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結構化思維,獲取清晰做事思路
本文分析了什么是結構化思維,如何才是打造結構化思維,以及并用社群知識為例做了說明。
你是否可以想象?
星期天休息,你家里突然來了客人……
此時你父母或另一半叫你去市場買菜回來做飯,清單如下:
菜芯一斤、通心菜一斤、蔥少許、蒜頭2個、生姜少許、芹菜半斤、香菜少許、排骨一斤、醬油一瓶、藥材5元、啤酒一支、烏雞半只、鴨半2斤、毛豆半斤、玉米一條、瘦肉半斤。
面對這個購買清單要求,你打算怎么辦?是用筆逐條記錄字條上,還是記錄在手機上?抑或是到菜市場先買,真不記得再打電話問?
事實上這是一個普遍存在于我們生活中的場景……
如果說購買的菜樣少,直接去市場購買就可以了,但如果像這一次遇到要購買這么多菜樣的,我相信很多人都會用手機逐條記錄下來,以免在購買時出現遺漏,是嗎?
但以下這種記錄方法,我想很少人會用到。
- 青菜:菜芯一斤、通心菜一斤、蔥少許、芹菜半斤、香菜少許
- 豆粒類:毛豆半斤、玉米一條
- 肉類:排骨一斤、烏雞半只、鴨半2斤、瘦肉半斤
- 莖類:蒜頭2個、生姜少許
- 調料酒水:醬油一瓶、啤酒一支
- 藥材:藥材5元
有沒有發現?這樣通過品類分類之后,要買的菜就非常清晰了,而且可以在同一個檔口購買到多種菜,效率也很高。
很明顯,我們這里使用了歸納法,只是你不知道的是在這種歸納法的背后,還隱藏了一種思維方式——結構化思維。
一、結構化思維
什么是結構化思維呢?其實很容易理解,先舉個例子:這就好像我們建造大廈一樣,一般情況是先把大廈的主體框架建設好,然后再往里面砌磚頭、劃空間等等。
不知你曾經有沒有這樣的經歷:我們在解決問題、對事情進行決策的時候,常常覺得腦子里一團亂,很多信息并發出來,點子像涌泉一樣,但你就是無法將他們形成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法。這種狀態持續時間一長,我們的大腦就感覺頭痛、混混沌沌的……然后就要開始出去散散心、放松放松,可是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
我們也許也經歷過這種情況,特別是在互聯網聽講課的時候,對方說的每一個字都很清晰,你也能聽得懂。聽了一段時間后,然后你想組合在一起或總結的時候,你卻無從下手,你發覺你聽不懂了,慢慢你就會變得焦躁、失去耐心。
之所以這樣,是由于我們的大腦處理不了太多零散而復雜的信息,一方面要處理說之后的信息,另一方面正在說的信息又涌進來,如果沒有一個有效的結構來組織存放,大腦就會發熱頭痛。
所以,如果我們在解決問題、面臨選擇以及與人溝通的時候,能夠找到一個結構,將所有碎片信息放進去、進行歸類,就能大大減輕負擔,更容易地解決問題。而這就是所謂的“結構化思維”。
這與超市里的貨架、大廈的建設是同一個道理,先組織好結構,再往結構里填充內容。
現在互聯網時代,大部分的信息都是碎片化的,如果沒有結構化思維,信息僅僅只是信息,是零散的,雜亂而沒規律的,但是如果有了結構化思維,就能夠建設起自己的知識體系,有利于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快速調用大腦中的相關知識。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結構化思維比我們想象中的重要千萬倍。如果你掌握并熟練運用這種思維,那就你就掌握了一條通往高手的“鎖鑰”,將會受益終生。
既然結構化思維如此重要,那么我們如何獲得這種結構化思維呢?下面將給出兩個方法:
1.?自上而下尋找結構
自上而下找結構就是:思考一個框架,然后將信息或解決方案放入框架。如下圖所示:
相信大家對這個自上而下的結構都不陌生,比如中國人口怎么分?
按地區可以這樣分:
中國→省份→城市→區/縣→鄉鎮→管理區→村。
公司職員怎么分?
按職位可以這樣分:CEO→總監→主管→組長→基層員工。
你要的就是找到這樣的一個結構,搭建起來形成框架;然后再根據一定的規律(比如:按地理位置、按年齡大小、按職位大?。┌堰@些信息內容填充進去(比如:廣州、深圳、東莞等城市都是相鄰的,把它們歸類到廣東省)。
所以針對一些常見的問題或自己領域內的問題,你可以很容易找到一個結構,將思考結構化。
2.?自下而上歸納提煉結構
自下而上歸納總結成結構:當你不清楚可以用什么框架的時候,以下四步可以將信息結構化,如下圖所示:
從左到右可以這樣來理解:零散的信息(點狀思維)→信息歸類(線性思維)→信息整理(框架思維)→信息迭代(結構化思維)。
(1)?列出信息
頭腦風暴,在空白紙張上,把你頭腦中碎片化的信息、想法都列出來,盡可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
比如,下面列出了你腦海中的信息:
(2)?連線分組
首先,通過歸納法,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性的信息連線。
然后,根據連續情況,總結一下共性名稱,將信息分組。
(3)?提煉結構
看看一下這些分組,是否存在某種規律,比如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重要性順序等等,按照這樣的規律,是否需要補充或調整。
這一步需要用到MECE(相互獨立、完全窮盡)原則,來決定分組調整。也就就是說,這些分組完全可以獨立,同時這些組之間不會存在相互包含及重復。
(4)??完善觀點
確定了結構,看看每個結構之后是否還需要補充其他信息,最后完善觀點。當然,當你完成了這些信息和觀點的結構化之后,你還需要完善一下你的主題。
為了便于理解,下面我舉一個例子說明:
二、社群知識結構化
前兩年社群非?;鸨?,微商的向社群轉型,電商的也向社群轉型,就連實體店都向社群轉型。那么要如何才能做好社群呢?它有哪些關鍵要點?
第一步:列出信息
在紙上列出你所想到的關鍵要點:
- 社群價值
- 建群目的
- 入群門檻
- 群規則
- 運營模式
- 群要活躍
- 要有話題
- 紅包接龍
- 有知識分享
- 1有課程學習
第二步:連線分組
經驗告訴我(如果你所在自己的行業,你也會有這種感覺):
- “1”說的是這個社群可以給成員帶來什么價值的;
- “2、3、4、5”說的是社群這個組織的相關東西的;
- “6、7、8”說的是群成員之間互動的;
- “9、10”說的是為會員貢獻干貨內容的。
連線完成,信息分組如下:
根據MECE原則,這些分組需要相互獨立、完全窮盡。價值、組織、互動、內容這四項要素相互獨立嗎?是否已經完全窮盡?好像并沒有。
第三步:提煉結構
比如:社群不是還應該有個名字嗎?社群不是還應該定時線下交流嗎?社群每天早上在群里問安成員是不是更好?群里如果有很多有用的文檔,整理起來不是很方便查閱嗎?………
于是我們擴展一下:社群名字應該是與社群價值密切相關的;線下交流、每天早上問候應該是與會員的一種互動方式;整理文檔理應是與內容相關的。
那么擴展后如下圖:
然后“組織”,一般是公司,團體,機構用才更合適,而且這里的組織指的是一個圈子里的人,把“組織”提煉成“圈子”是不是更適合社群?但是,一個好的社群名字就是為了能傳達出社群的價值的呀,就是社群的中心主旨,在這里把“價值”提煉成“主旨”是不是更好?
所以我們最后找出的結構是:主指、圈子、互動、內容。
第四步:完善觀點
結構確定之后,再看看是不是還有遺漏的?比如:在群里分享內容是讓成員學習收獲,但同時我了想讓更多的人看到,是不是要想辦法讓成員轉發出去?是不是應該還要有“內容裂變”關鍵要點?
結構信息完善后,最后給你的結構模型起一個響亮的名字,比如:社群運營。
同時基于這個結構和信息,你在后面運營社群的時候,是不是很容易就能調用里面的知識點?在后面對社群有新的見解或發現的時候,是不是很容易就把新知識點填充進去?
到此,帶著這樣的思路、思維去學習,是不是就感覺容易很多、清晰很多了?
而這就是“結構化思維”。
結構化思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思維模型,可以這么說:
掌握了結構化思維的人,就像超市劃分了區間,放置了貨物架,要想存取貨物那將是非常容易且簡單的;而沒有掌握結構化思維的人,就像所有貨物都堆在地板上面,存取貨物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所以,人生如果要想躍遷,在了解了成長底層規律后,接下來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掌握結構化思維。
本文由 @智卓見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讓你成為標題黨
寫的很棒,學習了
結構化思維確實能夠幫助我們理清思路,快速找到解決方案,很受益,感謝分享!
金字塔原理,哈哈
金字搭原理是結構化思維的一種,我上一篇寫的就是金字搭。金字搭原理是工具,結構化思維是一種思維方式。
很贊,最近一直在了解結構化思維。剛好打開就看到。
謝謝,結構化思維后面就是建立知識體系,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