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團點評到創業公司,我的職業選擇觀

7 評論 4497 瀏覽 31 收藏 13 分鐘

筆者從自身經歷出發,梳理了他的職業歷程,并與大家分享了自己所做的一些選擇和背后的思考,一起來看看吧。

是的,我跳槽了,從一家上市公司到一家創業公司。

大概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一個剛剛畢業不滿兩年的學生,在職業生涯的起點就進入到一家幾萬人的頭部互聯網公司,卻選擇在工作一年多的節點,跳到一家創業公司。

事實上,在最近五年,我做過很多常人無法理解的選擇。這很正常,因為其他人不是你,他們不知道你此刻面臨著什么,不知道你想要什么,也就不能替你作出決定。

在前段時間很火的劇《長安十二時辰》中,周一圍飾演的龍波有過一段很經典的臺詞,“李必(易烊千璽飾),我來告訴你如何作出選擇,那就是永遠選最好的。

而什么是好,如何定義好,這在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你如何作出自己的職業選擇。

一、永遠明白自己此刻需要的是什么

在我看來,這是最關鍵的一點,永遠明白自己此刻需要的是什么。在我們找工作的時候,面試官會經常問我們,你的職業規劃是什么?

他是真的期待你的一個完美答案么,譬如依照你的規劃,最終能夠當上CEO,贏取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

并不是,他們想要知道的,是你是否對自己足夠了解,足夠清楚自己在不同的階段想要的是什么。這樣,他們會去匹配你的公司你的崗位能否給你帶來需要的東西。

而進入工作之后,被瑣事纏身,你又是否記得自己當初的答案,是否還清楚,自己,此刻,是否獲得了你想要的東西,又是否有希望去獲得。

在研究生第一年讀完的那個暑假,我就很清楚自己將來不會走本專業的道路,不會像我們專業的很多人一樣,去做程序員,去做硬件工程師。

于是我找到了一家創業公司的實習,我知道那個階段,我需要的是入圈,進入到這個行業里,了解里面正在發生什么,了解各個崗位在做的是什么。

后來這份實習我做得很好,老板很器重我,公司在那個階段又急缺人,他問我,愿不愿意休學全職加入。

說實話我有點懵,一方面我很喜歡自己的實習工作,我知道如果開學了,我肯定是沒有辦法再繼續做了(研究生要蹲實驗室做實驗室、寫論文,大家都懂)。

另一方面,要休學一年?我是沒有聽過周圍有人這樣做過,我不知道自己回來之后還能不能順利畢業,我也沒有前輩可以問。

當然有人說,你可以一邊實習一邊做實驗呀。但我很了解自己,要真正做好一件事,我必須專注在上面,全心全意。

我糾結了半個月,最終還是決定休學一年,全力以赴去創業。因為我清楚,自己更想要體驗那一段難得的創業經歷。在風險可控時,我愿意冒險。

1年之后,我復學讀書,順利畢業,面臨兩個選擇,或者重新找工作,或者回原來創業的公司。

那時候我清楚,1年的創業經歷雖然給我帶來了很多,包括人脈的拓展,能力的提升,但沒有給到我的,是基礎能力的建設。

我深知自己不是天才,飯要一口一口吃,路也要一步一步地走。于是我選擇重新找工作,去大公司,培養自己的基礎能力。

很多人詬病大公司是把人當螺絲釘在使用,但不可否認,大公司教給你的是如何用規范的方式去做基礎的事情。

這種規范有好也有不好,全看你自己如何汲取。

17年秋招結束之后,我拿到了兩個offer,一個是美團點評的C端產品策劃,一個是百度云計算的B端產品經理。

一個偏重用戶的基礎體驗,一個偏重客戶的需求定制化。我選擇前者,因為在我對產品經理這個崗位還不那么了解的時候,我更希望自己從基礎的用戶體驗優化做起,從0到1。

從15年夏天到17年秋天,我做了很多選擇,每一次選擇,在以后看來都帶給了我完全不同的生活,但我始終清楚,在每個節點,我要的是什么。

二、找能夠持續給你輸入的人做你的老板

?我在美團點評的時候,每周一都要寫周報,這大概是每周最讓我痛苦的環節。并不是因為數據難拉,也不是因為沒做什么事情,而是因為,周報中的認知迭代,實在是不知道該如何寫。

我的老板叫hanqin,最開始的時候,他會給我們每個人改周報,改的最多的,就是認知迭代。

水平如我們校招新人,最容易犯的錯誤是用大段的廢話說了一件不能讓人看懂的事情,以凸顯自己思考的深度。

但hanqin每次改過的周報,總是能夠用很精煉的語言,講清楚一件復雜的事情,并且能夠從新的角度,帶給我輸入。

后來,hanqin越來越忙,我們開始輪流匯總周報,這就意味著我們要輪流改每個人的認知迭代。

一開始這個過程是痛苦的,差不多要花4、5個小時在這個上面,我們要反復琢磨,反復優化表達。最后匯總給hanqin,然后再被他修改一遍。很多時候,如果我自己匯總的結果,被老板最終保留了,我會覺得這是今天最幸福的事情了。

后來匯總多了,我開始能夠用更高效的方式說清楚一件事情,對于大組內不同人負責的工作,也有了逐漸清晰的理解。

直到我離開上海之前,hanqin一直以這樣的標準來要求我們,而我也在這段經歷內,持續地拓展了自己對所做工作的認識。

如果不是因為一些生活上的原因移居到了成都,我想,這樣的老板是我愿意追隨下去的老板。

三、深耕底層能力與拓展邊界

職業的選擇通常意味著兩種矛盾的交織。

一方面,我們換個崗位,換個工作,做的事情不一樣了,接觸到的人,融入的環境不一樣了,我們似乎能做的事情變多了。另一方面,我們擔心這種邊界的拓展會導致我們變得全面而不專業,失去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你肯定聽過那個例子,30多歲的收費站阿姨失去工作之后,抱怨自己除了在收費站收費,什么也不會干。

也可能聽過這樣的例子,95后的年輕人平均7個月換一份工作,在不停的跳槽之間,最后逐漸被市場淘汰。

那到底要不要換工作,如何解決上述交織的兩種矛盾?

我的建議是:專注于深耕底層能力。如果換工作或者說拓展邊界是為了彌補底層能力拼圖中的某個短板,那就去換吧。

如果把我們個人比作手機,那我的建議是通過職業選擇,讓你的手機操作系統變得越來越強大,能夠運行更多的APP,還不會出現卡頓。

而如果你的職業選擇,只是想在現有的操作系統上,運行盡可能多的APP,那么總有一天,你會被自己毫無方向的選擇變化給卡死。

那問題又來了,什么是底層能力呢?

很難一言概括,我也不敢說自己的認識是正確而深刻的,但我覺得也許美團點評的做法值得你參考。美團點評內部將《金字塔原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學會提問》、《用圖表說話》比作高管直通車,后來逐漸演變為所以產品同學晉升時的必考內容。

而在某種程度上,這四本書所蘊含的底層能力,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

  1. 結構化思維
  2. 獨立的個人,群體的協作
  3. 批判性思維
  4. 圖表能力

所以,理想的職業選擇,本質上是幫助我深耕了底層能力,同時又拓展了我的邊界。讓我們這款手機既能夠運行更多的APP,又能保持流暢的體驗。

以上三點,是我認為在做出職業選擇時,最需要考慮清楚的三點,而一旦我覺得新的選擇能夠滿足這三點要求,無論周圍人的評價是什么,我都可以有底氣地繼續向前走。

于我來說,這次從美團點評到創業公司的職業選擇,便符合以上三點。

一方面,我知道在這個階段,我需要的不再是用戶體驗層的鍛煉,而是商業化思維的成長,需要能夠將自己的產品能力落地到業務場景中,真正為公司帶來商業收益。

所以我選擇了一家做電商的創業公司,崗位是品牌產品經理。跟品牌商對接,做商業化探索。

另一方面,我認為公司里的前輩,能夠給我持續的輸入,至少從面試的情況來看,他們的思維、邏輯和表達的內容,都明顯高我一個檔次。

我一共經歷了三輪面試,每一輪都很有收獲。工作鏈上的各級老板,最年輕的也有6年的產品經驗,在這樣配置的團隊里,我期待自己能盡可能汲取。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這份工作能夠讓我深耕產品能力。眾所周知,電商中的基本要素是人、貨、場,但這個崗位卻能夠在貨的維度里引入品牌,在場的維度里引入線下超市。引入的如此多的變量,對我的產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也樂于接受這樣的挑戰。

寫完這篇文章的草稿時,我還在成都飛往北京的飛機上,深夜11點。入職沒多久,我便接到了出差的任務,這是畢業工作以來的第一次出差;而今天,我將深入線下,第一次在我的工位之外,監督自己所做產品的運行情況。

這許許多多的第一次,都是新的職業選擇之后,我所迎來的新體驗。我很期待后續的故事發展,我希望自己有更豐富的職場體驗,分享給你們。

 

作者:大力哥呀;微信公眾號:大力哥求職

本文由 @愛思考的大力哥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來自北京 回復
  2. 可以加個好友,跟您請教嘛?

    來自廣東 回復
  3. 大力哥,您好,《學習提問》這本書可以分享出版社和封面圖嗎?一直沒有找到

    來自廣東 回復
  4. 之前看過《決策力》這本書,我覺得你做到了,而且我覺得以后你肯定會選擇自己創業,因為我看到了你身上的創業者基因~加油!

    來自江蘇 回復
  5. 很棒的經歷,不是覺得這樣的過程有幫助,而是知道要有這樣的過程才有幫助這個思維 值得學習同今年畢業

    來自福建 回復
  6. 爆改認知迭代的hanqin老板 好有趣

    來自浙江 回復
  7. 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有勇氣邁出步伐,真棒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