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建議,進階為一個靠譜的社會人
進入社會后,我們會發現當一個社會人很難,而當一個靠譜的社會人更難。
怎樣才算是一個靠譜的社會人呢?
曾經聽過這樣一句話,描述什么樣的人最靠譜——“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響。
剛開始聽這句話的時候,只是覺得非常有道理,但是體會并不深刻,甚至有點狂妄地認為:做到這樣有什么難的呢?但是真的到了自己的時候,才明白并不簡單。
我嘗試用自己的“血”的教訓來翻譯一下:有始有終,信息同步,不缺不漏,快速推進。
不是要教大家做人哈,只是把自己的一些經驗感悟和大家分享。
一、有始有終
字面意思很簡單,就是一件事,有開始就一定要有結束。
那么,關鍵是如何定義始?如何定義終?
始,可能很好定義,比如說從上司或者老板交代你的那一刻起。但是很多時候,事情是有優先級的,一般老板交代你的事情,有兩種:一是重要但不緊急;一是緊急但不重要。對于后者來說,就算不重要,也是要馬上執行的;而對于前者來說,就不一定了。所以選擇何時開始也十分重要,并且前者還需要做到后面要講的一點——不缺不漏。
如何定義終?
之前我一直認為,這件事情從我手上交出去以后,就算是結束了。這樣的想法,更多的是抱有一種各人自掃門前雪的想法,認為事情雖然是我接手開始的,但是我已經交接給了下一位同事,至于事情是否結束,我就不需要關注了。
這樣可能會讓你省點事,但是對于你責任心的培養,對于你在上司或者老板面前建立信任是非常不利的。只要事情是你接手過的,不管是否是從你開始,你都要一直關注,直至它結束。而這里的結束,不是完成你這一部分就可以了,而是直到事情落地為止。比如一個功能的開發,你的工作并不是寫完需求文檔,提交開發就結束了,而是直到這個功能通過測試,通過你的驗收為止。
二、信息同步
信息同步,就是信息的及時反饋。這里就涉及到一個溝通的問題,要主動積極地溝通。傅盛說過,工作中80%的問題都是溝通產生的。而溝通的本質就是做信息同步。
在和老板的溝通中,你需要同步的東西有兩樣:進度和風險。老板最關心的是進度,你什么時候能把事情完成。時刻同步進度,能讓老板有一種天下盡在我掌控之中的安全感。同步風險,既是跟老板要資源,也是保護自己的方法。
很多同學包括我,有時候都會有一種奇怪的想法:就是當一項任務遇到困難或者阻礙要延期甚至停滯的時候,他們的做法不是跟老板說明風險,而是選擇隱瞞,采用拖延策略,嘗試自己解決。但是很多情況下,自己是解決不了的,因為自己能解決的話也就不可能會拖延和停滯了。
我猜測這種心里活動,可能是因為不想在老板面前留下無能的印象,所以做出非常努力的姿態。那么,解決不了就不全是自己的鍋。但是你可能沒有想過,老板只關心結果,不關心過程,完不成又不同步,你的鍋更大。不僅要被貼上無能的標簽,還要被架上不靠譜的人設。在和老板同步風險的時候,要描述清楚的事情有:
- 問題出在哪里?
- 你需要什么樣的支持才能解決?
- 這些支持是否會影響其他項目的進度?
- 如果會,會影響哪些項目,影響有多大?
- 如果不會,有了這些支持以后,你能否按時完成?
在和平級的溝通中,不是每一個點都需要同步,你要判斷下對方是否會關心這一信息。這可能需要一點經驗,需要對公司的業務有足夠的了解。
與平級溝通,最重要的是,只描述客觀事實,不做主觀的判斷和情緒上的表達。因為人努力生活、工作的根本原因,除了錢就是要獲得其他人的尊重和認可。如果你上來就給對方貼不良標簽,肯定會激起對方的防御機制,最后只能激化矛盾。
有一個和程序猿溝通的段子,如果你要和程序猿說,你寫的代碼有Bug,你不能直接說:“你的程序有bug?!背绦蛟骋宦犨@句話就炸了,因為你這是對程序猿的一種否定,對他們最自豪的東西的一種褻瀆。如果你換一種說法,這里的功能怎么不太好用呢,操作沒有一點反應(描述事實),這個時候程序猿自己會說:“不會是我寫的代碼有Bug吧”。
在和下級的溝通中(還沒帶過人,觀察學習得到的),最需要注意的是你不僅僅是要告訴他,他要去做什么,還要保證你們get到的點是一致的。不僅要同步任務信息,還要同步做這個任務的目的,要達到的目標和效果。如果可能的話,讓對方復述一遍要做的事情,讓他簡單的表述一下自己打算如何進行,預估一下可能會遇到的困難和自己能采取的解決方案。
不過,這個在公司里面,可能很難實現,因為這樣的領導不多,而能聽到任務就能想到如何做,并且預估到問題的機靈下屬也很少。但是至少要做的一點是,同步任務詳情,也要同步做這件事的目的。因為,你告訴下屬目的,而不是告訴他具體如何執行(其實,這樣你也很累),他就能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有創意的解決問題,你也能順便對下屬的能力做到心中有數。
三、不缺不漏
這個很簡單,就是不論是老板、上司、同事給你交代的任務,一定要做到不缺不漏。我們總是高估自己的記憶力,永遠記住一句話,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當我剛入職的時候,老大就告訴我,一定要建一張自己的個人業務表,這張表格就是你以后記錄自己負責的所有事情,推薦其進度的工作簿。
以我的工作表為例,作為產品經理,我的工作表有如下信息:需求優先級、需求名稱、需求描述、需求類型、創建時間、需求進度(具體劃分看個人)、開發對接人(分前端,后端)。
建立這張表格以后,下一步最重要的就是要維護它。養成凡事記錄,每天更新進度的習慣(同步進度周期可以自己看情況)。有時候不僅僅只是更新進度,還要記錄一些情況,比如說有一個需求卡住了,遲遲無法更新進度,那么你要去了解清楚問題點在哪里,然后記錄下來,方便你追溯(記得去跟上司或老板同步風險)。
有很多時候,我們會遇到老板,上司或者其他同事提出的一些“非常為難”的需求,這個時候你可能會抱著一種僥幸心理:我先拖延一下,說不定過一段時間,他/她就忘記了呢?
然而,往往會被現實按在地上摩擦,然后被老板、同事貼上不靠譜的標簽。當我們遇到這些令人為難的需求時,你想的第一件事不應該是逃避,而是要分析清楚:
1. 為什么要做這個需求,從公司的戰略發展,產品規劃,競品和用戶幾個層面考慮。
2.?如果要做這個需求,適用的場景是什么?
3.?需要哪些資源,需要多少工期,風險是什么,對其他項目會造成什么影響?
當你把這些分析清楚,跟老板說明以后,老板自己會拿捏,如果他一定要做,那你也可以趁機索要資源和工期,這樣你也不至于太發愁。如果他說暫時不做了(很少會說不做,哈哈哈),那你同樣可以安心了。
四、快速推進
在明白這一點之前,我都沒有推進進度的強烈意識。我潛意識地認為,作為產品經理,我只需要出需求、出原型、提交開發以后,我只需要偶爾跟進下進度就行。
但是這樣的想法是錯的。如果我的工作僅僅是到這一步的話,那就是對我自己不負責任,我自己把自己定位在了只畫原型的原型產品經理上,而這是最簡單的,也是最low的。如果我僅僅是這樣,就會出現當上司或者老板問我某個需求進度的時候,我就是一臉懵逼的,這個時候不靠譜的標簽就在我的腦門上貼上了。
一個需求,畫原型寫文檔只是開始,推動程序開發,推動測試驗收,直到產品驗收落地以后,才算是完美落地,甚至可能還需要繼續跟進這個需求功能的數據表現。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老板問起的時候,能夠說清楚這個需求目前的進度、問題點、解決方案和預計完成時間。
本文由 @Jarvan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