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面試:求職者與面試官需要了解的哪些事

3 評論 11387 瀏覽 199 收藏 25 分鐘

本文筆者通過對自己的一些面試的實踐經驗以及相關理論進行結合,對產品經理面試的一些相關問題進行梳理總結。

前段時間參加了一些面試,理論實踐結合,加之我們做什么都要研究總結一番的特質,做一個梳理。文章較長,純粹總結,讀起來有點干。對求職者參考價值比較大,對面試官也有些作用。

PS:筆者面試的是互聯網產品經理,細節上與其他崗位略有不同(比如會有BOSS面),整體相同。

目錄

  1. 重新認識面試的價值
  2. 面試是什么
  3. 對面試的一些基本認識
  4. 關于簡歷
  5. 關于自我介紹
  6. 關于專業面
  7. 關于BOSS面/素質面
  8. 關于HR面
  9. 關于自由提問
  10. 對面試官的幾個建議

一、重新認識面試的價值

原來總覺得:面試就是個入職之前的過程,就像考試。

最近才逐漸意識到面試原來有很多價值,這可能是很多人也忽略的。

對求職者,最直接的價值如了解企業、企業的產品、企業所在行業、企業的團隊等等,評判企業是否符合自己需求。

在此之外,還有什么?

1. 認識自己的市場水平

說白了,就是幫助自己認識到自己的工資水平。

拿幾個offer下來,你會發現差別不會很大,這就是自己的市場水平。在一個地方呆久了,可能會不清楚符合自己水平的工資應該是多少,面試會告訴你。

2. 更全面、深入地評估自己,發現優勢與不足

首先,面試其實就是全面地評估一個人。

我們看看產品經理的3輪面試設置:

  • HR面
  • 專業面
  • BOSS面

這3輪面試就能比較全面地評估一個人的能力:

  • HR面,看性格、觀念是否適合企業。
  • 專業面,看專業能力是否滿足工作需要。
  • BOSS面,更全面地評價一個人,著重評估潛力。

生活中我們非常缺乏這樣被系統評估的機會,如果不能時常反省,如果不能持續學習,很容易處在一種溫水煮青蛙的渾噩狀態,職場小白兔就是如此養成。

因此面試結束,也要總結。因為面試過程中,總會發現有些問題自己回答得不夠好,總會發現自己在某些方面有不足。

一般來說,面試之后我會著重總結這幾點:

  • 面試收獲
  • 回答得不夠好的問題
  • 關于產品
  • 關于公司
  • 關于面試官

其次,面試是免費地幫助求職者進行深度評估。

公司面試求職者,其實是要花錢的。也就是說:求職者是免費獲得了收費服務。

簡單計算一下:假如一位產品經理面試成功,需要經歷3輪。

  • HR面,耗時20分鐘,大概20元(以HR月薪1W,每個月工作24天,每天8小時計算)
  • 專業面,耗時40分鐘,大概100元(以產品總監月薪3W,每個月工作24天,每天8小時計算)
  • BOSS面,耗時20分鐘,大概150元(以BOSS月薪9W,每個月工作24天,每天8小時計算)

僅僅簡單計算人力成本,也要大概300元。如果對方工資更高,面試成本可能是300元的幾倍。

幫人做深度評估,其實要耗費不少腦細胞,這件事本身,就很有價值,而生活中我們非常缺乏這樣的機會。

尤其在成人社會,大家說話客客氣氣,能指出我們缺點的人少之又少,而能深入系統地對我們做評估的人,可以說沒有。

參加面試,就是賺錢。

當然,求職者也要花費時間(請假),以目前產品經理的工資水平,也差不多能抵消別人的費用。但這種跳出日常工作,從更高的角度深入全面地評估自己的機會,我認為遠超我們花費的時間成本。認真地參與面試,一定會賺。

3. 與牛人深入交流

一般來說,面試官的水平會高于求職者。

如果面試一般崗位,面試官至少是小組長或者主管級別。如果能到BOSS面,那就見到了更牛的人。但見到牛人沒什么,難得的是有深入交流的機會。在今天,這種機會一般都要付費。

有些人是行業專家,有些人氣質出眾,有些人思維獨特,有些人感染力極強……與這樣的人深入交流,就是長見識的機會。而自己有些疑惑,也可以與他們交流,比如:自己對行業發展的困惑,自己對專業問題的困惑等等,都可以請教他們。

4. 幫助認清職業規劃

在職場中,一個重點就是職業規劃。

整個面試的前前后后,都會倒逼求職者思考自己的職業規劃,倒逼求職者思考自己這些年來的經驗教訓,思考自己的優勢與不足。

大多數人很少認真思考自己的職業規劃,這是一個比較難得的機會。

最簡單的兩個問題是:

  • 你為什么從上家公司離職?
  • 你的職業規劃是什么?

大多數人還是要走職場路線,遲早會意識到職業規劃的重要性,面試就是幫助自己認清職業規劃的機會。

二、面試是什么

一般來說,思考問題有最基本的3個維度:what、why、how。

第一點「重新認識面試的價值」,說的是一部分的why;后面要談的,是how。

這里重回面試的定義,即what。生活中很多討論沒結果,往往因為定義不夠清晰。而思考定義本身,就能幫助我們挖掘到更本質的東西。

比如:一旦知道「智商」的定義,我們就能破除一個日常誤解:智商是天生的,似乎無法提高。

表面上看,面試就是:企業通過面談測試求職者,求職者通過面談了解企業,互相評判。一般來說主要是企業評判求職者,求職者的選擇范圍相對更小。

更本質一點,面試其實很簡單:評判雙方的適合度——若適合,則入職;若不適合,則一拍兩散。

所有的面試技巧,都圍繞這個本質展開。

想清楚這一點,我們就明白:很多時候面試不成功,并非自己不好,而是不符合對方的需求。有時這種不適合可能是因為雙方聊天氛圍不夠好,比如面試官不喜歡你的說話方式;有時這種不適合是因為對方覺得你工資要求較高;有時這種不適合是因為對方覺得你提的問題不夠好……

三、對面試的一些基本認知

1. 功在平時

研究面試,并不是為了掌握各種技巧,從而讓自己遇神殺神,而是為了避免一些基本錯誤,以對方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展現自己的真實實力。

岔開一句:這就像追求異性,研究PUA不是為了真的成為PUA,而是為了避免一些基本錯誤,更好地展現自己。如果深入研究PUA并練習,正常人真沒這精力,也沒這必要。一般來說,追求異性,知道這幾個注意點就差不多了:

  • 愛情的核心在于產生充沛的情緒——《怦然心動》這部電影對此有很好的詮釋。
  • 不要表白——這是直男癌們最大的障礙,表白之后,懸念消失,充沛的情緒沒法存在。本來別人會想:他是不是喜歡我?因此會帶來各種情緒。而表白之后,毫無懸念。該做啥做啥,比如該牽手就牽手,表白要在確定關系之后。
  • 不要送禮——送禮是暗示性表白。
  • 轉場——轉場就是轉換情緒,比如從游樂園來到電影院。
  • 張弛有度——聯系過多、聯系過少,就會影響情緒的充沛。

這這幾點的基礎上,稍微有趣一點,就差不多了。如果是為了長期的親密關系,更多的還是展現真實的自己,否則即使通過一些技巧追到了異性,時間長了,雙方的不適合仍會逐漸顯露出來。

面試也是如此,最核心的部分仍要回到面試的本質:評判雙方的適合度。

通過面試,我們是展現自己的實力,雙方一起評估適合度。如果過于注重面試技巧,就會對自己的適合度包裝過多,到實際工作時,總會出現問題。

當然,一般來說,也很難通過面試過度包裝。因為在對方的深入追問之下,容易露馬腳。而很多平時沒思考、練習的,面試時也很難應對。所以,功在平時。

2. 多做準備

在第一點的基礎上,多做準備,比如:針對以下內容多做準備。

  • 簡歷——簡歷上提到的內容都要準備
  • 自我介紹
  • 一些基本問題——每個崗位都會有常見的面試問題,多在網上搜搜
  • 對公司的基本了解
  • 對公司的產品的基本了解
  • 對面試官、公司的團隊的基本了解
  • ……

毫無準備直接上場,大多數人還是難以應對。

準備的過程也是重新梳理與學習的過程,甚至也是提高的過程。畢竟有些人的10年經驗就是1年經驗用10年,如果能為了面試去學些新東西,也是一個提高的方式。

3. 面試過程的一些基本方法

a. 體現邏輯性一些方法

從形式上看很多時候就是有條理,能分別說清楚其中的關鍵點。

首先,要避免的是沒有先后重點混亂地表達。

其次,常用的句式是:

一般的框架:

  • 首先、其次、然后……
  • 第一、第二、第三……

更專業的框架:每個職位都會有自己更專業的思考框架,就產品經理來說:

  • 商業模式的框架
  • 用戶體驗要素的框架
  • 產品設計三要素的框架
  • ……

b. STAR法則

這是HR面試常用的方法,在簡歷、面試中也可采用的描述法則。

  • Situation: 事情在什么情況下發生?
  • Task: 你如何明確自己的任務?
  • Action: 你采取了什么行動?
  • Result: 結果怎樣,你學到了什么?

比如別人問你做過什么項目,回答時就能用STAR法則:當時的情況是,經過XX分析,制定了XX計劃,然后落實了XX,最終取得了XX。這樣描述就有前因后果,比較完整。

這塊網上的介紹很多,可以搜搜看。

c. 深入細致

面試過程中,可以用一些具體的、細節的點來支撐自己的觀點,比如:說到活躍,那么日活是多少?月活是多少?留存如何?……

深入細致的點,既能支撐自己的觀點,又能讓人明白自己的思考有深度、很仔細。

四、關于簡歷

1. 簡歷是什么

對「能體現自己符合崗位需要的重點經歷」的簡要描述。

2. 簡歷的一些注意點

相信大家都寫過簡歷,這里只提一些注意點。

核心還是回到簡歷的本質——對「能體現自己符合崗位需要的重點經歷」的簡要描述。因此,最好的簡歷是根據不同崗位的JD(Job Description,崗位描述)去描述,因此針對不同崗位,簡歷也會不同。

形式上:基本的視覺關要過。

  • 用些美觀點的模板:別用智聯招聘等老招聘網站的那些老模板,淘寶隨便買點模板也比那些好看很多。當然也不用很花哨,簡潔舒適即可。
  • 突出重點:一些關鍵詞可以加粗,便于HR篩選。因為HR不專業,他們往往根據關鍵詞篩選。
  • 別太長:一般建議不超過2頁。
  • 不用照片:除非外表很好。
  • 盡量用PDF,防止格式變化。
  • 簡歷命名:我一般用:崗位-姓名-手機號。也有推薦用:崗位+姓名+亮點。
  • 避免錯別字。

內容上:

  • 基本信息至少包括:姓名、性別、聯系方式(手機和郵箱,QQ郵箱就別寫了)、地點(HR和面試官會想知道你是否能來面試)、出生年月(算年齡,年紀大的互聯網人很悲哀)。
  • 教育信息重點突出與崗位相關的專業課。
  • 項目經歷不必按時間排序,可以按符合JD的方式排序。
  • 深入細致:可以用一些具體的、細節的點來支撐,比如一些數據。
  • 上方第3點提到的所有的點都能使用。
  • 持續迭代:根據面試情況進行迭代。

如果做自媒體,如果經常在網上分享的,寫簡歷就有優勢了。把自己之前分享的內容的鏈接附上去,就能極大地豐富簡歷內容,也是體現自己深度參與互聯網的一個點。

另外,如果是發送求職郵件,可以參考這篇文章:https://mp.weixin.qq.com/s/XfKwKzTkWKVtEj04ueOiDQ

五、關于自我介紹

1. 自我介紹是什么

通過口頭介紹的形式讓對方知道你有這樣的能力,能滿足對方的需求,甚至超出對方預期。

2. 一些注意點

a. 自我介紹可能沒那么重要

一篇文章提到:除了看下應聘者的表達能力之外,很大的一個原因是,面試官可能沒來及看你的簡歷。[1]

但多準備一下也無妨,日后也用得著。

b. 從形式上看,自我介紹直接體現出你的表達能力、邏輯分析能力

為了體現這些能力,就需要一份簡短的、重點突出的、有邏輯的自我介紹。簡短是基本要求,一般為1—2分鐘。

c. 從內容上看,自我介紹體現出工作經歷、各種符合崗位要求的能力

為了體現這些能力,就要明白面試的這個崗位所需的能力有哪些,最好要結合這些能力與自己的經歷去說明 。

對于一些重要能力,要用實際經歷去證明你確實有這樣的能力,這樣才有足夠說服力,比如:你說邏輯分析能力強,那么是不是說當時你遇到了什么事通過自己的邏輯分析能力去解決了?這也是STAR法則的體現。

d. 結合對公司的了解,表達自己的熱情

對相關領域的熱情是驅動一個人帶來優質表現的重要基礎,公司自然更歡迎這樣的人。

所以,要多了解一些關于公司、公司的產品、公司的團隊的相關信息,否則面試時問了都不清楚,就明顯沒什么熱情。如果能結合自己的興趣與經歷來證明自己對相關領域的熱情,那就最好。

e. 對面試官進行引導

把自己熟悉的內容設置在自我介紹中,是一個很好的引導技巧。

當然,面試官一般不會全部按我們設置的點來,他往往會問出一些跳出我們給到的內容之外的問題。

六、關于專業面

1. 專業面是什么

用人部門對求職者進行面試,評估求職者專業能力是否符合工作要求。

由于面試通過后,求職者會直接進入用人部門工作,受影響最大的人就是用人部門。因此,這是面試成敗最關鍵的一環,往往也是最關鍵的一環、最嚴格的一環。

2. 一些注意點

  1. 專業面的關鍵仍然是前面3.1提到的功在平時,人畢竟是人,很難短時間內提高。所以,專業面沒太多可說的,主要是自己專業能力的積累。
  2. 有時專業面耗時很長,有時專業面耗時很短,一般來說耗時長說明成功率較高。
  3. 多做準備,這時3.3中提到的準備內容就起作用了。
  4. 注意引導,盡量往自己熟悉的領域引導。

七、關于BOSS面/素質面

BOSS面:由BOSS(老板)對求職者進行面試,主要評估求職者的潛力。

什么是潛力呢?

說白了就是學習能力。只要能持續學習,一個人就有各種可能。

學習 = 學 + 習

  • 學:思考、分析能力
  • 習:實踐、執行能力

所以,從自己的過往經歷中,找出能體現自己學習能力的案例,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就我來說,因為剛從深圳來杭州,面試時常常被問的問題就是:為什么來杭州?

這時,我會把回不去的小城市,互聯網人的宿命這篇文章提到的內容說一遍。說完之后,對方基本都認可了“學”的能力。

而習的能力,做過的自媒體、減過的肥、打過的球等等,都能體現。

所以,對我來說BOSS面比較容易。

如果自己的過往經歷中缺乏這類案例,可以從現在開始慢慢積累。

種樹最好的時間點:

  • 1.10年前
  • 2.現在

如果求職者表現很好,這時BOSS面除了評估求職者的潛力之外,還會出現另一個作用:BOSS會努力爭取求職者。

一般來說,BOSS都比較有魅力,要不就是氣質出眾,要不就是思維獨特,要不就是很有感染力……總之都比較與眾不同,所以BOSS對求職者的爭取也比較有用。

八、關于HR面

HR面:HR(人事)對求職者進行面試,評估求職者的性格、觀念是否適合企業。

HR面的決定作用比較小,除非企業的HR比較重要,或者企業處于發展早期需要HR嚴格把關。

一般HR面也就和你聊聊公司的薪酬福利這塊。不過有的HR也比較獨特,他可能也了解公司業務,也能和你聊一些專業的東西,甚至也會考察求職者的思維能力。但一般來說,HR不太關心求職者的專業水平(這塊由專業面負責),更注重求職者與企業的匹配度,這樣求職者入職后會比較穩定。

所以,一般HR面的問題主要是:

  • 你為什么離職?
  • 你的職業規劃是什么?
  • 你如何看待加班?
  • ……

這塊網上也有很多問題,可以多搜搜。

九、關于自由提問

1. 自由提問是什么

表面上看:自由提問是面試臨近結束,面試官讓求職者自己提問的。

更本質一些:自由提問可以讓求職者更了解公司,而且也是體現求職者能力的機會。同時,對求職者來說,這也是一個答疑解惑的好機會,比如:一些專業的問題、職業規劃的問題,都可以趁此機會來問。

2. 一些注意點

a. 別一言不發

這時,最差的做法是一言不發,僅從氛圍來看,都會比較尷尬了。

b. 提一些體現自己能力的問題

回到自由提問的本質:自由提問可以讓求職者更了解公司,同時也是體現求職者能力的機會。

所以,可以借此機會更多地了解公司,比如問公司的盈利狀況、團隊人數等等。

比如:問一些能體現自己的思考能力的,我就問過幾位經總監級產品經理一個問題:我對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5G、物聯網等等關于未來的概念都研究一遍之后,得出一個結論:未來產品經理的機會在垂直領域。你覺得對嗎?

比如:問一些體現自己的學習熱情的,可以問對方內部培訓分享情況如何(如果是小公司就別問了),可以問你覺得我還有哪些可以提高的,可以問對于XX問題你怎么看(就是剛才沒回答好的問題)……

c. 別問格局過小的問題

比如:問專業面、BOSS面公司的福利待遇情況,這些問題會有HR和你談,不用著急。有些求職失敗就是因為在自由提問階段問了這些問題,其實前面表現都挺好。

十、對面試官的幾個建議

參與一些面試后,也會感受到面試官需要注意的點,因為面試官除了面試求職者之外,也會對公司形象造成影響。

所以,整理了對面試官的幾個建議:

  • 表現得要自然、自信。
  • 尊重求職者——即使有壓力面試,也是就事論事,不攻擊人格。
  • 面試中拿枝筆記錄是個好習慣——給求職者的感受以及后續的梳理都挺有幫助。
  • 要精心準備——求職者的準備程度往往比較高,如果不準備,很容易被求職者帶節奏。精心準備了,才能問出求職者未準備的內容。
  • 要深入追問——就求職者的簡歷、描述等進行深入追問,別總停留在表面上,否則很容易被求職者帶節奏。
  • 可以準備一些視角比較獨特的問題——能體現面試官的水平。
  • 面試結束可以給求職者一個反饋——對求職者的能力/表現做一個評價,對求職者可以提一些建議/意見,這對求職者來說體驗更好。

參考:

[1]https://mp.weixin.qq.com/s/GGRCqbkKoin_b5isw_7mgw

#專欄作家#

萬能的船長,公眾號:PMWang,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一個做產品的人。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看到一半,先謝謝作者~??!

    來自山東 回復
  2. 一步很有價值的文章

    回復
  3. 可以說分析的很全面了,幫助很大!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