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做職場時間管理?這些建議你絕對用得上!

0 評論 5916 瀏覽 31 收藏 19 分鐘

時間不可逆,所以我們由其知道時間的可貴。你會管理自己的時間嗎?

有人認真考慮過時間這個概念嗎?

如果你去搜索它的定義,會發現有物理學、天文學、哲學、文學和宗教等多個角度來解釋這個詞。

在英文詞典中,time一詞至少有十多項解釋。其中有一句英文是從管理學角度闡述了時間的概念:

a period of time considered as a resource under your control and sufficient to accomplish something。

大意是說,時間是一種你可以控制并用來完成某事的資源。每人每天都有24個小時,以分鐘為單位來衡量,一天是1440分鐘。再進一步,按照8小時的工作制度,每天480分鐘用于工作,如何做好時間管理,保證最有效的產出是非常有必要的。

每天的工作,大需求也好,小需求也罷,只要有規定的完成時間,都可以算是一個完整獨立的項目。

由于從事多語種翻譯工作,除了經常要考慮各國譯員的時差以及與local team的配合時間,還要做跨部門和部門內的翻譯需求溝通,發現翻譯是一項對時間管理比較苛刻的工作,尤其是項目周期比較短的時候,無法做到有效管理時間,永遠都在趕deadline的路上。

下面以日常的翻譯需求為切入點,分享自己在時間管理方面的一些心得,其實也適用于大多數需要做時間管理的場景。

一、分配時間

牢記每個項目都有完成的時間限制。

基本上,當你拿到需求的時候,經過評估工作量和要求等因素之后,你就要預估什么時候返回,這個時間節點有個不友善的稱號叫deadline。由于從事語言方面的工作,通常比更多的人要關注詞源。deadline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美國內戰(1861-1865),南北戰爭期間,南部聯軍設置了一個戰俘營,在戰俘營的周圍劃了一條線,一旦戰俘越過這條線就會被守軍射殺。于是這條線就被稱為死亡線dead line。后來,該詞又用于報社行業,經過演變,直到1920年,才用作time limit的意思,也就是今天普遍使用的截止時間之意。有人可能覺得到了截止日期,就瀕臨死亡線,做不完,就要被罵死……所以科學技術不再是第一生產力,deadline才是。

針對大項目,建議最好拆分成子項目,更加準確地預估每個部分完成所需要的時間。好比一個5000字的翻譯需求,翻譯需要1.5天完成,過程答疑解惑需要0.5天,審校需要0.5-1天完成,那么這個需求大概就需要3天左右完成。這是理想的交付時間,但過程經常出現不可抗拒的因素,比如文檔寫作糟糕,翻譯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理解其中的內容,需要與對方確認文檔中的疑點,而對方不是在開會,就是有其他原因不能及時配合解答,那么翻譯進度就被影響,這時候可以預留1天左右的buffer時間,也就是這個項目的完成需要4天左右來完成會風險低一些。

給自己設置比官方截止時間更早的deadline,永遠不要高估自己會在deadline那天完成任務的能力。倘若不想總是焦頭爛額地趕deadline,建議有所謂拖延癥的同學有病治病,不要什么事情都放在最后一天才做,因為你會發現最后一天往往會被各種雞毛蒜皮的事情hold住了。

個人通常的做法是,假設項目官方deadline時間為1月15日,給自己的deadline就會提前半天,或到1月14或13號,永遠要超前完成任務,預留時間給自己做緩沖和保證完成的質量。這樣子對方永遠覺得你棒棒滴,因為他們的deadline不是被按時完成,就是超前完成,覺得你非常給力靠譜。

如果項目交付周期被縮短,要學會尋求更多的資源來完成項目。常見的方法是加班,但這一招并非總是有效的。畢竟很多事情不是加班就能解決的,一個人一天也就只有24個小時,再怎么擠,也還是24小時,我們不是超人,不要硬扛。

如果做大項目長期加班,更要注意身體問題。如果加班行不通,還有另外一種做法是,需要借助更多的資源去完成,比如分任務,多人協作,最后一人做PM統籌。

此外,還可以外包,尋求外部支援,但本質上也是增加完成同一件事情的人力資源,只不過壓力轉移到他人身上,自己需要把精力放在項目的質控上面。

多個項目并行的時候,先快速完成小項目,再做大項目。很多人會和你談項目優先級,但他們忘記了做大項目需要更多的時間這一個事實。

工作中同時爆發多個需求是常有的情況,你會發現所謂的優先級四象限法則是錯的,但總有人不斷地給你灌輸這個方法論。如果沒有聽過這個理論的同學,要謹慎避免誤入歧途。因為要把任務放到四個象限中,進行判斷所要耗費的腦力太高了,什么程度算重要,什么程度算不緊急?緊急的東西不重要嗎?當你使勁渾身解數填好四象限,時間早就過去了2個小時。

個人通常的做法是,把今天要完成的項目快速列出在本子上,即所謂的to-do list,然后快速把簡單好做的需求(比如幾句話的翻譯)先做完,給自己一點自信和打雞血。剩下的大塊頭需求(比如幾千字的翻譯需求),再按照前面說的拆分方法各個擊破。針對5000字的中文,今天翻譯2000字,明天翻譯2000字,后天翻譯1000字并把前面兩天翻譯的譯文一起檢查。確保大的項目每天都有一定的完成度。就像羅馬一樣,大項目不是一天完成的,但卻可毀于沒進度。

二、減少打擾

有效地關注工作群的消息,可以關閉通知提醒,但不是完全不理睬。在工作的時候,最常見的外部打擾是群消息彈不停,如果不需要隨時關注群動態,及時響應某些緊急事項,建議關掉消息提醒,每15-20分鐘左右(這個時間間隔因人而異)再看一下群消息。當然有的人心理素質異常強大,任你怎么彈窗,就是不點擊進去看,這種就無需關閉消息提醒了。畢竟實時盯著群消息,很難集中精神處理某些需要一個時間塊才能完成的需求。

控制上網時間,尋找檢索資料的高效方法。另一個大干擾來自于網絡,上網檢索資料時,往往會控制不住,越跑越遠,從一個搜索hit跳到另外一個hit,無意中花了不少時間瀏覽過多對解決眼下問題無關的網頁。如果你是那種無法控制自己的人,一旦發現自己花太多的時間在網頁搜索上面,就要想辦法停止下來。如果你是完全對自己上網用了多少時間無感的人,建議查資料之前,設置一個鬧鈴提醒自己,避免自己花太多的時間在網上。

比如,針對中文術語“死信隊列”如何翻譯,10:00上網查對應的英文說法,一般到了10:30,半個小時過去了,還沒查到就停下來,思考是否有更便捷的方法快速得到此術語的翻譯?比如:咨詢撰寫該文檔的業務側同事,他們經常閱讀外文技術資料,很大的可能會知道這個詞的英文說法(永遠不要小看開發哥哥的英語水平),或者參考競品,或者機翻完再google搜索檢驗等,捷徑總是有的,只是沒想到而已。

當然,有些時候上網查的資料不是那么準確,需要不斷地深挖,但無論如何,請一定要控制好時間和掌握查資料的一些技巧。關于這些技巧,網上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試試。

預留開會的時間,提前安排好工作。再說另外一個干擾是開會,一個會議可以占用一兩個小時,半天,甚至是幾天的時間。等你開完會,發現等待你的往往是加班,不然這一天可能什么都沒干。不是在開會,就是在開會的路上。但是會議呢,沒辦法不參加。

個人的建議是,最好提前了解會議的主題,讓自己更加有效地參會,如果有人主持會議,避免大家思維過于太發散,那再好不過了。如果沒人充當這個角色,你可以見義勇為充當這個角色,讓會議更有效地進行,更早地結束。

有些會議,如果不是必須要參加的,可以不用親自出席,但一定要關注會議紀要,以免錯過重點信息,影響后續工作的展開。對于那種一個會議需要討論多個主題,而每個主題之間的關聯性不強時,可以咨詢發出會議邀請者,是否可以只選擇參與自己相關的那部分主題,以便節省時間做其他事情。

沒有任何一款時間管理工具和方法論放之四海皆準,只有適合自己的工作模式。娃都是別人家的厲害,年終獎都是別人家的公司多,我在這里和你說了這么多方法,也都是“別人”的方法,也許都不適合你,但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很多工作都需要一大塊無人干擾的時間來處理,之前也看到有人推薦番茄工作法(25分鐘工作/5分鐘休息為一個工作時間單位),或是Wunderlist等清單記錄工具,但實操起來,很多事情都身不由己。個人親測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用筆在本子上快速記錄,隨便寫隨便畫,自己看懂就行,被打擾之后隨時能跟上中斷前的進度。不像軟件,還得按照它的格式填寫。

畢竟實際工作中,并沒有一個真空零干擾的工作環境,比如,你工位擺了一束漂亮的玫瑰花,然后其他MM路過,可能會因為這花太漂亮吸引了她,前來和你聊上幾句,也會迫使你的工作暫時性地中斷。再好比,一通快遞電話打來了,喊你下樓收貨,這種類型的工作中斷也是經常出現的。

我們需要鍛煉的是,如何從被干擾中斷之后快速進入工作狀態的能力。不要問我這種能力怎么培養,如果你經常有意識地讓自己快速集中精力,就離掌握這種能力不遠了。如何快速進入工作狀態,只有一個方法,那就是立馬工作起來。

三、有效溝通

溝通一定要針對新問題,而不是費時間反反復復做老問題的溝通。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會溝通,但實際情況恰恰相反??纯粗袊泻芏喑烧Z都是和不良溝通有關的,比如:禍從口出、出口傷人、白費口舌、有口無心等等,就知道我們多么需要有效而正確的溝通。有效的溝通可以幫助減少項目運轉所需要的溝通時間,減少不斷開項目會議而無結果的時間。第一次溝通就要把事情說清楚,做到每次的溝通都是針對新問題,而不是反復糾結在老問題上面。

確保雙方在溝通時都能對同一件事情達成一致的理解。首先明確一點,溝通一定是雙向的,不僅一方說清楚,也要確保另一方理解清楚了,才能稱得上有效的溝通,任何單方面的溝通都不是有效的。

舉個例子,前陣子讓新人寫篇KM工作文章,原話是這么說的“對了,你最近可以寫篇KM文章,看看下周內能否寫完。原創的,和翻譯工作相關就好,字數不限啦”。一周之后的周五,問她是否寫完了嗎?她一臉懵逼完全不知道周五是deadline了。后面經過進一步的溝通,了解到她所get的意思是“下周內考慮寫一篇KM,能寫就寫,不能寫就算了,just try”。

后來,我也反思了這其中的信息傳達不對稱問題,雙方對同一件事get到的點不同。后續這種任務執行的溝通,更應該像一項指令,說清什么時間完成什么事情,如果不能完成,什么時間點反饋。或許措辭變成“下周五之前務必寫一篇KM文章,如果寫不了,下周三之前反饋,再另做安排”,這樣的表述雖然缺乏溫度,但一定是明確有效的。

對于那種需要別人配合才能完成的工作,必須提前溝通好時間安排和告知進度風險。例如,本月要發布一個APP新版本,就要具體到開發、翻譯、測試、美術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完成這個版本的需求,過程出現頻繁修改需求可能造成進度延后的時候,如何再次調整項目時間安排。

個人最大的感受是,管理好上游和下游的隊友,不要讓自己在中游難受,永遠不要做“夾縫中的項目管理”,不利于身心健康,也容易和隊友之間相互推鍋。再以App翻譯來說,按照規劃好的時間,提前3-4天催產品給文案或讓開發盡早合入文案進行翻譯,要想讓別人全力配合,一定得讓人明白你的工作是如何展開,提前告知會有哪些風險點,丑話說在前頭,這是聰明人的做法,因為你不知道天上什么時候會飛來一口鍋,砸在自己的身上。

當然,也不鼓勵你把鍋推給別人,是自己的鍋,就得認領。但如果問題不是自己造成的,堅決不做背鍋俠。然而,實際中,出了問題,很多團隊第一時間是推鍋,把責任定在某個人的頭上,而不是快速解決問題。

采用的溝通方式一定要以盡量尊重對方為前提。之所以會提及這一點,是因為在現實工作中,有時候往往很想做到尊重對方,然而有的同事一時心急,容易爆粗口,但千萬不能有玻璃心,只要都是為了做好項目,而沒有人身攻擊的話,要學會包容他人。每個人的溝通方式不同,有的人就喜歡企業微信打字,不喜歡打電話或發郵件,有的人喜歡當面聊,其實不論哪種方式,只要達到溝通的目的就可以,但可以選擇一種節省時間的溝通方式。一種方式行不通,就要嘗試另一種途徑,不能讓問題無限期拖下去不解決。如果實在無法解決或無權處理問題,已浪費了不少時間在溝通上面,需要請示領導去協助推動事情的進展。

時間管理這活并不難,關鍵在于你怎么做。有意識培養自己的時間觀念,了解項目的整體進度,看清自己處在哪個環節鏈條上,摸清上下游人馬的做事風格,進行有效明確的溝通。

永遠不要奢望別人給你留時間,時間都是自己爭取來的。

 

作者:elviradong,騰訊員工

公眾號:騰訊大講堂(ID:TX_DJT)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nDrfgsakXfWsR8vnZYEnOw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