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種KPI錯誤激勵,請你不要再犯!

4 評論 11221 瀏覽 51 收藏 12 分鐘

KPI,其目的在于“激發員工積極性”和“規范工作行為”。但實際上,大多KPI正向激勵效果往往不顯著(特別是中小公司),反而負向刺激較多,使得KPI成了員工負擔。在我運營工作中,遇到過幾種典型“無實際激勵效果”的KPI,在這里分析并總結幾點意見,供大家參考。

一、思考問題1:KPI激勵=“拿不到,拿到了也沒多少”!

1.“拿到了也沒多少”!

大多數中小公司,KPI超額激勵為績效工資的10%-20%之間,績效工資為工資的20%-30%。

以深圳為例,一般1-3年的運營工資在6000-15000之間,我們按30%績效和20%激勵計算,激勵金額在360元-900元之間。

以上金額,對你有激勵效果么?所以,很多激勵變為“拿到了也沒多少”有情可原。

看一下我的實際案例:

案例1:激勵金額分析

上述KPI,7000元工資的員工,達到110分的激勵金額只有140元,可見激勵效果非常差。

2.“拿不到”!

很多公司把“激勵獎勵”劃歸在部門預算中,而預算最怕超額(屬于工作失誤,并且下一年預算會縮減),所以大部分KPI激勵都考慮“花小錢辦大事”,部門往往會考慮把獎勵設置的“相對有難度”。

另外,由于下級的KPI指標直接影響上級KPI完成,所以設定下級KPI指標時,往往會“稍微高一些”。最終,導致KPI超額獎勵一般很難達成。

說個典型的反面教材(我自己的案例):

我在18年升到經理以后,對于KPI激勵的把控不到位,剛開始2個季度的KPI考核,部門員工沒有超過100分的,導致大家對110%的獎勵,大多抱著“反正我拿不到的心理”。結果就是,每次在討論方案的時候,大家目標都集中在達成100分,思維產出受到嚴重限制。

3. 優化建議:梯級獎勵法+指標“千人千面”

KPI雖由人資部門設定,但運營部內部需要設定額外獎勵,組合成“運營特色”的KPI模式,來達成KPI的真正激勵效果,同時培養好的團隊風氣。設定時,如預算壓力較大,可以將和收益掛鉤的指標權重加重,來平衡支出和收益。下面,針對激勵金額不足問題,來介紹一下我的方法。

(1)梯級獎勵法

金錢激勵上,每達成一次超100分,獎勵200元現金;當達成第3次100分時,我們獎勵200+500元=700元現金;當達成6次超100分(半年績效超額,已經很難了),年終獎額外獎勵一個月;當達成9次超100分(非常難了),年終獎獎勵+1月。以7000元工資為例,9次累積的獎金為9*200+500+7000*2=16300,相當于每月多付工資1358。

榮譽獎勵上,肯定員工的付出,并滿足員工的晉升需求,會很好的激發員工潛能。(另外,私企員工流動性較大,那么榮譽對其跳槽來說就很有價值,這方面也是激勵的一個好方法。)

總結一下:梯級獎勵的優勢為:

  • 累積難度較大,大部分支出會集中在額外現金獎勵,額外支出比例其實并不大。
  • 每個階段的刺激金額足夠,刺激效果較好,讓大家有“盼頭”
  • 對于已經累積獎勵員工,能激發更高的積極性。
  • 配合懲罰體系,能規范員工的行為。(例如,如有60分一次,則所有累積作廢,降低60分的可能性。)
  • 年終獎獎勵,會降低員工的跳槽可能性。

最后,如果我的員工,能保證9個月以上超額完成指標,我覺得多付出20%的工資,我是認可的。通過梯級獎勵,我可更了解員工的能力極限在哪,在未來團隊優化和任務的分配上會更合理。

(2)指標“千人千面”

指標設定上,我曾經犯過很嚴重錯誤,我希望我的團隊有統一的指標傾向,所以我按自己指標進行了拆分,將指標分發,最后團隊其他人對指標的把控嚴重失衡。

這種方式的問題在于,每一個職級,對運營指標的考慮和理解不同,你能把控的問題,下一職級是把控不了的,就例如你不能讓小白過度的為結果負責,因為他并不能控制結果。

所以,針對于我之前的文章《從“野生小白”,到“運營經理”的成長思考》中,將不同職級運營工作思維分為4類,指標也相應的需要分為4類。

在指標的制定上,我們要遵循“千人千面”原則,切記所有人過度的結果化,對于不同年限的運營人,指標設定要有變化,同時,記住以下原則,指標“核心化”、“可控化”、“簡單化”。

二、思考問題2:員工對KPI重視度,有你想的那么強么?

在我經歷和探討過的KPI中,有很大一部分,員工其實對指標沒那么重視,一方面是獎懲不能有效刺激,另一方面則是大家對指標的把控沒有做到心里有數。

1. 懲罰體系

上文已經說過獎勵體系,那么現在探討一下懲罰體系,請看如下KPI規則:

這是懲罰比較嚴格的KPI考核方式,固定1-2核心指標,達不成最低評級即扣掉所有績效,績效工資也只有無、60%、100%、120%四種。和上述分值類的KPI比,分值KPI最低給員工保障了60%的績效工資。

但是,對比分值類KPI,這種“相對粗暴”的規則,反而讓員工對KPI非常關注,因為扣錢的概率非常高。這也說明,“拿走別人的錢,比給別人錢,更能讓人記憶深刻”,所以懲罰體系,對于KPI制度非常重要。

我不鼓勵上述固定型KPI的模式,因為這種績效可控性比較低,給員工的壓力太大,容易導致負面激勵。所以我比較建議:分值類KPI+梯度獎勵+梯度懲罰。

梯度懲罰:

在懲罰上,奉行“有再一,不能有再二再三”的原則,第一次60分績效,只給與部門批評。累積2次,則給與300元罰款。累積3次,扣除當月全部績效,并全公司通報。累積4次,要額外扣除年終獎,并且要列入預清退名單。超過5次,立即清退。

另外,對于績效懲罰,要明確在合同中,以免產生糾紛。

2. KPI復盤體系

KPI要達成良好的效果,需要員工對指標的變化“時刻有數”,所以我建議做到以下2點:

(1)周復盤

每周要復盤指標達成情況,要清楚的知道指標還差多少,以便于下一周補足欠缺,以便有清晰地目標去達成指標。這方面,我一般要求在周報里闡述,通過嚴格執行,來培養員工習慣。

(2)季度review

每個季度,我們要重新將指標提煉出來,由自己、部門同事、上級、合作部門4個維度進行重新打分,并全部門進行公示和討論。

這樣的好處是,一個人的思維是有局限的,那么通過4個維度去評判指標的完成度,讓我們更清楚一些被忽略的問題,特別是合作部門的績效評級,能讓我們重新評估指標的意義。另外,這種復盤,也讓整個部門對階段的工作進行了一次梳理,對管理優化和后續的績效制定,都有較好的幫助。

三、思考問題3:KPI與OKR的聯動?

KPI與OKR,兩者都是企業管理工具,OKR=我要做的事;KPI=要我做的事。

OKR,核心在于明確公司和團隊的”目標”,以及每個目標達成的需要的可衡量”關鍵結果”。相當于,將目標進行了結果化拆分,通過類似“1目標=5個結果”的模式,通過積累結果,來達成目標。

那么目標是什么?其實就是KPI!所以KPI和OKR的聯動,我認為是未來運營管理的方向。

  • 利用KPI,為員工圈定結果,幫助其把控節奏,并用指標壓力為OKR的思考提供動力。
  • 利用OKR,讓員工思考指標的解決方案,同時增強部門聯動,并拓展運營思維。

最終,KPI作為結果考核制度,OKR作為完成KPI的方法,使得OKP+KPI產生1+1>2的效用。

結語

KPI本身是激勵工具,你的KPI是否真的做到了激勵呢?KPI的規則很多,但是本質不變,只要保證:

  1. 足夠的獎勵;
  2. 嚴格并且有道理的懲罰;
  3. 結果能產生榮譽感,KPI就會產生正向激勵效果。

最后,在運營上,我比較推薦“分值計算型KPI+梯級獎懲+周/月/季度復盤”的模式,歡迎討論。

 

本文由@運營大頭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我覺得考核是很難的一件事,不同崗位、不同人群~~收藏借鑒一下~~

    來自江蘇 回復
  2. 已閱

    回復
  3. 9*200+500+7000*2=163000
    16萬嚇到我了 錯了吧

    來自上海 回復
    1. 寫錯了,抱歉,是一萬多,哈哈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