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銀十,如何找到積累最多運營經驗的工作?

7 評論 5712 瀏覽 29 收藏 16 分鐘

文章從行業現狀、個人擅長發現、選擇原則三個方面來跟大家談談,如何找到積累最多運營經驗的工作。

通常我們在應聘一個工作崗位時,對方會在意工作年限和項目經驗,他關注的是什么?

單位時間內經驗總和與崗位的匹配度。

同理,個人對是否做某份工作的關注,應該集中在能否能積累更多工作經驗的判斷上,大多數情況下工作經驗越多,水平越高,個人也就更有價值。有這個共識的小伙伴,請繼續往下看,這是一份地圖,一個小抄,可以找到積累最多經驗的捷徑。

本文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行業現狀;二是找到個人擅長方向;三是選擇原則。

慣例,將按照思維導圖所示開展:

一、互聯網現狀

1. 發展現狀

從生命周期看,互聯網進入了發展的成熟期,許多行業都加入到持續互聯網化的大軍中,這意味著互聯網正往系統化演變,同時已經積累了大量的行業經驗,可以作用于那些互聯網化進程較慢的企業。

互聯網既是順應時代的產業模式,也在當前市場上獲主力軍地位。順勢而為很多人都聽過,它是指個人能夠借助環境力量的大小,當一個行業處于主力地位,資金、人才、資源大量涌入,加劇發展的同時,也會對環境中的個人帶來豐厚的經驗回報。

2. 未來展望

在新一輪的產業革命出來前,互聯網將長期保持主力地位,且就目前的發展趨勢看,新的產業革命也將是在互聯網的基礎上進行的演變,近年勢頭比較猛的AI、大數據、區塊鏈等,都有互聯網的底層基礎。如果還不盡快把個人的未來發展與互聯網進行關聯,可能會被發展的洪流所拋棄。

3. 各行業互聯網化情況

即便我們都身處在每天與互聯網打交道的世界中,但這并不意味著每個行業的互聯網步伐都是一致的,有的行業走在前面,已經完成了全面的互聯網化,有的行業落后一步,還在探索產業互聯網化的合適途徑,而有的行業,才剛邁出互聯網化的步伐。

互聯網是一個行業統稱,代表的是一個共性認知體系,里面還細分了各行業。

根據現在的市場和技術情況,大致可把各行業的互聯網化行業分成三類:

  • 一線的代表是電商、社交、游戲;
  • 二線的代表是UGC、醫藥、娛樂;
  • 落后的代表是金融、工業、農業。

了解的意義在于選擇具體行業時,就可以做出可能為了獲取高薪,個人擁有一線行業的互聯網經驗,那么到二線、落后行業更容易獲取高薪職位;為了獲取更多的經驗,個人盡量選擇一線行業從業的決策。

二、找到個人擅長

在上述分析完大環境即外部機會后,對內的關鍵是找到個人擅長,它代表著個人能在一個領域持續多長時間,挖掘出多少潛力,持續時間越長,所選運營類型越擅長,兩者相乘后的經驗果實也就越大。從歷史經驗上看,這也是經驗最大化積累方法。

下面將從運營類型和找到個人擅長上分析:

1. 運營類型

這個模塊有點老生常談的感覺,只要對互聯網有一點了解的人,都能發出“這個我知道啊”的感慨。但是除了每個行業對同個運營類型要求有差異外,我們是否真的了解,這個崗位的核心要求是什么,在對運營進行分類后,本人將對每類崗位的核心要求進行提煉,便于各位小伙伴參考。

1)活動運營

核心:對人性的把握

解析:這里講的人性把握即包括對人性的了解,也包括不同弱點的應對措施,翻譯成白話就是做的活動是否擊中用戶人性弱點、

這個弱點,可以用七宗罪替代:傲慢、嫉妒、憤怒、懶惰、貪婪、淫欲和暴食。

對應起來就可能是—它是貪婪的,你就施以利益;它是傲慢的,你就施以榮譽;它是淫欲的,你就施以情色。一個活動應該且僅應該針對一個人性弱點,確定后再考慮活動形式,以及如何實現等后續事項。

例子:近期大火的支付寶錦鯉活動,它的成功在于投入產出比值巨高,抓住的是人性中的貪婪,獎勵越大,引起的想要欲望也就越大,即便中獎人數僅為1人,也并不妨礙每個人都抱著“說不定就是我”的心理進行轉發。要是換成同樣活動形式,但獎勵降低到只是一個出國游,就必然不會有如此現象級的傳播了。

方向:根據不同企業的細分情況,活動運營還分為以營銷為主的完成業績和以用戶為主的關系維系,差別在于活動形式,以營銷為主通常通過提高購買率、復購率、客單價進行,以用戶為主則著力于提高粘性、生命周期轉化率,通常只有大而成熟的企業會做到這樣的細分,一般企業的活動運營崗,是需要雨露均沾的。

2)用戶運營

核心:對“啊哈時刻”的把握

解析:“啊哈時刻”是一個很妙的詞匯,從字面上就能抓到它的精髓,那是撓癢撓到了癢處、困惑茅塞頓開、打蛇打到七寸處的極爽體驗,和活動運營從用戶身上找弱點的做事邏輯剛好相反,它是從產品里找到能滿足用戶爽點的行事邏輯。

通常伴隨著產品的充分了解、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被驗證了的可以找到“啊哈時刻”的方法論、開創性的突破精神而存在的一類運營人員,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這個類型的人才都將占據運營的重要地位,越早組建這個類型人才梯隊的公司,越能在互聯網占據一席之地。

方向:從用戶性質,通常分為新客運營和老客運營,新客的重點在注冊量和轉化率,而老客則關注留存率和復購率。隨著互聯網各公司屬性的差異,對于老客和新客的運營有可能分開或者合并,隨之衍生出的崗位也是品類繁多:渠道運營、獲客運營、用戶運營等等,差別在于各公司的實際需要,但是對于要從事的小伙伴來說,運營核心總歸是相同的。

3)產品運營

核心:對“不可獲缺”的打造

解析:原本是想表述成“對用戶需要的打造”,但是從強烈度來看,需要遠不及不可獲缺,它代表著被需要和不可替代兩個層面,可能是某個功能,也可能是產品或服務,是用戶痛點的良方,是遍尋不著的“終于找到你”,是遍地開花唯你獨香的存在。

當我們考量一個商業模式的成立,尤其是互聯網類別的,一定是因為這個模式解決了某些問題,或者開創性地創造出一些新需要,才有存活下去的價值。產品運營,就是這個價值的創造者或者維系者。

方向:以產品經理為多數,產品運營為少數的存在,具體落實到工作,產品經理致力于功能、體驗制造不可獲缺感,而產品運營,就是把這個不可獲缺傳達并加強的存在。

4)內容運營

核心:輸出有用的內容

解析:內容≠文字,或者說,文字只是內容的表現形式之一,內容有更豐富的內涵,它可能是對內容的判斷、甄選、再創造和可視化表達,但是核心都離不開有用。

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看待有用呢?

不僅僅是學到了知識,改善了心情、走出了困境、化解了誤會。這些都是有用,并且從視角來說,這些都是“別人認為的有用”,并且這個“別人”越多,價值越大。

方向:內容運營按承載立場,可以分為內部內容運營和外部內容運營。

內部會根據產品不同有巨大的重視差別,如:UGC類平臺的內容運營重要度是遠高于電商、社交類平臺的,內容的外部則相對統一,承擔著宣傳、品牌、解釋等職責。一般企業也不會細分到內外部內容區分,只是我們在選擇的時候,需要了解這家企業主要是想做內部內容還是外部內容,這有助于個人以往經驗是否匹配的判斷。

2. 找到個人擅長

企業和員工也是一種供需關系,這段關系里占企業主導地位,也就是說,企業有了需求,才產生個人就業機會,所以在第1點里花了較大篇幅描述崗位類型,便于知道個人擅長后精準匹配。

有的小伙伴可能會有疑問:“我好幾個運營方向都擅長,都可以選啊?!?/p>

那么試著進行這樣的想象,你在念書時期是一個優等生,科科都很優秀,但是,你還是一定能說得出某個科目是你最擅長的。同理,我們也能找到運營工作里的“我最擅長”,也就能夠找出最適合的工作。

1)工作經驗

恭喜你,從“想象我應該擅長XX”上升到了“有事實可依”的類別,也就是說,你更有可能找到個人擅長的運營方向,你或許在一個初創公司負責運營的各個模塊,或者在一個大公司僅負責內容運營的排版編輯。更多可能在一個中型的公司,專門負責活動運營,接觸事項多少和經驗大小都OK。

都可以從以下兩個方向找到個人擅長:

  1. 成果整理:也叫一段時間的工作總結,在這段時間內,做了哪些事情,結果如何,羅列后以成果進行排序,分析排名前5(或者你認為合適的個數)的事項,找到好成果的共性,看最接近以上分析哪個運營方向的核心,越接近的,就越有可能是你擅長的方向。
  2. 同事調查:如果懶得總結,或者自己也分析不出,就可以采用這個辦法,向比自己經驗豐富同事請教:以往工作里的事情哪幾件做的最好?好的地方在哪里?多請教幾位同事,確保自己的調查結果是有效的。

2)無工作經驗

也恭喜你,在一切開始之前閱讀了這篇文章,更可能一開始做的就是自己擅長的事情,在我們擁有的一切資源里,時間是最寶貴的,一開始就往一條正確的路行駛,將更快到達目的地。

從以下兩個方向進行個人擅長的挖掘:

  1. 興趣愛好:沒錯,興趣愛好里藏著你擅長做什么,并不是要以愛好為工作,而是你的興趣愛好能夠幫你發現你擅長什么。舉個簡單的例子:你熱愛攝影,可能是因為100種原因,但是都代表著有較敏銳的洞察力,能捕捉到別人沒有發現某時某刻的景色。你熱愛游戲,也有100種原因,但是也代表著你有良好的策略思維,能綜合運用各方資源取得勝利。
  2. 擅長:在每個人的生活經驗里,都有被夸獎或批評的時刻,回憶過往,找到那些被夸獎的事件,分析并找到其中的共性,并與上述運營方向核心進行匹配,找到個人擅長的方向。

小結

寫到這里可能會有一些小伙伴會有產生疑問:“找到擅長和個人喜歡,哪一個更重要?”

擅長是天賦,而喜歡可能是后天作用的結果,在確定和不確定的事物之間進行選擇,確定的一方更保險,同時天賦代表的是你有很大概率做的比別人好,那么就有更可能經驗最大化。

三、選擇原則

經過前兩點,了解了互聯網市場現狀,市場需要哪些人才,個人是擅長哪方面的人才,就差如何選工作了。

俗話說的好:“機會好不如選擇好”,如果能夠借助外力成長,比如:那個公司正在快速發展,對個人的成長高度是起到決定性作用的。

如何做出正確選擇,可以從兩個方面考慮:

(1)找到影響決策的所有因素

個人擅長、興趣愛好、發展前景、工資或其他“你”認為能夠影響決策的任何因素。

(2)選擇原則

第一原理原則:對影響因素進行重要性排序,哪個最重要,就以哪個為決策依據,依次遞減。

運營經驗積累最多原則:以個人擅長做決策。

總結

其實無論已經做了什么選擇,都有再次選擇的機會,在我們有限的時間里,越早了解自己,知道擅長什么,想要什么,我想都能找到更好的自己。

這篇文章的方法不重要,能找到自己才重要。歡迎小伙伴們訂閱、分享給你那些有困惑的小伙伴們。

 

作者:列克星敦,公眾號:列克星敦

本文由 @列克星敦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找工作 2

    回復
    1. 哈哈哈加油!…

      回復
  2. “擅長是天賦,而喜歡可能是后天作用的結果”,這句話戳到點了~

    來自上海 回復
    1. 聽起來很像蠱惑哈哈哈…不過仔細一想是這么回事…

      來自上海 回復
    2. 最近在找工作……你的文章醍醐灌頂,蟹蟹了~

      來自上海 回復
    3. 找工作+1…希望都能找到心儀的哈哈哈…

      來自上海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