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懶找不到好借口,那就甩鍋給“碎片化時代”

13 評論 108115 瀏覽 176 收藏 10 分鐘

所謂的“碎片化時代”,真的不是你不學習的理由。

關于學習的話題,每個時代都會被討論一遍,每一年也都值得再討論一遍。

因為變化越來越快,因為不確定越來越多,因為對學習越來越失去耐心。

曾經的學習,似乎是愜意舒適的,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墨香和花香交融的后花園里,捧一本小書,品一口咖啡,讀一段人生。

不知道什么時候,一個叫“碎片化”的怪物毫無征兆地侵入我們的生活,許多人不堪其擾。

曾經以日為單位的生活周期,現在都以分鐘甚至秒計,只剩下對時間的狂熱和對碎片化的鄙夷。

一提到這個詞,退避三舍,似乎它是阻止我們學習的罪魁禍首。

但是——你熟悉的“但是”又出現了……

一定不是這樣的。

一、系統,由碎片構成

關于碎片化學習,有兩個層面值得認真討論,一是內容上的碎片,二是形式上,即時間上的碎片。

先說內容上的碎片化。

其實知識一直是碎片的,區別只是在于能否把這些碎片搭建成系統。

系統,都是由碎片構成的。

我曾經以薩繆爾森的《經濟學》作為例子,這本在作者 2009 年辭世時再版 19 次的經典之作,如何為我們構建一個龐大的經濟學帝國。

當你翻看目錄,你會被書中清晰的結構所吸引,不由自主發出暗暗的贊嘆聲——一本經濟學著作,竟然可以被分的如此之細。

薩繆爾森把他對經濟學的理解分為幾個大的篇章,每個篇章,又分為不同的小節。

這本被分為篇、章、節的大書,成為一塊塊閃亮的碎片,向我們展示經濟學的光輝。

每一節不會超過 3000 字,每一節只講一個概念。通過這樣的方式,一步一步構建龐大的經濟學系統。

為什么同樣是碎片化學習,有些人總能學成歸來,有些人就找不到北?

區別在于,心中有沒有一套明確的邏輯,一個清晰的系統。

當手中拿著設計圖紙時,學習的每一塊碎片都會發揮價值,放置到應該的位置,日積月累,大廈落成。

如果沒有作戰地圖,就和胡亂的參加巷戰一樣,有噼里啪啦的熱鬧,卻始終毫無斬獲,沒有結果。

沒有系統和邏輯的支撐,碎片學習完,還是一堆碎片,一堆磚亂擺,還是一堆磚。

這也是為什么,在學習時一定要在心中種下一顆“認知之樹”的原因。

讓這棵樹枝繁葉茂,開花結果,是學習的意義。

二、怎樣“碎片化”學習

那么,怎樣利用時間的碎片化學習?

你可能會說——

真的沒時間啊,上班已經很累了,下班還要學習嗎,我想刷一會抖音,玩一會游戲,不行嗎,不行嗎?

很抱歉,可能真的不行。

我們每天 8 小時睡覺,8 小時上班,剩下的 8 小時,是好不容易“偷”來的時間,“三八理論”決定了我們只能用這個來之不易的時間進行學習。

時間,擠一擠總是有的,這真是費勁九牛二虎之力擠出來的,浪費了難免可惜。

自律,是學習的第一前提。

有了自律的庇佑加持,后面的事情,就好辦多了。

你知道有一種動物,叫須鯨嗎?

這可是個大家伙,食量極大,我們就應該利用“須鯨式學習”的方法,“狼吞虎咽”。

想要用碎片的瓦,來搭建系統的墻,需要先吞入大量的食物,把最有價值的書籍、課程學習一遍,再篩選其中對自己最有幫助的內容,掛在認知之樹上。

我曾經分享過如何進行快速學習。非常重要的兩點就是:大量泛讀和建立模型。

5 分鐘看自序,5 分鐘看目錄,作者的框架和核心觀點,都在自序和目錄里;

看完之后進入正題,開始高強度的輸入學習;

略過故事,略過案例,略過證明,通通略過;

只需要標注概念,標注證明,標注模型,標注核心觀點;

最后,復習回顧,記錄下自己的想法和疑惑。

找一塊完整不受打擾的時間,去對抗碎片化的喧鬧和浮華,逼著自己進入高強度的學習狀態。

這可能是你從高中之后就再也沒有過的學習體驗,但請你相信我,這是會讓你覺得很累又很爽的學習體驗。

接著,睡個好覺吧,讓這些學習的碎片自由地在腦海中碰撞,連結,融合。

第二天一早,把這些碎片,建模。

能不能把磚瓦砌成宏偉的樓廈,關鍵就是這一步了。

三、學以致用才能過好一生

光有泛讀和建模還是不夠,這棟大廈初具規模,但還不夠穩當,應該再請專家來加固一下。

在工作中,有 721 法則—— 70% 來自于工作中學習,20% 來自于向他人學習,10% 來自于培訓。

學習也是,除了自己學,也要向別人學。

如果有可能,向真正的高手們請教,看他們的書,讀他們的文章,和他們思維同頻地跨時空交流,要是有機會能當面交談,千萬不要錯過這千載難逢的時機。

他們的只言片語,可能就是你的醍醐灌頂。

當然最最重要的,是學以致用。

我記得在進化島社群里,有同學正學習編程,問我要怎樣才能寫出一個網站。

我回答他,看書當然是重要的,但是邊學邊寫,上手實操是更重要的。

如果等著把所有和編程相關的書籍看完再動手,那是停留在學校的學習方式。

背課文,練習題,做試卷,等著標準答案……

長大以后,不會再有考試了,也沒有老師為我們打分,論成敗的往往是赤裸裸的結果。

真正的學習,就變成了動手去做。

知道什么是 if else 并不是真的會編程,能用 if else 寫出一個網站,才是對問題的作答。

學習當然有陶冶情操的部分,但是在真實的商業世界里,常常是拳拳到肉,招招見血,要能真刀真槍干實戰。

帶著解決問題的思路,更容易寫出來一個完整的網站,哪怕中間有很多困難,但有以終為始的模型,相信結果也不會太糟。

最糟糕的是,看了很多書,懂得很多概念,心中是滿滿的獲得感,上手卻是深深的無力感。

這是學習領域中的“懂得很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

四、碎片化的我們

真正阻礙我們學習的,并不是碎片化的時代,而是碎片化的我們——不專注,不勤奮,不實踐。

我們是才華橫溢的設計師,也是勤勤懇懇的木匠,要能用上帝視角凌空俯視,也要能回到現實操盤世界。

總把學不好歸結為時代的浮躁和碎片化的喧鬧,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偷懶。

再有誰說碎片化時代無法認真學習,也許你能把告訴他——

無法認真學習這事,就別再讓“碎片化”背鍋了吧。

-End-

作者:劉潤,公眾號:劉潤(ID:runliu-pub)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RVzQptNvV7s61o07VMHFew

本文由 @劉潤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如何(建模)?

    回復
  2. 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懦夫

    回復
  3. 贊同作者的核心觀點:閱讀大量的書籍文章。摘取重要的知識建立框架。
    那接下來實踐性的問題就是:如何選取知識,建立框架。判斷知識的含金量和建立框架的好壞這是比較考驗能力和鍛煉人的。

    回復
  4. 最近頗有感想,現在在大公司比較穩定,雜事太多,似乎失去了學習得動力,學不動,對于新業務根本就沒有動力去溝通和學習,害怕被淘汰,是時候要尋回以前的激情,繼續學習

    回復
  5. 說得非常好,但是感覺自己是那種明明知道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一生的那種,明明知道需要學習,但卻還是懶惰成性

    回復
    1. 精神上的懶惰,比身體的懶惰還要可怕…..

      回復
  6. 說出了問題的實質。不過我還想知道:怎么用碎片化知識構建起系統呢?

    回復
  7. 確實如此,阻礙我們學習的不是時間的碎片化,不是知識的碎片化,而且我們不夠專注,沒有真正去實踐,沒有將知識融入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學到了!

    回復
    1. 就是這樣

      回復
    2. ??

      回復
  8. 寫得很好!老師可以加個微信嗎?我在起點學院學習互聯網運營,剛剛開始。發現你寫的內容都很不錯,想跟你學習。我的微信:414061390 謝謝

    回復
  9. 不錯

    回復
  10. 出錯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