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論:產品工作從哪里開始?
做產品工作從哪里開始,答案眾說紛紜,有的是從需求調研開始,有的是從產品定位開始。筆者認為,產品工作應該從轉變思維模式,利用PPVT思考引導工具開始。
時間大概是在18年春季,我團隊的小伙伴越來越多,這期間出現了一個問題:由于各自的經驗不同導致思考問題的方式也不同。我很欣賞不同的思維模式,讓我們可以從更多的角度去看待問題,但現實是——小伙伴們的思考都不夠全面。于是我總結了一個思考引導工具,讓大家都能夠統一地從這幾個維度中去思考問題,這就是PPVT!
嚴格意義上來說,我是先總結PPVT思考引導工具,再總結了MIC思考法。在上一篇文案中,我總結了MIC(分類、想象、鏈接)思考流方法,保證我能定義關鍵問題、關鍵價值、核心優勢。但MIC思考流的起點是哪里?終點又是哪里?
一、什么是PPVT
PPVT是一個思考引導工具,是四個英文單詞縮寫。
- purpose:目的
- position:定位
- values:價值
- thought:思路
首先,PPVT是一個思考引導工具,要求我們在正式動手開展一項事務時,檢查是否已經明確地回答了這幾個問題。
在產品需求分析的過程中,需求可能來自于用戶,也可能來自于內部對于用戶信息的洞察;事實上,很多時候都是內部的洞察。當需求來自于內部時,可以是來自用戶信息的洞察,也可以是來自于產品架構的演繹,還可以是靈感突發。當我們得到一個idea時,同樣要回過頭來思考。
PPVT工具應用的起點,是已經存在一個原始需求。PPVT可以用于產品工作、材料編寫、會議組織等各項事務。
PPVT思考引導工具的核心:洞察本質、充分思考、實施落地。
也就是“三思而后行”,為了便于理解,在接下來的詳細解釋中,我將以一個實際案例來貫穿全文。
例子:“中泰”商場企劃部向我們提出,希望有一個功能可以幫助了解顧客在場內的偏好?
二、Purpose 目的
洞察用戶需求的本質
“目的”是要回答我們為什么要去做一件事情,用戶的期望是什么,這是圍繞用戶出發的思考。
“為什么要做”不是簡單的一句領導讓我做,而是要去發現用戶的問題、用戶的期望,并且尋找足夠的證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與MIC相結合,去充分的想象。與此同時,逆向思維及五問法也是一個好伙伴。
? 面對的問題、環境? 渴望得到什么? 得到后如何使用
當我們處理面向用戶的業務層需求時,我們需要基于用戶調研信息,以及制作的用戶故事地圖,采用五問法、MIC工具,通過逆向思維以及想象假定的方式去回答這三個問題。
當我們處理非業務需求時,如產品模型層需求、數據層需求、安全性需求時,需要考慮的則是可以為產品本身帶來哪些價值。
曾經我問過我們的一個PM,用戶的問題是什么,他說是“提升效率”。但是,這不是問題,問題的表層應當是“效率低下”,深層是為什么低下。
在“智慧商場”產品早期,我們提出了指標體系、標簽系統、行為模型三個重要的模型層的子系統需求,這些需求來自于內部的洞察而不是用戶。
三大子系統源于我們張牧師的產品系統設計(基于構建的用戶模型),原始需求確定后,就需要通過PPVT工具進行思考——設計的目的是什么?
三大子系統從場(指標體系)、人(標簽系統&行為模型)兩個方向去構建,形成對人、貨、場中兩個方向(我們只能做到)的描述,支撐業務層的靈活擴展。
例子:
在開始制作原型前,我們要詳細地洞察用戶原始需求的真實目的:如何理解偏好?企劃真的只是想了解顧客的偏好?
基于我們的發散,我們定義偏好有:“品牌偏好”、“到訪偏好”、“樓層偏好”等。
企劃為什么需要“偏好”,前期我們開展了用戶調研,并制作了用戶故事,我們知道企劃的工作是將顧客通過各種營銷手段引導致商場。而目前用戶信息化建設水平無法滿足“偏好”數據需求,因此,偏好是用于指導營銷方案策劃。
問題:目前用戶信息化建設水平無法滿足“偏好”數據需求
環境:每月規劃下月的營銷活動時
渴望:顧客群體的偏好
用途:指導營銷方案策劃
三、values 價值
用戶價值不是功能特性
在我們團隊內部的人才培養過程中,有一段時間出現過這樣的一個情況——寫產品材料介紹功能的價值,但我們的PM寫出來的功能價值全都是功能特色、優勢,可是特色并不是用戶價值,也未必能夠創造用戶價值,在2B產品上尤其如此。
我們所說的價值必然是用戶價值,就算是支撐系統,價值直接體現在系統內部,也必然會間接地反饋到用戶價值中去。
如同上一節所說的三大子系統,直接價值是完成構建產品基礎設施,利于業務層功能的擴展。間接價值則是完成了人、場的在產品中的數字化、體系化描述;將顧客從客流數字轉換為可識別的行為及標簽信息,并將客流轉換為用戶關流的指標,降低用戶使用門檻,利于非數據分析專業用戶的使用操作。
? 用戶直接價值? 用戶間接價值
咱們工作的最終目標是為了向用戶提供價值,在產品中需要哪些模塊、功能,以及產品之外需要哪些服務。
價值一定要從人的角度去描述,而不是從產品的角度去描述。一旦你從產品的角度去說價值,那就是在說產品特性了。價值不是競爭力,競爭力是從產品、服務、團隊等方面在描述,同功能特性一樣不是從用戶的角度進行描述。
舉一個例子,在我們的一位PM寫產品介紹材料時,每一頁PPT的模板是主標題、副標題(描述功能價值)、正文(描述功能特性及應用場景)。后來看到的主標題是“定位導覽”,副標題是“根據位置向觀眾推送展品信息,吸引觀眾注意力”。后來更改為“觀眾觀展更流暢,提升博物館口碑”相對于之前要好得多。
在實際的工作中,PM可能會想當然地認為我們向用戶交付了價值,這樣略顯有些幼稚。價值需要是差異化的,如果已經有很好的競品、替代品,你的價值可能就無法體顯。對于2B產品而言,如果沒有NB的客戶關系,那么直擊痛點的功能才具備價值,擊中癢點就顯得不是那么重要。當然這與2C產品的邏輯是不一樣的。痛點來源于用戶調研。
例子:
上一節中我們分析了目的,那么價值是什么,任何一個產品/功能都必須創造用戶價值。
價值:使企劃用戶在“營銷方案策劃”的業務流程中獲得更多、更有價值的決策輔助信息,提升營銷活動效果。
四、position 定位
在一個分類體系中尋找自己的位置
我只總結一下產品定位、模塊定位、功能定位,后兩者可以理解為產品定位下探。其它的品牌定位、市場定位,我暫時不作總結。
定位十分重要,它決定了邊界,確定了定位后,該做或做不該做就很明確了。
功能定位是業務層分類體系中,一個功能尋找一個自己的位置,例如歷史熱力圖功能與實時熱力圖功能,兩者根據時間維度的差異而有了不同的功能定位,因此在設計時歷史熱力圖可以回溯而實時不能回溯。
同樣地,模塊在不同模塊組成的模塊體系中也有自己的定位,例如在上一節提到的三大子系統模塊,指標體系的定位是描述場,標簽系統&行為模型的定位是描述人。產品定位是在一個更大的分類體系中尋找一個自己的位置,我們的“智慧商場”產品的當前的定位是數據分析產品。
? 確定分類體系
定位的關鍵是建立明確的分類體系,這要求產品經理在日常的工作要有足夠的積累,否則“世界都沒有見過,那里來的世界觀”!
1)多了解產品架構圖, 這樣對于模塊定位、功能定位才能有清晰的認識。
2)多了解行業內、外,不同產品的定位,這樣對于自己產品該如何定位才能有清晰的認識。
例子:
“偏好”分析模塊是模型層的一個子模塊,將輸出的數據為“客群分析”、“顧客分布”等業務層功能提供數據支撐。
定位:數據支撐系統。
五、Thought 思路
此處的方案是指概要方案而不是詳細方案,簡單理解就是解題的思路,至于怎么解題那是后面的事情。個人習慣的方式是手繪,在記事本或一張白紙上將,你定義的事務處理中的不同對象、節點、屬性羅列出來。
一般說來我們的思路會有兩種方向:一是橫向的流程化的思路;二是豎向的層級化的思路。前者主要用于事務性的處理上,后者主要用于模型性的處理上,兩者可以獨立的出現,也可以組合出現。
? 節點要清晰? 屬性可模糊
? 邏輯要閉環
? 1分鐘說清
思路只要求我們在大體上形成閉環,在細節上略作考慮。在“智慧商場”的顧客分布功能中,我們的思路是展示商場客群在不同的小區的分布。
-> 當用戶選擇一個小區后展示小區顧客的基本信息(如到場人數,到場次數等)
-> 展示小區顧客的屬性
-> 展示小區顧客的偏好(業態偏好、品牌偏好等)
以此達到在分析出來的用戶目的——指導企劃精準營銷。
例子:
我的思路是首先對店鋪進行分類的打標簽,形成店鋪的標簽化。然后建立顧客的行為判斷規則,分為打標簽規則和去標簽規則。
結語
完成PPVT后,我會與我的Parter討論方案的可行性。要知道PPVT并不能保證我的輸出物一定就是OK的,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工具可以保證輸出結果的OK。PPVT只是一個思考引導工具,引導我在正式開始動手前,從這幾個方向進行思考。當我的分析和思路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后,我就可以開始下一個階段的思考和工作。也就是我所總結的產品靈魂設計。
下一篇我將總結我的“產品靈魂設計”階段,在這個階段中我將輸出一個完整的方案,包含設計理念、用戶邏輯、產品邏輯、使用邏輯等。
作者:張牧師說,微信公眾號:D哥產品說。
本文由@張牧師說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于CC0協議
pmdiss的圖啊 和他們有過一次不愉快的體驗 文引導性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