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心理學019 | 為什么開會容易變成“一言堂”
你是否常常面臨這樣的場景,會議上自己并不同意某個決策,卻不自覺跟隨大家的決策,明明有看法卻沒能提出。這其中,很多時候是群體思維齊了壓制作用。
團隊開會是企業重要的溝通場景,我們集思廣益頭腦風暴要開會,需求評審進行立項要開會,項目進度同步也會定期開會,很多重要的決策都是在會議上做出的。
不光高層會議會進行決策,我們很多部門內部會議、項目組會議也都會做出一些關鍵決策。這些決策,與部門甚至企業的發展息息相關,與員工個人發展也緊密相連。
然而,很多時候,會議并沒有起到集思廣益、充分討論的作用。一些“主流”思想,會壓制其他的觀點,讓我們只能“服從”。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自己明明不太支持團隊提出的某個方案,但是因為感覺到大家都一致贊同,所以不自覺就壓制了自己的表達欲望。盡管心里覺得不太恰當,但是嘴上卻啥也不說,甚至還會安慰自己,“可能是我想太多了,團隊成員肯定考慮到了各種風險,大家做出來的決策,肯定沒問題。”
但其實很多時候,真正的風險都是這樣被忽略掉的。
我們來看一個歷史上真實發生的故事。
豬灣入侵背后的決策失誤
在1961年4月17日,美國政府下令援助1500名古巴流亡者,準備在豬灣入侵古巴。軍事作戰并非兒戲,但事后來看,這次決策卻顯得異常草率,所制定的作戰方案也漏洞百出。不光忽略了對方的嚴密防守能力,也沒有準備足夠的空中支援,甚至必備的彈藥補給和撤退路線也都沒有安排妥當。
結果可想而知,這次入侵是一次慘重的失敗。
兩艘美國補給艦被古巴飛機擊沉,兩艘逃竄。美軍傷亡300余人,僥幸生還的1200人中大部分都成了俘虜。
事后,肯尼迪總統不得不在美國大眾面前公開承認豬灣事件是一件絕不能再發生的錯誤,然后聲稱對該事件負全責。這起事件讓剛剛組建的肯尼迪政府大為難堪,成為世界媒體嘲諷的對象。
事后,肯尼迪總統問幕僚:“我怎會如此愚蠢到讓他們去行動?”。問題的答案不在于肯尼迪團隊的局限性,他們是一支非常有經驗和能力超群的團隊,有各種將軍、部長、總司令坐陣。討論的時間也足夠充分,幾輪會議里,大家都沒有提出明確的反對意見。盡管有些幕僚私下也有疑慮,但是據知情者回憶,他們“從未公開表達出來,部分是由于擔心在其他同僚眼中被貼上‘軟弱’或‘膽小’的標簽”。
耶魯大學心理學家歐文·詹尼斯(Irving Janis)深度研究了這起事件后判斷[1],這次失敗的背后,更多的是“心理問題”,而非“硬件問題”。
更確切的說,是群體思維導致了這次決策失誤。
群體思維,讓肯尼迪政府的幕僚們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偏執地相信和執行肯尼迪的個人決策,以至于釀成災難。
那么究竟什么是群體思維呢?
群體思維到底是什么
所謂群體思維,是指群體內部傾向于保持一致,忽略掉那些反對的聲音。
在群體思維的影響下,大家相互影響,做出來的決策可能比平時單獨決策時更為激進,更加危險。美軍的豬灣事件,就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大家落入群體思維難以自拔,以至于一群精英出現了低級判斷失誤。
我們以前為大家介紹過從眾效應,而群體思維就是從眾引發的負面結果。
在群體場景下,大家因為擔心違反了社會規范,或者擔心缺少信息作出錯誤決策等等,所以會選擇跟大家保持一致。
而且,在豬灣事件發生時,剛剛組建的肯尼迪政府相當團結,而總統的親自坐鎮決策,更是引導了討論的方向。
在這種氣氛的影響下,一輪又一輪的集體會議,壓制了幾乎所有的反對聲音,讓大家越來越相信決策的正確性,以至于最終鬧出了如此荒誕的笑話。
工作中也有很多群體思維
豬灣事件是個極端的政治案例,而群體思維在工作里也經常發生。
往大了說,“互聯網+”剛剛興起的時候,很多互聯網人“空降”到傳統行業。這些團隊來到傳統企業,不自覺會有一種精英感,希望用互聯網技術改造傳統行業。
而傳統行業的從業者,看互聯網技術也覺得高大上,感覺互聯網人非常權威,愿意與之合作學習。
雙方在這種背景下展開合作,群體思維很容易蔓延。
互聯網人憑自己的感覺開始開天辟地,而傳統行業人員發現了其中有大量的不合理,與現有業務的不兼容,卻不敢也不能提出明確有效的反對,眼睜睜看著有問題的策略在執行落地。
等到互聯網的產研們悶頭干了半年一年,東西做完了,才發現和業務難以結合。團隊開始不合、分裂、斗爭,甚至推倒重做——這背后,就是群體思維帶來的苦果。
往小了說,在一些小部門里,領導的控制欲比較強,而團隊成員也比較認可領導,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出現“一言堂”的現象。一些員工看到了團隊的問題,卻因為群體思維,不敢也不愿發言。眼睜睜看著問題一步一步惡化,最終導致業務沒做出成績,甚至出現重大事故,團隊整體損失慘重。
團隊的力量之所以大過個人,就是因為團隊成員能力之間存在互補,彼此互幫互助,形成一個完美的有機體。如果團隊不能充分發揮個人能力,不讓團隊成員指出自己看到的問題,做出自己的貢獻,團隊就容易陷入低效。
那么,為了發揮團隊的最佳效力,我們應該如何做呢?
如何規避群體思維?
要想避免選入群體思維,就得減少從眾行為,要么是減少支持和示范,要么是增加反對意見。
豬灣事件后,肯尼迪認真反思,吸取了經驗教訓。
他制定了一系列策略來規避群體思維風險[2]:
- 領導回避: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議,并讓自己回避這些決策過程,避免自己干擾決策;
- 批評反對:對待各種策略,肯尼迪都會從批評者的角度指出問題,逼迫團隊深度思考、考慮周全。
這些策略,幫助美國政府在應對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時,達成了圓滿的結果。美國緩和了與蘇聯的關系,甚至兩國政府首腦開始有了直接連通的電話。
肯尼迪的這些策略非常有效,它讓團隊成員更加愿意提供建議,也讓整個決策會議變得更加高效健康。
當然,除了肯尼迪政府的這兩項措施以外,還有一些緩解群體思維的好方法:
- 外人評估:當局者迷,如果在決策的時候,請外部人士從客觀中立的角度給出建議,那么就容易減弱群體凝聚力的影響,得出更加有價值的建議。
- 分組討論:群體太大,群體思維會增強。如果可以在討論的時候,把大團隊拆分為小組,這樣就容易獲得更多元的意見。
- 無記名投票:公開發言,大家會擔心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但是無記名投票就沒有這個問題了。大家會毫無顧忌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一些領導在收集員工提問的時候,采取無記名留言的方法,會得到非常尖銳深刻的提問,妥善回答后,也能增進團隊感情。
- 提前準備方案: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開會,大家沒有提前想好傾向性,很容易受到群體思維的影響,如果讓大家提前帶著問題和方案建議來,就更能讓大家提出不同的建議。
當然,即便你不是會議組織者,僅僅從參與者的角度,也有很多辦法讓你能提出真正有價值的建議:
- 主動批評:在團隊做決策時,提醒自己站到對立面想一想,站到別的立場考慮考慮,提出一些批評建議;
- 提前思考:開會之前都先獨立思考,給出自己的判斷和建議,避免被動接受答案。
如何表達你的“異見”
當你經過嚴密的思考后,發現自己的確有著與眾不同的判斷,而且又非常重要。
這個時候,作為少數派的你想要挽救團隊,該怎么把想法傳達給大家呢?
當然,如果你的判斷足夠有依有據,直接跟領導溝通表達,很可能就會起到效果。但如果團隊的群體思維非常強,你需要花點時間才能改變大家的既有認知。當
你決定獨自影響群體判斷的時候,記住以下兩點[2]:
- 堅持立場:如果你對自己的觀點產生了質疑,開始搖擺不定,那么沒有人會被你說服。相反,如果你能長期不斷的堅持立場,保持一致,那么大家就會被你打動,不再輕易忽視你的判斷。
- 自信表達:自信是能夠感染人的,當你對自己的內容沒有自信時,別人也不容易信服。做個少數派,一定要自信地表達,讓別人從你這兒感受到希望和正確。
當然,一旦你成功改變了一小部分人的態度,很快就能獲得更多人的認可。
總結
很多低質量的決策,根源并不是團隊水平,而是來自于群體思維等心理因素。
為了提高決策的質量,我們可以使用以下手段:外人評估、分組討論、增加批評環節、權威人物后發言、無記名投票、提前準備方案等等。
如果你發現了團隊決策的問題,可以跟大家進行持續溝通。如果你是少數派,那么堅持立場、自信表達能幫你更好的達成目標。
請你思考
你有沒有遇到或參與過失敗的決策,你覺得群體思維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參考資料:
[1] Janis I L. Groupthink and group dynamics: a social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defective policy decisions[J]. Policy Studies Journal, 1973, 2(1):19-25.
[2]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credit-and-blame-work/201104/preventing-groupthink
#專欄作家#
作者:劉子勛,微信公眾號:子勛說。搜狐高級產品經理,北師大心理學碩士,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一個深愛心理學的產品汪,致力于讓科學心理學成為人人會用的工具。
本文由@子勛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