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工作中最難的是與人打交道?

4 評論 13708 瀏覽 6 收藏 16 分鐘

在工作中難免遇到要與人打交道的情況,并非所有人都是好說話的,遇到這些情況時我們應該如何處理呢?

昨晚在辦公室聽見一個90后的男生對同組的實習女孩說了一些職業選擇的建議,其中他說自己最不愿意做的就是總跟人打交道,感覺很難而且會耗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

當然他本身是做技術的,這種職業屬性可能注定不偏愛對外的公關社交等,對內也只想做個安安靜靜寫代碼的美男子,女孩不解,問為什么,男孩說,因為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和多人溝通,決定權都在對方那里,所以自己這邊就會很難做決定和決策,最重要的是心累。

聽他說這些話的時候,雖然實習女孩可能不懂,但我卻能深深的感同身受。

處于產品經理這個職位,最讓我享受的時光就是安安靜靜畫圖設計原型的時候,那個過程感覺心都慢慢靜了下來,而最讓我不情愿卻又不得不的就是對內以及對外的協調推進,尤其是對生活中原本性格有些內向不偏愛社交的人來說,那種明明不喜歡卻又不得不放下矜持不顧一切的去向前推進,那種狀態恐怕也就只會在出現在工作中,面對著很多不得已和不情愿,卻又深知即使不喜歡但也不得不這樣去做。

那么和人打交道,究竟難在哪兒呢,下面將我個人經歷的幾種情況與大家分享共勉:

對方倚老賣老

第一次感覺到這種麻煩的時候是在上家公司,倚老賣老并不是指她的年紀老,而是憑借進入公司時間長,以老員工的姿態藐視一切,讓人很難溝通。

當時我們計劃舉辦一次線下路演活動,來為自身平臺做宣傳推廣和用戶轉化?;I辦活動需要采購一些用品及現場抽獎小禮品等,因此采購方面列明清單提交OA后,進度就滯留在了采購經理那邊,由于物品都是網上購買,中間還有發貨運輸時間,為了確?;顒忧拔锲返轿唬斎幌M崆跋聠?,以防萬一。盡管上面領導已經審批了,但采購經理就是遲遲不動,線下我們也去找過幾次,十有八九都不在工位,而且微信消息幾乎不回。

在我們之前,最先跟她接觸過的是我們當時的UI設計師,因為要出易拉寶,所以UI設計師跟她溝通過打印的事宜,據說也是相當困難,而且我們打聽其他部門辦活動時在采購這是否也遇到過同樣的問題,兄弟部門的同事也表達了同感,并祝愿我們溝通順利。

后來我在同事的帶領下到了她的工位,跟她描述完情況后,也只是收到“知道了”這樣的回復,并無下文。當時我們跟上面的產品總監說這一事情,總監說實在不行就找她上面的領導吧,可能她是老員工了,比較有優越感。我們甚至打算,如果她再不動的話,就讓同組的一位男同事去找她,看看效果會不會好些……

后來在活動舉辦前一天下午,物品到位,所有人提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中途我們還另外加了一些現場飲用水和水果等,但因為嫌她這采購麻煩外加金額不大,就自己采購然后走報銷了。

更不可思議的是,我們當時采購了10個手機架作為紀念獎的獎品,而這位采購經理在貨物到了之后私自打開然后拿出來一個手機架,拆開包裝給用了…我們去領取時查對數量發現少了一個,同時看見了她桌子上擺著一個打開用的,她遞給我們說“拿走吧”,可問題是包裝都拆了,還怎么當作獎品給別人呢?

事情的結局是我們自費又買了幾個手機架作為獎品補充,她自己拆開用的那個我們也沒要,事情說明后就留給她了。

這是我工作中第一次因為溝通和人打交道比較心累的經歷,而且印象深刻?,F在回首過往,也有可能跟人有關,我們的做事風格是未雨綢繆,將風險防患于未然,而對方可能真是不著急慢性子的人,同時也可能是公司整體采購事項太多,她也需要分批次處理。

但不管怎樣,我們不能決定甚至預測到對方溝通人員的性格及辦事風格,只能把自身范圍內可控的事情做到極致,其余不可控的雖有壓力但更多時候也只能是內心的煎熬。

對方難以抽身

第二次印象深刻的是我在一次規劃匯報前夜,已經跟CEO約定好了第二天上午10點進行溝通,而PPT中技術架構的部分,技術經理一直沒將內容給到。我們身處于兩個辦公地點,白天他有專門的工作要處理,所以我們的項目都是他利用下班時間來進行,記得當時是說八九點給到,所以我就在公司等,希望他完成后,最終版本合并。后來從六七點等到八九點,一直等到了凌晨2點才收到兩張技術架構的PPT,中間聯系了好幾次,對方都說再有半小時,我甚至都擔心他畫著畫著睡著了。

其實這種類型的溝通并不是讓我心累,而更多的時候是于心不忍,那種感覺就是恨不能自己做,因為對方也有很多事情,都不好意思一催再催,畢竟我還是個生性靦腆的人,除去工作之外,從來沒有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的去追問什么事情,而身處這個位置,事情就是需要你去推動推進的,別無選擇。

度過了那段人員短缺,很多事情10分鐘就可以而卻需要等對方一整天的艱難時光,如今更多的是,除非迫不得已,否則只要能自己或者通過他人可以解決或部分解決的事情,都不依賴于對方了,回想起那段常常溝通至深夜的日子,內心還是有余悸。

這種情況可能不僅僅是對方的原因,更多是公司資源安排的欠妥。而且除我之外,其他同事和領導也覺得和對方溝通中存在阻力,而面對此種情境,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盡量減少對其的依賴,除非萬不得已。

對方含糊其辭

這種情況出現在我和上級的一次溝通中,起因是我和另一位同事就一件事情的溝通按每周一次的節奏進行,且有一些疑問,因此希望上級領導可以參與進來給我們一些指導。當晚下班前我問對方明天6點是否可以,他說要去客戶那邊所以不確定能參與,后來我和同事溝通,可不可以將時間調整到后天,以方便領導一起參加,同事說沒問題,因此就選定了明天6點和后天4點兩個時間段供選擇。

當我微信問領導的時候,先說明了情況,然后問后天4點是否可以,因為想讓他一起參加,如果他沒安排,我們就把時間調到后天,如果他有安排,我們就還是原計劃。

領導的回復是看情況參加,然后我進一步確定是把時間定在明天還是后天,回復是“先這樣安排吧”,當時的我一臉茫然,不知道要安排在周四還是周五,然后等進一步具體問哪天的時候,領導就不回了,我覺得非常尷尬,同時也大概清楚了其實他并不是很想參加,后來我心一橫,還是原計劃吧,不想參加也不勉強了,把時間確定后發完,對方回復了“好的”。

這種情況不知道是否普遍,但可能職業生涯中都會遇到個別不太想管事的上級,整個過程中會讓你覺得對方特別滑,像魚一樣抓不住。所以與其無力可借,不如無所畏懼,自己迎難而上,其實要面對的不一定多么可怕,當你經過后,獲得的會是更大的勇氣與更多的成長。

對方不以為然

當CEO安排了一個事情讓你去開展,覺得此事很必要且很重要,可是你去調研相關人的時候,他們并不覺得有此必要,這個時候的你會怎么辦呢?

最近的我確實經歷了這樣的事情,可能當事人自己都沒有意識沒有感覺,但你又必須要去調研要去推進,所以可能很多次發消息,對方只回一個“哦”,很多次約時間溝通,對方可能壓根不回,這時候玻璃心一定會受到打擊,但又能怎樣,覺得沒面子就此作罷嗎,我的做法是直接上樓去當面確認,當然開頭語還是要柔和一些,比如“都不看消息嘛”,當然我內心知道他肯定看了只是不想回。

他說沒看懂什么意思,其實我可以直接反問“沒看懂可以回復問一下啊”,但我并沒有這樣做,因為你的目標是事情的結果,而不是無謂的是非,所以我就簡明的講解一下情況,然后順帶約一下溝通時間。

這種情況有時候很傷自尊很挫敗,但很多時候就是要你豁出去不顧一切的前進,以目標為導向,不計較過程中一城一池的得失,不計較玻璃心是否受到了傷害,對方可以有做法不當,但你要與時俱進的成長。

對方手握資源

當你在公司內進行一些產品研發時,需要外部對接的資源,而這些資源聯系人在一個合伙人手中,那么所有的對接事宜都要感謝領導的幫忙。

我曾第一次跟對方談及此事時,對方說讓我列個需求說明給他,于是我們發了一個詳細的Word文檔,里面標明了具體所需的一些東西。后來再次問的時候,對方還是說要出一些需求說明的東西,以便他去和人家談。

這個過程中雖說是工作所需,但總有一些求人辦事的成分,所以感觸很復雜。有個同事教我,說可以把需求郵件同時抄送CEO,這樣可能會相對引起協調方的重視,在做過幾次溝通,發了最后一次十分明確的需求后,事情才慢慢開展了起來。

建議

和人打交道之所以難,真的如開頭所說,感覺心累。一方面迫于時間截點的壓力,一方面在這個周期所做的努力又不是完全能夠依靠自己完成的,同時很多方面又不是自己所能決定,可能恰恰是因為這些不確定的壓力以及不可控性,導致每個專注于做事的人疲于溝通協調,當然不排除有些性格外向好社交的人群能夠游刃有余甚至樂于和善于做好此類工作。

曾經聽過一個老師講課,他說從技術走向管理是從做事到管事的挑戰,這里面需要角色轉變、需要硬技能和軟技能,而且時間越長,過程越不可逆,也就是管理型很難再轉變成專注于技術本身,因為外界刺激太多了。

我不知道可逆性是否真的存在,但無疑專心做事情比管事情簡單容易得多,而管事情能夠管好,往往需要更大的本事和能力,關鍵還能樂此不疲。

個人覺得在溝通這方面,不管是新手小白還是不情愿至此,下幾點小建議供參考:

  • 謙虛的態度。哪怕內心受到了一萬點傷害,但你畢竟不是老板,溝通是為了達成預期目標的,人家充其量是配合和協助你,所以本質上可以說是求人。
  • 柔和的語氣。即使對方再耍大牌,即使很多時候就是需要你額外多做一點,那么在溝通時都不可硬碰硬,那樣只會讓事情更糟,所以外表柔弱,內心堅強。
  • 積極和主動。如果說能在本質上區分人與人之間差別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有沒有主觀能動性。被動很舒服,主動很艱難,誰也不想沒事主動去張羅什么,有這個時間更愿意被動等待,但如果一家公司人人如此,后果不堪設想。

當領導把事情托付于你的時候,代表對你的信任,此時的你身兼其職更要負其責,即使是底下的小兵小將,對自己的工作是否主動盡責,上面的leader也會有所感知,比如你在工作過程中遇到了阻礙,是否停滯不前,等著別人來問你,還是主動去溝通尋求解決方案,點滴細節之中就能看出區別,能盡責的人才會有更多選擇,任何職位都是如此。

同時需要銘記的一點就是,過程中再艱難險阻,始終記住你的重點是如何推動這個事情進行,以達到預期的目的和成果。以目標為導向,眼光放長遠,這往往能讓你跳出眼前的阻礙,以更豁達的心態去面對未來。

最后,希望在與人打交道的這條路上,我們都能越挫越勇,都能從玻璃心進化成一顆鉆石心。

#專欄作家#

慕斯姑娘,微信號:musiguniang,公眾號:產品那些年,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關注金融科技和大數據領域,擅長產品規劃和落地。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看完之后很勵志

    來自上海 回復
    1. 一起加油ヾ(?°?°?)??

      來自北京 回復
  2. 感謝分享

    來自北京 回復
    1. ?(°?‵?′??)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