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平衡工作與生活?

4 評論 4448 瀏覽 19 收藏 14 分鐘

很多人都想平衡工作與生活,過得更輕松更有品質一些。小花從幾本書中總結時間管理方法,結合實際經歷,給你實操方法。

我聽過許多人抱怨工作——工作忙、加班多、每天回家累得只想躺尸;而別人眼中的我卻有時間去運動、去旅行,還有閱讀、咖啡、紅酒、插花等一堆愛好,生活得很愜意。

確實,我在最近幾年里把工作和生活平衡得很好,甚至我還在業余讀完了一個兩年的英文MBA項目。有時看看忙到飛起的前騰訊同事,我會心疼地覺得,我們呆的不是一個騰訊。

其實我也有過忙得生無可戀的時候。

我剛到騰訊工作時根本忙不過來,每天晚上和周末都加班。超級累,忙得暈頭轉向不說,更重要的是我覺得再這樣下去,每天忙于各種基礎執行工作,根本不可能有好的發展。

所以哪怕每天加班回家再晚,我還是擠出時間看了幾本時間管理的書。總結出書中要點付諸實踐,最終把150%的工作量縮減到在80%的工作時間中完成。多出來的20%時間,使我可以去思考,怎么把事情做好,怎么做更有價值的事。這樣我就進入一個良性循環——當你可以把事情做得越來越好,你就有更多機會做更重要的事。

最后我不僅能做好工作,平衡好生活,我還做到讓我負責的項目0 delay,我甚至在騰訊開了一門課叫《時間管理——優雅的做事》。我在科大的MBA里也分享過這些方法。今天,我希望把這些方法分享給你。

一個人能好好“生活”而不只是“生存”,首先需要的不是錢,而是時間。平衡工作與生活的訣竅在于——時間管理。

說到這,你此刻腦海里是不是浮現出了Time tracker、GTD、番茄工作法等一系列工具和方法?這些方法本沒有錯,但時間管理的內涵很廣,而對時間管理最大的誤解在于:跳過原則而陷于細節。

時間管理:

  1. 確定你的價值觀
  2. 排列事項優先級
  3. 記錄和跟蹤時間的使用
  4. 時間管理工具和技巧

一、確認價值觀

不僅對工作,對活好一生來說,這都非常重要。

價值觀反映了——什么對你來說重要,你為什么在這里工作,你追求的是什么,什么會給你價值感,什么讓你快樂。

舉個例子:

如果你的愿景是為了做出驚天動地的產品,那么多學產品知識,多做產品實踐對你來說會是重要的;如果你去上班是為了結識有趣的同事,那么多去社交,多交朋友,多和他們聊天對你重要。

價值觀直接決定你的選擇。那怎么樣才可以了解自己的價值觀呢?

我的一位MBA教授教我一個易操作又有效的方法——Why Why Why approach?簡單地說,就是從任何一個問題問自己:我為什么想要這個東西?刨根問底地問自己。

例子:我想進入騰訊工作

為什么?——因為我想學習新東西/這是一家偉大的公司/這里給很高的薪水/…

這為什么是重要的?——因為……

當問到第五個Why的時候,你已經直抵內心。

這是一個很私人的溝通,不用講出來,可以自己一個人自言自語或者在紙上/電腦上完成,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二、排列優先級

當知道了什么對自己重要和不重要之后,第二步是列出你生活中的所有事項,進行分類,畫出你的時間管理四象限:

1. 重要而緊急:最優先要去做的事,但可以隨著時間管理的優化逐漸移到重要不緊急的象限;比如馬上要上線的重要項目。

2. 重要不緊急:這是符合你的長遠利益的事,雖然眼前看起來不是很著急,但它應該被投入最多的時間,否則它可能有一天會變得緊急;比如提升你的某方面技能。

3. 不重要緊急:通常是被動的,如突發事件、老板的安排,通過流程優化和劃定界限可以減少,也可以授權別人去做;比如老板突然問你的別人負責的項目進度。

4. 不重要不緊急:可以大刀闊斧的刪除的無關痛癢的小事;比如你的目標是業余時間寫一本書,那么看電視劇吃零食這種事就不需要存在了。

四象限和理想的時間分布大致如下:

怎么平衡工作與生活?

有了價值評判標準和四象限,你就可以砍掉一大半的事情,這比學多少時間管理的工具和技巧都有效,因為你從源頭上減少了工作量。

想象一下,本來你要做10件事,展開來有100個細項,但現在你只剩下3件事,延展開來只有30個細項了,甚至還有些可以讓別人幫你去做。只要對剩下的這些事情來做管理,是不是立刻就輕松了很多?

三、記錄和跟蹤時間的使用

基于前面兩個原則,現在可以進入操作層面了。

再次提醒!千萬不要跳過前面兩級,直接來到這個層面。戰略方向錯了,戰術上再勤奮也是沒有用的。

記錄時間有很多好處:

  • 發現“時間黑洞”:發現在發呆/刷手機/看電視/……上花了多少時間,又是怎么樣無意識的花掉了你的時間。
  • 回顧時間規劃:你會發現,該花時間的地方沒花夠,無意間卻在不重要的事情上多花了許多時間。
  • 優化時間分配:重新校正自己的時間使用,看看自己對新的計劃完成的程度如何,是不是還有管不住自己的時候。

堅持記錄,循環發現-回顧-優化這個過程,快則一兩周,慢則一兩月,你會對你的時間花費有更強的感知,過得更有效率。

舉個例子:

我家不開火,平時主要在外面吃飯。通過時間記錄,我發現通常吃一頓飯本身需要1小時左右,開車、停車、從停車場走到飯店再走回來,這個過程比吃飯還久!算下來,外出吃一頓飯的時間實際上是3-4小時。

于是我把自己的活動范圍控制在方圓6公里之內,大多數時間就近在1.5-3公里內,在不必要外出的時候直接叫外賣。這樣在吃飯這件事上,我節省下了至少一半的時間,而我吃的東西水平并沒有下降。

雖然我的朋友們經常嘲笑我:XX地方超過你的服務區了。但如果我的價值觀側重節約時間,我在我的服務區里面呆著就挺好的吧~

四、使用時間管理工具和掌握一些小技巧

前面講到,很多人一聽說要做時間管理,首先去找了一大堆的App和軟件,以為掌握了這些軟件,就掌握了時間管理。時間沒管理好,反而搞得自己很焦慮。

現在很流行斷舍離的生活方式,我們對于這些App和工具也應該斷舍離。尋找、學習、適應和使用這些軟件本身,也是要花時間的。

時間管理的重點是掌握方法,工具不在多,我自己就是一支筆一張紙足夠,有時也用到手機自帶的任務清單和備忘錄。到現在這個階段,時間管理已經融入我的血液,不需要任何工具。

可能大家看了還是會覺得很迷茫,那么到底應該怎么去提升效率,管理時間呢?我在這里再提供一些時間管理的小技巧:

區分不同類別的工作,合并同類項。這也是MBA運營管理講的pooling,把需要整塊時間和零散的事情分開,把同類事情合并一起做,可以提高效率,也避免了一件事打擾另外一件事。

給他人和自己預留緩沖時間?,F在我們很多事都需要別人配合,事到臨頭才著急找人,多半別人沒法立刻給你滿意的答復。預一個時間提前量,盡早把工作分配出去,這樣你們可以同步工作了。

大多數情況下,這也給了對方一些緩沖的時間,因為畢竟別人也不是分分鐘在配合你,他們也有自己的時間優先級。同時,要給自己預留一些應對突發情況的時間,別把自己的時間排得太死,沒有半點的空間,這樣一件事情delay會像多米諾一樣影響后面所有的工作,還會讓自己特別焦慮。

再給大家舉個例子:

在騰訊工作的人,以前用RTX,現在是企業微信,同時有上百個聊天窗口在閃是非常正常的。一直被閃肯定會打斷當前的工作,有時可能就會被牽著鼻子去做了不重要不緊急的事,一天下來感覺又忙又累卻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重要的事兒也還沒辦完,只能加班繼續埋頭苦干。

那么我會在早上到公司首先與所有的相關方交待我的工作進度,詢問對方的工作進度。把所有溝通一次做,頂多只要半小時。

接下來,我就可以開始進入我的不受打擾的整塊工作時段,聚精會神的做一件事,比如寫一個文檔,或者做深入的數據分析。在這個時間段內對方也會看到我的信息,去完成他該做的事并回復我。如果有臨時新找我的信息,除了非常重要的或一分鐘內能回復和解決的事,我多半也不太會理會。

等我做完手上這個整塊的工作,差不多中午了,我會再次花10-15分鐘整體Review一下大家的信息;早上發出的還沒有被回復或延遲的事情再集中溝通一下,到了下午或晚上,它們多半都會被完成。

這樣,我能保持工作的主動性,避免不停被打斷,保證了專注重要事情的時間,也給他人留出時間和空間去按時完成工作。最終發現在更短的時間內,幾乎絕大多數的任務都完成了。

小 結

這篇文章有點長,最后我為大家總結一下,怎么樣平衡工作與生活:

1. 尋找、確認自己的價值取向,知道什么事情對自己重要和不重要。

2. 把目前手上的所有事項列出來,按“重要”“緊急”程度來劃分為四類,明確哪些是對自己重要、需要投入時間和精力的項目,刪掉大量不重要的事情。

3. 記錄自己的時間,知道時間都去哪兒了,再對照自己的事項計劃進行校正,把時間花在該花的地方。

4. 使用(少量)的工具,來管理日常的時間使用,通過“合并同類項”“主動管理事項”“聚焦重點避免干擾”等方式提高時間使用效率。

5. 時間管理的方法并不難,大多數人都能掌握,但與一切的方法論一樣,需要切實的實踐練習才會產生效果,所以我建議你真正動手去做。

如果看了不明白或者有什么具體的時間管理困難,可以留言,我會根據具體情況給建議。

 

作者:?小花? ,公眾號:花的人生旅行

本文由 @?小花?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我現在是一名研一的學生,感覺每天一晃悠時間就過去了,坐在電腦前,感覺也學不到什么東西,一天都這么過去了,非??鄲?。馬上就快畢業了(我們兩年學制),什么都沒學到,暑假過后也要開始找工作了。。

    回復
  2. 理論和時間,理想和顯示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來自遼寧 回復
    1. 發現錯別詞一枚

      來自浙江 回復
    2. 打太快了,沒注意 ??

      來自遼寧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