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雜談 | 運營人職場生涯必須要打的3個小怪

2 評論 11899 瀏覽 28 收藏 12 分鐘

運營人在職場上肯定會遇到的三個困境就是:工具困境、環境困境、方向困境。如何逃離這些困境,避免自己真的淪為一個“打雜的”呢?以下,筆者將為大家詳細講述。

前幾天有個公號讀者發來了一條短信,這個讀者我印象很深,加好友應該是半年多了,每次更新文章都會點贊和轉載。所以,一看到這個頭像發來的消息,我覺得有必要回復一下。

這姑娘我算是比較了解的,首先自己學習的能力比較強,各種網上的文案課、品牌課、運營課都報名學習,朋友圈也總更新各種工作加班的狀態;時不時的秀一秀自己做的H5、數據分析和讀書筆記。

如果我們公司要招互聯網運營的話,肯定是我優先挖的不二人選。(遺憾的是,我們公司目前暫時沒有太適合的崗位。)

所在的公司,是一家2B服務的企業(行業里非常知名了,以至于我都不敢透露一點提示信息),因為多年的市場運營,手上握著大量的企業資源。

由于常規的服務的挖掘已經到了天花板,于是又想基于現有的資源,看看能不能搞出點什么新項目。

他們所在的部門,被立項去做內容培訓——沒錯,就是設計完網上的那種速成課程,然后針對現有的2C用戶,和2B客戶的企業內訓,去做服務……

你看,這又是很典型的客戶有限的情況下,通過提升客單價來增加企業的營收的思維。

這種思考方式,聽起來簡直是太“想當然”了?。ó斎?,我對這種思考方式,簡直一萬個惡心,就像你開個健身房,你認為擺在門口冰箱里的紅牛或脈動會被賣爆的那種錯覺一樣。)

于是,他們團隊就開始準備做起了課程設計,但這時候就出問題了。

按照正常的邏輯:在擬定了課題以后,就是請行業內知名的大神設計一套課程,再進行內部的多次討論與修正,以確保內容是過硬的,別推出去砸了自己的口碑。

但奇葩的事情出現了:公司要求他們直接去網上扒一些現成的課件,然后再結合自己的想法和案例,直接攢出一套課件來,就可以上線招生收費變現了。

這姑娘心里一百個不愿意,但卻也不知道該怎么辦?。ǜ杏X今天的鋪墊有點太長了)

第1階段:工具的困境

曾經,有很多運營小白和我說:麥哥,我覺得搞運營最困難的是你要學習很多的工具和技術。

我當時心里想:少年,你對困難還一無所知!

你要和設計師談藝術與策略的平衡,你要和PM討論評估加一個功能的ROI是否符合預算,你設計流程的時候還要在嚴謹和靈活之間找平衡……

這要求你要掌握很多跨學科的技能——你多少要懂ps/axure/辦公三件套這類主流軟件;有可能也要明白premiere、易企秀、創客貼……

你要知道做用戶調研可不是做個投票的表單就可以搞定的。

甚至于在預算不夠的情況下,你還要知道:如何去百度網盤、各種圖庫里免費下載東西?

很多東西,你可能覺得自己用不到,別人會就可以了,但是你如果想要更高效的工作,這些你必須都要懂。

只有你懂得了這些,才能高效的工作和協同,更加高效的增長。

舉個簡單的小例子:

如果當年拉手網首頁的商品頭圖設計師,知道bmp和jpg圖片的區別,那么一年能節省的CDN費用。對于小公司來說可能都是天文數字,當然,可能拉手網也根本不在乎。

但是身為運營的你,必須要懂!

一張1M多的商品頭圖,如果能壓縮成50K的JPG,理論上,客戶的加載時間能降低10倍,而加載速度也影響了用戶的停留。

互聯網上關于加速時間有以下幾條黃金定律(當然,這些都是幾年前的說法了,現在基本不用擔心):

  • 大部的用戶希望網頁能在2秒之內就完成加載。
  • 等待網頁加載8秒之后,用戶將失去耐心,從而停止瀏覽該網頁。
  • 當打開時間超過4秒,用戶就會感到無聊。
  • 加載時間超過8秒,用戶就會選擇離開。
  • 事實上,加載時間每多1秒,你就會流失7%的用戶。

而你知道,作為電商網站,頁面的加載完成率直接決定的跳出率,這些跳出率里本該有3%-5%是你的付費用戶。

而這小小的原因竟然是因為:首頁商品圖采用了BMP格式。

顯然,對于大多數運營人來說,并不關心這些問題,或者說根本不知道有這些問題。(當然了,實際上這更多的是PM的工作范圍,但不代表運營人不應該不知道這個問題)。

其實,這些困難,當你真正下定決心開始去學習的時候,他們很多問題,你只需要百度一下就能全部找到答案,只需要你自己一直保持一顆好奇和求學的心即可。

真正的困難,這才開始!

第2階段:環境的困境

這讓我想起了前幾天看的新喜劇之王:影片中演員如夢,親力親為地對待每一個龍套角色,但她越是演得認真,周圍人就越是笑得厲害。

比如:她為一個“中寒冰掌”的群演戲,加入很多自己的情緒表演,卻被選角副導演直接罵“神經病”。

而一群演員在浮夸的表演疼痛的時候,如夢卻覺得大家做的都不對——“疼痛應該是這樣的!”,直接被副導演給扔出了片場。

  • 當你在努力想做好一個培訓課程的時候,你的BOSS只是想盡快的讓課程上線變現。
  • 當你想通過刷單提升商品排序權重因子的時候,BOSS說我特么請你來是掙錢的,不是花錢的。
  • 當你想踏踏實實寫文章想通過價值吸引用戶的時候,周圍的人都希望你趕緊追熱點搞個標題黨得了。

BOSS們有BOSS們的道理,但做事有做事的邏輯。

其實不怨BOSS,也不怨你,只是因為你們都匹配了錯誤的環境。

跑個龍套,還天天想著占便宜?

我曾經在某公司搞運營顧問的時候,發現這個公司的運營幾乎沒什么話語權——今天要幫技術部門測BUG,明天要幫銷售團隊背任務做方案,可能大后天又成了別的工作,導致運營的本職工作幾乎沒法開展,后來索性good bye了。

在這種情況下,你無論怎么做,無論怎么努力,都是沒有價值的。

假如你所做的項目,在公司就是個邊緣項目,可干可不干的,對公司的主營業務也沒什么影響,那么你所在的部門也就沒什么話語權。要不到預算,要不到資源,BOSS們就像拼多多買東西一樣,這工作做的將就著能用,面子上看得過去就行了。

這時,你就成了大多數運營嘴里所說的:打雜的。

我對于大多數運營人的建議是:如果你真覺得自己成了打雜的,就勇敢的辭職吧!

第3階段:方向的困境

我一直覺得,做運營的工作,其實和上大學沒什么區別——如果你真的想好好學,那每天晚上挑燈夜戰,周末加班上課,都不足以把知識學透了;但如果你只是想偷懶混口飯吃,大多數運營人一天的工作其實2個小時就能干完。

當你真正站在第3個階段的時候,你會發現,真正的困境是:你有力沒地方使。

當我們有一天站在山頂的時候,你向下看,你很輕松的一眼就看到了正確的上山的路。但當你處在半山腰的岔路口的時候,你根本沒有能力去分辨,究竟走哪條路才是對的。

因為,你可能根本看不清方向在哪里,這是大多數頂尖運營人的常態,每天可能有一半時間在思考究竟該怎么干?

設想一下一個場景:當你要做知識付費,遇到增長瓶頸的時候,你就站在了上山的岔路口。

  • 一個聲音說:我們去搞社群吧,這樣可以增加粘性,提升客戶回購率,降低拉客成本!
  • 另一個聲音說:我們去搞原創內容吧,這樣可以提升產品稀缺性,提升客單價,拉升GMV!

你看,這兩者背后的邏輯和資源匹配是完全不同的,沿著不同的方向走,完全可以誕生出完全不同的兩個公司。

(其實,這兩者之間的差別就是:流量思維和內容思維,出發點完全不同。)

而這時候你必須要有所偏向的時候,究竟選擇哪條路才是正確的?

很多時候,并沒有答案!

但當你必須選擇一個方向之后,你敢不敢向團隊,向BOSS拍著胸脯說:兄弟們,跟我走,這條路肯定對,干就完了

尤其是大家都不理解的時候,你不僅要把事情做好,還要讓看不明白的人去支持你,這就又更難了。

所以,方向問題不光是你自己的問題,甚至是一個團隊的問題。

慶幸的是:大多數運營人暫時還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這個問題要展開,那又該是另一個話題了,有機會再討論吧。

 

本文由 @大麥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當我看完兩遍后梳理出文章結構后,我在想,作者是要表述什么呢? 是吐槽嗎?又不是…煩請解答

    回復
    1. 一個運營新人深有體會…
      要學的太多,不知道先學什么技能和工具,但實際就是做什么馬上學什么而且還要會什么,甚至產品技術市場用的都要懂一點。
      運營干什么的困惑,不在其他部門分工下的都可能要接,如果沒有資源沒有支持運營等于虛設,然后變成所有人都不知道運營在干什么。
      產品或者業務方向的困惑,實際上新人能覺得的也很少,就像我一直希望往客單價高的方向走,但還是一直在完善符合客單價低的業務邏輯的產品,不過運營方向還是可以選的,畢竟也沒法了,什么都可以暴力速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