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UI轉行產品經理,我有3條經驗要告訴你

12 評論 8050 瀏覽 58 收藏 11 分鐘

文章為作者根據自身經驗所做出的總結,希望能夠給你帶來一定的啟發。

大半年的時間,思考了很多,卻行動的很少,一直深思,一直徘徊。每一天,每一周,一個月,半年,甚至更久,一直思考,每一天,每一周……從哪里來?到哪里去?路很多、怎么走?成為什么樣的人?

好像每天我們都會在心里默默的規劃自己人生目標,給自己設定目標,一個月實現什么,半年實現什么,或近或遠,有了目標才有行動的動力(寧可選擇模糊的正確,也不選擇正確的模糊)。

最近一直想寫點什么,整理一下自己,回顧一下自己,從UI轉型產品的思維歷程,就當對自己工作以來的總結。

設計師,哈哈哈我就是設計屌師,從平面設計到UI設計再轉型產品設計。

一、UI設計師轉行產品經理有一些先天優勢

  1. 設計師接觸的產品會比較多,看得多、抄的多(你懂的),照葫蘆畫瓢能力強;
  2. 設計師普遍溝通表達能力不會太弱(忽悠能力);
  3. 設計師通常會更關注體驗和細節,一些文字屬于的表達貼切不貼切,字數的多少,換行不換行,按鈕總共有幾種狀態等等,這一方面是很沒做過設計的PM所不擅長的。

二、也有一定的劣勢

  1. 對于開發的邏輯和思維,是比較欠缺的。你以為這樣做簡單,其實開發這樣做一點都不簡單,你認為這樣做看起來會有一些技術的難度,但是開發兩秒鐘給你搞定了,這種情況會時常發生;
  2. 由于常年注重細節,導致容易跳不出細節,眼光放不長遠;
  3. 太過自我,不夠客觀,較難跳出自己的設計思路,重新換個角度看。

三、忘了那些細節,你已經不是UI設計師了

1. 細節決定成敗

“一個產品是否能成功,要取決于時代背景、市場、渠道資源、用戶體驗、技術實力等多個方面的?!?/p>

細節決定成敗”中所說的“細節”,不再是我們以前所理解的“細節”,它是一個具備了更廣泛意義的詞。

如果你現在還在盯著一個界面上的按鈕,琢磨這個顏色飽和度是不是還能再低點,這個字號是不是太小了,那你注定又做不好產品。

我們應該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功能的設計上,這才是我們應該關注的細節。比如一個功能是否能跑通,會不會引起連鎖反應,不要想完了一個界面,發現后續的一系列功能都會出現邏輯上的漏洞。

打個比方,比如你想修改一下充值繳費的結構。那你要考慮的是,這個修改會不會影響到用戶的繳費操作,會不會影響到信息查找,會有什么影響,如果有影響,該怎么處理,如果改動了,用戶的余額處理怎么處理,會不會金額不對等等。

再比如,你覺得一個術語表述的不清楚,應該換一個名詞。那就要考慮整個系統中究竟有多少個地方涉及到這個詞語,如果要這么改,究竟會涉及到多少地方,是不是有很多隱藏操作之后才會出現的提示語也包含了這些詞。想全面之后,你要權衡利弊,決定到底應該怎么改。

2. 別把什么都做到極致,你不知道那有沒有價值

很多沒有快速迭代思想的公司,在做產品的時候,一開始都會處于一種自我感覺屌爆了的意淫狀態中,把一個東西想的無比美好,最后做出來發現沒人用,傻眼了,然后瘋狂地開始做各種匪夷所思的事情,因為前期資源投入太多,沒有退路了,只能病急亂投醫。

如果你是產品經理,應該盡可能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

這是快速迭代和精益創業里面的一些思路,到底應該如何做,自己要有權衡。

3. 搞明白你要干啥,別再瞎忙活了

做產品也是一樣,首先你要領一個任務,這個任務就是在這個時間段內,我們的產品要達到什么樣的目的。

確定了任務之后,我們再有選擇進行砍怪,砍漲經驗值最快的怪,砍你目前級別砍的動的怪,如果同時領了好幾個任務,那你就要把砍怪的路線安排好。

你交付一個任務,就相當于你交付了一個可上線的版本。然后你利用交付這個任務時候得到的經驗值和金錢(用戶數的增加或客單價的提高之類的),購買裝備,以便繼續完成更高級的任務(發展更多的業務或客戶之類的)。

總之,沒有人會不領任務直接出去亂砍怪,對吧?

這里再多說一句,我所想表達的領任務,并不是指手里接收的工作任務,而是產品在其生命周期的此時此刻,應該在戰略上達到的目標。絕對不是指的領導給你安排了什么工作。

4. 拆分你的設計任務,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我們應該把工作中遇到的所有事情,按邏輯分清。從想問題的方式,到做事情的方式,都要分。

比如開需求討論會,討論主題就要圍繞著需求是否可行展開,不要在這時候過于深入地討論怎么做的問題。

如果已經決定要做了,產品經理就要研究怎么做,不要再回過頭來思考是不是應該做;不把思路理清,所有的討論都會變成沒有結論的頭腦風暴。

除了開會討論之外,設計工作也是同理。比如下面這個界面,我要把他改成新版的樣子。

那這個設計最少要分成四個層面的事情來獨立考慮。

  1. 界面布局改進(信息架構、UI或交互設計);
  2. 體驗方面的改進(改文字什么的);
  3. 舊功能改進(考慮舊用戶、舊數據、舊版本);
  4. 新功能增加。

以上每個層面,當你拿出來把他當做一個獨立的設計任務貫穿前后地思考的時候,你都會發現更多的問題。甚至還應該拆分的更細,每一個修改的點都當做一個設計任務來做,總之千萬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5. 溝通,別自己胡思亂想

前面說了做UI的優勢,在于溝通能力較強,短處在于對開發的邏輯理解較淺。而通常程序員的長處在于邏輯縝密,但溝通能力較差,這時候我們應該發揮我們的長處,去彌補他們的短處。

千萬不要悶頭自己搞,要積極的與開發的同志溝通,時不常的問問,我這么做行不行, 我這么做有沒有坑,你有沒有什么建議,平時自己主動地多看看各種開源的管理系統。

我相信,只要你有一顆真誠的溝通的心,以及對方不是一個特別資深的程序員,那你應該可以學習到不少的東西。

當我們被拍磚的時候,不要像個怨婦似的咒罵,好好想一想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清楚原因,采取相應的策略。

我一直認為,當在被拍磚的時候(不管是開發拍,還是運營拍,還是老板拍,或者是一起群拍),都是我獲得進步的最好時機,也是獲取更多真實信息的最好時機。怕就怕沒人拍你的磚,人家直接不鳥你,那就真的徹底完蛋了。

我是十分相信所有人都會是積極的心態來面對工作的。但舉個極端假設的例子,就假設對方就是一個消極的保守派,他就是懶得干活,就是毫無緣由的拒絕你的合理設計,那你也要考慮,究竟是為什么會造成現在的局面,是因為你沒有把產品的理念和愿景傳達到位,還是你的態度不好,或者是態度太好了?

想明白后,嘗試性地采取相應策略。記住,先從自己身上找問題,先從改變自己開始,不吃虧。

持續對用戶、業務和商業模式的深刻洞察,特別從商業層面去梳理業務架構,是產品經理的高階能力。

愿自己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本文由 @興平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感謝作者大大的分享,讀到這篇文章的您,

    如果想具備系統產品知識技能,
    有一套體系化的個人項目作品,
    想工作和求職,都更加的順暢!

    那體系化的學習訓練就很有必要,
    點這里,先看看公開課: http://996.pm/7GVQ4

    來自廣東 回復
  2. 請問作者是如何轉型的?

    來自重慶 回復
  3. 我正準備從產品經理崗位,拓展一下技能,學習學習UI設計,準備搞個一條龍服務??

    回復
    1. 我也是,

      來自上海 回復
    2. 我也是

      回復
    3. 我是剛沖ui轉的產品~不過總感覺缺點什么東西抓不住~

      來自河南 回復
    4. 木事,不用擔心,被開發懟兩年就知道缺啥了、、、

      來自河南 回復
  4. 第5點,千萬不要悶頭自己搞。很贊成這個觀點!勤溝通,勤交流。對自己會有很大對提升

    來自浙江 回復
  5. 目前在做B端UI,也在考慮轉型產品經理了

    來自浙江 回復
    1. 你打算如何轉型

      來自重慶 回復
    2. 多溝通多交流,自己理一遍邏輯,嘗試畫原型和流程圖

      來自浙江 回復
    3. 同UI!最近也在考慮轉產品希望可以交流一下

      來自福建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