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人在職場(二):機構為何養了吃閑飯的人
帕金森定律和帕金森病風馬牛不相及,在職場里,罹患“帕金森定律”會導致怎樣的結果呢?
彼得定律、帕金森定律、墨菲定律并稱為西方管理學的三大定律。
注意,這三個定律本質上是三大發現。換句話說,這三大定律所描述的事情,是人類世界早就存在的,是一直固有的,埋藏在人性當中的東西,被發現了。
所以,我們不用去琢磨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為什么有機構的地方就有閑人,為什么領導都是二百五,為什么倒霉的總是你。
因為你問或者不問,他們就在那里,不來不去;你想得通想不通,人性就在那里,不好不壞。
一、帕金森定律
1. 管理學上是官僚主義或官僚主義現象的一種別稱
源于英國著名歷史學家諾斯古德·帕金森1958年出版的《帕金森定律》一書的標題。帕金森定律常被人們轉載傳誦,用來解釋官場的形形色色。
帕金森在書中闡述了機構人員膨脹的原因及后果。
一個不稱職的官員,可能有三條出路:
- 申請退職,把位子讓給能干的人;
- 讓一位能干的人來協助自己工作;
- 任用兩個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當助手。
這第一條路是萬萬走不得的,因為那樣會喪失許多權利;第二條路也不能走,因為那個能干的人會成為自己的對手;看來只有第三條路最適宜。
于是,兩個平庸的助手分擔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則高高在上發號施令,他們不會對自己的權利構成威脅。兩個助手既然無能,他們就上行下效,再為自己找兩個更加無能的助手。
如此類推,就形成了一個機構臃腫、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領導體系。
帕金森得出結論: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機構會像金字塔一樣不斷增多,行政人員會不斷膨脹,每個人都很忙,但組織效率越來越低下。
這條定律又被稱為“金字塔上升”現象。
2. 帕金森的定律和帕金森病不是一事兒
發現帕金森的定律是羅斯古德·帕金森,和帕金森病不是一個人。
他是個歷史學博士,在度假的時候,突然參悟出來了這個定律,一個機構總是會養出很多閑人光吃飯不干活。
二、職場上的帕金森定律
1. 時間管理
帕金森定律表明:只要還有時間,工作就會不斷擴展,直到用完所有的時間,工作會自動占滿一個人所有可用的時間。
如果一個人給自己安排了充裕的時間去完成一項工作,他就會放慢節奏或者增加其他項目以便用掉所有的時間。
工作膨脹出來的復雜性,會使工作顯得很重要,在這種時間彈性很大的環境中工作并不會感到輕松。相反,會因為工作的拖沓、膨脹而苦悶、勞累,從而精疲力竭。
小明早上起來刷牙洗臉要4分鐘,讀書8分鐘,沖牛奶1分鐘,吃早飯5分鐘,小明怎樣才算合理安排時間,最短幾分鐘可以去上學?
小明在燒水的同時可以刷牙洗臉、沖牛奶、吃早飯。
因為刷牙洗臉4分鐘+沖牛奶1分鐘+沖牛奶=10分鐘,也就是燒水10分鐘。
讀書8分鐘+燒水10分鐘=18分鐘。
答:最短10分鐘可以去上學。
如何改善呢?
1)記錄和分析時間
做好時間管理的第一步,就是弄清楚自己時間的花費,明白自己的時間都去到哪了,做好反思和制定改進的計劃。
以我自己為例,我會用一個excel記錄自己的每天時間花費。每半小時為一個維度,生活、娛樂、工作、學習使用不同的色塊,這樣可以讓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為是否減少或增加某項事情的時間而提供理論依據。
2)確定目標,制定計劃
結果導向,規劃好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把年度目標分解到每個月,做好每天的行動計劃清單。由年拆分到月,再拆分到星期。
以一個星期為一個大的目標單元是比較合適的,因為我們平時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意外,某一天確實做不了事情,所以計劃不能太死板。制定每天的計劃和行程,做好每天的行動清單。
3)任務劃分,要事第一
把最重要的事件優先處理,放在精力最好的時間去做。
4)量化時間
給自己每個任務適當的時間期限,這個時間是逼自己避免做事拖拉,提高效率,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
這個時間要靈活,不能說很短,完全完不成,需要根據自己以往的經驗來;也不能說很長,這樣會讓自己產生惰性,拖拉心理。
分析哪些因素是可控的,哪些是不可控的,容忍意外的發生,對于不可控的事件留有一定的浮動時間。
5)寫下每天最重要的三件事
列出清單,通過四象限劃分輕重緩急,排好優先順序,先做最重要的,然后依次做完一件再做下一件。
早上花點時間想清楚,今天重要的事情有哪些?緊急的事情可能有哪些?可以延后的工作有哪些?
每天列出最重要的三件事情,做好這三件事情,再去考慮其他的事情。哪怕其他的任務沒有完成也不要緊,因為你已經把最重要的事情完成了。
把80%的精力放在最重要的20%的事情上。
2. 管理者對分工和協作這兩種權威的混淆
對于管理來說,權威是必須的。權威又可以分為兩種,分工權威和協作權威。
我們知道,協作是建立在多分工基礎上的;這就是說,一個協作權威,總會對應多個分工權威。
舉例來說,劉邦項羽爭天下,一個西楚霸王,一個大漢天子;最終劉邦統一天下,建立漢朝登基稱帝,而項羽于江邊自刎。
那么劉邦的優勢是什么呢?
劉邦具備領導才能,雖自身不懂兵法;但慧眼識英雄,情商高,懂得籠絡人心,能使人才為己所用。劉邦就是協作權威,蕭何、張良、韓信就是分工權威。
這里有個引申的概念“一元思維”。所謂“一元思維”,就是在一個組織內,權威有且只能有一個。
一元思維的人深信“一山不容二虎”。他們相信組織需要且只需要一個權威。當沒有自信時,他們會相信并擁護他人成為那個唯一;當自信滿滿時,他們會理所應當地將自己視為那個唯一。
如何改善呢?
1)相信術業有專攻,但整個過程當中我們要保持知情
知情是經常在精細化管理當中跟大家談到的詞,就是我們放手給下屬去做,但是我們要保持知道。
知道的過程不要立即對結果有反應,因為立馬有反應,就會變成你沒有放權,還是“分工權威”狀態。
2)按勞分配
就像天平,左邊是物重,右邊是砝碼。而物重就相當于權力,右邊的砝碼就是責任和個人所得,權利和責任和個人所得應對等。
3)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運營機制,明確權利和義務
三、我身邊有沒有帕金森定律的現象?
如果你有下面的種種疑問,不要害怕,面對他。
這是埋藏在人性當中的東西,這些現象就在那里,不來不去。
1. 為什么大家好像都很忙的樣子?
某些企業里哪怕是資歷深的普通科員也啥都不干,讓新人干;新人變成老人后讓更新的人干,所以這類單位永遠都在招人。
在編員工沒編制了,讓臨時工干,在編員工演戲假裝自己干活——這種現象被稱之為金字塔上升現象。
2. 為什么領導招的手下都不如自己?
帕金森定律發生是有條件的。不是所有組織都會變成帕金森說的那樣,必須有上下級的組織,沒有上下級不行。沒有權利就沒有人害怕失去權利,權利欲是和食欲、性欲一樣,人的本能欲望,人一旦得到了權利,絕對不會輕易放棄。
假如這個人不利用權利害人,最低限度也不會給自己樹敵。即使是一個最有良心的掌權者,也會本能地選兩個不如自己的人來協助自己。
3. 啥樣的企業可以逃離這種現象?
有進取心的私企、外企、小微企業都不太容易陷入帕金森定律的魔咒。
為什么?
1)帕金森定律發生的條件之一:權利可能隨時會失去
如果權利絕對屬于某個人,那么他就不怕某人比他強,對他造成威脅,也就不任用笨蛋了。比方說一個私企老板,整個公司都是他自己的,任何人來他這兒都是給他打工,不管來的人多厲害,老板都是他自己。這時候他就敢用比他厲害的人,為他創造價值,說白了,他沒有嫉賢妒能的必要。
2)帕金森定律發生的條件之二:這個組織有實力能無限擴大
如果一個組織就4、5個人,就沒有帕金森的可能,咋變也成不了機構臃腫、閑人太多;只有多一張嘴少一張嘴無所謂的機構最容易產生成帕金森定律描述的結果。
4. 啥樣的領導者值得跟?
帕金森定律說了,有權利的管理者,必須蠢,必須不稱職才能做到將熊熊一窩;如果稱職了就不會找一窩平庸之輩了,現實情況還是存在強將手下無弱兵的。
相關閱讀
本文由 @高高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高啊,對于工科生來講,真是大開眼界
帕金森在度假中總結出這個現象的時候,也是處于一種不得志的或不滿意的狀態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