十年經驗還需要靠投簡歷找工作,也是一種危機了。

有些人的十年經驗,其中真正有增長認知的時間,屈指可數。大部分是工作內容的不斷重復,由于時間流逝帶來的必然經驗年限的結果。但是在這十年里面,你到底成長了多少?

從招聘要求的工作經驗角度看,可以大致分為三個提高認知的三個關鍵點??梢越璐嗽u估一下,自己在工作生涯中是否得到了真正的認知成長。

1-3年 ?

從第一年做基礎工作內容,一般接觸到的是直線思維,簡單的因果關系的連接。從第二年開始,慢慢了解整體架構思路,建立系統思維的認知。從頭開始完整跟進一個項目,就可以得到這個認知的鍛煉,經歷一個項目的成長與成熟,是至少需要2年的。

在這兩年的時間里面,從直線思維,到面的思維。了解到在這個面上,各個元素的點與點之間的關系,線與線之間的關聯。這個項目系統的內部關系,互相關聯,互相牽動,建立一個系統思維。

但是真正建立一個全局的思維,是需要上升到點、線、面、體中的“體”的量度。一開始可能是在基于項目系統的基礎上,了解行業這個“體”的部分,開始了基于“體”的認知。

基于“體”的認知,特別是基于更大的“體”的視角,才能突破到3-5年的范圍內。如果只是基于項目本身行業內容的體量的認知,也就只停留在1-3年的認知初級階段。所以在這個階段的經驗年限,招聘對應的是初中級崗位人員。

3-5年 ?

到了這個階段,應該建立起全局視角的思維方式了,在這個階段的經驗年限對應的崗位是中高級人員。

這個全局,可以是行業的維度,經濟體的維度,時代發展趨勢的維度。面對一個問題,可以從不同角度綜合考慮,再得出一個選擇或解答。在這個高度視角的思考方式中,由于掌握的信息更多了,可以不斷深化對點線面體的思考,更新自己的認知,總結出方法論。

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這個平臺上的投稿內容,有很多產品經理總結出自己的方法論投稿上去,從某些方面解讀一些行業內容的看法。在輸出的同時其實也是在保持思考,提高認知。內容質量達到一定的平臺標準,就會被邀請成為專欄作家,持續保持對這個行業或者某些方面的認知輸出,這個可以算是3-5年工作認知的一個鍛煉。

5-10年

在成為專欄作家之后呢,寫得好的作者,就會有機會被出版社邀請出書了,不過這個畢竟是極少數。大部分的專欄內容,僅僅是在某些方面會有一些持續的獨到的見解,而出書需要內容成為一個系統,即你輸出的內容要變成一套系統的方法論。

形成一個自己的系統方法論,很多人并沒有做到這一點,頂多也就是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方式。有些人形成方法論,就有花上一段不短的時間,形成系統方法論,也就更長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更多要了解到的,是人性。

能夠通過不同學科內的底層邏輯,社會學、管理學、心理學等方面,歸根到底,是在研究人性。對人性有一定的探索,并應用到自己的工作范圍內,這個也是系統方法論的一個組成部分,離不開人性。

一路上該摔的坑也都踏得差不多了。從過來人的角度看,就像是老師的講臺視角,下面學生的一舉一動都看得清清楚楚。他們現在的心態,他們的成績所會前往的未來,他們以后要面對的東西,都大致了然于心,就像開啟了一個“上帝視角”。

經驗年限只是時間的必然結果,并不是得到的認知經驗?;旧线_到十年經驗的職場人士,做得好的,是可以成為“專家”或“資深”人員。能夠到這種級別的中年人,還會被“挨罵”嗎?

是否是真的在工作生涯這十年里面只有這三個提高認知的時間點呢?

也不是。這個只是從招聘的工作經驗要求的角度,分析了一下。

自己主動去尋求認知的增長,這個機會有很多很多。

在曾鳴教授的《看十年》里面,提到vision&action,保持長期思考,快速反應。中國的發展變化太快了,但是這個趨勢,還是可以從一些生活中的細枝末節捕捉得到的,需要保持長期思考,并快速反映到行動中。

在管理學課內也有一節討論視野的課,我把有些回復的內容也提取整理了一下,整理成一個思維導圖。其實都是基于vision和action的基礎上,進行具體方法論的拓展。

vision,首先是通過閱讀和交流。

在互聯網的發展下,各個行業邊界弱化了。自己更需要去主動弱化、打破邊界,很多認知往往存在于方法的跨界應用。通過閱讀與交流,來學習其他方面的知識。

  • 閱讀,進行廣泛閱讀,通過資料迅速了解不同領域的內容,打通底層思路,建立全局觀。
  • 交流,也是一種學習方式。主動進行跨界交流,雙方進行知識互換,可以實現1+1>2的效果。尋找“頭部”,例如:頭部的城市、公司、行業、專家、趨勢、風口等。越是頭部,越是牛人聚集。

在閱讀上,就是閱讀經典,尋找知識的源頭閱讀?!敖浀涫穷I域內的泰山,才能夠一覽眾山小”。

“有時候,你在哪,比你是誰更重要。你跟誰在一塊,你就是什么人”,“經驗貴過黃金,知道怎么與一流人為伍,迅速找到一流人的經驗,可以更快的打通關鍵脈絡”。在交流上,與優秀的人為伍,學習到的認知越多。

實踐跟認知是互相反饋的,認知可以反饋在你的實踐方式中,在實踐中也可以得到新的認知。

  • 在學習的同時,輸出內容,才能夠轉化為自己的內核,以及鞭策自己不斷保持思考。我通過這個公眾號的輸出,得到了非常大的成長。
  • 打破你的生活邊界,走出去,看世界。觀世界才能有世界觀,這些經歷也是一筆巨大的認知財富。
  • “目標是定海神針:定一個長遠的發展目標,不以一時的得失影響進步的心,持續提高”,這個是來自于管理學課內的一個回復,我也覺得挺有用的。

這兩天大火的《百度沒有文化》,大致是由于李彥宏的認知判斷有誤,導致了錯失了很多機會。最后一句更是點明了“保持認知領先很重要”。

看到一篇文章里面提到:你想從一家公司得到什么,對未來至關重要。我看了也深受啟發,在這里貼出來做結尾吧,歡迎大家討論。

加入新公司第四周,我最大的感受是:我越發知道自己想從一家公司得到什么,拋開過程,我直接說自己的結論,按照優先級順序來看,我希望自己依次得到如下的東西:

  1. 認知的成長
  2. 影響更多的人
  3. 完成更好的工作業績
  4. 獲得更多的物質回報
  5. 適應更多的壓力

認知在所有需要中占據第一位,因為它幾乎代表一切,而當我把自己的認知與同事分享時,我也在影響著更多的人。因為認知和影響力的提升,我可以更好的完成工作。這自然會帶來物質回報的提升,但我希望自己帶給公司的價值要高于自己得到的回報,最后不可避免的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和壓力。

但因為有認知的提升在前,所以面對未知和挑戰時我會更加有信心,而非恐慌和焦慮。

世界上有很多公司帶給員工的順序正好相反:

  1. 更多的壓力;
  2. 更多的物質回報;
  3. 更好的工作業績;
  4. 影響更多的人;
  5. 認知的成長。

雖然2-4看起來也不錯,但是因為認知的成長落后,2-4這樣的結果很難以持久,員工本身會因為認知和壓力的不匹配而陷入焦慮與恐慌,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簡而言之,你能從一家公司所得到的最好的東西莫過于「認知成長」,而當這種認知成長是與大家一起完成時,你對這家公司的未來,對自己的信心會越來越充足。

回到我們自身,作為員工,大家都想要「加薪升職」,但真正的隱性需求,也就是「需要完成的任務」,是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認知。

歡迎交流討論,別忘了,這也是提升認知的一種方式。

 

作者:萬象青年,公眾號:萬象青年歡樂多(ID:wxqn-helloworld)。早上產品狗,晚上公號狗,時不時會分享一些產品心得和復盤總結。

本文由 @萬象青年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關于你說的那個職場時間表,我表示不敢茍同;鑒于中國教育和社會嚴重脫節,95%的大學畢業生需要花1-2年去探索自己的職業道路,會經歷換工作,換地方等等問題!確實,如果大學剛剛畢業就遇到一個好的老板(上司)是一件多么幸福以及重要的事;然而更多的是千里馬常有,伯樂稀有;
    當你找到職業規劃后,嚴格的按照你說的走下去,但是走到底的更多的人漏斗效應

    回復
  2. 很不幸走到10年,既不是專家,也不是高層管理

    回復
  3. 很高興能有和前輩溝通的機會,
    前輩覺著有沒有一件事不光在3-5年能做,甚至可以提前做并且會有好處的事情?

    來自北京 回復
    1. …..前輩不敢當 主動提高認知,保持學習,什么時候都是有好處的,這邊不經常上來看,歡迎前往公號交流~

      來自廣東 回復
    2. 已經關注啦

      來自北京 回復
  4. 感謝分享

    來自江蘇 回復
    1. 我會不定時在公號分享一些產品、團隊、成長方面的心得感悟,歡迎前往公號【萬象青年歡樂多】交流~

      來自廣東 回復
  5. 提高認知,才能漲見識,拔高格局,也才能走得更遠一些~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