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職場中的兩種“硬核”邏輯:工作邏輯和業務邏輯

2 評論 10491 瀏覽 40 收藏 8 分鐘

大家在工作的過程中,應該常常聽到說“用方法論解決問題”。本文筆者從實際工作出發,結合自己的所思所想,分析梳理了職場中的相關工作業務邏輯,與大家分享。

大家工作都是有方法論的。方法論的好處是能讓你在面對一個陌生或復雜的問題,能夠效率定位難點,并給出初步的解決方案。僅憑這一點,就能避免很多彎路。

當然,大家在評判一個人工作能力強不強的時候,除了方法論,還會再多一點,那就是對業務的理解程度,而這才是真正拉開差距的地方,也是我們作為職場人的核心價值。

雖然大家所處的行業不盡相同,但方法論和業務理解背后的工作和業務邏輯本身都是相通的,掌握這些底層的邏輯,面對不同場景下的難題,我們也都比其他同學更有思路。

一、工作邏輯

1. 公式拆解

這是所有分析的發起點。比如我們加入一個在線票務團隊,讓你來負責提升票務板塊的收入,首先你得知道收入的組成有哪幾部分,這樣才能更好的定位。

收入=服務費-返還成本-票補成本

當我們看到這個公式的時候,就能知道這背后所需要的策略是什么了。

一是直接提升服務費,二是降低服務費中的分成比例,三是降低票補成本,實現精細化運營。

當然,這只是初級的拆解,后續我們會形成項目制的解決方案來solve問題。但這種公式拆解的思維應當是我們面對很多問題時首先要有的職業觸覺。

2. 項目&工具

身為職場人,我們要盡可能的利用手中的資源,將其整合成項目的形式對外進行輸出,協助我們最終解決業務難題。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假設讓你(運營喵)去負責借貸產中的新客轉化效率。你會只動用運營資源的電銷、短信等針對目標用戶進行營銷嗎?

顯然不是,營銷的要素有四個,用戶、方式、內容、展現,缺一不可。如果你真的很想做好,那么當你基于某個立意點(比如息費紅包)觸達用戶的時候,你是不是得讓產品端配合一下(前端展示領取獎勵)?

同樣作為運營喵,手中常用的工具包括產品、資源、活動,這三者沒有一個是閉環可以搞定的。

因此,大家常常提到一個優秀的職場人,擁有的一定是資源整合能力,而不是單純的特種士兵。

3. 分層思維

大家做事都在追求效率(準確性)。實際工作中,分層思維的引入能夠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同樣是借貸產品這個例子,如果讓你去針對用戶進行短信營銷,你首先要做的是琢磨短信內容嗎?顯然不是,你首先要琢磨的是用戶分層。

不同類型的用戶需要不同的觸達內容,就好像借貸行業中新客和老客的立意點肯定也不一樣,因為它們本質上需要的東西就不盡相同。

熟練運用分層思維,不僅可以讓我們的工作過程變得有層次感,還會讓我們換位思考,更貼近用戶,進而提出更為準確的解決方案。

4. 量化思維

量化指標一定是我們工作中必須要熟練應用的思維,數據可以客觀量化所有動作的效果,并指導我們進行修正,關鍵時刻還能避免業務出現較大的問題。

我的上家公司就極其重視數據,日常除了核心業務日報,主要業務節點的實時監控數據、環節拆解數據,甚至KPI考核數據應有盡有。業務上一旦有個風吹草動,一切盡職。

比如某一天發現前一天的日新增注冊用戶數環比前一周增長了100%+,翻看該天的新增注冊用戶數小時分布,發現當日10點后新增注冊用戶數就出現激增,結合我們當時投放資源,問題自然而然的就解決了。

大家在工作中一定要重視量化思維。量化能科學評估你工作的效果,對工作方向性的指引非常關鍵。

二、業務邏輯

1. 關鍵因子

所有的業務都存在關鍵的因子,而這個因子可以抽象的概括為入口。

入口在不同的行業中會存在不同的解釋。在票務市場,可以解讀為市占率,在借貸市場可以解讀為在貸金額等。

關鍵因子最大的作用是帶給我們足夠的市場議價權,它對公司的生存意義不言而喻。

所以我們在思考業務中的核心邏輯時,帶著這個關鍵因子出發和思考,會讓很多事情的解決路徑更加清晰明了,而不是單純的陷入死循環中。

2. 交易對象

所有的生意都是交換。既然是交換,就一定要明確對方是誰,知道對方是誰,我們才能從資源互換的角度上思考的更深、更精準。

3. 資源互換

既然是交易,就一定存在資源互換。只不過資源互換的過程中,有些時候看似并不是很公平罷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TO B業務經常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在市場中如何拿到優勢的供給價格。順著資源互換的思路,我們勢必要提供有價值的資源才能達成我們的業務目的,當然這個資源未必是金錢。

很多時候,強勢的企業都會用流量來置換供給端的優勢價格。如果你還沒有明白,你可以想象一下為啥京東比普通超市在供應商那邊擁有更強的議價權。而這個恰恰也是關鍵因子的作用。

4. 風險意識

任何交易都是有風險的,我們都或多或少面臨可控和不可控的因素。

因此,在實際的工作中,除了必要的plan B以外,我們還要做好利益的風險監控。借貸行業就是貸后的數據表現,票務市場就是看供給價格優勢是否真的實現等??傊L險意識不能為空。

 

作者:吾運營,公眾號:吾運營

本文由 @吾運營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為什么沒有人留言,這么好的工作方法指導手冊。慢慢都是干貨。工作這么多年,真的我們要有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

    回復
    1. 因為很少有人會往這個方面去想,寫的很不錯,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