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家公司、21次面試,32歲轉行互聯網的我想告訴你……
對自己定位準確、仔細研究JD描述、學習相關課程、通過投簡歷和面試反饋來定位自己,如此用心和堅持,你也能轉行成功!
2個月前,我還是一名傳統行業的產品經理。
說是產品經理,其實更多的是執行層面的小兵,領導說要什么就做什么,不需要看數據作分析,與互聯網行業千差萬別。
想轉行互聯網這件事,還要從3年前說起,那時候是2015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風頭正勁,我也想進入這個快速發展的行業,讓自己能夠快速成長。
借用雷軍的那句話: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
一、屢屢碰壁
但很可惜,那時的我沒有任何的積累,只憑著對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向往和對產品經理一門心思的追求,自己投遞并找朋友幫忙推薦了幾家大廠的PM,結果自然是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
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思考自己為什么失敗?是哪里做的不對?怎么才能反敗為勝?
通過反思,我發現自己輸在沒有相關經驗上。
對外轉行不成,那就試試對內轉崗吧。于是,通過公司內部競聘,我到了市場部,并通過優秀的工作表現,在2年后成為了一名產品經理。
但這還遠遠不夠,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樣:此“產品經理”非彼“產品經理”。于是,我繼續努力“開拓”更多經驗,我加入了讀書會,成為一名核心運營成員,開始負責線上寫文和線下策劃活動;生娃之后,更是和一群朋友們一起做起了家長的社群,從實際活動中積累了豐富的運營經驗。
在這里,我想說的是,想轉行,首先要尋找一切可能去積累相關的經驗,無論是對外還是對內。
積累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目標特別明確,比如我就是要做數據產品經理,那首先可以從一些招聘網站上找到相關的職位JD,看這些目標崗位需要的技能有哪些,自己能滿足哪些又有哪些是短板?要么就是自己的長板足夠長,要么就努力補齊自己的短板。
另一種,則是去努力拓展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比如讀書會和家長社群,本身都是我自己熱愛的領域,在做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再反推回去,看積累的經驗適合做哪些崗位。
而這種積累不需要很多,只要有50%,那么你就可以去嘗試去轉行尋找適合的互聯網工作了。
你可能會問:為什么50%就夠了?而不是80%,甚至100%?
因為做的越多,需要花費的時間就越多。而真正的互聯網崗位,都是很細分的,沒辦法做到完全一樣的經驗。但原理是大都相通的,如果你做到了50%,一是節省了時間,二是已經有一些積累和心得,已經完全可以應付面試了。
其他更深層次的東西,在到崗之后再有針對性的研究,會更有效率。
二、定位自己
準備好了,馬上行動起來!
首先要做的,是準確找到自己的定位!
回歸我的初心——想做產品經理,其實也是一個很模糊的想法:為啥想做?
因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被炒的火熱的產品經理無疑是互聯網行業中非技術類的好職位排名No.1。
但實際情況是:我沒有相關的工作經驗,所謂的產品,做的只是簡單的資費和套餐,和互聯網產品相去甚遠。
而運營,我的經驗就比較豐富了:本職工作是和活動策劃運營相關的,再加上業務時間做的讀書會和社群,也都積累了相關豐富的經驗。
因此,在運營方向上,我的可選職位就比較多了,像活動運營、用戶運營、社群運營、新媒體運營等等。
這里想說的是,想要轉行:不僅要了解自己能做什么,也要了解互聯網中具體的職位都是做什么的,這樣雙方進行匹配,才能最終找準自己定位。
如何了解互聯網中的職位呢?
(1)看招聘職位JD
這個方法優點是短平快,缺點是沒一定了解的話可能會看不太懂,而且比較枯燥。
(2)學習系統的相關課程
深入了解這些職位的內容,了解和學習了互聯網產品和運營都在做什么,再匹配到自己身上,最終發現運營無疑是最適合我當下轉行的選擇了。
(3)通過投簡歷和面試反饋來定位自己
有時候自己適不適合,單靠自己想還不夠,最終還得拉出來練練。
比如我一開始,想著運營門檻低,轉行肯定很easy,就按照薪資水平將運營的崗位排了個序,把目標公司的好的崗位都投遞了一遍。
結果有的簡歷根本就沒有通過篩選,有的也因為經驗不匹配直接一面就被刷掉了。通過反復試錯,最終發現自己在活動運營和社群運營方面通過率最高,于是最后一段時間就集中火力主攻這兩個方向,不再浪費時間投遞其他職位了,這樣效率最高。
三、大廠喜歡什么人?
找到定位之后,第二步:找到身邊轉行成功的案例,快速復制成功經驗。
一開始,我找到兩個身邊的成功案例,這兩位朋友都是從傳統行業成功轉行的。一個說:我找朋友幫忙內推的,直接就成功了;另一個說:我的簡歷在LP上被leader發現的,過去聊了3次就給offer了。
看上去都好順利啊,但我明白,這兩個只是個例。轉行,哪有那么簡單?
尤其是在現在的大形勢下,互聯網公司,尤其是大廠,更加偏向于招兩類人:一是應屆畢業生,可塑性強、價格便宜;二是有相關工作經驗的人,來了就能上手直接干。
轉行的小白,對不起,是不歡迎的。
事實也的確如此。
在找工作的前期,我處處碰壁,經常是好不容易有個面試機會,也基本止步于一面了,我聽到最多的話是:對不起,我覺得你的過往經歷和我們在招的職位不匹配。
甚至有性格直率的面試官直接對我說:你這樣轉行過來的,相當于零經驗,我們招你還不如直接招個應屆生。
一次兩次,我覺得這可能是轉行必經的”陣痛“。但次數多了,我明白我身上一定是某個地方出現了問題,如果不能及時發現并解決這個問題,很可能接下來的第10次、第100次面試結果也是一樣。
四、面試其實是場開卷考試
通過自我分析,我覺得自己的積累和定位都有了,而欠缺的,是直接的相關經驗了。
直接經驗怎么來?
得通過轉行來。想轉行,得先證明你有直接經驗。
這有點悖論,何解?
我想到的第一個破局點,是鏈接到在這個領域里做的比較好的“大神”,來聊聊這個圈子里究竟在做些什么。
于是我找到了大哲,她是一枚經驗豐富的PM。在一個重要的面試前,我問她:你說我該提前準備些啥?
她很快回了一句:職位JD發我一下。
在收到JD之后,她很快幫我梳理了要面試的這個職位所需要的各種技能,以及可能會考察到的相關“知識點”。
這是我找工作途中的一個“MOT”(重要時刻),多年不找工作的我,好像一下子被打通了任督二脈,我意識到:面試其實是一場開卷考試,只要你能提前讀懂題,就能高效的完成答題。
舉個栗子:
下面是我隨便從拉勾上找到的一則用戶運營的招聘啟事,職位JD就是紅框部分,也是看崗位匹配最核心的內容。
那么如何準備面試呢?
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據每一條JD獨立準備一個自己的相關經驗,或者準備一個完整的案例,從JD的這幾條分別來說。
比如自己是否有過用戶運營體系的搭建、維護和完善,具體是怎么做的,有什么成功經驗和思考;在比如說,自己在日常工作中是如何來進行用戶的拉新轉化、促活和喚醒的?……
具體的經驗要按照STAR法則來講述(不清楚STAR法則的可以自行百度,這里就不過多贅述了),會顯得真實又富有邏輯性。
和大哲聊完之后,我發現了第二個破局點:我得具備“翻譯”的能力。也就是說,我需要把我的過往經歷,按照互聯網的“套路”翻譯給面試官聽。
其實很多事情,即使沒有直接經驗,但底層邏輯是相通的。
比如同樣是講述做活動的經驗,1.0版本的我是這樣說:我負責XX活動,主要做的是渠道方向XXX,產品方向XXX,運營方向XXX。
升級到2.0版本就是這樣說:我負責XX活動,貫穿了整個用戶的生命周期,按照增長黑客的AARRR理論來講,分別是通過XX方式實現了拉新,XX方式實現了促活,XX方式實現了轉化,XX方式實現了推薦,XX方式實現了病毒傳播。
這樣一是顯得你很專業,二是他能聽懂,雙方溝通起來就方便多了。
不要以為你說的他一定懂,產品上講求don’t make me think(別讓我思考)也是一個道理,如果你需要面試官主動去幫你轉化自己做的事情,他通常情況下是不愿意的,給他的感覺也往往是:這個新人做的事情我不太懂,估計和我們在做的很不一樣吧。
找到破局點后,快速調整戰略,接下來的面試便順風順水了。
兩周之后,我拿到了自己心儀的offer。
這就是我的故事,一名32歲的老阿姨經過5個多月時間,到9家公司(從BAT到獨角獸再到創業公司)進行了21次面試,最終拿到心儀offer的心路歷程。
在這里寫出來一方面是想要記錄一下2018年這一段難忘的經歷,同時也希望能幫助到那些想要轉行的小伙伴們少走一些彎路。
最后,以一句雞湯來結尾,同樣也是我很喜歡的句子:It might be your max now; soon it will just be your warm up(現在對你來說是極限,馬上就是你的熱身而已)。
本文由 @Yanjie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厲害了
29歲,項目管理培訓師崗位,想轉產品,現在收不到一家理想的offer,希望得到大神的進一步指導,我的微信z446285813。
34歲的大叔,在這篇文章取得真經。
您好 可以加個微信交流一下嗎,最近在跳槽,我的是:briengd O(∩_∩)O
我的公號:小茹筆記。歡迎留言交流,一起進步!
努力想轉行,也是卡在經驗這一塊了
直覺告訴我,你是從運營商跳出去的?????
哈哈直覺告訴我你也是同行
您好 應屆生想從事運營應該從哪做起您覺得
應屆生最好的途徑就是找相關實習,學習的話建議報一些運營或者產品的課程進行系統學習。希望可以幫到你~
優秀
我也是從傳統行業轉行到互聯網的產品經理,面試兩家就通過啦
厲害了,佩服佩服
STAR法則確實是投遞初期反饋最多的,其實你說的一點我很認同,一個可以把所做的產品說的很清楚,已經讓你成功一半
嗯呢,就是這個意思
這文章到底是想給誰看的呢 ? ?
希望給想轉行的小伙伴一點參考吧
邏輯是這樣的,從傳統IT轉互聯網的路過,當時的辦法也是采用類似這樣的模式,建議同時針對性的做一些對特別感興趣的公司的產品、運營活動準備一些相應的改進方案
嗯嗯,握爪
說是產品經理,其實更多的是執行層面的小兵,領導說要什么就做什么,不需要看數據作分析。——這句話同樣適用互聯網,其實都一樣!
哈哈哈圍城
你這是堆術語嗎 ??
也不算,就是先熟悉互聯網的“套路”,然后按套路出牌~^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