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趕不上變化,下定決心卻為何總是屢屢失???
制定計劃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是執行起來卻并不容易,如何才能讓你的計劃能夠持續執行呢?
每年的新年伊始之時,我們都能看到很多人在朋友圈信誓旦旦種下了各種決心、決心要實現一些令人興奮的計劃,要改變過去壞習慣,新年定要做更好的自己,但永遠都完成不了。
要么瘦,要么死!
以后要早起早睡了,一定要改變早上賴床的毛病!
從明天開始早起,從明天開始健身,從明天開始減肥,從明天開始讀書……
以上這些經歷,想必大多數人都有類似回憶,而且結果往往是屢戰屢敗。
羨慕別人身材好,勵志自己也要像他們一樣,練出這樣令人羨慕的身材,于是乎,我們買了健身會員卡,但是,這樣的鍛煉僅僅維持了幾天,之后便放棄了。
其實開始一點都不難,開始時你一定確定是讓自己身材更好一些,或者要改變一些連你自己都討厭的壞習慣,你確定你是要變得越來越好,因此,你開始行動起來了。
是啊,有些計劃,某些人晚上自己想想都會興奮的睡不著覺,那感覺是多么的美好,當時是不是連自己都感動了?
然后,過了一段時間,現實打擊了你,或者說,你自己擊敗了自己,你發現總是能找到合理的理由,來放棄當初的一些想法,比如說,沒時間啊,最近工作太忙了。
甚至,我們還看到這樣的理由:
是的,你沒有想自己想象的那樣飛速進步,那不再是有趣的事情了,你原本信誓旦旦的想達到目標的決心逐漸開始衰退,直至最后,所以一切又都回到了原點,甚至比以前更糟,這的確是令人非常沮喪。
扎克伯格的新年計劃總能實現,而你的新年計劃卻總是流產。最后,只能一遍遍的責怪自己,想想連自己都內疚。
其實很多時候,并不是我們下的決心不夠大,意志力不夠強,而是我們從一開始,就沒有采用好的方法來實現自己當初的計劃。
那么,難道真的有什么特殊的方法可以來讓我們克服新年決心效應,真正的提高自己來改變目前的狀態呢?
我想以下幾種方法,或許可以幫助我們,讓我們重新認知自我,更好的改善目前的境遇或者狀況,跨越停滯階段,真正的提高自我。
保持動機
很多時候,我們非常贊嘆某些人具有非凡的意志力,可以來幫助他們更快的達到目標。
很多人最后沒有堅持下來某事,很容易就形成了一種循環思維:
我不能堅持下去,這是事實;
它表明我沒有足夠的意志力,而我沒有足夠的意志力,這也是事實;
它解釋了我為什么不能堅持下去。
但幾乎沒有科學證據證明,這世間存在一種可在任何情形中運用的一般的“意志力”,其實意志力是一種完全依情況而定的屬性。
因此,與其去談意志力,不如我們談談動機,這更能有效的幫助我們。
動機和意志力完全是兩碼事,我們在各種不同的情況下,在各種不同的局面下,全都有著不同的動機。
唯一不同的是,有的更加強烈,有的稍顯薄弱。因此,我們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動機由什么因素構成?
只要我們搞懂了這個問題,我們便可以把注意力真正集中在我們的動機的各種因素上,保持動機,有了動機,我們才能更好的繼續前行。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保持動機呢?
不斷保持動機并持續運行下去,需要二個理由——繼續前行的理由和停下腳步的理由。
停下腳步VS繼續前行?
你不再做自己當初想做的事情,是因為停下腳步的理由最終戰勝了繼續前行的理由。
因此,你需要保持動機,要么強化繼續前行的理由,要么弱化停下腳步的理由。成功的保持動機,通常包含這兩個方面。
1. 弱化停下腳步的理由
為自己的計劃留出固定的時間,為自己的任務目標,設置固定的時間,不受其他義務和分心的事情所干擾。因為往往我們要去完成某個任務目標時間,很容易面臨其他一種持續不斷的誘惑轉而去做其他的事情。
比如本來打算今晚下班后要去健身,而剛好有朋友約你去吃飯,于是,很快所有計劃就會落空。
因此,我們要盡量找出那些可能干擾我們的事情,并想辦法將其影響控制到最小,如果手機影響我們學習和工作,把它關機。
如果早晨起來的晨跑特別難,那么,把我們的跑步安排到晚些時候,那樣,你的身體不會如此抗拒鍛煉。
盡管,任何一個特定的因素可能只會對你產生微小的影響,但各種因素的影響累計之后,力量會大的驚人。
2.?增加前行的傾向
不論是哪些事情,動機一定是一種強烈的渴望,渴望做你更擅長的事情,不論那些事情是什么,如果你沒有這些渴望,為什么要去做呢?
而這種渴望,可以通過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來。
(1)內在動機
你總是渴望能去KTV唱歌,不知道為什么,但你就是有這種渴望。有時候,這種渴望就是你的內在動機。
(2)外在動機
又比如,你討厭去與陌生客戶進行溝通,但你意識到,正式因為你缺乏這種溝通能力,從而妨礙了你在職場的進步并最終導致銷售業績不佳,因此,你確定你需要學會溝通,所有這些,都是動機可能的根源。
但它們不會還不是你唯一的動機。
外部動機的一種最強烈的是社會動機,這可能會以幾種方式表現出來,
一種營造和保持社會動機的最好方法,是使你自己身邊的人們都鼓勵、支持和挑戰你的努力。
讓身邊都是支持你的人,在那些有團體或團隊共同完成的活動中最容易做到,這樣你就有了一個內部支持體系。
比如,為什么游戲會那么讓人樂此不疲,是因為游戲者已經到了這個內部體系之內。
將同一件事情感興趣的人聚集起來,或者吸引他們加入一個現有的團體,并且將團體的情誼和共同的目標作為達到你自己目標的額外動機。
比如健身APP,KEEP,就是運用了這樣的原理,獲得了大量粉絲的支持。
這是許多社會組織背后的理念,從游戲到健身、籃球聯盟、書社等等,而加入(或者在必要時組建)那樣的團體,對于個體來說,十分有利于保持動機。
精心設置目標
精心設置目標,它并非指向某些模糊的總體改進,我們應該制定一個計劃,以便實現一系列微小的改變,最后再將這些改變累計起來,構成之前期望的更大變化。
精心設置目標,以便你能持續不斷地看到進步的實質性信號,盡管并不會總是出現重大的進步。
將漫長的旅程分解成一系列可控的目標,并且每次只關注他們中的一個,甚至可以在每次它們中的一個,甚至是可以在每次達到一個目標時,給自己小小的獎勵。
比如某些老師,會把看起來無窮無盡的課程材料分解成一系列清晰的步驟,使得學生的進步看起來更具體、更加鼓舞人心。
專注和投入
10多年前,瑞典的一些研究人員對兩組在歌唱訓練課上和課后的人進行了研究。一半的研究對象是專業歌手,另一半則是業余歌手。所有人至少都上了半年的訓練課。
研究人員采用一系列方式測量研究對象,比如心電圖、血液樣本、對歌手面部表情的觀察等,并且在訓練課后提出了許多問題,專門用于確定歌手在上課期間的思考過程。
無論是業余歌手還是專業歌手,和上課之前相比,在上完課之后感到更放松、精力更充沛,但只有業余歌手報告,他們在上完課后感到格外歡欣鼓舞。歌唱訓練課使業余歌手而不是專業歌手感到高興。
這種差別的原因在于這兩組歌手怎樣對待訓練課。對業余歌手來講,在課堂上,他們可以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用歌聲表達關愛,并且感受唱歌時的那種純粹的愉悅。
對專業歌手來講,在課堂上,他們要全神貫注地觀察聲音技巧、呼吸控制等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這樣的專注,沒有樂趣可言。
這是從任何類型的訓練中最大限度獲益的關鍵,從私人課程或是團體課程到單獨的訓練,甚至到比賽或競爭,不論你在做什么,專心地做。
因此,制訂明確的目標,把練習課程的時間縮得更短,是更加迅速地提升新的技能水平的最佳方式。
如果你在走神,或者你很輕松,并且只為好玩,你可能會永遠不會進步。
在較短的時間內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來練習,比起在更長時間內只投入70%的努力來練習,效果更好。
在較短的時間內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來練習,比起在更長時間內只投入70%的努力來練習,效果更好。一旦你發現自己再也無法有效地專注于練習了,那便停下來。一定要確保每天都保持足夠的睡眠,以便能夠最大限度地集中精力練習。
反饋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等人做過一個著名實驗。他們到一所小學,在一至六年級各選三個班的兒童進行煞有介事的“預測未來發展的測驗”,然后實驗者將認為有“優異發展可能”的學生名單通知教師。
其實,這個名單并不是根據測驗結果確定的,而是隨機抽取的。它是以“權威性的謊言”暗示教師,從而調動了教師對名單上的學生的某種期待心理。
8個月后,再次智能測驗的結果發現,名單上的學生的成績普遍提高,教師也給了他們良好的品行評語。這個實驗取得了奇跡般的效果,人們把這種通過教師對學生心理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使學生取得教師所期望的進步的現象,稱為“羅森塔爾效應”。
教育實踐也表明:如果教師喜愛某些學生,對他們會抱有較高期望,經過一段時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懷、愛護和鼓勵;常常以積極態度對待老師、對待學習以及對待自己的行為,學生更加自尊、自信、自愛、自強,誘發出一種積極向上的激情,這些學生常常會取得老師所期望的進步。
相反,那些受到老師忽視、歧視的學生,久而久之會從教師的言談、舉止、表情中感受到教師的“偏心”,也會以消極的態度對待老師、對待自己的學習,不理會或拒絕聽從老師的要求;
這些學生常常會一天天變壞,最后淪為社會的不良分子。盡管有些例外,但大趨勢卻是如此。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反饋的重要性,有些學生并不是真的差,而是受到了很大的心理影響。
同樣,一旦你已經做了計劃中的一部分,并且已經看到結果了,你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驕傲,從朋友或領導的稱贊中感到愉快,你的身份感也會隨之改變。
因此,僅僅是反饋還不夠,而是即時反饋。即時反饋,可以成為提高績效的強大方法,強大到令人難以置信。
運用即時反饋,我們能隨著時間的推移,可以及時的通過糾正錯誤和精進技巧,這可以更好的激勵自我,不斷提高自己。
成為習慣
在行為心理學中,人們把一個人的新習慣或理念的形成并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的現象,稱之為21天效應。這是說,一個人的動作、或想法,如果重復21天就會變成一個習慣性的動作或想法。
如用美國凱爾曼(1961)的研究,它也需經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順從。即表面接納新理念、或開始新習慣,在外顯行為上表現出盡量與新的要求一樣,而在實質上未發生任何變化。此時,最易受到外部獎勵和懲罰的影響,因為順從可獲得獎勵,不順從就會遭到懲罰??梢?,新理念、新習慣的形成一開始多數是受到外在壓力影響而產生的,自發的是極為少見的。
第二階段,認同。認同是在心理中主動接納新理念、新習慣的影響,比順從更深入一層,因此,此時意識成分更加濃厚,不再是被動的無奈的,而是主動地、有意識地加以變化,使自己盡可能接近新理念、新習慣。
第三階段,內化。此時新理念、新習慣已完全融于自身之中,無任何不適之處,已徹底發揮新理念、新習慣的作用。一般而言,這三個階段對非特異的理念、習慣只需21天便可形成,這是大量實驗與實踐的結果。
比如提高水平與減輕體重之間,存在某種有意思的共同之處。要讓那些體重超重的人啟動一個節食減肥計劃不是太難,而且,他們通常可以通過節食來減輕一些體重。
但到最后,他們幾乎全都發現,自己的進展停滯了下來,而大多數人的體重甚至還會緩慢地反彈,重新恢復到剛開始節食時的體重。
那些長期堅持下來因而成功減肥的人,成功地重新設計了他們的生活,在這個過程中很明顯的一個特征是,他們往往養成了新的生活習慣,并且使自己堅持那些持續減輕體重的行為。一旦跨入此階段,一個人已經完成了自我改造,這項習慣就已經成為他生命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會自然而然地不停地為人們“效勞”。 簡單地說任何一種行為只要不斷地重復,就會成為一種習慣。
習慣是有意識的選擇,如果我們能將好的思維方式,好的行為、好的工作方式變成習慣,那我們就會很輕松地獲得成功與快樂的人生。
因此,當我們種下了各種決心、決心要實現一些令人興奮的目標和計劃時,我們可以利用以下這些方法,更好的提高自我。
- 保持動機,弱化停下腳步的理由,增加前行的傾向;
- 精心設置目標,實現一系列微小的改變,最后再將這些改變累計起來,構成之前期望的更大變化;
- 專注和投入,在較短的時間內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來練習,比起在更長時間內只投入70%的努力來練習,效果更好;
- 即時反饋,自我激勵,及時的通過糾正錯誤和精進技巧,這可以更好的激勵自我,不斷提高自己;
- 成為習慣,將好的思維方式,好的行為、好的工作方式變成習慣。
作者:低層邏輯,微信公眾號“聚沙成塔23”(ID:dicengluoji23)
本文由 @低層邏輯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