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業務型產品經理實習面試總結分享
2015年4月20號,從無錫跑到上海浦東參加了阿里巴巴2015產品實習生面試,一共3面,分別是一名、二面和HR面,每一輪差不多一個小時,趁還有記憶,整理了一下,做個總結。
第一輪
(感覺還好,面試官是手淘的產品經理,很多問題是穿插著問的,但大概以下幾個大問題)
自我介紹
我首先遞上了簡歷,然后結合經歷做了下自我介紹:基本信息,有跨學科背景,項目和獲獎經歷,以及為什么投產品經理這個職位。(個人覺得效果還行,面試官一邊看我的簡歷,一邊聽我的自我介紹,之后的問題也就被引導向了項目經歷)
挑一個簡歷中的項目做一下介紹
因為設計學院學生都喜歡面試的時候帶上自己的作品集,所以我面產品的時候,也帶上了一本,在介紹項目的時候就方便了一些。我打開作品集,主要介紹了一下之前“中國用戶體驗大賽金獎作品——云郵”,按照作品集中的順序,重點介紹了產品定位、特色功能,回顧了目標用戶、設計過程,最后還總結了下這個作品不足的地方(線下運營成本高等)。期間面試官在“特色功能”介紹的時候打斷了一下,做了些交流:因為之前的這個作品是線上線下的,所有面試官對線下如何設計的做了些提問,我簡單的介紹了下相關設計點,并進一步闡述了線上線下如何配合進行的,以及脫離線下也可以完成一個完整的線上明信片投遞體驗等等。
最后面試官問了這個項目中有哪些收獲。我主要回答了其中一點:
產品設計不可能一口氣做好的,需要通過不斷迭代,做出好的產品設計:學生團隊做產品的通病是大而全,最開始我們的產品是包羅萬象的,用戶的很多需求都成為了設計點,在產品設計的后期,我們學會了產品做減法,在定稿版本中砍掉了社交功能,回歸到用戶的基本需求:如何通過手機制作一張精品的明信片,并起草了迭代計劃,后期迭代版本中將社交需求逐步迭代進產品。
中間面試官又插入了兩個問題:
1)、“你在這個砍需求的過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最終決定是你下的嘛?”我簡單的說明了下當時的情況以及我扮演的角色,作為一個產品經理要為自己的產品負責,這樣的決定需要自己下,并和團隊成員溝通好為什么要這樣設計。
2)、“你覺得什么時間將社交功能迭代進產品中比較合適?”,我回答的大概意思是:迭代的標志就是有一定的用戶基數和活躍量,這個需要看產品上線后用戶數據情況。(我不清楚自己的回答他是否滿意,因為他沒繼續追問了)
有沒有寫過PRD
這個是我的一個弱勢,我真沒有完整的寫過一次PRD。我當時給他看了一份“產品設計文檔“(因為覺得可能考察文本撰寫能力,所以打印了帶過去的),他看了之后說這個文檔偏設計了,我表示同意,同時也解釋了我在日常產品設計實踐過程中會寫一些項目推進文檔,分工和安排的這類。
中間面試官插入了一個問題,如何和開發溝通的?我講了主要是當面溝通,因為小團隊,面對面溝通比較直接,中間讓我舉例了如何溝通的,我舉例一個例子。他又補充了問我在京東實習的時候有沒有寫過PRD?我說沒有,不過看過京東產品的PRD,他點頭表示了認同。
直接讓我拿出來手機,讓我推薦一款應用
這個我之前準備過,介紹了“SAME”這個應用,他讓我說明了下為什么會喜歡這個應用,以及針對SAME這個應用去掉評論,僅采用私信這種設計好不好,我說從我自己體驗的角度來說是好的,我自己會訂閱一些頻道,做一些瀏覽。他問我會不會發內容和與他人私信。我說我目前主要還是一些輕度瀏覽。然后我們進一步探討了same的目標人群,以及對于它的主要人群,這樣一個減少互動的設計好不好?我回答了same的主要人群偏90后,作為一個興趣類社區,我覺得讓社區內容回到feeds本身,這一點是好的,傳統的貼吧雖然評論會產生互動和話題點,但是會弱化興趣聚合內容的能力(不知道回答的好不好,嗚嗚。)
問我平時網購多不多?對于社交購物什么看法?中間還讓打開手淘,對手淘首頁提一個修改意見
我說了實話,我是一個網購目標感比較強的人,所以使用最多的是搜索,只是偶爾會有逛的體驗。然后主要闡述了我覺得社交購物的主要產品形式還應該是興趣聚合,做垂直類的購物興趣社交。中間也穿插了一些之前在京東實習時,基于微信關系鏈熟人社交購物的思考。最后在手淘首頁問題上,比較尷尬,只說了亮點,一點是覺得“猜你喜歡”算法還不夠好,第二點是我從上到下翻了一遍首頁,勉強想到自己平時對于“秒殺、團購”比較感興趣,可以在首頁更暴露出來。(尷尬的原因是之前一直在準備面試作業,居然忘了提前去熟悉下手淘,因為自己逛的不多)
問了一些瑣碎的問題:在校學習成績等
回答的都比較簡單,直接回答。其中一個問題是:覺得你的優勢是什么?我說如果優先級排序的話:一是項目推進和管理,二是產品設計與需求分析。
最后問我有沒有問題問他
我主要問了阿里在實習生招聘的時候是為什么突然將產品這個職位,細分成平臺型和業務型的,以及業務型產品的側重點。他解釋了因為阿里現在平臺越來越大,產品線也越來越豐富,需要細分產品角色,有所側重。平臺型的以技術類出生的產品為主,其他用戶產品業務型產品為主。
第二輪
(面試官是淘寶總裁助理,所以感覺不是一個level,總是被打斷 )
自我介紹
介紹了幾句就被打斷了,直接問項目%>_<%
挑一個簡歷中的項目做一下介紹
想按照一輪的方式介紹的,結果介紹了一段后,他就提問了。
第一個問題:這個產品需求或者說最先誰提出的?我介紹了項目的由來:團隊成員中一個同學腦爆的時候提出的旅游痛點。
問題二:那你們當時為什么選擇了這樣一個選題?我的回答大概是我們腦爆了很多需求方向,覺得旅游明信片市場痛點比較明確,第二是我們是ued團隊,在工具類產品設計上更容易做出好的體驗,第三,學生團隊,我們更想做一款小而美的產品,而不是大而全的平臺,因為我們的能力有限。他稍微點了點頭就發難了:那你們沒有分析過這個需求的價值?我說我們調研過明信片市場,有一定的規模。
他質疑到:1、有多少人是天天去旅游的?2、有多少人是旅游的時候必寄明信片的,是不是更多的人對待明信片的態度是可有可無?有了更好,沒了也沒關系?我簡要回答:這個可能不是剛性需求,但對于一個學生團隊,瞄準一個細分市場,做出一款有亮點的產品,并有一定的商業模式,當時覺得挺好的。現在看起來確實在需求強度、需求頻率等方面相對不足。(當時就想哭了)
設計一款日記應用,用戶需求是什么?(討論了好久,最終他給我解釋了他理解的日志應用的用戶需求)
過程大概是這樣,我們聊到了小米的產品筆試題:設計一款日記應用。他讓我簡單闡述下日記的需求是什么。我當時回答了包括用戶隱私,多終端同步等需求,他說不是這些,并引導我的思路:你去想想用戶為什么要用一款日記應用,或者說用戶記日記的動機是什么?我回答說記錄和總結自己的每一天,同時也是一種積累。他反問我你自己會記錄和總結每一天的事情嗎?我說自己沒有這個習慣,他反問為什么?我說我沒有寫私密記事的需求,社交分享型博客日志我自己會寫。他說別扯遠了,讓我掏出手機打開相冊,我乖乖打開了,他說你平時用相冊多不?我說偶爾會翻開看看,他讓我隨便挑了一張說說看,我翻到一張拍的蠟燭,講了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發生了什么事情,到這個地方我自己也瞬間意識到了什么。他說相冊的核心需求是什么知道了吧?我說明白了,背后的故事。(現在想到真是不是一個level,分析到需求的核心,其實日記產品的設計就會更容易切中用戶心意,怎么讓日記app發揮出像相冊一樣的體驗呢?降低日記的記錄成本,利用移動端的特性豐富其記錄故事的能力等等)
他說了一句,他最糾結的面試是那種不知道要還是不要那個應聘者的那種面試,所以會很糾結,也會面很久,說沒有太多想要問我的了(我當時真的快哭了,這是神馬意思?)。我當時想著反問了下,這是因為對我滿意才會這么快嘛?(汗!)他說希望是吧(我:淚)。
送了一句話:xx,你的路還很長,今天就這樣吧。有什么想問我的?
我問了對我這一一個有設計背景想做產品的同學有什么建議?他說設計的同學容易浮在需求的表面上,希望今后可以深入的分析分析用戶。然后說因為我前面一個女生花的時間太長了,我們就這樣結束吧。
我最后還是申請總結了下自己:我說我是一個特別想成為產品的同學,并一直在往這個方面怒力,自我驅動的去學習相關內容,自我驅動去從事相關產品設計實踐和實習。可能目前對于需求把握還不是很到位,但這也是我想成為阿里實習生的原因,我相信有阿里這樣的平臺可以給自己學習和鍛煉的機會,一定會成長的很快的!
第三輪:
(HR面,手淘的HR)
在當我覺得第二輪壓力面表現的不是很好的時候,剛走出二面房間,就被通知參加HR面了,HR面相對輕松多了。我帶了簡歷雙手遞到HR面前,然后我們就一條條過我簡歷里面的實習、項目、競賽。除此之外,還問了些簡單的問題,聊的比較多的是我對大公司和創業公司的理解:
如何看待阿里這樣的大公司和小米這樣的創業公司的實習機會。
我的回答大概意思是:兩家完全不是一個類型的公司,各有優勢,其實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式都是挺好的,對于實習生可以學到不同的知識。BAT這樣的大公司,平臺完善,分工明確,有相對比較系統和完善的新人培養方式,同時也有更多的行業大神可以接觸到。而小米這一的創業公司,產品設計更加靈活,快速迭代,錯了只要快速修正就好,對于新人來說可以解除到更加完整的產品設計和開發流程,鍛煉的能力也會比較廣泛等等。
#專欄作家#
Mr湯進er,微信公共號:chuangshe_space。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嚴格意義上的互聯網新人,學過設計,現在做產品。關注互聯網產品、用戶體驗設計,實踐派的理論主義者,愛思考,喜歡碼字,愿意分享,希望同互聯網er一起交流學習,共同進步。
本文系作者授權發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非常感謝你的分享,如果有幸能拿到阿里的offer,再回來感謝一遍!
非常想知道 樓主是如何進行項目介紹的
三年后的2018,想象阿里HR問怎樣看待小米這個創業公司的問題就顯得深邃而悠長了。
2020再看,更是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