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慌,好友所在部門全體被撤掉,下一個會是我嗎?
如題。
最近關于互聯網公司裁員的消息很多,有個同學在后臺留言說:
大學時的好友,畢業去了風光無限的互聯網公司,最近整個部門撤掉了……
心好慌,自己公司業績也不好,擔心自己會不會是下一個?
整晚睡不好覺,我到底該怎么辦?
我能深刻體會到每一位失去工作的朋友,他背后牽扯的是整個家庭。
一定有人要每月還房貸、車貸;一定還有人會有要贍養的父母,照顧嗷嗷待哺的孩子……
我也相信,每個做出裁員決定的老板,內心也備受煎熬,他們一定是輾轉反側,才做出這樣痛苦的決定。
不論如何,裁員真真切切地發生在你我身邊,我們該怎么辦?
今天我跟你聊幾個話題,有點理性,但相信你會有不一樣的視角:
1. 什么樣的互聯網公司在裁員?
2. 是只有互聯網公司在裁員嗎?
3. 公司雇傭一個員工成本多少?
一、誰在裁員
關于最近的裁員,站上風口浪尖的還是互聯網公司,我把這些互聯網公司分成兩類。
一類是還沒找到盈利模式,一直在靠融資供養,不斷的向前沖爭取用戶。
此時,商業模式閉環還沒有形成,更沒有上市,這類互聯網公司是裁員的主力。
很容易理解,融資是這些公司的養分,隨著經濟、大環境的影響,能融到的錢也隨之收窄了。
投資人也看到短期上市無望,那么融到錢的機會自然越來越少。
經營嚴重依賴融資,所以他必須裁員,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自己至少先活下來。
另外一類,是今天很多所謂“大”互聯網公司,他們的經營也受到了挑戰,但很多公司自負盈虧沒問題,至少能賺錢。
但這些公司、特別是上市公司,對盈利有剛性要求,還要對股東負責。
業績沒有達到,它要通過裁員的方式來縮減成本,提高業績。
二、只有互聯網公司在裁員?
說了這么多,高低橫豎都要裁,聽上去更慌了……
還有更殘酷不光是互聯網公司,當下很多傳統公司的處境,其實更艱難……
我曾經寫過篇文章《失去信心,四季如冬》,寫下了我看到的中小企業遭遇的困難,這里就不再贅述。
今天就只說,我身邊的一個創業朋友:
去年底的一天,我收到一條凌晨 3 點多的消息,說非常焦慮,已經失眠一段時間了,公司也已經裁員一半以上,資金流馬上就要斷了。
很痛苦,所以忍不住給我發消息。
第二天早上,我看到微信,立刻和他通了個話。
他說,遇到資金鏈問題后,他去找一直想投資他的投資人。
他原本以為,只要自己點頭,錢就會進來。
可這位投資人,表示要再考慮考慮,這讓他非常震驚。
其實,不僅是這個投資人,絕大多數投資人也都收緊了投資。
那怎么辦?股權之外,考慮債券?
現在債券也非常謹慎。沒有抵押,基本是借不到錢的。
他說,除了自己和家人住的房子外,都已經抵押出去了。實在不行,把這套也抵了。
我說千萬不要,不論怎么創業,家人住的房子,是他們心中最后的安全感。
我們只看到了自己和周圍的慌……
但,老板其實更慌,他們更需要安全感。
三、裁員能解決公司的問題嗎?
你可能會想:
我理解老板更慌、更沒有安全感。
可為什么老板要通過裁員來解決危機呢?
我那每個月幾千元的工資,對公司來說,簡直杯水車薪,為什么要通過裁員來降低成本呢?
確實,可能幾千元對一家公司來說,不是很多。
但,公司裁掉一個到手幾千元員工,真的是只減少這幾千元的成本嗎?
其實,對一家公司來說,員工到手7000元,相應的運營成本很可能是 3 萬元。
我以前在微軟管過不少人,還做過微軟江蘇、江西、深圳技術中心的總經理。
對公司運營數據有過一些了解,每家公司的成本結構大不相同,我就以微軟為例。
比如說你一個月的收入是 1 萬塊錢,你自己還要交稅,拿到手的大概 7000 ,但公司其實為你付出的成本大概在 14000 左右。
這個時候再加上因為你而增加的辦公室的費用,其它運營費用等等、等等……
一共大概就是三倍左右。
這個三倍左右的成本,就是你一個月收入 1 萬,你到手 7000 ,其實公司一共花了 3 萬。
除了這 3 萬,公司還要為你花另外一大筆錢。
如果公司大了、層級開始多了,當然會有很多中層管理人員。
中間管理層不會直接創造價值,主要工作是管理、檢查工作、分配任務、帶團隊等等……
中間管理層也有個比率,比如說一個人管 6 個人,那么也就意味著,三層架構的公司,那么第一個老板加中間的 6 個管理層和下面 36 個員工,那么員工管理層占整個公司的比率就是,7 個人除以 43 ,大概是 16% 左右。
如果你再大一點,管理層就更多。
多到什么地步?有的公司管理層甚至能占到 50% ,即便你的公司沒那么夸張,大概也有 20% 。
一家公司,20% 到 50% 的人并不直接創造價值,是因為公司大了而必須要有的一些員工。
我們按 50% 算,也就意味著一個收入 1 萬元的員工,那就必須要配另一個人管他。
那這個員工的成本是 3 萬塊,加上管理層,兩個人就是 6 萬。
一個員工最終拿到 1 萬塊錢,其實公司為了運營,總共花了近 6 萬塊錢。
經過這樣的計算,你就會發現把公司縮減這件事情是多么的重要,因為它的成本是超乎你想象的。
在企業遇到困境的時候,老板也就不得不斷臂求生了。
四、裁員,也是結構優化
這時候,你可能會說,如果企業確實遇到困境,降低成本不得不精減人員。
可為什么還會有很多公司,其實業績也不錯,還要裁員呢?
這些公司其實是“借勢裁員”。
什么意思?
就是他們覺得既然現在所有人都說現在是裁員潮,所以在這個時候裁員就不會引起社會的反彈。
所以有些公司就借這個機會來做一些人力成本的結構優化。 就是他說裁掉一些,其實他同時也還在招人,他是借這個機會做一些人員的調整。
因為有很多公司在裁員,那也就意味著有很多優秀的人會釋放出來,他就順便干掉一些他們認為不怎么優秀的,然后招一些新的血液進來。
所以看上去他是在裁員,其實更重要的是做人員結構的調整。
五、我們該怎么辦?
在裁員的浪潮之下,怎么不被裁掉這事兒其實也沒什么特別好的方法。
因為在趨勢面前,考慮的也不只是一個員工的表現好不好、業績行不行……
但如果真的有什么辦法的話,我就嘗試給你3個建議:
第一、也是最最基本的,千萬不要犯大錯
比如說連續幾次遲到、有誠信問題、拿了客戶的回扣等等……這些問題千萬不能有。
如果公司裁員,依法是要付勞動補償的,但裁掉這些人不用。
不犯原則錯誤,這樣你被裁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了。
第二、盡量身處公司核心部門
裁員其實是按部門來裁的,股東或者高層覺得有必要暫時放棄某個業務,那么一個部門都會被裁掉,你優不優秀都不重要了。
所以如果你在核心部門里面,那么你被裁掉的概率就會比較低一些。
被裁的時候,你再換到核心的部門行不行?
一個蘿卜一個坑,臨時抱大腿哪兒那么容易?平常多留意公司內部的機會,保證自己在核心業務部門里。
第三、其實我最想說的是你索性、干脆就不要擔心被裁員
什么意思?
我們之所以擔心被裁員,心慌,是因為我們沒有選擇。
如果你隨時保持職場的競爭力,怎么還會擔心被裁?
大環境即使再不好,也有大把的企業在不斷招人。
經常寫寫簡歷,然后看看自己的簡歷,如果投向市場,是不是真有競爭力,市場是不是會給你 offer。
要把選擇權放在自己手上,而不是擔心被裁員。
最后的話
恰如我在《失去信心、四季如冬》里給我的那些企業家朋友的建議一樣,我也希望你不要對自己失去信心。
相信自己,踏踏實實睡覺,認認真真做事。
忘掉這些裁員的信息,將選擇權放在自己手上。
加油!
-End-
作者:劉潤,公眾號:劉潤(ID:runliu-pub)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4d85bmJCSvg1Hhhwix1BHw
本文由 @劉潤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小心劉總,打的你冒泡
小心劉總,打的你冒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