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心理學007 | 需求評審,如何避免被懟
很多產品經理在拉需求評審會的時候,往往發現自己被懟得很慘,并且需求也沒有得到認可與支持。本文認為,這一現象的原因其實在于產品經理沒有利用好心理學上的“承諾一致性”。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種場景,自己苦思冥想,設計了一套產品方案。開開心心地拉需求評審會議進行溝通落地,但是會上大家各種吐槽炮轟——吐槽產品方案不合理、技術無法實現、相關部門未參會等等,要求回去重新整理下,下次再開會。你各種辯解,但依舊無法說服對方。這種場合非常尷尬,效率也很低。
在旁人看來,會覺得你經驗不足,考慮不周全。但你自己可能會覺得非常委屈,明明自己認真思考了,用心整理了,他們還這么不配合,這些人的態度也太差了。
但這其實不完全是經驗的問題,很多老鳥也會遇到類似的情境。況且,僅靠產品經理一個人也沒辦法想清楚所有的細節。當然,這很可能也不是配合態度的問題,其他部門的人只是就事論事提出觀點,并沒有進行人身攻擊,這是他們該做的事情。
真正的問題出在,你沒有利用好心理學上的“承諾一致性”,沒有提前與大家通氣并達成一致,所以臨到評審時,才出現各種不一致。
承諾一致性
以前我們有一篇文章,講過認知失調的概念,承諾一致性就是認知失調的一個應用場景,即人們會盡可能保持承諾和行為的一致性,避免出現認知失調的壓力。
心理學家發現,僅僅是讓人提前簽署一個微不足道的請愿書,就能讓更多人心甘情愿在房前豎起一個碩大的“小心駕駛”告示牌,不惜擋住自家房子的正面視線來支持公益??梢姵兄Z給人的巨大影響力。
類似的,如果產品經理提前跟各方溝通好,拿初步方案去請求大家確認,獲得大家的初步認可后,再召開需求評審會議。這個時候承諾一致性就會發揮作用,不會遭遇激烈的反對了。當然,如果初始方案本身有漏洞,在溝通時就能獲得很多的建議,足夠在評審會議之前修補了,這樣也能規避掉很多的坑點。
當然,要保障承諾一致性的效果,有一些注意事項:這些承諾得是當事人公開進行的,并且是自由選擇的。
- 如果是迫于外界壓力,不得不承諾,這種情況下人們就會歸因到外界影響,而不會引發認知失調。例如老師要求上課講小話的學生寫保證書,以后再也不講小話了,這種策略的效果就很一般
- 如果是私下進行的承諾,影響面不大,也就不會帶來強的認知失調壓力。一旦公開發表言論,這種公眾壓力就會迫使人言行一致。很多教育產品,讓用戶分享自己的學習宣言和打卡記錄,就是利用了這種心理
- 文字的承諾,會好于口頭承諾,因為文字畢竟是留下了證據,將來可以追溯,這樣的壓力會大于口頭承諾
一些企業在管理銷售人員時,通常會讓銷售自己給出業績承諾,并且公開宣講,事后還要記錄在案,這背后就是在利用承諾一致性。一旦銷售人員給出了承諾,他們就會盡全力實現這個目標,避免自己被打臉。
如何開需求評審會
理解了以上原理,我們再來看看,如何避免需求評審被懟。
會前
如前文所說,我們在有了初步方案時,就應該跟其他項目伙伴溝通,一方面從他們的角度看有沒有漏洞,另一方則主要是為了獲取認同。提前通個氣,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尤其是如果有些同事比較在意流程時,這樣做能大幅提高需求評審的通過幾率。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能獲得一些核心支持者,甚至是領導的肯定,那么接下來的項目推進,就會非常輕松,在遇到爭議性較大的議題時,這一點會非常有效。
會中
因為提前溝通的存在,所以大部分同事是贊同這個方案的,整體氣氛會比較積極正向。這種環境下,其他一些你沒來得及溝通的同事,也會受到從眾效應的影響,接納這個方案。如果會議內容是有一些爭議的,你之前所獲得的核心支持,就會起到奇效,他們會幫你站臺,推動著會議向你目標的方向前進。當然,會議過程中,你的表達方式需要傳遞信心,所以盡量說得堅定、清晰。
會后
如果會議定的方向大家沒有問題,這個時候就需要確定項目排期時間了。這個時候承諾一致性又有發揮空間了,如果對方只是口頭回復你時間,那大概率是會延期的。如果想提高準時性,最好的辦法是讓對方公開承諾。例如回復排期郵件,在項目群里回復明確時間等等。當然,更好的策略,是建立一個機制,讓對方主動承諾排期,例如讓對方為結果負責,分享收益,流程上由對方給出排期時間等等。
取得一致的溝通技巧
有時候,一些輕微的承諾傾向,也會帶來行為改變。例如一些宗教募捐者不會直接上來就求捐贈,而是會問目標對象“嗨,今天過得怎么樣?”,對方大概率會回答“還不錯”,引發出這個行為之后,對方就會真的感覺自己過得不錯。這個時候,募捐者再去請求目標對象資助一些過得很慘的人,他們就非常難以拒絕。
在工作中,你也可以利用這種技巧,提高溝通成功的概率。舉個例子,業務方和B端產品之間常會出現一種矛盾,業務方希望產品能靈活支持各種操作,快速迭代,怎么方便怎么來。而產品這邊希望規范操作,管控數據,精細化運營。其實二者并沒有絕對的對錯,取決于公司發展階段和目標,我們以產品方的溝通舉例。
場景一
產品:“現在業務方的一些操作不是很規范,這樣不利于統計數據,希望你們能幫忙規范下”。
業務:“你說得有道理,但是現在產品功能不是很完善,我們操作起來很麻煩,很難實現規范化”
產品:“功能就是根據你們需求做的,現在就能夠支持各種操作流程,希望你們遵守操作規范”
業務:“但是現在產品體驗很不好,很多功能看不懂,用起來效率很低”
產品:“你具體說哪個功能有問題?我們看看當時你們需求怎么提的”
……
上面這段對話,明顯效果不好,產品沒能讓業務方認可這個建議,甚至還有一些情緒摩擦。我們再來看看另一種溝通方式。
場景二:
產品:“XX兄,咱們大目標其實是通過數據指導,精細化運營和迭代對嗎”
業務:“對,我們也在往這個方向努力”
產品:“嗯嗯,要想有精細化的指導,數據的準確沉淀其實是最關鍵的”
業務:點頭贊同
產品:“咱們目前有一些業務操作,可能不是那么規范,我擔心會影響數據的精準度,這塊咱們是不是一起看看怎么處理呀”
業務:“好,你具體是指哪些操作?影響哪些數據?”
產品:“我整理了個表,我給你看下哈”
……
這段對話,明顯感覺順暢了許多。第一個問題,帶有明顯的導向性,誘發了對方的一個輕微承諾。在這個基礎上,再去聊后續的細節,對方就能愉快的接受你的建議。
其實類似的場景還有很多。在工作過程中,如果我們利用好承諾一致性,就能讓對方不停說“是”,跟我們達成一致,大家不妨用心感受。
內容第一
不過,話說回來,以上策略其實都是一些溝通的小套路,本質上是為了你想表達的內容服務的。如果你的方案本身有問題,你的目標跟大家產生了沖突,這個時候再用這些技巧,也并不會帶來好的結果。當你有了不錯的方案,恰當的目標,這個時候再配合上這些小技巧,就能更加順利高效的推動項目進展。所以歸根結底,還是內容最重要。
總結
人都有言行一致的傾向,如果言行出現不一致,就會感受到認知失調的心理壓力。越是公開承諾、主動承諾、留下證據,這種壓力就更大。如果我們能提前獲得承諾,我們就能預期對方的恰當行為。
理解了這個規律,我們就能更好的與他人溝通。例如在開會前先通氣,避免會議上直接碰撞。在會后,讓對方給出承諾,來確保項目落地。甚至我們還可以通過誘發輕微的承諾,來與對方達成一致。
請你思考
你有沒有遇到開會被懟的情況?如果利用承諾一致性,是否能解決這個問題?
相關閱讀
- 產品心理學005 | 借助經典條件作用,讓產品贏在起跑線上
- 產品心理學004 | 利用錨定效應,讓用戶接受你的定價
- 產品心理學003 | 巧用“認知失調”,讓用戶愛上你的產品
- 產品心理學002 | 你有損失厭惡?太棒了!
- 產品心理學001 | 讓用戶上癮的秘密武器——隨機次數獎勵
參考文獻
《影響力》羅伯特·西奧迪尼
作者:劉子勛,微信公眾號:子勛說。搜狐高級產品經理,北師大心理學碩士,一個深愛心理學的產品汪,致力于讓科學心理學成為人人會用的工具
本文由@子勛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于CC0協議
科學又系統的方法
受教了
學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