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行換工作時,如何談判獲得更高的薪資?
本文陳述了一個觀點,即無論是什么情況下,只要有新的工作機會,你都不應該放棄談判薪資的機會。不談,肯定沒有;談了,可能還有。此外,還在文中跟你分享了一些薪資談判技巧及注意事項,希望對你有用。
有過一定職場工作經歷的人,可能多多少少都有過不同的工作。在接受新的工作之前,你是否會向人力資源負責人或者未來的直線經理提出更高的薪資待遇要求?
如果你的答案是“很少談過”或者“從來沒談過”,那恭喜你,因為大多數人的答案都是如此。
薪資待遇談判,是一件極其棘手的事情。但你是否曾想過,哪怕每個月多一兩百塊錢,最終結果到底會有何不同?
如果要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雖然每個月只多一兩百,但仍然可以產生非常大的變化。
根據2010年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假如一個員工每年的薪資待遇保持5%的增幅,并假設一個人一輩子只需工作40年就可以退休,那退休以后,年薪5.5萬美元的員工會比年薪5萬美元的員工至少多掙60萬美元。
所以很明顯的是,找工作的時候與雇主進行薪資談判是非常值得做的一件事,而且是每次找工作都應該做的事。
通常,為自己爭取更高待遇的最大障礙,不在于談判方法與技巧,而在于你有沒有膽量與對方去談判。
我們內心里可能會想出種種合理的理由,來打消自己進行薪資談判的想法。但從雇主的角度而言,如果我在給求職者發放了錄用通知書后,對方并沒有對其薪資待遇提出異議的話,那我的第一反應可能是,“糟糕!我可能犯了一個招聘錯誤。”
談錢有時候會覺得很尷尬,特別是對于轉行的人而言。但如果你不把這個話題放到桌面上來談,那你就不可能獲得更高的薪資待遇。
當我問求職者,“你為什么愿意接受雇主給出的條件?”
他們回答說,“我擔心雇主會因此而不再錄用我?!保蛘摺拔乙呀浐軡M意這個條件了?!?/p>
在我多年從事人力資源方面的工作中,我從來沒遇到求職者因主動禮貌地談判更高薪資而被不予錄用的情況。即便你得到的條件已經超過了你的預期水平,那你(或者你的伴侶及孩子)會不會因為每個月多得10%薪水而不開心呢?或者又會不會因為多了一周年假而不開心呢?
我想,沒有人會因此不開心的吧。
在長時間的求職體驗后,可以理解的是,當終于有一家公司愿意錄用你的時候,只要條件還過得去,你便可能會直接接受對方給出的條件。
但我的建議是,用一天的時間權衡你得到的這個錄用通知,并且與你的伴侶或者親朋好友溝通商量。畢竟,沒有誰可以在得知被錄用的那個瞬間,特別是當情緒特別高漲時,可以理性地權衡各種可能性的利弊。
曾經兩度轉行的瑪雅(Maya),之前得到了一份錄用通知。由于在那之前長時間處于待業狀態,在得到錄用通知的那個瞬間,她差點馬上就答應了對方。
但她立即打住了這種想法,并計劃用一天時間來和家人一起商量這個工作機會。最后,她跟對方公司談判,并獲得了額外的年假,她也很開心還能記得我的建議。
的確,談錢的確可能會讓人不自在。但是10分鐘的不自在,可以讓你每個月多幾百塊錢,難道不好嗎?
之所以不能忽略薪資談判,除了潛在的更高薪資報酬之外,還有其它考慮的因素。
薪資討論是你與未來老板開啟正式談話的第一次機會,在以后的工作中,你需要他的各方面支持。這次薪資談判機會,正好可以讓你預先探知你未來的老板會不會支持你的各種想法,提前預知總比啥都不知道好。
不要認為提出薪資談判,會拉遠你們之間的距離。相反,開啟這類“艱難”話題并找到一個互相滿意的解決方案,還可以加深彼此之間的關系。
此外,在像銷售等行業和領域,如果不進行薪資談判就真的是太錯了。畢竟,談判和影響是你在這份工作中應該凸顯的核心技能。如果你直接略過,你的直接上級可能會有所顧慮。
作為轉行的人來說,你可能會覺得你不配談判更多的薪資。畢竟,能得到這個工作機會就已經很不錯了,對吧?
如果你有這種想法,那你最好盡快將之拋之腦后。既然你可以得到這個工作機會,那雇主肯定是看到了你身上的價值以及你可以為公司帶來的價值。此外,由于你之前沒有這個行業的工作經驗,你可能也會質疑自己能否勝任這份工作。
如果你有這種想法,那你最好也盡快將之拋之腦后。雖然現在還無法確定你是否能很好地勝任這份工作,但無疑的是,你肯定在工作之初會奮力工作,到后來你可能都會想,當初怎么會懷疑自己無法勝任這份工作。
你要明白的是,入職以后的各種薪資福利待遇的增長,都會按照你入職時起薪的百分比來計算。一旦入職以后,就很難再一次性大幅漲薪了。
我再跟你分享一個秘密:一旦公司給你發出錄用通知后,他們就會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擔心你可能會拒絕這個工作機會。
招聘經理在正式向你發出錄用通知之前,其實已經經過了大量的考察與了解,整個階段也耗時較長,所以他也非常希望你能夠盡快接受這個工作機會,并正式畫上句號。
所以,在這個階段,天平已經向你這一方傾斜,實際的主動權已經掌握在你手中。
薪資談判不用只關注實際的貨幣報酬。雖然你想讓自己的底薪盡可能地高,但你還可以考慮就其它薪資福利待遇進行談判,比如:額外的年假、搬遷補貼、入職獎金、在家辦公、學費報銷、停車費保險等等。
你可以思考一下,哪些方面對你是最有意義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或者有哪些因素可以在月末的時候讓你在財務上更加富足。
我有一個朋友丹(Dan),他在收到工作錄用通知后就嘗試著跟公司談判,最后公司同意為他報銷電話費用,一年就省了1600美元。
即便有時候招聘經理會說,“這已經是我們開出的最好條件了”,你也應該花一兩天時間來認真思考。通常,你都會找到可以值得談判的方面。
迪翁(Dion)跟公司談判并要求提前入職一周,這樣公司就可以為他購買當月的社保。勞拉(Laura)跟公司談判并要求在年中進行績效考核,只要她達到了相關業績,她就可以獲得加薪。
老實說,大家都可能了解過很多實用的談判技巧。你可以在職場主題的書籍中或者互聯網上獲取有關信息,所以這篇文章中不會向你介紹過多的細節內容。
但我可以簡單地做個總結:
- 首先確認拿到正式的錄用通知書,否則不要急著深入談判薪資待遇。
- 了解自己的市場價值,以及你可以如何將你的價值融入到新的崗位中。
- 關注自己在市場中的價值,而不是你想要的或你需要的,也不是你上一份工作中做出了什么成績。
- 哪怕雇主開出的條件非常好,你也最好不要當場接受雇主的工作邀請。你要相信,總有可以值得談判的方面。
- 談判薪資待遇,一定要與你的直線經理談判,而不是與獵頭或人力資源經理談判。
- 既要自信大方,又要畢恭畢敬,不要太強勢或理所當然。
- 不要分幾次來談判薪資待遇。明確自己的談判要點,以及其它選擇,這樣就可以做到高效率談判。
- 要有自己的最佳替代方案(best alternative to a negotiated agreement,簡稱BATNA)。
上述總結的要點都非常重要。除此之外,我再補充一點,即一定要帶著積極的意圖去跟直線經理談判薪資待遇。
雖然在談判前做一些準備可以讓你更自信,同時還可以為你提供一些支撐談判的數據要點,但你如果帶著真誠的目的去談判的話,最后的結果往往都會更好。
直線經理也能預估你可能會談判。只要你提的條件不是完全無理的,直線經理在其權限范圍內肯定也會愿意對有關條件進行適當修改。即便他們無法滿足你提的要求,你也可以嘗試問問對方是否能接受某個折中的解決方案。
雖然我一直在說得到錄用通知時有談判的空間,但這并不意味著,轉行的人就一定能得到其所期望的薪資待遇。
實際上,也要取決于你轉行跨度是否夠大,以及你的相關技能是否滿足該崗位的需求,否則,你更有可能被迫接受比預計更低的薪資待遇(或者至少暫時是這樣)。
對轉行的人而言,在決定其是否要接受某個工作機會的時候,薪資比以前低是其中主要考慮的因素之一。
雖然我希望讓轉行的人更加安心,“你的薪資待遇肯定不會比以前少”,但遺憾的是,既然選擇了轉行,你就要接受薪資會比以前更低的可能性。
如果你想轉行但卻只能找到初級崗位的工作機會,或者你是從金融業轉行至非營利機構,那較低的薪資待遇則基本上是不可避免的。所以,這個時候你內心的心理學現象“損失規避(Loss Aversion)”就會被激活,然后你可以試著問自己,“它到底值不值得?”
一定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并且要考慮到長期的回報。短期內薪資水平降低了,從長期來看會不會比你之前的工作所獲得回報更高呢?即便最后可能并不是這么回事,但實際上薪資水平降低并沒有你想象的那樣痛苦。
有關研究表明,雖然我們并不擅長預見針對未來而做出的改變,但我們的“適應起來也是相當迅速,并且比我們想象的要快得多”。
一定要綜合考慮整體的薪資待遇情況,了解自己可以獲得的所有回報。如果公司愿意為你報銷學費,或者公司給你的燃油補貼比你實際上下班來回油費要高,你也并不沒有多賺了多少。
更重要的是,你一定要有創意地思考。
可能,你的相關經歷或經驗,可以為你帶來額外價值。比如說,假如你的桌面排版技能可以為公司節約每年向第三方支付的5000美元成本,那這筆成本完全有可能全額成為你薪資的一部分。
所以,還是前文的那句話,只要你不問,那就肯定沒有。
你的新老板希望你入職過后就保持全力以赴的工作狀態。在眾多的求職者中,他們選擇了你。
幾千美元對他們來說并不是太大的數,但對你來說,卻有可能是你的全世界。所以,不妨在獲得錄用通知時,花十分鐘與對方認真地談一談,在確保雙贏的前提下,開啟新的職場征程。
作者:Dawn Graham
原文鏈接:https://medium.com/s/story/how-to-negotiate-for-a-better-salary-when-youre-switching-careers-8a36bae307c9
譯者:井島俊一,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來源:https://36kr.com/p/5217700
本文由 @36氪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外國的情況跟中國不一樣,,國內都是一切都談好了才發offer
你只有在不可替代才有資格談,你在談薪資往往就不要你
文章的整體排版還算可以,但通篇閱覽下來感覺沒什么太多的干貨
不實用
不符合中國國情
要看具體情況,不可一概而論,中外職場文化缺失有差異,但就這篇文章提到的很多點,其實在職場是有一定實用性的。有些職位和情境中,談論薪資確實會讓雇主更安心,或者反而會在心里對你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