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想象、鏈接:我的MIC工作法

2 評論 5506 瀏覽 24 收藏 10 分鐘

本文作者為大家分享了如何提煉問題、發現價值、樹立優勢的方法。鑒于產品生命周期剛開始,涉及產品內容的數據都是不全面的,僅供參考。

一、分類、想象、鏈接(MIC)

MIC工作法讓我發散性的思考問題、價值、優勢,并輸出核心問題、核心價值、關鍵優勢。

MIC方法的基本思路其實十分的簡單:特征提取(點)、模型構建(體)、發現切入點,也就是一個事實、發散、收斂的思考流。

MIC是由分類、想象、鏈接 三個過程組成的一種思考方法,可以運用到產品工作的不同階段。

MIC工作法的基本理念:

  1. 足夠信息是產品經理的核心,而不僅僅是所謂的方法,但信息太多,我們需要轉換成重點(關鍵詞);
  2. 信息不能單斷、片面的去看待、分析,需要以用戶為基礎模型,再融入其它信息去整體的看待信息;
  3. 去整體模型中尋找機會,問題來源于整體模型中的缺口、弱方向;

寫這一篇文章的目的也是總結一下自己思考問題的方式,過去都是不斷的在收斂問題以達到過程的可控,但現在我傾向于先全面的了解信息,并且大膽發散、充分想象,然后再精準定位,收斂問題。

在之前總結的文案中我們也介紹過產品人的工作,不外乎下圖所示的這些方面。本文及接下來的文章中,我將總結 “分類、想象、鏈接(MIC)” 方法如何應用在“戰略與用戶洞察”、“體系構建與產品規劃”、“需求分析與產品設計”這三個方面。在使用MIC工作方法的同時,我同時也在鍛煉自己的能力四要素:看本質、抓重點、畫面感、批判精神。

戰略與用戶洞察階段的MIC應用

產品是為用戶服務的,產品的戰略性的目標與發展自然也不能是脫離用戶的,否則制訂的戰略是脫離實際的,二者在工作中具有較高的關聯性。

產品戰略的目標是:探索差異化的用戶核心問題及其價值!在這個階段要發現差異化,只有我們通過分類清晰的認識到現狀后,才有可能發現有價值的差異化。

差異化也體現在兩個方面:問題的差異化、解決方案的差異化。戰略是很宏觀的,從企業經營的角度來講有“市場戰略”、“產品戰略”、“技術戰略”等各個方向上的戰略,作為PM我們重點講述“產品戰略”。

將MIC方法與階段的工作內容相結合,我們得到了如下圖所示的邏輯關系。接下來,我們將實踐MIC方法。

二、分類的信息收集是一切工作的開始

要點:制作信息圖譜;提煉信息關鍵詞;

分類就如同玩積木,將一棟大廈拆解為一個個的構建,而我們就是要認清楚每一個構建。當我開展 ”智慧商場“ 時,在項目策劃以及開始的前3個月時間里,我的主要工作都是在收集行業信息、用戶信息、技術發展趨勢等,并且分類整理及抓住每個類目的重點。PM要保證所收集信息的穩定性。

舉一個例子:“客戶關心”那就是無論外部環境怎么變,客戶真正關心的還是這,如:“現金流”、“坪效”、“掉店率”等等。這個階段的本質就是信息收集與消化的過程,需要PM自己不斷的去發掘。

我們從客戶內部(左側)、行業發展、行業參與者、技術發展等方面來拆解。我們的用戶對象就是商業體,較為單一,如果你需要面向產業鏈上更多的角色,你還需要去深入的了解整個產業鏈。對于信息的彩信這項工作,寧多匆少。

三、作一個有畫面感的產品經理

要點:構建客戶畫面;尋找行業機會點;

想象就是整體審視積木中數那么多的構建,然后去設想未來搭建的房子會是什么子。在這一過程中,你的工作要點是:在一個過程的工作中,我們分門別類的制作了信息圖譜,并且提煉了關鍵詞。但這些都是零星的一些信息,我們需要整合在一起,這就是發揮想象力的時候!

  1. 通過 “客戶內部” 中的關鍵信息,在腦海中構建整個客戶畫面(也就是所說的畫面感);
  2. 將 “外部”-“其他人在做啥” 加入到客戶畫面中,他人在行業畫面中創造了什么價值,我們還有什么空間;
  3. 將“行業”-“行業趨勢” 加入到客戶畫面中,去判斷未來可能存在的機會;
  4. 借鑒“相似行業發展”與“相似產品發展”在客戶畫面中尋找空缺、弱方向等,并加入到信息圖譜中(主要是加入行業趨勢及客戶內部中);

想象是基于我們收集的信息在我們自己的腦海中構建一個整體的模型出來,并要大膽的去想象未來。個人推薦《毛澤東選集》, 這是死生之地、存亡之時所作,比較現在的一些吹牛逼的還是強多了。

四、鏈接趨勢與現實

要點:干擾項過濾;將機會與客戶的核心點相結合;樹立關鍵優勢;

積木中的構建都認清了,未來要搭建的樣子也想明白了,那就開始來尋找一個切入點。在上一步的過程中,我們構建了客戶畫面,并且借鑒其它行業及產品的發展得到了一些 現有機會和新機會。但咱們可不是什么都能做,這受制了技術變革、團隊現狀等等,這就需要我們來做鏈接。你可以只選擇客戶關心中的一些機會點,但我們還是建議你通過趨勢(新機會)+關心(現有機會)結合起來,并排除各項干擾因素,得出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及其價值。

  1. 從自身出發,尋找趨勢中,我們能做到的事情(我們是技術推動型項目);
  2. 從趨勢中,鏈接客戶關心點,二者存在必然的邏輯關系;
  3. 樹立關鍵優勢(我們已經有了行業參與者信息);

優勢要么是提高客戶收入、要么是將成本、要么是提效率,這些都寫在了”客戶關心里”,所以千萬別說:“他們是那樣做,我們是這樣做,所以是優勢”。

任何的優勢背后都隱藏著劣勢,沒有絕對的好壞,關鍵在于平衡。

在前面兩步的過程中,我們會提取一些要點,例如我們的智慧商業產品,在經歷一段時間的行業中的摸爬滾打后,提出了一個我們要解決的核心問題。這涉及商業機密,我用隨便的一句話代替:提升體驗,改善提袋率。

過兩天再來總結MIC在“體系構建與產品規劃”、“需求分析與產品設計”中的應用。

PS: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有用,請幫忙隨手轉發,一起幫助更多人不要踩這個坑。

 

本文由@張牧師說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老師的方法論很有用,感謝,期待老師后續的分享。

    回復
    1. 希望與你共同成長,歡迎關注公眾號,可以更多互動:PM自習室 。

      來自四川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