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規劃 | 找工作前身價翻10倍的H策略

2 評論 18554 瀏覽 162 收藏 17 分鐘

很多人在面試時,苦于無法讓企業迅速認識自己的價值。即便收到offer,在談待遇時,大部分的企業給出的薪酬也往往于自己預期。問題究竟出在哪?究其原因,往往是因為你只是在自說自話,卻沒有找到一個幫自己“發聲的渠道”。以證明自己的價值。

縱觀中國歷史,那些找到理想工作的人才,大多有自己的發聲渠道。

特別是在隋唐以前,科舉制還沒有建立,人才要想找到理想工作,通常只有兩條路。

第一條是,通過社區、街道、城鎮官方推薦。

另一條則是:通過當地大咖推薦。

走第一條路的典型代表是曹操,史書對其初入仕途的記載很簡短:“年二十,舉孝廉”。

借助的發聲渠道:當地長官沛國相。

而當地領導的舉薦,是對某人能力的最好佐證。

曹操 (1)

相比之下,絕大多數人沒這么幸運,他們很難取得被官方權威推薦的機會。

于是,更多的人只能選擇第二條路。

代表人物,諸葛亮。由于南陽大賢,司馬德操:“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的宣傳。讓眾多求賢者趨之若鶩(劉備,或許只是其中之一罷了)。

在那個時代,通過知名渠道發聲的人才,絕不僅諸葛一人??梢哉f是個普遍現象。

后來孔明過江談判,舌戰江東群儒,對座上的每個人的身世背景如數家珍。

舌戰 (1)

試想,隱士剛出山,就能對諸侯幕僚如此熟悉。想必當場的每位都有自己強力的發聲渠道。

而用人單位,孫氏政權,在無法迅速了解個人水準時,須要以渠道獲取的信息,評價人才的能力。

連2000多年前的人才都能意識到自己的渠道重要性,現在的的人才就更應當學會如何利用渠道替自己發聲。

那么,當下,構建自己的發聲渠道很難嗎?去哪里尋找?用什么方式?

有人說:“這是最糟糕的時代”。

各行業市場已經飽和,整體經濟在衰退,同一個崗位N多人競爭。

伊卜生會告訴他們:“這是最好的時代”!

你可以運用越來越多的方式,彰顯自己的價值。

微信公眾平臺、今日頭條、百度百家、搜狐自媒體有太多的渠道供你選擇。

運營好一個個人媒體,是證明你價值的最好注腳。

如果你想從身價5千到5萬,無論如何趕緊先去開個公號。

因為在找工作前,它至少可以幫你做到:

  • A.展現價值
  • B.節省精力
  • C.彌補社交能力缺陷
  • D.提升自信心

常規的求職方式(簡稱:LOW方式),在這幾方面顯露出哪些弊端?

擁有發聲渠道的求職(簡稱:high策略),在這四個方面體現出哪些優勢?

A.展現價值

衡量身價 (1)

LOW方式:常規面試

大多數人很難通過1~2次的面試,就能讓企業迅速認識自己的價值。

即便是表達能力突出的人,也總會感受到面試官無動于衷或者心存懷疑。

即使經驗豐富、理論過硬,仍然很難讓他們從一開始就認可你的能力。

這種情況下,就算你使出渾身解數,頂多會換來答復:“月薪10k,試用期80%薪資,試用期間公司有權利決定你的去留”。

HIGH策略:構建發聲渠道

a.自我介紹

如果你能做到:從大四上半學期,開始運營自媒體,3個月時間累計閱讀20萬+,用戶1萬+。內容涵蓋本專業的研究、分析等。這比任何空洞的自我介紹都要來的實際。

B.價值體現

內容運營能力:

得到廣泛認可的能力,比你的紅口白牙王婆賣瓜不知好使多少倍。

產品架構能力:

如果你還能合理地運用自定義菜單等功能,說明你熟悉一般的產品架構。

數據分析能力:

分析能力來自耐心觀察,自己的產品風吹草動你都會很在意,分析能力自然就形成了。

渠道運營能力:

不具備這項,哪來的關注?

用戶運營能力:

自媒體的用戶評論、KOL絕不是直接投入工作能學來的。

因為,前者是你真的關心他們想什么。后者通常把他們當“流量”來管理。

事實勝于雄辯。無論你從事哪一行,在這樣一個跨界的時代,擁有跨界能力的人才,企業難道不會搶著要你?還跟你談試用期?

通過圖形表達兩種方式的優劣:

1 (1)

LOW:在初入公司時,價值認可度幾乎為0。只能通過被動的展現,能力才會被緩慢的認可。但并不意味著,個人身價會隨著表現的價值上浮。

HIGH:起點明顯高于前者,而且時間越往后推移,價值被認可的趨勢就越強。

b.節省精力精力

LOW方式:常規面試

權威數據顯示,2015年應屆畢業生,平均需要面試22.73次才能找到一份心儀的工作。

在行程上太多的時間消耗掉,分散人們了解公司、理性準備面試的時間。

HIGH策略:構建發聲渠道

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你未來的boss,恰巧是你的粉絲之一,會是一種什么體驗?

一旦你做到這點,那么奔波往返的面試?你就可以從此和它說永別了。

2 (1)

LOW:精力的無謂消耗,可能成為你找到理想工作的障礙。因為供需總是不能匹配,很容易讓你陷入頻繁更換工作的漩渦中。耗費更多,卻沒有成長。

HIGH:構建自我發聲渠道,注定比簡單寫份簡歷要多花費時間、腦力。但很快你就會發現,它能讓你從空洞的、一遍遍介紹自己的不良體驗中解脫,幫你省下大量的時間精力。

C.彌補社交能力缺失

社交能力決定一個人的成長速度和價值。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大多數人這方面的能力是有缺失的。

伊卜生從羅輯思維的“社群互動區”(又一課),摘了幾條求助/提供信息供大家賞析。

a.

a (1)

b.

b (1)

c.

c (1)

d.

d (1)

其實,“社群互動區”,初衷是勾搭牛人。所以,要想得到賞識,就必須交代清楚:

I.你是誰?

II.你要干什么?

III.你的價值是?

I.要想勾搭牛人,首先你自己得牛。介紹自己必須得有差異化。

II.你要做的必須是一件具體且可行的事。

III.價值體現在某種資源或能力的優勢。相應的,你還能自由的輸出這種優勢。

顯然,上述的例子,沒有符合以上三點的。

失望遠大于希望,是伊卜生在找尋具備社交能力的人時,最強烈的感受。

“社交能力”是需要訓練才會提升的技能,在構建發聲渠道的過程中可以自然養成。

3 (1)

LOW:不進行針對訓練,社交能力不會有顯著提升。社交能力的缺失,無形的拉低了很多人的身價。

HIGH:發聲渠道,可以在前期彌補社交能力不足。并且,能讓你的技能自然提升。

D.自信心

自信 (1)

LOW:

打擊太多、自信心缺失:

沒結果的面試多了,人就會主觀上抗拒。面試之前就自我暗示,對方可能不太好接觸。

自信心的缺失,讓會心理承受能力一般的人變得小心謹慎,反而導致發揮失常。

HIGH:

自信心來源于被認可。

擁有自我渠道,快樂永遠比失落多,最懂你的人你也許根本不認識。

擁有自我渠道,就會換來用戶的贊許,他們總會給你信心和力量。

隨著時間推移,這種力量只會越來越強。

4 (1)

另外,建立自己的發聲渠道的好處,不僅體現在面試時。

當你步入職場,也會發現擁有自己的發聲渠道是一件多么令人暢快的事。

想一想執行層VS決策層,誰更能彰顯價值,誰更有話語權。

能夠參與決策,影響決策,是體現身價的最佳方式。

即便你是對的,領導仍不會聽取意見

“伊卜生”在《陌生領域創業:恒大是怎么喚醒沉睡本能的》(公號內回復095閱讀)一文中提到,心理學電擊實驗。

這項實驗,除了證明本能需要被刺激激發外,還有一項著名的結論:當“眾多他人在場”時,人們對于決策的態度是會轉變的。

科學家在實驗前提示大學生,你的電擊全程會被我們監控,并且已經完成實驗同學們,操作電擊強度沒有超過80V。

之后大約94%的參與實驗,電擊幅度都不會超過這一數值。

因此,可以得出結論:

當決策者意識到,有眾多人和自己同時關注相同問題時,他們的決策會盡量向群體平均值靠攏。

如果你在某公司任職,又擁有自己外部的發聲渠道,就能輕易獲得他人的反饋。如果你的領

導意識到,某一論題不再是小范圍爭論,參考眾人觀點成了明智的選擇。

除此之外,更為關鍵的是,盡早建立自我發聲渠道,還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1.建立備忘錄

人類的大腦儲存絕大多數信息的方式,類似于閃存。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丟失掉一些信息。

而完善自我渠道,有利于人們儲存重要的信息。

2.找到知己

你永遠不可能在推杯換盞間,挖掘真正靠得住的知己。

找尋知己,需要先讓別人看到你的價值。

你在輸出價值,總會有某個角落的陌生人賞識。

比如:伊卜生曾經推送過的一篇關于說服的文章。(回復092閱讀)

曾被這樣評價:

許單單 (1)

3.為創業準備

無心插柳,柳不一定不成蔭。

當開始創業時,很多人才會發現,自己壓根兒沒有發聲渠道,用戶對自己和產品無從認知。

僅憑在行業媒體上發點創業經歷的軟文,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大多數人在開始創業之前,洞察不到構建自我渠道的重要意義。等到他們直覺到,才會去亡羊補牢。

任何創業項目,前置運營都是必不可少的。

當有1000人認同你的觀點,對你的產品提出建設性意見,就可能少犯錯誤,并獲得人的支持。初始用戶只會對活生生的人格形象有概念。

用你浪費在面試路上的時間去開個自媒體吧。

用你徘徊在篩選offer的時間去開個自媒體吧。

如果你是畢業生,這也許是讓你身價翻倍最佳策略。

如果你是創業者,這是讓你前置運營的最優方案。

移動互聯時代,無論你身處什么領域,做著什么屬性的工作,都無法回避的問題是,缺少發聲渠道的工作,價值將變得微不足道。缺少發聲渠道的人生,價值無從談起。

PS:

眾多他人在場實驗和闡述的影響決策相悖嗎?

有一些人質疑,你舉得實驗例子和想要證明的事,怎么看起來總是相反的?

事實上,萬物都有兩面性。智者習慣洞察事物的正反兩面,規避不利動機,利用它的正面造福他人。

接近90%的心理學實驗都是在研究人的負性本能,比如:人類為什么會攻擊他人、為什么從眾、為什么對他人存有偏見、為什么會自我阻礙。一般人不太容易接受洞悉人性的陰暗面。殊不知,所有心理學的研究都是為了指導人們,在生活中合理地運用,避免錯誤決策、引導人們趨利避害。

要想從根本上解救不開心,就要先解救“迷茫”。

 

請勿抄襲,盜版必究

作者:伊卜生,微信號:kangjian0705。微信公眾號:Ibsen2020。

本文由 @伊卜生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90天產品體驗課:
    ? 主題:如何制定清晰的產品職業發展規劃?
    ? 前VIPKID/美團產品專家@小鳳老師
    ? 1小時產品崗職業規劃案例拆解!
    ? 原價99元,限時特惠拼團1元!

    立即點擊預約聽課>>>http://3.woshipm.cn/rqYNjy

    來自廣東 回復
  2. 受益非淺,最近找工作深有感觸,只有自己也做該職業的KOL,才可能讓面試官快速看到你的價值

    來自浙江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