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面試前,我為自己準備了一萬字答案(上篇)
面試其實有經驗可循。作者總結了一些產品經理面試常見問題以及應對的方法、答案,希望可以為求職產品的各位帶來一些幫助。
最近一妹妹正值研二找實習之際,還沒開始面試就開始每天自問自答式的準備面試答案,這不一周給自己寫了萬字的面試答案,而且還在繼續……今天特受妹紙托付發布出來,基本是根據自己的經驗總結,希望大家共同指導、建議。
產品認知篇:
1.?產品是什么?
產品即服務,核心在于為什么樣的人群通過什么方式解決了什么問題。而無論是網站還是APP都僅僅是服務的載體。脫離互聯網來說,任何行業的產出物都可以稱為產品。
2.?產品經理是什么?
不同公司的產品經理職能各有不同。我所認知的產品經理是一個產品的CEO,負責管理和推進一個產品從戰略規劃到設計研發到推廣運營再到反饋迭代的生命周期。
互聯網公司產品經理行業起步晚,沒有完善的教育體制和評價標準,目前產品經理也開始向精細化發展,例如部分公司開始區分平臺型、數據型、業務型等等。
3.?產品經理的必備素質?
產品經理的核心能力可以歸納為3個階段:產品設計和項目管理(初階),需求分析(中階)和商業規劃(高階),這分別對應用戶體驗要素中的結構層、范圍層、和戰略層。
具體到素質的話,包括:
初階:
- 會使用axure等制作產品原型、撰寫相關的文檔;
- 項目管理:能夠判斷技術可行性,向開發人員傳達需求,并監控開發進度。
中階:
- 洞察力,挖掘用戶需求,根據戰略判斷需求價值;
- 創造力,提出創新的服務。
高階:
- 一定的行業積累,從而能夠準確的挖掘行業痛點,提出市場機會;
- 預見力,規劃產品的戰略發展。
- 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整合各界資源共同推進產品的運作。
4.?產品運營是什么?
產品運營包括三個方面內容運營、用戶運營、活動運營。
內容運營是指通過創造、編輯、組織、呈現內容,從而提高產品的內容價值,制造出對用戶的黏著、活躍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的運營內容。
用戶運營,節流(防止流失與流失挽回)、維持(已有用戶的留存)、刺激(促進用戶活躍甚至向付費轉化)。
活動運營是指,通過開展獨立活動、聯合活動,拉動某一個或多個指標的短期提升。
5.?一個產品中各個崗位的聯系
運營與市場:
運營包括市場,從廣義來說一個產品從無到有從有到好的過程都可以成為運營或是運作。狹義的運營包括產品運營和市場運營,市場運營負責開源,產品運營負責節流。市場通過品牌宣傳、渠道建設、活動運營等一些列營銷行為拉動用戶增長。產品運營則負責內容運營、數據分析、迭代反饋等防止用戶流失、維持留存。
產品運營與產品設計:
運營依照產品定位制定運營策略,包括運營行為的主體
產品根據運營反饋進行迭代
6.?產品的整個過程?
大體上包括7個階段:需求收集、制定戰略、版本規劃、設計、研發、推廣運營、迭代。
- 需求收集:通過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提出市場機會及用戶需求。
- 制定戰略:根據需求精準的定位產品和目標用戶,思考如何進行商業演變。
- 版本規劃:根據戰略定義需求優先級,制定首發版本、后續版本。
- 設計:根據目前版本定義,與交互共同設計產品原型。
7.?如何學習一個行業/如何對一個行業進行分析?
首先學習一個知識的過程是圓形而非線形,大體可以總結為:學習、歸納、演練、反饋,并在這四個步驟中不斷進行循環。
- 學習一個行業首先要盡可能的追本溯源,了解行業產生的原因,服務鏈條的關鍵環節。
- 接著要學習行業領導者,或者叫做行業巨頭,看他們的演變過程,巨頭的發展往往包含社會、政治、經濟、科技、管理、策略等多重原因,他們的演變更能體現出市場的變化。
- 然后分析行業主要存在的商業模式,并將現有的產品進行劃分,分析商業格局。
- 最后就是盡可能多的使用不同產品,一定要有自己的總結感悟。
8. 如何獲取需求(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可以歸納為四個步驟:需求假設、需求挖掘、需求驗證、需求轉化。
- 需求假設:根據行業分析和歷史經驗(往往需要具有一定的行業沉淀和資源積累,才能知曉行業的痛點在哪里),提出市場機會。(不能指望用戶給你答案)
- 需求挖掘:用戶研究+可行性分析。首先對用戶進行分群,清晰定位目標用戶。接著通過用戶研究的方法挖掘用戶在特定場景下的需求。最后通過可行性分析需求是否為可處理。
- 需求驗證:通過數據定量的調查驗證需求的普遍性(是否目標人群中超過一定規模的用戶都有這個需求)和迫切性(這個需求是否亟待解決),并根據結果調整假設。
- 需求轉化:確定需求的優先級,將需求轉化為服務。
9. 如何做可行性分析?
可從以下四個維度進行分析:
- 市場可行性:根據行業趨勢判斷所涉及的領域處于上升還是下降趨勢,是藍海還是紅海領域;市場規模判斷初期及未來可能達到的用戶規模、現金流量,值不值得投入;競爭分析判斷市場是否存在寡頭,競爭對手的發展情況,是否還具有較大的競爭空間。
- 需求可行性:判斷需求的價值,是否普遍、是否迫切、是否剛性、是否高頻。
- 資源可行性:所需要的上下游資源有哪些,未來能否觸及,觸及的成本高低。
- 技術可行性:技術是否可實現、人力及時間的投入成本是否可接受。
10. 如何獲取用戶需求/用戶研究/用戶調研?
做用戶研究,關鍵在于用戶,用戶研究的目的是將概念具體化,形成用戶期望的功能。
- 縱向上包含定性到定量:例如用戶訪談和調查問卷。
- 橫向上包括了解觀點和觀察行為:例如用戶訪談和可用性測試。
11. 如何做用戶訪談?
- 要明確訪談的人群和目的。
- 設計訪談提綱,具體的羅列針對不同人群希望獲取的不同信息,并寫出問題
- 邀約用戶進行訪談,這個過程注意兩點:通過閑聊,使用戶處在輕松隨意的狀態;少說多問,盡量使用平和的語氣,不對用戶答案做任何評價。
- 分析答案、輸出結論
12. 如何給需求定優先級?
- 根據KANO模型依次排序用戶的需求等級(4個等級),在此過程中只關心用戶,確定核心需求(死穴)、基本型需求(痛點)、期望型需求(癢點)、興奮型需求(G點)。
- 價值匹配,考慮和產品戰略是否符合
- 投入產出比,包括技術投入、資源投入等
13.可用性測試?
可用性測試應該貫穿產品從設計到開發的始終,可以對競品,可以對原型、可以在程序開發到某一階段。
可用性測試的主要過程:假設場景-任務分解-執行任務-反饋
進行測試時需要發聲思維:讓用戶將使用過程中的思考通過語言說出來。
14. 如何獲取競品數據/分析競品
首先解釋什么叫競品:處在同一個行業內的,競爭相同資源(用戶)的產品。
競品從服務模式上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 直接競品(人群相同,服務相同)
- 間接競品(人群相同、服務相似)
- 潛在競品(人群相同、服務不同或是人群不同、服務相同)
以下為分析直接競品的過程:
- 分析基本面:媒體平臺、競品官方平臺、版本迭代,了解發展現狀以及未來可能的商業演變,看第三方機構的各種數據,估算用戶規模。
- 產品:模擬用戶,使用產品,調查用戶評價。按照五層架構模型,分析產品基本面。
- 市場策略:
(以海投網舉例)
從內部信息看:
一是比對高校,看它們覆蓋每個地區學校的多少,深度上覆蓋到哪一層級,
二是每個地區隨機幾所高校比對近期信息完整度,
從外部運營看:
三是通過新聞看哈在哪些城市做過落地活動,如果有校園大使的話,覆蓋了哪些城市,
四看微博微信官網和哪些城市有合作常推哪些城市的信息
15. 如何做項目管理?
項目時間管理。明確項目的完成周期,安排具體時間段的技術安排。具體到某個模塊需要多久的時間和每天的任務量安排。
項目人員管理。明確項目所需要的技術人員類型,根據項目內容和技術難度和項目周期確定人員數;人情管理,根據不同技術人員的工作方式、性格特征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保證人員工作保質保量的完成。
項目質量管理。出現技術問題時,判斷問題的來源以及負責人員,安排人員及時解決等。
16. 如何用數據分析產品/埋點?
第三方分析工具很多,例如:諸葛io、友盟……,統計數據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在于分析數據背后的原因。
5個基本的分析步驟:
- 入口分析:用戶從哪些渠道進入產品,對比運營策略分析量多或量少的原因,提出優化方案。
- 用戶分析:分類用戶群體,獲取用戶基本信息,包括地區、性別、職業等等你的產品需要關心的元素;統計新增用戶、活躍用戶、沉默用戶數據,思考如何刺激轉化;具體用戶的具體操作行為,優化產品操作路徑。
- 事件分析:各個功能的使用情況,驗證功能設計時的想法,有沒有出現與設計時相悖的數據。
- 漏斗分析:各個頁面的瀏覽量;面轉轉化。
- 留存分析次日留存,三日留存,七日留存
17. 如何做ASO?
(1)影響ASO的因素
目前可控:應用名稱、關鍵詞、描述、icon、截圖,不可控因素:評價、裝機量、活躍度、社會化分享
(2)從可控因素入手
權重:名稱>關鍵詞>描述
根據相關性建立熱詞庫:品牌詞、行業詞、競品詞
注意:最相關、流量最大的詞放在名稱副標題;關鍵詞和名稱權重不疊加;關鍵詞和描述權重可疊加,每個關鍵詞出現8-12次。
寫到這里,也許大家會說太空洞了,我們要栗子栗子!
栗子來了:
妹妹的產品已在各大平臺陸續上線,但是由于個中緣由,體驗我們就不說了,慢慢改進吧。
產品經驗篇
1. 簡單介紹這個產品?
初期定位為全國宣講會信息聚合平臺(定位)。核心針對普通一本為主985及二本高校為輔的應屆生,通過提供全國高校宣講會查詢的服務,希望解決高校間信息壁壘嚴重、就業機會失衡的問題(社會痛點)。目前產品正在籌備上線,并且已獲得潤節資本百萬投資意向。
2. 為什么想做這個產品/為什么做宣講信息聚合/創意來源?
就業寒冬的社會環境,想要為大學生做些事情;分析應屆生就業的過程,發現宣講會是大多人找工作的必經之路;PC端的宣講會聚合平臺——賣我網十年不到,十年不層改版且依然在盈利,驗證了市場空間;團隊本身就是大學生,更容易了解大學生需求。
3. 如何解釋目標用戶?
(1)首先我們通過調研了50位不同高校的學生后根據訪談結果對應屆生群體進行了細分。按就業能力細分應屆生群體(其中就業能力主要有學歷、專業能力、社會實踐能力等為代表的綜合因素決定):
A類,代表人群如985高校研究生,特征為就業目標明確、以目標企業為導向尋找信息且信息渠道豐富,主要渠道為企業校招官網、應屆生等,;B類,代表人群普通一本,特征為就業目標不明確,信息渠道少,就業期望值較高,以宣講會為導向獲取招聘信息,主要渠道為本校以及周邊高校就業網,;c類,二本等高校學生,特征為就業期望值低,信息渠道少但能滿足自身需求,信息獲取方式為人才市場、同城網等。;d類,三本及以下高校畢業生,大多對宣講會等詞語沒有概念。
(2)其次某985高校就業中心管理人員透露數據,其所在學校就業網宣講會模塊有60%IP非本校,每場宣講與會人員30%為外校學生。
結論:B類學生對信息的渴求之高。
3. 如何解釋痛點:高校間信息壁壘嚴重、就業機會失衡?
統計數據:我們調查了在2015年10月份這個招聘熱潮中,某市4所高校后做的一組對比數據可以發現:
- 從企業數量,作為985高校代表的某A大學平均每天有18場宣講會,而作為普通高校代表的某B大學平均每天宣講會在4場左右;
- 從企業質量,對比10月份第三周的招聘企業可以看出某A大學該時間段招聘企業共121家,其中A類企業有50家,而同時期某B大學招聘企業27家,其中A類企業僅為6家。
痛點原因:
- 高校間的競爭關系、資源保護機制以及落后的業務系統,造成了信息壁壘和渠道不暢;
- 企業招聘成本高導致的宣傳覆蓋面小、滲透力度小。
4. 企業的需求?
企業宣講的目的:切實的招聘需求和品牌宣傳
企業需求:更大的品牌滲透和更小的成本支出
如何降低成本:簡化工作環節
5. 和已有招聘網站的區別?
校園招聘市場產品形態
(1)傳統高校信息平臺
代表產品:大學就業信息網
分析:校招信息供應鏈的生產商,對于用戶具有絕對的權威性,讓用戶有極強的依賴及信任感。但由于高校間的競爭關系以及老舊的業務系統導致了信息閉塞、難以操作等硬傷。
(2)綜合性校招信息門戶類
代表產品:壹校招、椅子網、校園招聘(智聯旗下)
分析:主要商業模式為信息中介,當體量日漸龐大之后就逐步體現出此模式的固有硬傷。海量信息無論對于企業方還是應聘方都難以快速匹配合適的簡歷或合適的崗位,業務范圍廣覆蓋人群種類繁多導致的網站內部架構復雜、產品體驗差。
(3)C2C經驗分享及經驗咨詢類
代表產品:應聘寶、就業助手、offering
分析:經驗咨詢類產品最難解決的是經驗供應鏈中的生產商的需求與大學畢業生付費意愿低的矛盾問題,就業助手通過付費引入大量職業教育咨詢從業人員,應聘寶則是純社交模式,但目前兩個產品運營情況都令人堪憂。
(4)知識社區及社交招聘
代表產品:曲奇問答、職圈
分析:和第三類產品一樣,如何解決高品質內容生產商的需求是此類產品從始至終都要考慮的問題。
(5)細分領域信息平臺
代表產品:海投網、面條校園
分析:抓住校園招聘的某一環節或是某類人群,在細分后的市場提供更專業的服務。
6. 介紹競品以及對比產品優劣勢?
(1)海投網定位校園招聘搜索引擎,主要服務包括信息查詢、經驗分享以及職業測評,網站2013年初上線、移動端2014年底上線,目前移動端下載量60w左右。優勢主要在于PC端的先發優勢積累了一定數量的企業資源和用戶口碑,易向移動端引流。劣勢在于搜索引擎模式始終無法掌握核心內容,處在信息供應鏈的邊緣。
(2)面條校園定位校園宣講會、實習、就業攻略的資訊平臺,主要服務相比于海投網增加了實習信息查詢,APP在2015年3月上線,目前下載量50萬左右。優勢在于覆蓋全國500多所高校、對用戶需求的把握更到位。
區別
- 市場機會:海投網覆蓋985、211,面條校園覆蓋70%高校,但普遍存在信息不完整的問題。
- 對信息的深度理解:這個產品初期只針對核心用戶提供核心價值,(同)即全國高校的宣講信息,因此產品模式類似海投和面條校園,也是一個信息聚合平臺,(異)但競品目前只是簡單的通過爬蟲技術抓取信息或是進行簡單的頁面重構,信息是二手的質量極差。而我們認為信息就是產品,如何通過技術手段把二手信息進行高質量的解析是我們的研究重點。
- 未來的產品形態區別。
7. 接下來的工作規劃?
技術:
- 爬蟲信息覆蓋,優化解析技術
- 開發迭代版本
市場:
- 拓展渠道:企業、高校、媒體、行業
- 新媒體建設:話題營銷、微信公眾號、粉絲群維護
- 線下活動:拉動用戶增長
產品:
- 基礎上線,ASO優化排名
- 信息運營:信息過濾
- 用戶運營,通過諸葛io或友盟分析用戶數據,通過官方群、市場評價收集用戶反饋
- 設計迭代版本
8. 長期規劃(商業模式規劃)?
產品規劃的三個階段
(萌芽期):初期只針對核心用戶提供核心價值,即聚合全國高校的宣講信息,通過直擊用戶痛點切入校園招聘市場。
(發展期):用戶積累到一定數量后,鏈接校園招聘三端,為主流C端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校招信息管理服務,通過簡歷海投、應聘托管等增值用戶體驗;為B端高校提供移動就業分析和移動端業務平臺,為B端企業提供對接高校就業網的一站式招聘信息發布系統(將信息作為產品,成為其他招聘網站的信息提供商)。形成貫穿學生、高校、企業的完整關系鏈閉環。
解釋
為什么建設高校移動端業務平臺?
- 滿足高校需求: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追求隨時隨地、使用時間碎片化,但高校業務系統仍在停留在PC
- 滿足產品業務需求:高校信息平臺可作為產品的用戶及信息入口。
- 為什么能做:團隊擁有高校資源的合伙人。
為什么建設企業一站式招聘信息發布系統?
為了獲得高質量信息,成為信息生產商
(1)企業需求:企業尋去更大的品牌滲透;目前企業需要不斷的到不同高校發布信息,且每次都要經歷填寫、審核,牛小招模式是任一所高校審核后打上標簽,即可通過平臺對接到全國高校信息網
(擴張期):
打造圍繞學生端的人脈圈,圍繞高校端的職前教育,圍繞企業端的在線宣講互動直播新模式外包服務。在商業形態上逐步形成生態圈。
為什么可以對接高校職前教育?
(1)目前的高校就業指導只在畢業階段進行,未來的趨勢會從就業教育變成職業教育,從大一進校貫穿到大四畢業
(2)職業教育需要來自企業的導師,牛小招人脈圈積累了大量在企業工作的校友,這部分高質量用戶可以回到平臺反哺平臺成為高校職前教育平臺的導師。
為什么做宣講直播?
(1)企業宣講的目的:
- 事實的招聘需求
- 雇主品牌宣傳,目前主流的線下宣講成本高、覆蓋面小。
(2)騰訊等開始把線下宣講移到線上,驗證趨勢。
(3)騰訊自有平臺有足夠的用戶支撐,而中小企業并沒有,因此牛小招以強大的用戶基數提供針對中小企業的在線宣講平臺。
9. 如何獲取用戶?
計劃
一、種子期
目的:品牌預熱、積累種子用戶
形式:(1)線上及線下活動:粉絲的入口(2)線上新媒體:持續促進粉絲的活躍
微信公眾平臺(品牌宣傳陣地、內容生產);社群(用戶激活)
上圖:
二、上線
目的:增加用戶增長、促進用戶留存
促進留存:
- 信息運營
- 收集用戶反饋
拉動增長的基本方法:
推廣運營的方法:
- 基礎上線、應用首發
- 手機廠商預裝
- 運營商渠道推廣
- 社交平臺、新媒體
- 換量
- ASO
作者:高璇,牛小招APP產品經理
本文由 @高璇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先收藏,最近正在準備春招面試
期待下篇,為啥沒下篇了呢?
新人求下篇 ??
運營篇可以再細化一下。
定義:針對某一可量化的特定目標,進行針對內容,渠道等方面的采取一系列措施,優化產品
運營四步:我們在哪(產品分析),我們要做什么(目標制定),怎么衡量(數據運營),具體怎么做(產品運營)
我們在哪:由于職責細分,產品經理也許不是產品的設計者,這種情況下需要對所運營的產品進行分析。分析分為用戶分析與市場分析,內容與立項前的分析類似。
我們要做什么(目標制定):根據產品的不同生命周期,制定不同的運營目標:用戶增長,活躍度加強,盈利增長。
怎么衡量(數據運營):明確了要做什么后,需要設置具體的考核指標,通過產品數據反饋來確定運營效果。
具體怎么做(產品運營):具體的運營有很多做法,主要有內容運營,用戶運營,渠道運營,活動運營。內容運營首先是內容的獲取,分為自己生產,UCG,和摘抄,再次是要提高內容的質量,這里常用的方法是設立標準,建立獎懲機制……
期待下篇
認知篇比較學院派,適合入門。后面的產品方向校園招聘沒問題,只是我個人認為還沒有抓住著力點,完整需求:信息對等(爬蟲?)-企業對(算法?)接-匹配驗證(人工?)-就業。初期定位只是信息呈現,完全沒有吸引力(問了下公司校招生,都不怎么關注這個,PS.985以上的)。增加維度,如:初期可以使宣講+心愿,企業可以根據心愿數據開展線下招聘活動。無論什么階段都要保證使用場景的完整。
很不錯的入門,適合新人看哈~
好東西?。?! 相比那些只給問題不給答案的,業界良心!
好期待下篇 ??
有深度
覺得很多答案都有點簡單
筆者的產品經驗也有限,希望大家多多指正探討
您好!有聯系方式嗎?我想和你探討下產品運營方面的問題而且主要希望可以合作哦 ?? 。
很厲害, ?? ?? ?? ??
支持美女
好全啊
?? 挺全的
那么長。。。勤奮可嘉
哈哈,把這都公開了,讓倫家也把整理的都發上來~
正是我需要的呢 還要更新嗎?
還會更新的,下次把腦圖云共享的網址發出來給大家看
圖能給個高清些的嗎 ??
下篇把腦圖上傳之后共享網址給大家
?? 好期待
哇,覺得你做的不錯呢 ??
感謝支持,還請共同交流產品經驗和心得
博主,可以把上面的那個運營規劃圖給一份么?
我的微信:Johnny2659644553.郵箱:17546753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