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90分鐘,就能完成一天的工作?
只需要90分鐘,就可以完成一天的工作?
一位典型的美國上班族每天真正花在工作上的時間只有可憐的90分鐘。
在90分鐘之外的所謂的 “工作時間”里,他們總能找到各種花式借口分散精力:看看新聞、上上網、玩會游戲,或者和同事閑聊,再吃點零食、喝杯咖啡也不錯;再假正經一點的,還會裝模作樣地理理文件,處理下與工作毫不相關的郵件——簡直是拖延戰術之集大成者!即使到最后真的無“延”可拖了,打個盹兒發會小呆也比重新開始工作來得有吸引力。
先別急著指責他們——要知道,美國的上班族絕對是世界范圍內公認的高產一族。事實上,其他國家的上班族們真正用于工作的時間還不到90分鐘。
幾十年來,盡管為數不少的公司都對員工的“時間管理”和“生產效率”這兩個熱門話題下足了血本,類似上述的統計數據依然不見改觀??萍嫉拇_能讓我們的生產力大幅提升,卻也讓我們更容易分心。
普遍的問題在于,對當今的腦力工作者,我們依然在用工業時代呆板落伍的工作模式要求他們。我們依然任性地重視“工作小時數”,但這一度量衡在衡量工作產能時能起到的作用僅僅應建立在每小時產出相似的情形下——對于過去的機械性工作,這或許是很適用的,但它顯然不再適用于衡量腦力工作者的工作成就。
腦力勞動者高效工作一小時和低效工作一小時產生的差距到底能有多大?這么說吧,前者能達到的成績比后者的十倍還要更猛。
那么現在問題來了。既然如此,我們何苦要在辦公室里磨上那么長一段時間效率奇低的洋工呢?何不干脆就花上絕對高效的90分鐘,一口氣做完一整天的活呢?
能在90分鐘的時間里完成一整天的工作是怎樣的體驗?那會是一個怎樣的90分鐘呢?
“高效時段”
以下是一些實用的建議,它們會讓你擁有非常高效的90分鐘(我把每個90分鐘叫做一個“高效時段”)
1) 選定一個主題
像無頭蒼蠅一樣左一槍右一炮的戰術并不可取。你需要圈定一個清晰的主題,這樣大腦才能“加載”出一個單一的愿景并時刻圍繞著它轉動,工作也才能更有效率高。你選擇的主題可以是手頭上的某個項目,也可以是一個更寬泛的話題,比如經營人際關系;只要能確保大腦可以為你提供單一、明確的愿景并且時刻圍繞著它思考、運轉,這樣的主題都是好主題。
2) 定義你的“終點線”
把每一個“高效時段”都看做是朝向終點線的沖刺跑。但問題是,終點線在哪兒呢?它到底長什么樣子?只有明確90分鐘后要完成的目標,你才能真正做到專注。這樣即使最后也沒能沖過終點線也不必擔心,它的存在只是為了讓你更專心。所以你只需要瞄準目標,偶爾的錯過也無關緊要。舉例說明:撰寫并發表一篇新博客文章。把郵箱里的信件全部處理完畢。為下周所有的“高效時段”提前做好規劃。
3) 列出具體行動步驟
針對接下來要完成的任務,你需要有一個詳細的行動清單——當然并不是所有的任務都有這個必要,特別是一些在你看來再明晰不過的任務。比如我就不會在寫作前列一遍將要走的每一個步驟,因為我對它們早已了然于心。
但在一些并不熟悉的項目開始前,我一定會先進行一番頭腦風暴,列出行動的步驟。比如:首先要把郵箱里的垃圾郵件和廣告郵件全部刪除;接著,以每條不超過2分鐘的速度快速處理所有能簡單回復的消息;隨后,給需要詳細回復的長郵件分類并標明優先級;最后才是從最重要的長郵件開始著手回復。有時候我們不得不對屈從于一個現實,那就是花時間區回復剩下那些不重要的郵件幾乎是浪費時間。90分鐘到了之后盡管把它們都刪掉就好了。
4) 保證“零干擾”
你需要盡可能地保證在“高效時段”里不會被任何事物或情況打擾。如果真有必要,不妨直接點,提前告訴別人——“接下來的90分鐘我沒空”,讓他們之后在來找你。如果可以的話,鎖上房門也是不錯的方法。如果在當前的工作環境里,你無法確保自己不被打擾,那就換個地方進行focus block。如果真能確保自己絕不可能被任何因素打擾,你就能夠更專注,同時也就更高效。
5) 快馬加鞭地工作
腦子要轉得快,身手要夠靈活。如果你發現自己的行動減緩了,趕快加速。想象你正處在一場激烈的比賽中,整個90分鐘你都必須保持高強度的節奏。90分鐘之后你有的是時間休息。當然快速工作的本領還是要靠多練習,熟能生巧。
6) 拒絕走神
在每個“高效時段”期間,你只能做預先設定好的工作,心無旁騖。關掉手機,關掉一切可能打擾到你的消息提示。用不到網的話就把網絡連接斷掉;90分鐘內不要查新郵件;你也不需要什么“喝杯咖啡休息一下”、“餓了嗎來塊士力架”之類的借口。當然,人有三急,真的有需要還是要去洗手間一趟的,這方面倒是不必過分苛求自己。
VIA:Steve Pavlina,譯者迫切需要肩部馬殺雞的賴嘉津
快馬加鞭! ? 只要腦子轉得夠快,身子夠靈活,工作就趕不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