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用增長思維找工作(引流篇)

0 評論 4810 瀏覽 29 收藏 15 分鐘

用增長的思維來找工作,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呢?

企業招人和求職者找工作,這兩種心態和女生想買一瓶不脫妝的粉底液沒什么區別,都是一種用戶需求。

企業作為“用戶”,想尋找綜合能力處于團隊中上且能給公司帶來長期價值的高性價比“產品”;求職者作為“用戶”,想找到提升專業能力獲得個人成長的“產品”。

為什么找工作難?

因為入職是一種雙方需求與資源的link,兩方都要甄別信息,兩種需求都要匹配。

如果把企業看成“用戶”,那么用戶需求就是公司的招聘崗位的描述。

舉個例子,“PM小青柑”我這個“產品”的主要功能有需求分析、用戶運營和項目管理,可以提供的服務包括競品分析,策略產品從0到1的產出落地等。

如果我們把找工作的過程看作是一種考量是否滿足“用戶”(企業)需求的接觸,那么求職者要做的就是打造和運營自己這個“產品”,彰顯這個產品背后可以提供的服務,看是否滿足企業這個“用戶”的需求。

根據產品全生命周期增長模型,我規劃出引流、拉新、和促活三個階段。

本文的引流方案主要針對面試前的溝通和準備,后文會更新拉新和促活方案,主要針對面試中的表現。

  • 流程:打廣告/發傳單——傳單/落地頁保存/溝通/思考——電話/網聊咨詢(這個流程蠻像“游泳健身了解一下”的健身房套路)。
  • 核心:長期渠道運營+優質渠道挖掘+渠道投放策略優化+精細化運營,通過曝光量提高訪問量,彰顯產品的必備功能。
  • 流失:進入流失,思考流失,咨詢流失。

渠道方案——打廣告/發傳單

產品做渠道推廣時,我們是不是得根據不同平臺用戶偏好、政策、收費去追求效果最大化?

APP投廣告在小米、安卓、OPPO應用商店,Facebook信息流的投放戰略、投放時間要根據成本和效果不斷優化吧?

企業投廣告只有SEO是免費的,好消息是我們在給自己打廣告時有很多流量可以免費使用。

所以,打個人廣告渠道有哪些呢?

優質渠道挖掘

1)硬廣

第一,最有效的是個人網站、博客、公眾賬號等這些需要長期運營的個人品牌,這些就仿佛是淘寶首頁的鉆屏硬廣,閃閃惹人愛。但需渠道運營,且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時間去經營。

2)口碑型廣告——朋友安利/內推

情景就像是閨蜜小美和你聊天時的對話,“我從來沒用過像植村秀卸妝油這么不油膩又能深度清潔的卸妝產品?!蹦闶遣皇勤s緊回家就下單了?

“你的價值不取決于你,而是取決于周圍人對你的評價?!?/p>

朋友的安利營造可以營造一種天然信任感,同一地區同一業務的產品人,垂直圈子都不大,越靠后越靠口碑在混,所以行業聯盟多重要啊。

從數量上看,在一個圈子里,越多人認識你,你能連接的節點越多,你就越重要,機會也更多。而且有個事實,BAT公司社招崗位基本一半來自內推,25-30%來自獵頭,剩下的是各種招聘網站、官網等。

獵頭更多是牽線搭橋高級崗位的,作為新手接觸獵頭的機會可能不多。但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

這時候我們需要精細化運營,領英、脈脈這種名片型社交APP上潛伏者大量獵頭和招聘官,具備天然的“客群”流量和打造職業名片的有利地形,準備好高品質頭像+出色頭銜+清晰的職業概述和職業歷程,加同校或同業好友,適度分享信息、資源甚至感悟。

畢竟,溝通就是互動,互動就是互刷存在感嘛。企業為了人才可以三顧茅廬,留學要提前以前找教授套瓷,職場上圈子、人脈的互動聯系為什么就不重視了呢?

因此,我們的戰略如下。

第一種,搭訕學長學姐獲得內推機會。

內推不用不好意思(雖然嘴上要客氣),但其實對對方沒有損害。內推不是求人,各公司尤其BAT內推是有獎機制的,還有不少員工自發性在網絡上征集簡歷,挑人內推,能掙個不少人頭稅呢。

第二種,多加入產品圈子,廣結善緣,互助共贏,搭建獵頭橋梁關系。

只要秉著“到客群中去,發光發熱”的心態,結識同業的機會太多了。比如,多幫人內推或招人內推自己,看我文章后加我個微信,參加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線下分享會,大大小小的公司都有很多參加各種產品經理行業分享論壇的名額,別人推脫時你可以上。

總之,多分享多助人,拋開最重要的真誠和用心,退一萬步講,以后大家在各行各業的拔尖兒,你帶我我帶你的蒸蒸日上。

你說我家沒礦,我是新人還沒有圈子,有沒有投入少見效更快的“傳單”型廣告呢?

有啊。

3)自薦廣告——招聘網站/軟件溝通

第三個渠道是各個招聘渠道的溝通消息窗口。

這些三方渠道包括獵聘、51job、智聯、拉鉤、BOSS直聘、斗米。

51job、智聯、拉鉤、BOSS直聘適合直接崗位溝通,發送簡歷。有些招聘軟件提供會員服務,使你的簡歷排名更靠前,這會提升新訪UV、主頁點擊率和招聘官主動溝通次數,但無法根治“流失”。

這個階段產品面對的是“進入”流失,比如招聘官沒點開或對你的消息沒興趣,或者你的簡歷沒有被轉發給面試官,就像你的“傳單”毫無理由的被風刮走了。這時解決方案就是針對因興趣不足的原因流失的用戶,我們優化消息內容,提升消息的打開率;對于“大風刮走傳單”等客觀因素導致流失的用戶,我們放棄,以數量做武器就夠了。

如何減少流失呢?

渠道投放策略優化

1)HR心態

我前公司是一家創業公司,剛上線一個崗位2個多小時就收到300多份簡歷。

我看過我司HR在Boss直聘上收到的信息,不少應聘者上來是一句“貴公司招人嗎”甚至還有人問我“在嗎”。

你以為是和閨蜜聊天嗎?

雖說是網絡求職溝通,也不用這么隨意吧?

招聘都這個隨意,交給你的工作能按時按量完成嗎?

2)如何主動勾搭成功率更高?

你好,我是XX公司的XX崗位的XX/XX大學XX專業的XX,很高興能聯系到您,目前我在招XX方向的XX崗位,我的XX優勢/背景很符合這個崗位,不知道可否發您一份簡歷?

別說是否有興趣溝通一下,你要等面試官回你“感興趣”再發簡歷嗎?

這個溝通鏈路太長了,而且不夠明確,很多人會懶得回。

PS:這種情況下,一般只要你的個人資料簡介得還算正規,對方都會回復“可以”?;就算沒回同樣可以發下一段內容,進行“準進入流量再運營”。

下一步不要說什么大長段,類似于“如果您現在方面的話,我想占用您15分鐘左右時間,介紹一下我的經歷,合適的話約個正式的時間面試”。

沒人聽你的長篇大論。

而是應該附上一段工作介紹,比如“我是XX,做互金產品兩年,負責落地過海外業務從0到1的搭建工作,擅長項目管理和原型設計,我有個很滿意的作品,可以發給您看看”。

這些招聘網絡上潛伏著很多獵頭和招聘官,有些招聘官每周都會安排一天和各社交網絡追蹤到的“大?!奔s出來聊聊,和高級人才長期keep in touch維持關系等待合作機會。

企業尚且為了人才三顧茅廬,你說我們多開幾個窗框發求職信息有那么難嗎?

互聯網最大程度提升了我們“發傳單”的效率,只需拿出地推、掃樓十分之一的頑強心態,把你的消息群發給面試官即可。

產品方案——傳單/落地頁

所有能吸引企業用戶簡歷是你個人廣告的落地頁,也是一份簡要的個人“產品宣傳冊”。

這個階段面對的是“訪問流失”,比如簡歷無亮點,方向不匹配等。

如何最大程度提升落地頁轉化呢?

一是滿足企業的必備需求;二是結構清晰,形式具備吸引力;三是“傳單”上應體現產品的必備功能和誘人“咨詢”的促進轉化的亮點。

必備需求

必備功能包括業務方向工作經驗,工作年限,基本情況。

大多數崗位在這個階段一張清晰明了、經驗對標的A4紙簡歷就足夠了。但是,如果經驗實在欠缺,或者存在明顯不利因素(比如工作時間有長期斷檔,或者頻繁換工作等)時,更需要添加個性化魅力功能去發揮杠桿效應。

簡歷形式

我提兩點。

第一,個人性格、個人特色必不可少。

既然簡歷是個人“產品宣傳冊”,一定要有“個人味道”。

企業宣傳冊上最重要的就是企業文化、企業氛圍的軟實力輸出吧,簡歷上也不能放過這種“個人特色”的魅力展示。

要開拓思維,比如同事會評價我有產品驗收“強迫癥”;比如我很擅長激烈別人,勾勒愿景(畫大餅);比如業余時間我喜歡研究黑科技;比如我擅長手機信息;比如我擅長類比概括……只要用心分析自己,總能找到自己身上有趣的點。

第二,簡歷框架清晰,多用以短語或標簽形式。

很多公司都有自己的“圈人”系統,這種近水樓臺的人選主要是來自內推、獵頭、網絡媒體關注的人選(包括領英、赤兔、脈脈、獵聘網、拉鉤BOSS、公眾賬號、知乎、豆瓣、技術論壇)。

這種圈人系統,一般可以通過關鍵字、公司名稱、崗位、加分關鍵詞、標簽(高端人才/海外人才)進行人員檢索,還可以分級進行高級檢索,比如主動聯系的還是被動聯系的,比如篩選簡歷通過的、一面通過的、offer通過的等。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推薦大家在簡歷上框架清晰地以短語形式寫明個人加分關鍵詞、個人標簽、公司名稱、崗位這些信息,而不要大段大段的內容。另外,提供Word和PDF兩個版本,Word便于企業提取簡歷內容錄入“圈人”系統的信息庫,PDF格式穩定,便于閱讀。

魅力需求

魅力功能的形式是很多樣的,比如超強的歷史業績(就像微商秀支付寶年收入賬單);一份千字個人陳述(體現業務深度+誠懇度+個人素質突出的亮點)、推薦信(作用好比微商曬出的客戶用了都說好的聊天記錄)。

而且,別局限“作品”的形式,我見過一個面試者簡歷有十幾頁,帶著電腦投屏展示自己做的五花八門的表格圖例并介紹自己的“客戶“案例。用這個思路,做UI的可以發一個我設計的微信表情套圖,做產品的不建議發“原型”,像原型、PRD、帶動效的效果圖這種可以面試時帶電腦進去展示。

以上就是本文的針對面試前的溝通和準備的“簡歷”引流方案,希望每個找工作的產品人在年底得償所愿。

 

本文由 @PM小青柑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