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R無法有效落地?可能是領導力的問題

3 評論 5588 瀏覽 22 收藏 12 分鐘

很多企業在使用OKR的過程當中會存在一些問題,甚至會把OKR和KPI混為一談。本篇文章中,筆者通過分析探究,發現有時候OKR無法有效落地,可能是領導力的問題,一起來看看。

哪有什么OKR和KPI之爭

朋友的公司推行OKR一年多了,現在雖然領導沒有明確地說停止使用OKR,但實際上在匯報中已經很少使用了。

或者有些人在匯報中會使用OKR,但是實際上已經KPI化了。

我所在的公司情況也有點類似,不過不同部門之間差別較大。

我觀察了一下,運行的較好的部門,下級能夠主動制定未來的工作計劃和目標,雖然開會和匯報時未必會提及OKR三個字,但是感覺得出OKR的管理思想貫穿其中。

有些運行不好的部門,雖然在匯報中都會附上近期的OKR計劃,但是計劃的內容卻有少是員工自己制定的,團隊的氛圍也沒有因為OKR的推行產生什么變化。

我開始思考OKR和KPI到底有什么區別,導致OKR就推行不下去。

看了很多解釋,其中一個本質區別是:OKR靠關注人來實現事的目標,而KPI把人和事割裂開來。

也就是說:OKR關注人,而KPI關注事。

我恍然大悟:哪有什么OKR和KPI的區別,這不就是領導力的差別嗎?

領導力越高,就越關注人

約翰·麥克斯韋提出領導力有五個層級,從低到高依次是:職位、認同、業績、立人、巔峰。

  • 職位型是領導力里最初級的境界,職位型領導者所僅有的影響力來源于他的職位頭銜。即使員工服從他,也只是因為他們不得不聽。
  • 領導力的第二層次基于對于人際關系的把握,在認同這個領導力層面上,人們追隨你是因為他們愿意聽你的。
  • 領導力的第三層是基于成果,領導者由此獲得影響力與公信力,人們開始追隨領導者是因為他們對于跟著你能夠做出成績來。
  • 領導力的第四層是基于授權,他們充分運用自身的職位權力、人脈關系與生產能力投資于他們的追隨者,著力培養他們直到他們真正成長為新的領導者。這就是中國人所說的“立人”。
  • 領導力最高的也是最難企及的層次是巔峰,只有天賦異稟的領導者才能邁到這一步。這些人都在做些什么?他們致力于培養第四層次的領導者。這需要培養公司內的文化。

可以看出,領導力越低,就越關注事。領導力越高,就越關注培養人和文化。

有領導力,OKR是自然而然的

只要領導真正地關注人,那么他自然會讓下屬發揮自己的才能,充分授權。

為了培養出下級處理問題的能力,領導必然需要讓下屬獨立解決一些難題。

如果員工完成的所有的工作全部都是上級指派的,或者一旦遇到問題上級就直接進行干預,那么下屬的創造力肯定不會得到發展。

所以,工作的目標和方法盡量要讓下級自己思考并提出來,上級把控整體的方向即可。

王石在48歲時辭去了總經理一職,一開始王石不習慣,經常會對總經理的匯報做指點。

后來王石覺得這樣無法培養他成長,于是他下定決心,只要總經理犯的錯誤不是根本性、顛覆性的,他就裝傻,裝作不知道,否則,新的接班人不會得到成長。

要知道那會還根本沒有OKR的概念。

馬云具有巔峰型領導力。他自己不懂技術,但是卻能做出阿里云這樣極具技術含量的云服務平臺。

當初的阿里18羅漢,在阿里上市時有7位身居要職。這都說明了阿里對內部人才的培養。阿里人一直強調價值觀,實際上就是為了營造一種激發全員創造力和積極性的文化。

擁有高級領導力的領導會讓員工自己思考工作目標,自己專注于思考大方向和培養人才。這樣的領導擁抱OKR的過程渾然天成,毫無違和感,可能連自己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在用OKR的方法。

沒有領導力,強推OKR也沒用。如果領導只盯著業務數字,那么“人”只是完成事的工具。這樣的領導從心底里認同KPI,因為KPI就是他追求的東西。

這種情況下不管用什么考核方法,領導心中都只是為了完成“事”,“人”只是完成“事”的工具。

OKR工作法有一個原則是“及時的溝通”,但是如果上級內心中總覺得自己高高在上,那么這種溝通是不可能存在的,也就不存在OKR存在的基礎,這種公司推行OKR一開始就會宣告失敗。

OKR工作法還有一個要點——“目標是由上下級共同制定的”,但這一點大部分公司還是做不到。

這類公司在制定目標時,可能一開始也會進行上下級的溝通。那些身處一線的下級,響應公司推行OKR的號召,提出的具有長期價值的提議。

但是如果領導看中的只是當下的KPI,并且沒有培養下屬的意愿的話,便會質疑這種工作,甚至直接否定。

要知道人們對他人的態度是很敏感的,即使在口頭上沒有明確說明反對,也是能感覺到的,何況對方還是自己的上級。

幾次之后,員工很容易就知道了上級還是偏好短期的KPI;員工們在被多次有意無意的否定之后,就會明白自己只要做好上級安排的任務就可以了,并且要做那些馬上見效的工作。

那些對公司來說重要的且具有長期價值的工作,因為短期內看不到效果,領導不重視,做起來費力又不討好,還不如不做。公司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領導們會很奇怪為什么推行OKR那么久,員工的創造性和積極性怎么還是沒有激發出來?

不過員工們卻很清楚,雖然公司領導嘴上說著OKR,但那不過是KPI的另一種說法而已。

對我們有哪些啟發

1. 照搬大公司的管理模式是沒用的

為什么OKR工作法會突然流行起來?因為創造性工作的重要性越來越大,但是對應的管理能力卻沒有提升上來,因此像OKR這樣一套可以激發員工創造性的管理方法很容易吸引大家的目光。

但是Intel和谷歌發明OKR工作法,不過是將他們內部的管理方式做了標準化的處理,方便全公司推行。所以,是先有了對應的領導力和文化,才形成了相應的管理方式。

OKR是建立在對應的領導力基礎上的。如果有了對應的領導力,OKR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如果沒有,強制推行下去也不會有什么效果。

這就好像非洲的利比里亞雖然憲法和美國一模一樣,也實行三權分立等政治架構,但是卻依然是全世界最貧困的國家之一。

沒有對應的文化基礎,生搬硬套是沒有用的。

2. 要小心那些偽OKR的公司。

有些公司大力推行OKR,但是領導卻還是KPI思維,或者說領導力是聚焦在事上,那么就要小心了,這種很可能就是“偽OKR”公司。

如果你厭倦了KPI類的公司,選擇了一家“OKR”的公司,很是卻是一家“偽OKR”的公司。你很快發現自己再次成為一顆螺絲釘,自己在新公司里并沒有什么發揮和成長空間。

就像很多公司在招聘網站上介紹自己是扁平化管理,看起來自己和高管的層級相差很小,有很多機會直接接觸,可以提出自己的觀點。

但實際上真的到了會議室,你敢提反對意見試試?

明面上的組織架構和管理制度下,有一套實際運作的系統。

不要看他們怎么說,要看他們怎么做。

3. 要去那些高領導力的公司。

為了自己的職業發展,要去那些具有高領導力的公司。

如果一家公司非常好地執行著OKR,那么這家公司的老板一定非??粗亍叭恕钡膬r值,認為人是會成長的,愿意培養人才。

并且這個公司內部的溝通一定是沒有障礙的,不用顧慮一些辦公室政治的因素。

遇到這樣的公司,放心去吧。

如果這家公司不是OKR模式,但是你的領導是一個教練型甚至領袖型的領導,那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你的成長會比那些在擰螺絲的公司的朋友快很多倍,當然前提是你愿意學習。

OKR,KPI實際上是領導力的外延表象。作為求職者,找到那些相信“人”的潛力的公司和領導。

#專欄作家#

三元方差,公眾號:三元方差(sanyuanfangcha),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專注用數據驅動業務增長,擅長數據分析、用戶增長。喜歡閱讀、思考和創作。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這個答案或許是一個注解,同時也感覺把所有落地事項的不成功對可以歸因到領導力上,還有幾點想請教的是:
    1、目前我還沒有觀察到這個視角,何來人和事的區別,感覺無論是KPI和OKR,都是在關注到事情的結果上,不都是在事上嗎?請賜教!
    2、OKR成功落地是否標準,如何衡量,謝謝!

    來自廣東 回復
    1. OKR成功落地的標準是看關鍵結果的完成度,關鍵結果的完成度超過80%即算落地成功

      來自福建 回復
  2. 作為在一家偽OKR公司工作了一年的菜鳥,非常認同你的觀點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