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委屈,怎么應對?

21 評論 10914 瀏覽 124 收藏 13 分鐘

客觀因素我們無法作用,但主觀上,我們作為一個心智成熟的人盡力了,無怨無悔。

小孩分對錯,大人看利弊。

我們很熟悉。但這句話遠比看上去更耐人尋味:用在孩子身上,是褒義;放在成人身上,仍是褒義。

小孩分對錯,是生理發育決定的:孩子的思維正處于“打地基”的關鍵階段,具體的答案比模棱兩可更促進“思維地基”建造。

孩子撒嬌可愛,成年人撒嬌,頗為可憎。

同樣道理,小孩“分對錯”沒毛病,但成人如果還將思考重心放在“分對錯”上,就有點像撒嬌了。

*這里并不是說成年人就無需明辨是非,這是兩碼事,請勿“非黑即白”。

那我們如何分辨一個成年人是否仍經?!叭鰦伞??

只需看一件事,職場受委屈時,你是否會產生負面情緒(氣憤、抱怨、消極怠工)。

——如果有,那么恕我直言,你確實在撒嬌。

首先我們需明確一個問題:職場委屈無法避免。

為什么這么說?

因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職場就是一個微型江湖,涉及到利益分配。

利益分配有一個悖論式特征:你永遠無法做出一個讓所有人都滿意的分配。換一種說法,縱然你將利益分配優化到極致,都會有人受“委屈”。

內在原因很多,比如: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自我服務偏差”(社會心理學)。即每個人都本能高估自身功勞,這意味著“最優化”分配只會讓所有人都不滿——每個人均認為自己分的蛋糕少了。

而現實離最優化的距離遠著呢。

多數企業,尤其是成熟型企業,存在很多“油膩”領導。你們想必很熟悉,這類人,能力差、沒安全感,既缺乏跳槽的本事,又沒有升職的潛力,因此除了作妖,也沒什么事可做。

這當然會讓你們受委屈了,比如:

  • 作秀式加班、作秀式開會
  • 背黑鍋你來,邀功勞他去
  • 對外逢迎,各種要求來者不拒,一轉手甩給你去做
  • 你能力強想法多,但每天仍被強迫做無意義的蠢事
  • 你苦心經營好的業務,二話不說劃給他親信
  • 你執行力好做事出彩,那么“能者多勞”
  • 他親信能力差,做不了實事,那就做領導務虛吧
  • 公司裁員名單不是按貢獻排隊,而是按關系排隊
  • ……

當然,現實中的職場委屈可能比這里羅列的多的多。

問題在于,我們如何應對?

很多人或“憤怒”或“自怨自艾”,進而要么“忍氣吞聲”(但你的敵視情緒是藏不住的),要么“情緒用事”(生硬抗爭最終被掃地出門),結局通常弊多利少。

為何多數人都不太擅于處理類似事情?

根源或許在于我們仍停留在“孩子看對錯”的本能上。對于任何發生在身上的“外部不可控事件”,我們本能的第一反應仍是判斷“誰對誰錯”。

很遺憾,這種反應本身就不適應成人世界。

一旦我們做出“對錯判斷”,那么其捆綁的“情緒反應”勢必箭在弦上,當情緒主導的時候,縱然圣人亦會做出愚蠢的決策。

那么,“職場委屈”降臨時,你該如何應對?

最關鍵的第一步,啟用“成人思維”——忽視對錯,看利弊。

一旦我們用成人式思維模式取代孩子式思維,那么我們就不會喚起情緒,進而維持智慧,保持冷靜。

你或許認為,“受了委屈還要不產生情緒”好難,但其實我們無需“控制情緒”,我在“自毀簡史”專題剖析過,“專業問題的最佳解決辦法潛藏在專業之外”。

在這個問題上同樣如此,我們無需控制情緒,而是進行框架轉換(又翻譯為“思維轉換”)

*思維轉換(ParadigmShift)一詞最早由著名科學哲學家托馬斯·庫恩(Thomas Kuhn)在其經典作《科學革命的結構》中提出。

什么意思?就是用成人的“利弊框架”取代孩子的“對錯框架”。

*某些原始社會存在殘酷的“成人儀式”,在此過程中訓練孩子褪去“孩子氣”變成“真正的大人”,當代主流社會已不存在此類儀式。

香蕉皮 | 不可避免的職場委屈,怎么應對?

如上圖所示,按“可控制”的程度分類,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一切可以歸類三種:

  1. 完全可控區(比如你點個頭,動動手)
  2. 不可控區(比如下雨天、經濟不景氣、領導跟你說話)
  3. 回應區(即你對外部事件的“響應”)

孩子的“對錯框架”就是將思維重心放在“不可控區”(見上圖),并嘗試去分個“對錯”、“責任”等等。但“對錯框架”只是人類為便于維持社會秩序而創造的抽象概念(或是“共同敘事”)

現實世界從來就不關乎對錯(而是關乎適應),我們看看宏觀世界:

  • 6500萬年前隕石撞擊地球,并不是因為恐龍干了什么十惡不赦的大罪;
  • 十四世紀“黑死病”直接毀滅了全歐洲三分之一的人口,也不是因為人們對主不虔誠;
  • 至于二戰更不用說了,普通老百姓犯誰惹誰了要背負如此深重的災難?

同理,在個體微觀層面,無論是否讓你背黑鍋、是否針對你、是否不公平,從你視角看,這些就像隕石撞擊一樣,“它就是發生了”(It just happen)。

因此,取代“會喚起情緒”的孩子式“對錯框架”,我們應該像一個真正的大人一樣采用“利弊框架”。

利弊框架將思維重心聚焦于“回應區”,這是唯一一個我們能努力并創造利益最大化的區域。

香蕉皮 | 不可避免的職場委屈,怎么應對?

利弊框架考慮的是:

  • 發生了什么狀況?
  • 在這情境下你想要什么(對你最有利)?
  • 怎樣才能得到它?
  • 有哪些資源可以爭?。?/li>

我們可以看到,“利弊框架”的重心是“適應”,而不是“是非”。在一個真正的成人思維框架中騰不出容納“對錯”的空間。

*重點聲明,本文的“利弊觀”與“自私自利”有著本質區別。

前者是指“個人利益的合理追求會自動演化成社會美德”,類似深度功利主義(哈佛大學約書亞·格林教授在《道德部落》中提出)觀點;后者屬狹隘利弊觀,比如,你領導私吞團隊經費,看似占了便宜,卻因此被所有同事不齒,而“壞事傳千里”,此事終傳到上層,間接斷送了未來。

下面,我們看看在實際的“職場沖突”中,孩子“對錯框架”跟成人“利弊框架”的區別有多大:

你新來了一個領導,為了展現他的領導才能,要求大家每天下班后自覺開兩個小時總結會以促進“業務能力提升”。

這種情況,多數人會用孩子的“對錯框架”,那么整個思維過程是:

  • 強制下班后開會合理么?——不合理
  • 誰為該問題負責?——新領導(這個混球)
  • 受害者是誰?——你以及其他同事

于是你自然產生“憤怒”情緒。

因此,你最終的典型回應會是:

  • 消極怠工(不利于自身成長,也降低業績)
  • 正面抵制(遭新領導駁回,失去上升的空間,后續被“穿小鞋”)

簡而言之,將“對錯框架”用在職場上,結局是“殺敵為零,自損一萬”。

反之,如果用成人的“利弊框架”,那么整個思維過程會是:

  • 發生了什么?工作時間變相延長
  • 在這情境下你想要什么?維持原有生活質量
  • 怎樣才能得到它?比如,采取多贏策略,對新領導試用期需要“表現”表示理解,愿積極配合,但建議將開會復盤時間改成“自由學習”,這既不影響“作秀”又能讓員工將時間用于“私事”,如此多方共贏。
  • 有哪些資源可以爭?。慨斎?,如果你自知不具備能說會道的特性,那么上述建議也可以求助一下值得信任的人,比如原領導、或者有話語權的骨干同事、其他部門領導等等,都可能助你們“圓潤”的達成目標。

*這只是示例,實際策略根據你的具體情境而定。只要你聚焦于“如何達成想要的結果”,解決的辦法總比抱怨的理由多的多。

這么一轉化思維框架,是不是馬上就有一種局面大開、豁然開朗的感覺?

我們很熟悉的一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男主安迪正是把這種思維框架發揮到極致的典型。

這正是“成人看利弊”的精髓所在,也是我們對自己人生真正擔負責任的表現:客觀因素我們無法作用,但主觀上,我們作為一個心智成熟的人盡力了,無怨無悔。

(此處可關聯專題“自毀簡史”的“盡力-免責原則”)幸運的是,你成熟的“回應”實踐的越多,你的“可控制區域”也將擴展的越大,進而又強化了你后續的“回應”能力,從而使你的影響力產生“正螺旋式”升級。

香蕉皮 | 不可避免的職場委屈,怎么應對?

當然,踐行中你會發現,要像個“真正的大人”一樣思維并不容易——但,誰告訴過你現實世界很簡單了?

如果你直到今天還認為世界是一團溫柔的七彩祥云,那跟拉屎不出怪地心引力有什么區別?

別高估了人類跟普通動物的區別。

我們都缺了一節“打破門牙往肚里吞”的成人禮,而現在,是時候補回這寶貴的一課了:孩子才分對錯,大人需看利弊

#專欄作家#

李少加,公眾號:少加點班,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哆M化式運營》作者,“基于用戶視角的用戶養成運營框架”提出者,互聯網商業獨立研究者、運營管理專家。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好喜歡這篇文章??

    回復
  2. 朋友無論怎么換公司 還是經常抱怨自己的上司和和公司 其實是個人的心態原因

    回復
  3. 百度一下“阿里土話”,多讀,多學習,就沒有委屈了。

    來自廣東 回復
  4. 辭職就好嘍,干嘛受她的氣??!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回復
  5. 讓我想到了職場生存法則,要么忍要么滾

    回復
  6. 媳婦熬成婆

    來自北京 回復
  7. 可是有些時候弊大于利該如何選擇呢?

    回復
    1. 不是不是,可是有些事情不能用利弊去判斷,哪該如何去…

      回復
    2. 做人的底線 或者 原則

      來自廣東 回復
  8. 成年人的世界,撒撒嬌還真沒什么用

    回復
  9. 正在慢慢轉變這種思維,也在不斷長大

    回復
  10. 因為各種不信任,搞得自己都懷疑自己沒能力,一直被罵。。。我想離職了,雖然在哪都有委屈,但是我找到了一萬個理由離開。所以就走了。

    回復
  11. 很難做到降低自身損失和安撫自己的情緒……感覺就像是被比你強的人打了一頓,勒索你,然后你再跟他討價還價一樣……

    回復
    1. 理解,但現實社會的本質就是如此叢林殘酷,只能自己學著去適應成人邏輯。

      回復
  12. 獲益匪淺,豁然開朗。

    回復
  13. 同樓上

    回復
  14. 剛被老板罵完 就給我推送此片文章 ??

    回復
    1. ??這。。。淡定

      回復
    2. 哈哈,我也是這幾天剛被領導噴,就看到了這篇文章

      回復
  15. 感覺兩種思維方式并不是“互斥”的關系,而是涵蓋進化的關系,成人肯定首先還是先判斷對錯,然后控制情緒,學會適應,尋求解決辦法,也就是說既要判斷對錯也要分析利弊,否則就會變成****的劊子手,相反,隨著年歲的增長,作為一個社會角色我們每個人可能更多的變成了分析利弊的成人,卻丟失了判斷對錯的本心,其實從某種角度上講也是一種悲哀的事情。

    來自北京 回復
    1. 嗯嗯,你談的很對。我文中有強調利弊觀并非不顧大是大非的作惡。 ??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