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了解互聯網從業者
在這篇文章里,主要談下互聯網的職業和關聯性。身為一個互聯網人有必要對此進行了解,這樣的好處在于切身去了解相應環境下的事物,看明白自己身在何處,產生的價值點在哪里,如何協調和溝通,以及是否可以進一步提升等。
(備注:圖示產品、技術、運營不是三種具體職業,而是三種職業形態匯總)
我們把企業最初發展的形態看作是一個點。實際上,即便是著名的互聯網企業,也都是由一步步進階而來的,沒有哪家企業一開始就強大。
現在也常常提到互聯網的三大熱門職業,產品、技術和運營。這也只是表象的職業層面,背后其實是有邏輯基礎的。當互聯網企業由一個點不斷發展時,本身就已經具備一套基本的體系在里面,而所有的職業都是基于此不斷擴展的。
先從四個基礎結構說起(下面會細分各個結構下具體的職業):
做什么到產品層面:
最初考慮的是做什么,即規劃層面的事情,其次才是產品的層面。
無論對于傳統企業還是互聯網,本質都沒多大的區別,在這個階段里,主要考慮起什么為起點。比如具體打造什么樣產品,提供什么樣的服務給用戶(也可能是客戶)。由于企業內部的想法只是處于概念期,因此在這種條件下所創造的構想及分析會成為最重要的結構,好比內核一樣。
當開始從服務、理念、產品這些元素角度去考慮問題時,往往已經形成較為明確的腦中概念,之后會形成可看得見的輸出成果,這是實施前的關鍵一步。戰略明確、需求分析、調研、以及對接靜態輸出、效果美化都會是產品方面涉及的因素。其中具體的崗位涉及產品經理、交互設計、UI設計等。
一句話總結就是明確服務方向,整理出可實施(可開發)的方案。
具體實現到技術層面:
在實施環節中,最重要的是技術方案,也是工程師。
簡單的理解就是將方案實現為“可用的產品”。對于企業來講,都一定是有具體的產物,比如一輛自行車、一款手機、一個App等。當工程師考慮完成這些東西時,可并不是簡簡單單做到實現效果即可,比如需要用到什么方法,涉及到哪些結構,出現問題如何解決等等。
工程師從系統性的角度去整體評估項目,因為項目從實施到展現到客戶層面,一旦出了問題,必然會導致資源的浪費和不可控的損失。架構設定、人員配置、方案的研究、技術的協調等都是實施層面最常接觸和深入了解的一面。涉及的職位為前端開發、后端開發、測試、運維、數據等。
技術層面也可理解為明確任務,實施具體的開發方案,達到產品目標。
價值產生到運營層面:
在這個環境當中,運營人員最關注的是如何產生價值,如增長用戶,獲取利潤等。
當最初的“點”經過種種環節形成一個明確的產物時,它所帶來的價值也隨之而來。首先要明確產生什么樣的價值,明確方向后再開展一系列措施進行反饋驗證。在傳統企業當中,基本上會有銷售和市場人員參與此項任務,互聯網可能涉及更多。事實上,當企業在最初發展的時候,就是不斷在驗證產物,獲取價值的過程。
然后這并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由于具體的環境與背景下。運營團隊已經從單一的模式發展成各種混合模式,當然,主要目的還是圍繞產生價值而來。運營崗位涉及的市場推廣、內容生成、活動策劃等幾個方面,具體的崗位自然衍生不同類型的運營人員,包括客服。
可以將運營的目的理解為調動內部資源,接觸用戶,獲取產品價值及利潤。
組合到立足:
就像我們知道的那樣,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都是多種因素而來的,在當代這個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團隊配合、互補、協調顯得尤為重要。每個人了解的有利信息越充足,所做的事情價值就會越高。當最初的一個”點”有了具體的效果反饋時,則會尋找下一點繼續深入挖掘。
在這個環節中,產品、技術、運營的相關人員將通過多種組合形式(討論、反饋、分析等)形成一套完整的任務流程,將價值實現最大化。從企業發展的角度來看,也絕不是一個點最好就成了,長久的發展必然是相關人員不停進步,產物不斷迭代而得來的。最終實現在自己領域的立足根基也在此。
不同職位的價值點
我們已經從一個點對互聯網的職業形態有了簡單的認識,下面會重點說明各個職位的價值和關系(在不同企業中各個崗位的職責會有所偏差):
一、產品層面:
涉及職位為產品經理、UI設計、交互設計、用戶研究與體驗。
產品經理:
職責:制定需求,明確文檔,協調資源,實現具體的產品任務。
涉及工具:Word、ppt、axure、xmind等
輸出文件:需求文檔(產品、商業、市場層面)、思維導圖、流程圖、信息結構圖、演示文件等。
UI設計師:
職責:明確產品需求、實現相關效果圖,交付于工程師。
涉及工具:Ps、Ai、3dmax等。
輸出文件:具體頁面效果、頁面說明、標注圖、切圖。
交互設計師:
職責:優化產品流程、實現最佳的產品操作體驗,更好的表達產品內容。
涉及工具:Axure、Justinmind、ppt、word等
輸出文件:高保真原型、文檔細節說明、業務邏輯圖等。
用戶研究與體驗:
職責:以用戶角度分析與驗證產品的可用性,追蹤用戶行為,為產品提供可支撐的場景及問題說明,對應與用戶體驗或用戶研究崗。
涉及方面:調研、產品體驗、收集反饋、提供改進方案等。
涉及工具:Excel、ppt、在線問卷工具、模型建立工具等。
二、技術層面:
涉及前端開發、后端開發、測試、運維、數據。
前端開發:
職責:根據需求制作標準優化的代碼,實現頁面呈現,包含互動效果。
涉及領域:Web(網頁)、App(移動端開發)、Html5等
技術:網頁(html、css、js)、app(ios、android、wp)
后端開發:
職責:為前端提供可支撐的后臺基礎,如數據、業務邏輯等,也包含算法、抓包等方面。
涉及語言:Java、Php、C++、Python、C、VB等。
輸出文件:接口文檔、程序邏輯表、后臺管理系統等。
數據工程師:
職責:對產品相關數據的建立與審查、提取、維護等方面。
涉及方面:Mysql、Oracle、DB2、MongoDB、SQLServer等。
輸出文件:數據表單、業務邏輯圖、數據維護說明等。
測試工程師:
用人工操作或者軟件自動運行的方式來檢驗它是否滿足規定的需求或弄清預期結果與實際結果之間的差別的過程。
職責:根據產品需求明確測試方向,測試產品并提出產品問題,包括改進意見。
涉及方面:功能測試、性能測試、壓力測試、測試管理等。
涉及工具:TP、QC、QT、LoadRunner、QTP。
輸出文件:測試用例、測試文檔、測試反饋、測試問題提取等
運維工程師:
職責:通過一系列措施保證系統的正常運作,數據并發、入侵防范、系統支撐都涵蓋在內。
涉及方面:系統維護、數據維護、網絡安全、業務支撐等。
涉及知識:腳本語言、命令操作、數據庫等。
三、運營層面:
涉及對用戶運營、商務運營合作等方面。
職責:調動內部資源,獲得產品價值,生成利潤。
包含領域:內容運營、活動策劃(線上和線下)、渠道推廣、數據收集與管理、用戶溝通反饋等。
通過案例說明各職位的關系
在互聯網不同領域中,職位還可能更細分,但重點的范圍已包括于此。我們已經大概了解不同職位的側重點與任務形式,接下來用一個具體的案例來說明各個職位的關系。
比如我們需要做一個網站:
- 產品經理負責網站的整體規劃和需求說明,編寫明確的需求文檔,網站的業務邏輯圖。交互設計師會按照需求定義具體的網站模型,展現給UI設計師。
- 設計師根據需求與模型圖(原型)制定具體的網站頁面與效果。有的公司沒有交互設計師,則由產品經理負責原型,但畢竟不那么專業。這期間產品、交互、設計溝通比較頻繁,靜態的產品與資源越詳細,越利于實施環節。
- 進入到具體的網站開發時,前端人員會根據需求文檔和效果圖進行頁面的代碼輸出,包含交互和動態效果,同時后端開發做后臺管理系統、業務邏輯架構、數據接口文檔等,如果有專門的數據工程師則由其建立數據表。后臺數據建立后,前端工程師開始數據調取,展現在前端頁面中。測試工程師也在明確需求后開始編寫測試用例,與產品人員進行溝通,明確產品細節。開發完成期間和完成后,開始不同程度的產品測試,同時提交bug等問題。
- 網站上線后,運營人員開始進行推廣、拉取用戶,通過不同手段實現網站的價值。當網站用戶量逐漸增高后,涉及數據的并發與服務器內存壓力,運維工程師開始深入介入并解決網站的系統支撐問題。
在具體的環境下,各個職位的人員并非只側重自己的一方面。有的在最初階段就已經建立起較為完整的產品開發、維護、運營等團隊,目的也是為了相互了解,簡化溝通成本。
總結:
不同職位產生的價值和協作模式也是不同的,而在特定的環境下又會突出某一職位的重要性。實際上,在互聯網的運作模式中,職位的擴展也導致信息的流通慢,但每個職位都至關重要,很多人并不理解其他人所做的工作,因此盡可能去理解與接觸,才能更好的溝通,包括對自己的職位定位和規范的確立都是有好處的。
#專欄作家#
Timekr,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研究領域為信息服務、社區模式、在線教育等。目前主要分享產品相關的經驗,涵蓋一線產品人士的經驗總結,只為探索有價值的信息,歡迎行業人士交流學習。
本文系作者授權發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