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設計師,你要學會偷懶!
懂得延遲滿足的人,最后都獲得了慶幸的人生。
身為設計師,工作這些年以來,我慢慢養成了一個習慣,那就是偷懶。不光自己偷懶,我還琢磨別人怎么偷懶。這其中的樂趣很難和別人說清楚,但世界上就有我這種人,他們能點外賣就不做飯,能使喚嘴就不使喚腿,現在則是走路都要平衡車代步。我這人雅趣所在,就是琢磨怎么偷懶,如同欣賞名山大川。
說實話,偷懶這么久我也是積累出了一點點心得的,看來我是那種走心的懶。簡單的說,偷懶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頭懶,一類是尾懶。
什么意思呢?字面意思,事情的開頭偷懶,和事情的結尾偷懶。這么說還是不夠具象,因為我知道你懶的思考,這就叫頭懶。一把瓜子剝一個吃一個叫頭懶,先剝完再一口吃叫尾懶;一個項目邊做邊改叫頭懶,先規劃好再開發叫尾懶;人這一輩子先開心再加油叫頭懶,先加油再感受叫尾懶。
就像心理學上有這么一個概念——懂得延遲滿足的人,最后都獲得了慶幸的人生。翻譯過來大概就是,懂得事情開頭不懶的人,最后都獲得了結尾可以懶的人生。
人嘛,不是在戰術上偷懶,就是在戰略上偷懶,無非是結果上有所不同。你看,這么一說是不是清楚多了。
不過,很多時候人是分不出來頭懶和尾懶的,更喜歡一概頭懶帶過,為什么呢?
主要是源于人的動物本能,在原始時代那樣朝不保夕的環境中,眼前存在的即是一切,在開頭偷懶,迅速決策,即時滿足的投資回報率極高。這從古至今傳承下來的本能,可以說是讓各種廠商賺了滿番,比如某音。
同樣的工作成果,在開頭不犯懶,想清楚再動手,用更短的時間完成,那就可以在迎接結果時更加輕松自信。這種輕松自信相比于那些從頭忙到腳的人來說,在他們看來就是偷懶。如果一個團隊都會偷懶,那項目的進度會更快,企業的營收會更高,你看,偷懶還為企業創造更多的效益,會偷懶真好。
那說了半天,在工作中可以怎么偷懶呢?
1. 任何事情重復超過三次,都要想辦法偷懶
舉個例子,剛入行的時候每張設計圖的按鈕、彈窗、字體字號等等,我都一遍遍不辭勞苦地重復畫一遍。如果有修改的內容,再把幾十張設計圖一張張地修改,每天坐在電腦前,每一次都是從零開始,可以說是實打實的體力活。直到我明白了頭懶和尾懶后,終于明白以前都是在開頭犯懶,不愿思考問題的原因。
從此以后,我開始建造各種輪子,制作各類規范、模板、組件庫。一方面簡單基礎的設計不會再消耗我的精力,另一方面設計也變得更加規范一致,沒想到吧?偷懶還會讓人看起來更專業。
但想造輪子偷懶也不是那么簡單的事,前提一定要對造輪子的領域有足夠的認知和學習,你看,偷懶都不是你想懶就能懶的事
比如:現在讓你造一個周報的模板,很多人都想周報模板還需要造嗎?記錄下每天都做了些什么就行了,你看這就是認知不深造成的。
造輪子有兩個方法:
第一個,憑借自己的認知從底層逐步推理:
甲憑借自己的認知認為周報的底層是展示自己的勞動內容,所以按照上周每天做了什么一一記下。他的模板可能就是:周X 做了XXXXXX。
乙憑借自己的認知認為周報的底層是為了讓上級能盡快認知自己工作的整體狀態、風險點與價值。他的模板可能是:
xxx項目:
- 做了XXX
- 進度:XXXX
- 風險點:XXX
- 發現了XXXX
- 改變了XXXX
甲看到的是工作量,乙看到的是成本與價值,所以輪子人人都能造,但好的輪子,能真正幫助我們偷懶的輪子還是需要費些心思的。在專業領域更是如此,比如:一個前端框架,一個通用設計規范,都需要在此領域深入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完成。
但想偷懶的人永遠都有方法的,所以這第二就是,自己沒到這個水平可以調研啊,可以看看別人怎么做的。
甲可以找到乙的周報看看到底還需要什么,這個世界上很多東西都是別人已經發明創造過的了,最可怕的事莫過于自己辛苦整了半年的事,發現別人已經有現成的了,甚至自己整的還不如別人整的。
所以想偷懶也一定要懂得調研,而調研這事也不是那么簡單,需要分得清抄什么,能不能抄,怎么抄。
比如:我想設計一個產品功能,比如評論功能吧,新聞類的評論是樓中樓式的評論,音樂類的是點對點的單條回復,朋友圈的評論只有互相認識的朋友可見,qq的則是大家都可見。那我現在設計一個評論功能到底應該參考誰的做?如果我也正好需要控制用戶隱私,那可以參考微信的做(抄什么)。那我做的產品本身有沒有權限控制功能,如果沒有從0到1改造的成本能否承擔(能不能抄),最后咬咬牙從0到1做了,那做什么改造和融合?拆分幾個版本,第一版做什么(怎么抄)?
這些問題思考清楚后,你可以進行一次有效的偷懶了(節約了自己構建產品設計的成本和周期??!成本和周期等于生命)
所以,工作中偷懶,第一點就要會造輪子,會找輪子,用輪子節省出低腦力、高體力事件的時間成本,意味著同樣的時間可以產出更高質量的成果。
2. 人的效率最低,最好能用程序自動化實現
俄羅斯有一個程序員實現自動化,寫了一堆腳本,會給老婆發加班短信、會在宿醉不醒時給自己請假、會自動根據郵件恢復客戶的數據庫、還可以一鍵遠程煮咖啡。
羨慕!可惜我不會寫(攤手)不過,好在我還是比較樂于思考如何偷懶。既然自己不會寫,那就找找有沒有現成的。
改變加班餐制度后,需要自己主動點餐,很多時候都會忘記點餐,不光是我,還有團隊的同事,再加上團隊內每周需要提醒大家發周報,新人進入團隊需要歡迎等一系列的雜事,讓伙伴們自己干確實有點“貴”,好鋼用在刀刃上,時間用在思考上。所以就在微信群里添加了一個微信機器人,每天到點提醒點餐,提醒發周報,提醒新人加入。
再說最近買的物聯網設備,睡覺前說句晚安自動關燈、關窗、播放明天天氣、適合穿什么衣服、定下明天鬧鐘,播放輕音樂20分鐘。早起說句早安,播放當天天氣、播放熱點新聞、提醒我帶錢包、鑰匙、工牌。
有個段子說扎克伯格懶得換衣服,把所有精力都用在思考上。這樣,你也能像他一樣。
3. 用碎片化時間思考事情的重點
你是否經歷這樣的時刻?半天的時間都在思考一件事,可是進度沒有一點點,心里又是急,還想不到點子,再想想后面還一堆別的事情就更加崩潰了。
經歷這樣的狀態一般都是在處理復雜邏輯的工作,比如:現在讓你說說法律互聯網行業的前景如何?問題很簡單,但其實里面的邏輯有點復雜,剛一接觸可能就不知道從哪里下手,再比如:現在讓你設計一套文案,又有寓意還要有創意。
這些事如果安排大塊的時間去思考,那極有可能陷入極度的低效,那這種情況如何偷懶呢?
這時候我一般在走路時,吃飯時或者衛生間時會進行深度思考,說來奇怪每當這些時候,想法就源源不斷的往外冒,我就會趕緊拿出手機把這些東西記下來,因為我知道過一會我就會把他們徹底忘掉。
當然光知道需要思考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知道如何思考,回到剛剛的問題“說說法律互聯網行業的前景如何?”
那在碎片化的時間,我就會開始拆解整個問題:法律互聯網行業的前景如何
- 那法律互聯網市場規模到底怎樣
- 全局怎樣,細分領域又分哪幾類?
- 增長趨勢又如何啊
- 產業的復合增長率趨勢怎樣?
- 整個法律互聯網行業的產業地圖又是怎樣
- 從法律資源到消費者的行業階段如何劃分?
- 每個階段都有哪些產業參與進去了?
- 典型的法律產品都有哪些?
- 核心業務邏輯是怎樣
- 數據表現情況怎樣?
- 典型用戶都有哪些?
- ……
進過上面的拆解是不是清晰多了?還會像沒頭蒼蠅一樣,東試試西試試嗎?
那針對碎片化時間拆解的內容,開始解答每一小部分的內容就更加從容了,人在面對與自己能力匹配的工作時,會進入“心流”狀態(心理學中是一種某者在專注進行某行為時所表現的心理狀態,某者在此狀態時,通常不愿被打擾,即抗拒中斷),效率極高。
所以想偷懶,就要把大塊時間用在能讓自己產生心流的事情上,如果感覺不能產生心流,那事情可能還需要繼續被拆解,而拆解這種事,放在衛生間去想吧。
4. 做復盤
制約人偷懶的兩大要素,第一是錢,第二就是復盤了。同樣的錯誤重復犯,同樣的坑繼續踩。不得不說,老祖宗真是有大智慧的,吾日需三省吾身,論語要多讀,道德家要多讀,不但能教你如何工作,還能叫你做設計,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就是在說留白的重要性(又扯遠了)。
復盤的好處真的是多的數不過來了,首先能幫你偷懶(不再踩坑,不就是偷懶嗎!);其次,他能讓你總結出一堆別人總結過的道理,這樣看起來就很高深。比如: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這樣的金句可以說是非常正確的廢話了。但是好處就是有記憶點,在《如何高效學習》一書中同樣提到了記憶點的重要性,我們需要把復雜的經驗進行認知上的定義,這樣這份經驗就能烙刻在你的靈魂上,它就像一把鑰匙能開啟你過去的記憶。
“不大膽的假設更要小心求證”,這是一年前某個項目中我總結的一點,至今我仍然記得當時是一個圖標的兼容性問題,我自以為查了詳細的文檔資料,就不會發生問題,結果還是在Safari瀏覽器上出了問題,最后補救才修復好,同時還能記起當時的人物事。你看復盤的不止是經驗,還能存下你寶貴的記憶。
至于怎么復盤?你已經是個成熟的大孩子了,該學會自己思考如何復盤了,如果思考不出來,請重新讀一遍本文。
所以想偷懶,趕緊復盤復盤,今天復的盤,就是你明天偷的懶。
剛剛說了一堆全是關于尾懶的方法,那頭懶行不行呢?我覺得行,比如做人,就可以頭懶一點,不較真,不動氣,就能既延年,又養顏,人嘛,就是活個開心。做人要佛系,做事要仔細。
會偷懶,真好,希望你不但偷懶,而且進步:)
作者:麋鹿,北京華宇元典高級交互設計師,微信公眾號:元典UED
本文由 @麋鹿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怎么巧妙的“偷懶“?
偷懶我分頭懶跟尾懶,頭偷懶了,那么尾部一定很累,不止那么一次發現到這樣一個問題,當時領導要調用一個數據,然后一群人亂成一團的找出這個符合的數據,但是其中有人你會看到他不行動,然后結果就是,行動的你沒把數據做好,別人已經做好了,這個就是“頭懶“所以尾部的工作一定是累的,先想想怎么做,怎么做更省時間,有時會比,我馬上做,有效果。
????
受教了
1
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