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員工6年復盤經驗:成長的最佳捷徑,是向自己學習

8 評論 18241 瀏覽 96 收藏 20 分鐘

我們或許無法成為圣賢完人,但至少可以靠著高頻、深度、持續的復盤,來獲得自我進化。

  • 作者: Kris
  • 來源:Kris在路上(krisgtd)

一、怎樣才算真正的復盤?

前幾天,一位已經財務自由的領導前輩,給了我們年輕人三條人生成長建議,其中一條就是:高頻、持續、深度的復盤。

在圍棋界,幾乎所有棋手有遵循一條真理:每次不論輸棋贏棋,要做的不是立即欣喜、沮喪,而是沉靜地復盤。簡單說,就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給自己剛才下過的那盤棋,做一次「找茬+點贊」。

在運動競技領域,「復盤」這個詞,出現的頻率也極高。

比如:世界杯,大家都在夸C羅自律得自由,說他對身體極其保護,訓練極度嚴格、飲食極度控制。但很多人忽略了,身體上的自律只不過是C羅取得成功的一個因素,足球這件事,絕不是練成一個肌肉猛男,就可以搞定的。足球是一項集體運動,身體是基礎,而能否成為一名超一流球員,核心是腦子,要有球商。

在紀錄片《C羅》里,他每天晚上回家之后都會和兒子玩一會兒,而即使是玩,他也要打開電視播放回放錄像。

每次比賽結束之后,C羅第一時間就要拿到團隊準備好的比賽錄像,從全局分析比賽,從細節推演總結。一次次傳球,一次次突破,一次次射門,每一個鏡頭都要回看,為的是找出其中的漏洞或不足,為下一場球做更好的準備。

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復盤同樣重要。

拉卡拉的創始人孫陶然,非常推崇復盤二字,他不止一次提到對于成長的理解:

人的成長有三種途徑:一種是從書本上學習,一種是向身邊的人學習,最后一種尤其重要:從自己身上學習。

而所謂的向自己學習,就是復盤。通過復盤從自己身上挖掘潛能,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去客觀、理性地剖析過去的自己,向過去的自己學習。這也是實現高速成長的第一捷徑。

二、你沒時間復盤,是因為不知道復盤的好處

很多人看到這里,可能會說:可我哪有時間顧得上復盤??!

這句話,就暴露了你的一個態度:相比沒做完的事,復盤并沒有那么重要。因為你已經天然把復盤的優先級排到了后面,自然也就無法優先實施。

能否專心投入做一件事,取決于你重不重視。所以,我們來梳理一下復盤的重要性,看是不是足夠重要到讓我們優先來處理。

好處1:復盤讓你跳出樹木,看見森林

我們做一件事,很容易陷入一種「被牽著鼻子走」的狀態。雖說今日事今日畢,可事情太多,沒辦法,就只能靠著時間來湊。好不容把事做完了,又來了一項新任務。如此,進入了一種越忙越累,越累越忙,根本停不下來的狀態。

這種忙碌看似充實,實則危險。一旦完全埋頭到具體的事務性工作中,就會出現「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困局。

我在剛入公司第一年,也曾陷入到這種低級忙碌里,不復盤,不回看,蒙著眼睛往前趕,可成長極慢。有一次和一個前輩聊天,對我觸動很大,當時他詢問了我的工作狀態,然后問了一個問題:「你覺得,公司到底是靠什么賺錢的?」

我不知道,搖頭。

他接著問:「那公司主營業務的整個行業發展狀態和趨勢有想過嗎?」

我還是不知道,繼續搖頭。這個時候,我意識到了,自己完全進入了一種瞎忙的惡性循環。

前輩的一段話,讓我受益匪淺:

格子間的工作,最忌諱把自己埋在格子里。真把自己當公司螺絲釘的人,永遠都只顧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一定要回頭看,思考自己的工作對于整個公司運作的意義,然后由點到面,去擴展自己的認知邊界,去理解公司整體發展和運作的宏觀邏輯。如果你連公司、行業的整體沒有獨立判斷,那你只會停留在一個用處不大的小釘子階段。

好處2:復盤,幫你精準定位工作的套路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困惑,為什么有些人僅僅工作了一年,卻比很多人工作了三、五年,看起來更加專業、老練?是我們不夠聰明嗎?是我們不夠努力嗎?

最核心的,是因為他們比別人更快地找到了工作中的套路。所謂套路,就是幾乎不用思考就可以拿來即用的框架、流程、經驗,把這些經驗轉化成一種長在自己身上的能力,隨時隨地都可以調用。

套路,最吸引的我一點,就是可以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比如:我寫文章,很多人會說,你每天又要加班工作,又要保持日更,是怎么做到的?我的答案就是:套路。

三、我的復盤筆記實踐,以寫作為例

我的寫作套路是什么呢?總結如下:

  • 早起通勤路上(7:00 – 7:40):閱讀5篇優質公眾號文章,轉存至云筆記app;在樊登讀書會或得到聽書,聽一本書。
  • 到公司飯后(8:00 – 8:30):根據閱讀公眾號文章、聽書內容確定3-5個文章主題,保存至草稿箱。
  • 中午飯后(12:00 – 12:40):根據文章主題,寫下能夠想到的核心立意、以及文章素材。
  • 晚上通勤(40分鐘,因為加班時間無法保證,給不出具體時間表):打開手機筆記草稿箱,繼續完善文章的立意、觀點、論據、素材。
  • 孩子睡后(10:00以后):打開電腦草稿箱,根據文章立意、論點,在網上、書上查找有趣、有料的素材,對文章進行補充完善。(這個時間相對不固定,畢竟有些文章寫得很順,時間很短,有的文章打磨則要更久一些。)

以上,就是我一天的寫文章時間表。

是不是聽起來很繁瑣,很笨?確實是,但沒辦法啊,我要上班,要加班,還要陪孩子玩,我只能不斷地復盤自己的每一天,然后從其中找到可以支撐我繼續寫作的時間。

顯然,這個套路,并非我第一天寫文章的時候就已經確定下來的,而是經歷了不斷復盤、不斷迭代的過程。比如:時間不夠怎么優化?寫作導致睡覺太晚,怎么調整?寫文章容易時間失控,怎么調節?

這也是我堅持寫作兩年以來,能夠保持持續更新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確定了一個我可以持續輸出的套路。

不斷地回頭看,自己踩過的每一個坑,然后千方百計把它填好,才能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套路,支撐我穩定的輸出。于是,看起來很難、很復雜的事情,在套路之下就簡單很多。

三、要想做好復盤,必須遵循 3 個原則

我之前提到過,一個人的成長,就是自我進化,而自我進化的核心路徑就是復盤。

如何才能高效復盤呢?

三個核心關鍵詞,就是高頻、深度、持續。而我的復盤工具,就是每周的周記。需要滿足幾條原則。

原則1:高頻

復盤的頻率,決定了自我進化的速度。我猜,每年年初,你都會給未來的一年確定一些目標和計劃。但我也猜,每年的計劃基本上到下半年,也就忘個一干二凈了。

為什么呢?

因為復盤的頻率太低了!

很多人的年度計劃,真的只是一個時點動作,做完了就扔到一邊,不再回看,不再復盤。等到年底了,想起來該寫個總結了,再把年初的計劃翻出來,含著淚做個總結。

其實這種事情,我以前也干過。年初雄心壯志大干一場,到了年底就小心翼翼地包裝一下自己的個人總結。似乎看起來還不錯,其實心里知道,又TM荒廢了一年。直到,我找到了自己的復盤工具——周記。

從此我把復盤的頻率從年,變成了以周為單位,每一周都要做復盤,回顧這一周的計劃完成情況,目標可實現程度,需要下一周做哪些調整。

一位500強央企員工6年復盤經驗:成長的最佳捷徑,是向自己學習

▲2017年,作者在周記里的固定模塊,每周公眾號增粉目標進度表

有一次,我和一個讀者聊天,他也在堅持寫周記,我說:「每周寫完周記,我都會覺得,上周的自己是個傻子?!顾畋碣澩?。

一旦發現之前的自己,有太多的差距需要彌補,太多的錯誤需要修正,太多的墮落需要調整時,就會深深地痛罵以前的自己。罵完之后,乖乖調整計劃和行動,爭取讓下一周過得沒那么傻逼。

另外,復盤頻率調整為周之后,就像是給自己的惰性安了一個定時炸彈。就算你喪了好幾天,一到周末,一開始寫周記,那顆墮落的心,就被炸得稀碎。碎裂之后,收拾收拾繼續上路。當然,周復盤有一個前提很重要,就是一定要百分百真實地還原記錄。

在我的周記里,不管這周狀態好還是不好,都會如實記錄,所以很多周記的小伙伴會私信我——K叔,我覺得周記里的你和公眾號里不一樣!以前以為你是自律大神,后來才知道,你也有荒廢的時候,哈哈哈。

對??!我又不是機器人,也有七情六欲、喜怒哀樂,也有雞毛蒜皮、油鹽醬醋,但是只有高度真實,才能讓自己更準確地找問題,從而迭代成長。

一位500強央企員工6年復盤經驗:成長的最佳捷徑,是向自己學習

一位500強央企員工6年復盤經驗:成長的最佳捷徑,是向自己學習

原則2:深度

復盤的深度,決定了自我進化的質量。復盤不是淺嘗輒止,否則只會永遠浮于表面。所以,我在寫周記的這些年,始終在倒逼自己,做更加深度的思考。

以前的周記,更多的是家長里短,基本上是自己的生活的一些流水賬。但我知道,這種流水賬的記錄,并不能讓我實現成長的突破,只會進入成長的瓶頸。于是,我開始刻意地在周記中加入自己的獨立思考,要有自己的觀點。

但觀點不是從腦子里隨便飛出來的,而是要通過不斷持續地輸入,深度地思考,才能寫出來。慢慢的,我的周記增加了讀書心得部分,以及深度思考部分,為的就是倒逼自己,建立知識體制和系統的價值觀,而不是僅僅停留在低水平循環。

一位500強央企員工6年復盤經驗:成長的最佳捷徑,是向自己學習

這種想說又不知道說什么的狀態,我太能理解了。就跟我最初開始寫文章,寫周記一樣,寫個100字就覺得寫不下去了,哪有那么多話可說呢?

一位500強央企員工6年復盤經驗:成長的最佳捷徑,是向自己學習

▲2012年,作者開始在豆瓣上記錄一些想法,看起來很可愛

但隨著持續地逼著自己輸入,輸出便自然而然地流出來了,有時候寫到興奮的時候,明知道要晚睡熬夜了,還是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的手,因為想說的話太多了。這種從無到有的狀態,就證明了只有不斷復盤,持續輸出倒逼持續輸入,從而實現向上生長的正向循環。

原則3:持續

復盤的持續性,決定了自我進化的上限。還是那句話,自我進化是一場長跑比賽,而不是跳高比賽一個時點下,跳得高,看著挺熱鬧,但沒用。人家比的是耐心,比的是持久,比的是誰先累得趴下,比的是誰能堅持到最后。

具體到我的復盤周記,就是要把周記這件事變成我每周必須要做的事情。

有一句話:

大多數人高估了自己1年內能做到的事情,而低估了自己10年內能做到的事情。十年有點長,我覺得,可以堅持一年的周記復盤,都會讓自己的人生有一種質的飛躍。

我第一篇周記,其實是受當時的一個豆瓣友鄰影響。

記得剛開始他的周記文章,更多的是一些只言片語的隨筆記錄,結果有一天偶然看到他的一篇文章,文筆老道,觀點犀利,讓我刮目相看。點進去一看,我才意識到:周記真的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最開始,在小組里大家都躍躍欲試要堅持寫周記,但最后做到的只有他一個人,而那將近半年的周記,竟然可以有如此大的改變?

那個時候,他的周記已經有相當規模,并且開始付費訂閱了。我想都沒想就交了錢,然后開始窺探他的周記內容,無論是生活、讀書、個人管理,都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于是,我也行動起來,開始了自己的周記之旅。在2013年6月30日豆瓣寫下的第一篇周記。

一位500強央企員工6年復盤經驗:成長的最佳捷徑,是向自己學習

▲在2013年6月30日豆瓣寫下的第一篇周記

本以為周記只是讓自己的生活擺脫混亂,但沒想到,寫到差不多十幾篇的時候,我發現周記已經沒辦法滿足自己的傾訴欲了。于是開始輸出文章,結果一下子被推薦到了豆瓣首頁,漲了幾千粉絲。

這也是我最開始寫作的種子讀者,我當時也不會想到,未來的自己可以慢慢擁有了一萬、十萬、二十萬讀者的跟隨。

而這些的發生,都是因為兩個字:持續。

現在看之前我最開始在豆瓣的第一篇文章的文字,看起來非??蓯?,甚至覺得羞愧,但正是每周復盤,讓我實現了文字和思考的突飛猛進。

五、給自己定制一份「脫胎換骨計劃」

前段時間,我因為聽曾國藩的一些故事,開始在周記里給自己制定了一個「脫胎換骨」計劃。

而曾國藩作為晚清圣人,同樣也是依靠著持續地自律和復盤,來一步步實現的。當年他苦于自己的人生沒有突破,便四處拜訪大儒名師,結果發現,幾乎每一位成就高的人,都有一個習慣,便是寫日記。于是他也開始效仿,并且制定了自己的「脫胎換骨」計劃,從此開啟了開掛的人生。

我們或許無法成為圣賢完人,但至少可以像曾國藩一樣,靠著高頻、深度、持續的復盤,來獲得自我進化。

 

作者:Kris ,公眾號:Kris在路上(ID:krisgtd),85后/二胎爸爸/會計博士/500強央企/馬拉松跑者,3年陪孩子讀了300本書/半年10個500強offer/2個月考博/1個月瘦20斤。個人微信:ursosonice5歡迎來撩”。

來源:公眾號:Kris在路上

本文由 @Kris在路上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原文鏈接:https://www.36kr.com/p/1911949457541123

譯者:Jane;來源于神譯局,36氪旗下翻譯團隊。

本文由@神譯局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k叔棒棒噠!已關!

    來自河南 回復
  2. 請問k叔,如何撰寫周記?

    來自貴州 回復
  3. 贊,悶頭往前過時間很容易,停下來回顧過去很困難

    來自廣東 回復
  4. 觸動大大滴,回想自己進步最大的一段時間恰恰是經常反思自己行為的時候。像作者學習,三省吾身!

    來自廣東 回復
  5. 俗語叫防止二次踩雷,這樣做事情更高效

    回復
  6. 我在回家路上,會莫名的自言自語,嘗試推演后面幾天工作中可能碰到的場景,算不算是一種復盤

    來自上海 回復
    1. 復盤是對過去發生的事情進行分析,推演后面幾天工作中可能碰到的場景應該不算復盤吧?

      來自河南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