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總結(工作篇):寫給自己,說給大家

0 評論 16479 瀏覽 33 收藏 11 分鐘

本篇文章為作者2018年度的工作篇總結,相信大家讀完后一定能有所收獲。

又到了每年復盤總結的時候,發現今年似乎更多人去寫總結立flag。回想起自己的2018,收獲真的很多。主要是對自我認知提升了,這讓我自己工作學習都更有的放矢。

今年的個人總結將分為工作篇、學習篇、生活篇進行,每篇總結都會包含幾個觀點進行闡述。另外,本篇內容沒有配圖,請客官選擇性閱讀。

工作篇

1. 每天留出少量時間去思考,并為自己設立一個可完成的目標。

近兩年有個現象,很多人在談論方法論如何如何好,新概念如何如何熱。這是好事,說明大家越發重視通過方法來提升效率,通過了解新概念來跟隨時代趨勢。這也是壞事,因為很多人迷戀儲存方法而不去思考應用。很多人研究非本職專業的概念,結果時間是用掉了,但沒法立刻應用,等同浪費時間。

假如不是本職工作,不要花太多時間在新概念上面。理解概念的意義不在于多少,而是能否將概念進行應用。對于擴展信息面,試著用一句話來理解描述原理就已足夠。比如,AI這個詞的含義,一句話就是通過感知收集外部信息后做出決策影響外部環境。

人每天的時間非常有限,我曾認為自己已經非常刻苦,但通過各種渠道了解,發現很多人用了甚至更多的時間去刻苦,去不分晝夜的工作磨煉。

其實,聰明人總會留出一部分時間用來思考,理清做事的思路。不管做什么,“想事情的方法”極為重要。為自己設立可完成目標,本質上還是通過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讓自己分清該時間段,最重要最有價值的工作內容是什么,學會管理時間才是設立目標的意義所在。

2. 與人溝通多做批判性思考,學會選擇正確的觀點,也去懂得謙虛聆聽。

從小白到大白,路上很多人都會在身旁指指點點,這類人分兩種,樂于輸出正確價值觀的人,和樂于否定你正確價值觀的人。這導致雖然有人比你吃的飯多,但可能說出的都是空話,聽著似乎有道理但又不知怎么做。這個時候去多思考幾個為什么,或者多問幾個如何做,求真求證很重要。

真正輸出有價值信息的人必定邏輯上會很有條理,而輸出主觀想法的人,腦海中的論據也必然支撐不夠嚴謹。選擇性接收觀點在當下信息繁雜的互聯網時代,是高效學習的前提。

舉個不太妥當的栗子,小時候你可能聽家人說過,“你再不好好努力,就考不上大學”。這句話后半句本身與前半句不存在遞進聯系,你的身邊必然會存在一些人看起來不怎么努力,但是卻能考上好大學。顯然,支撐這句觀點的因素還有很多。

3. 表達觀點時,盡可能用講故事的方式,沒有人不愛聽故事。

如果仔細聽大牛們的演講,閱讀大牛們的文章。你會發現幾乎所有令你印象深刻的內容觀點背后,都有一個例子或者故事來解釋它。他們需要讓聽眾在腦海中快速浮現出一個情景,幫助聽眾最大化理解自己的觀點。舉個栗子,“從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廟……”。

在聽完這句話后,你的注意力就會深深被我的故事吸引。你會想知道這次的廟里是有個老和尚給小和尚講故事,還是廟里有兩個和尚準備抬水吃。

因此,當你在表達一個觀點時,盡可能向聽眾講述一個與觀點有關的故事,引起聽眾對該觀點的興趣。

這樣做的好處,一是可以幫助自己更好的情景化表達,二是可以讓聽眾對自己的觀點印象更加深刻。具體表述結構可參考《金字塔原理》中的SCQA。

4. 多和自己的伙伴進行溝通或討論,多分享自己認為不錯的知識點共同提升。

我曾非常享受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進行研究,簡單說可能有點獨。當時經常會耗費大量時間研究某一個點,比如,一條js腳本,一種交互方式,又或是一套視覺系統。本質上是不斷擴充并深入知識的必然途徑,但還是上面提到的一句話,一個人精力有限。

正常情況下,一個人用百分之一百二的精力所完成的工作,效率和質量上肯定不及一個團隊用百分之八十精力所完成的工作。在工作內容上,做好自己專精領域,不過度消耗精力在他人專精上。

在工作銜接上,盡可能早的與上下游伙伴溝通試錯,這能極大限度的節省時間。有可能你做太多時,就已經偏離了路線很遠。

古代兩軍交鋒,不考慮太多戰略或策略因素的話,雙方都以人數制勝。關鍵時刻還看你周圍伙伴的戰斗力。如果你掌握一些好的方法應用經驗,請信任你的伙伴,向他們分享你的知識。這有助于提升團隊的整體戰斗力,也有助于自己通過總結不斷提升學習效率。

5. 建立和自己工作有關的數據指標,每隔一段時間進行收集與分析。

如何收集和分析常規數據,網上有大量的文章可用來參考。這里提出通過設立自己工作有關的數據指標,理性去衡量目標完成情況。

做好非數值型指標通常比較困難,類似效率、質量、緊急度、難易度等,可以先抽象出幾個分值范圍。再結合項目權重值,進行相乘求和計算出一個數值,就會比較容易對比分析提升效果。

數值型指標數據分析,通常只看數據增減或數據趨勢,是不能立刻理性地做出正確的判斷。這需要逐一排查并分析可能影響該數據指標的所有因素。

比如,某公司季度虧損損800多億,這主要是用做新業務的投入,而實際上主業務都是增長趨勢。另家公司凈利潤60億,但卻是因為出售公司股份所帶來的利潤,實際上主業務沒有明顯增長。單從表面上看,是無法下定論的。

6. 尋找適合自己發展的趨勢,跟隨主流雖然安全,但也喪失了創新能力。

從我負責的項目說起,兩年前第一版「芭莎in」App,當時剛從資訊類轉型。產品定位在媒體社區電商,社區模塊近似instagram,沒有好用的圖片濾鏡,商城模塊近似net-a-porter,也沒有方便的在線購買。

結果,做著做著模塊不斷割裂,成了一個大雜燴。很多產品在設計之初都會模仿熱門產品的功能與視覺,但模仿前一定花時間去仔細研究明白它的業務邏輯和商業模式,切忌浪費資源模仿表面,合適地取長補短才能有所創新。

后來我著手一步步調整產品結構與功能權重,因為我們不是做圖片社交的,也不是做購物電商的。最后還是回歸原點,圍繞內容進行延伸。

如果沒有專門的用研人員,那么多花時間自己去研究用戶。分析他們的目標、行為、場景,熟悉他們的需求及痛點。然后根據不同的用戶類型去設計業務邏輯。一定不要跳過用戶做設計,通常想象的用戶和現實的用戶會有很大差異。

記得我們7月份上線的「時尚芭莎電子刊」,它的內容方向、互動體驗、產品框架,都圍繞著一群極其清晰的用戶進行設計。這得說做之前都進行了大量用戶溝通。所以,在同行業里有了創新有了影響力。

之后有的公司沒認清業務邏輯,將表象與問題一起模仿了去。但也有極少數在我們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看到很多公司這么做我個人其實挺開心,至少肯定了當時我文章里對于轉型上的預測,也讓我可以不斷冷靜思考如何更好提升產品競爭力,如何更好服務于我們的用戶。

回想這三年,自己負責的1個App、5個小程序、2個網站就好像自己的孩子一樣,拉著他們成長的感覺五味雜陳,雖然目前它們仍有很多缺陷,但在我眼中的成長路線卻越來越清晰。

工作篇暫時寫到這里,下篇內容圍繞個人學習方法展開。

 

本文由 @銀河詩人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