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統計法助力提升計劃能力
(可以先思考,帶著以下問題閱讀吧)
- 什么是時間統計法?
- 時間統計法的有哪些好處?
- 如何行動實踐?
1.什么是時間統計法?
“時間統計法”,源于一本被定義為“一部以真人真事為基礎的文獻性小說”《奇特的一生》,這本書講述了蘇聯昆蟲學家柳比歇夫如何通過他所獨創并堅持了幾十年的時間管理方法,幫助他一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書中內容不做詳細分享了,主要是如何快速實踐并嘗試時間統計法,從中感知這種方式并不斷調整為適合自己的時間管理。
時間統計法以“事件—時間日志”格式來記錄時間的流向,通過分析、總結來形成一套時間記錄、計劃為一體的系統化工作方法。
而這套系統以時間管理、精力管理、計劃管理為三大主體。
通過時間的流向和開銷的分析、總結,可以知道做一件事是否按時開始執行、完成所需時間、自己的狀態等,這樣長期的堅持和分析,就可以根據自我的精力和狀況來安排計劃,來完成達到自己的目標。
時間統計法的有哪些好處?
以下是我自己的一些真切總結:
感知時間。
每天記錄時間的流向,會讓自己時刻感受到時間的流逝,當一天記錄下來,一周分析后,會讓看到自己對于時間的利用率是怎么樣,但能堅持下來的時候,一定會到你有意外收獲。很多人也會看到,自己多少時間被浪費了,一天又有多少小時真正有效利用起來。
如果你嘗試過,你會驚奇發現,有效利用時間比自己所預期的少很多。
估算任務的工作量。
比如做一份PPT,可能是分幾個階段完成的,從構思、梳理邏輯、尋找素材、動手制作、修改等不同階段的時間花費記錄,可以合集出做一份ppt需要自己多少時間,長期的分析就可以估算自己對于做一個任務的工作量。
比如讀一本書,你通過半小時閱讀記錄,可以知道自己的閱讀速度,從而可以更加精確地知道自己讀完這本書實際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再到做筆記,做思維導圖,或者摘錄,都是可以如此嘗試。
安排計劃。
第二點說知道了做一個任務的各支點和總的時間和工作量,再計劃做一份PPT的時候,就可以根據的計劃。我們做計劃,經常執行不下去,或者感慨“計劃趕不上變化”,往往是因為我們不具備計劃的能力,對任務沒有足夠的經驗。有過經歷卻沒有總結成經驗,而時間統計法可以幫助把經歷形成經驗。為什么說幫助,因為計劃能力是需要長時間實踐才能習得的能力,時間統計法也是。
了解自身規律。
當回顧做事情所花費與計劃的時間,可以了解自己當時的狀態和精力,日復一日總結,如果天氣時節一樣,能了解甚至培養自己的生物規律。這樣就可以根據身體情況、精力不同狀態去安排計劃。
更多的好處
當你堅持實踐并形成適合自己的一套系統時便可以感受到,而如果你不行動,說再多的好處,也不過是信息罷了。
時間去哪兒了?
如何行動實踐?
如下所示:可以借鑒李笑來老師《把時間當做朋友》書中的方法:
第一步
- 認真回憶并記錄今天做的事情,逐條記錄下來,標出大概花費的時間
- 認真回憶并記錄昨天做的事情,逐條記錄下來,標出大概花費的時間
- 認真回憶并記錄前天做的事情,逐條記錄下來,標出大概花費的時間
第二步
- 認真回憶并記錄上星期做的事情
- 認真回憶并記錄上個月做的事情
- 認真回憶并記錄上個季度做的事情
- 認真回憶并記錄過去一年做的事情
第三步
用兩星期的時間,每天隨時記錄自己剛剛做了什么事情花費了多少時間;
第四步
堅持、總結、調整、堅持…….
《奇特的一生》截圖
可選擇工具:
- 紙和筆。無論是日記、還是寫作、還是工作列表,都會提到最簡單就是用紙和筆,對于我們學生而言,可能很少會隨時帶著筆記本,略不方便。
- excel表格。建立類似日歷的表格,一天一格記錄進去,可以很方便的進行瀏覽和橫向縱向比較總結。尤其不喜歡時刻拿著手機,快速打字錄入是很好的選擇。
- 筆記軟件。有道云、為知、印象筆記等筆記軟件都可以在移動端和PC端隨時記錄并跨屏同步。對依賴電腦和手機的重度用戶是不二選擇。
- 時間管理軟件。個人只有安卓手機,所以推薦“番茄土豆”和“Time Meter”這兩款,具體使用可以下載體驗學習,我主使用番茄土豆。
兩款軟件截圖
#專欄作家#
小徐同學,微博:@小徐同學_1993,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剛踏上產品之路的新人,互聯網忠粉,關注學習、思維和自我管理等方面,看電影愛閱讀能打球。希望和PM們學習交流,一起成長。
本文系作者授權發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讀到后面才知道,這是個軟文廣告。
閱讀,記錄,評論-25分鐘。
最近在看《把時間當作朋友》這本書,書里也引用了《奇特的一生》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