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yè)底層邏輯:選工作,其實是選擇如何生活

5 評論 13419 瀏覽 136 收藏 14 分鐘

本文從更為長遠的視野,聚焦選擇工作的底層邏輯,分析了選工作該注重的到底是什么?

最近有個朋友裸辭了,他很想進大廠,卻因條件達不到而卻步,也因此變得焦慮和沮喪。我問他為什么想進大廠,他說:誰不想啊。

的確,他不是我遇到的第一個想進大廠的人,也不是第一個陷入“求職恐慌”的人。除了“無法進入心儀的公司”,我們在找工作的過程中還會遇到其他問題:

  • 選大公司還是小公司?
  • 選喜歡的還是選高薪?
  • 要不要把自己的興趣愛好變?yōu)槁殬I(yè)?
  • 學歷低過不了大廠入門門檻怎么辦?
  • 跳槽太頻繁面試官覺得我不穩(wěn)定怎么辦?
  • 有沒有不是996的公司啊?
  • 哪個行業(yè)穩(wěn)定一點?
  • ……

上面這些問題,這篇文章一個都不會解答。但這篇文章會給出另一個答案:選擇一份工作的底層邏輯是什么?只要掌握了找工作的底層邏輯,上面的問題就都迎刃而解了。

01?選工作,就是在選擇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

我們選擇一份工作、一家公司,其實是在選擇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你希望在怎樣的空間下、與怎樣的人、處在怎樣的氛圍中、踐行著怎樣的價值觀。

先思考一個問題:你選房子的標準是什么?

答案可能有這些:價格合理、環(huán)境優(yōu)美、空氣清新、交通便利、治安好、設施全、鄰居素質高(不亂扔垃圾、不讓狗狗隨地大小便)……可能還要看格局、看風水、看眼緣……

再思考一個問題:你選工作的標準是什么?

答案可能有這些:薪酬高、福利好、補貼多、加班少、離家近、團隊氛圍棒、平臺大、機會多、成長空間足、同事厲害、領導靠譜、項目有前景、能給履歷鍍金、企業(yè)文化贊……

最后一個問題:你喜歡怎樣的工作環(huán)境?

是錢多活少離家近?還是能和高手一起共創(chuàng)美好未來?是免費還美味的三餐?還是其樂融融的團隊氛圍……

選房子和選工作的底層邏輯是相通的,本質都是在選擇“能讓你感到舒適和自在的環(huán)境”。

對于互聯(lián)網公司來說,工作的時間會大于8小時,睡覺的時間會小于8小時,這么看來,工作的環(huán)境可能比你住房的環(huán)境要求更高。

工作的環(huán)境主要是看這家公司的企業(yè)文化和價值觀:有哪些是和自己契合的,大家是否將這種文化貫徹到底。

企業(yè)文化決定了員工對企業(yè)的認同感,更影響著員工把工作當成賺錢手段還是人生價值的實現(xiàn)。

當你發(fā)現(xiàn)你和這家公司的契合點都是自己在意的,同事們也都是這種風格,比如追求極致、坦誠務實、信任管理等等,你會發(fā)現(xiàn)在這里工作是一種享受。

02?選工作,也是在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

經常聽到身邊有人抱怨:什么xx工作,經常加班就算了,夜里12點多還找你說工作,不回還急眼兒,還有沒有點私人空間了。

雖說事兒是別人找來的,但工作是你自己選的。你選了怎樣的工作、怎樣的同事、怎樣的企業(yè)文化,它們就會怎樣的圍繞你。

這里插個題外故事:

就業(yè)之后,每次過年回家,我都會受到姑姑的“催返”,讓我辭掉工作,回老家考個公務員。

“掙那么多也攢不住1分錢,還不如回來當個公務員;你別小看公務員,一個月三五千都是凈賺,不用租房、一天三餐都能在家吃,非得在外面受那個苦干嘛?!?/p>

我多次表達我既沒有受苦,也不委屈,我熱愛我的工作,也忠于自己的理想,我想為用戶創(chuàng)造價值。

姑姑又說了:“什么價值不價值的,你當公務員也能給國家奉獻價值,工作不就是為了養(yǎng)活自己,在哪干不是干?!?/p>

站在上一輩人的角度,姑姑這話絕對是“為了我好“。放在幾十年前,絕大部分人務工也都是為了生計;即便現(xiàn)在,社會上也還有些人是把工作當作養(yǎng)家糊口的工具。

但對我來說,我需要的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個學習的平臺——公司支付工資買我的時間,我為它創(chuàng)造價值,也漲了自己的經驗,這些經驗公司是拿不走的。在未來,我可以拿這些經驗為自己爭取更大的機會、更高的議價空間。

你如何看待你的工作,就是如何看待你的生活。

你選擇了一份工作,也就選擇了它帶給你的生活方式——

你將工作視為“生計工具”,那你的生活就是單一的“拿錢換飯吃“;如果你將工作視為“奉獻價值”、“實現(xiàn)自我”的通道,錢對你來說只不過是結果。

一旦抱著“生計工具”的念頭尋找工作,這輩子就只能為生計而活??墒牵覀兿M?、更渴望這一生能夠奉獻自己的一絲價值不是嗎?

03?擅長比喜歡更重要

有個“木桶理論”,指的是一個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于它最短的那塊木板 。

這個理論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在學校,老師用來提醒我們“不要偏科”;在職場上,組織會提醒個人補足自己的“短板“,因為短板會限制在職場和市場中的發(fā)展。

很多剛剛走出校園的職場新人,都以此作為自己的工作原則之一。這是“木桶理論”最經典,也最廣為流傳的一種解讀方法,而現(xiàn)在更能順應市場發(fā)展的解讀是:找長板、養(yǎng)長板。

既是你的長板,說明是你最擅長的。為什么說擅長比喜歡更重要?因為如果你擅長一件事,你不可能不喜歡啊。

當你擅長一件事,你能比他人更容易、更輕松的獲得正面的反饋,正面的反饋刺激多巴胺的分泌,讓你產生開心、自豪、爽的心情。做自己擅長的事情,會越來越有自信,極有可能成為這一領域的高手。

04?長期價值的優(yōu)先級第一

工作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也不是一年兩年的事,它會伴隨你大半生,千萬不要為了短期利益而忽視長期價值。

好比結婚。很多的選擇結婚對象,一定不會單一只看對方好不好看、有沒有錢,能走進結婚殿堂一定是愛對方的種種,覺得未來和這個人生活在一起會很幸福。如果隨便找個好看的人領證結婚,婚后發(fā)現(xiàn)各種價值觀不合,離婚再婚的成本就高了。

找工作也是,要看這份工作是不是屬于越積累越有價值的。

比如,早期做編導的人,在16年之前基本都在傳統(tǒng)媒體里。到了17年-20年,短視頻行業(yè)起來了,你掌握了關鍵制作技術,做短視頻、做vlog博主會很值錢。而短視頻這種內容形態(tài),你做的越多、越熟練,你的能力就越高、變現(xiàn)能力就越高。

有個朋友,自己有向往的工作,但他在跳槽時希望自己的薪資翻倍。從行業(yè)發(fā)展和個人資歷兩個角度來看,他根本不可能拿到。

他很受挫,覺得自己不被認可,于是按照自己的薪資要求廣撒網。有一家公司發(fā)了offer,是他期待的薪資,不是他期待的行業(yè)。

他接了offer,2個月后裸辭了。

他本身是個自尊心和勝負欲極強的人,但新公司做的事情和他的目標相差甚遠,他多待一天就多一分的焦慮。加上公司行業(yè)的特殊性,沒什么活兒,整個環(huán)境猶如溫水煮青蛙,讓他越來越窒息。

他把錢作為選擇工作的決定性標準,將只會獲得短期收益。而錢卻是最表面的,是可以通過積累工作成果完成翻轉的。而且選擇一份“低薪“的工作,并不是不可逆操作。

借此也想跟大家分享一個經驗:

在沒搞清楚狀態(tài)前,千萬不要被一份工作牽著鼻子走,你需要關注的是能否在工作中發(fā)揮你的優(yōu)勢,能否為自己積累到更多的經驗。絕不能因為它薪水高、地理位置好,或是能給你大辦公室而動搖。它的某些不足,隨時可能摧毀你的事業(yè)。

如果有一個藍色按鈕,你按下就可以拿到100萬美金;另一個紅色按鈕,你按下有50%的可能拿到1億美金,50%可能什么都拿不到。

那么,只有一次機會,你選擇按哪個按鈕?

——羅振宇《跨年演講》

網上的調查顯示,大部分人都會選擇藍色按鈕。可是真實的生活中,沒有一項選擇是絕對不可逆的——以后沒有機會再選。你大可以先按紅色,如果紅色沒有回報,再回來按藍色。

說句不好聽的,沒考上滿意的大學可以復讀、離婚了還可以再婚、工作坑爹可以換工作……只要你能承擔“替換成本”,就依然存在“成功幾率”。與其滿足于一時的快感,不如用發(fā)展的眼光為自己的未來買單。

05?站在未來視角倒推選擇

無論入職哪一家公司,入職前我們都不可能完全了解它,所以還需要借助其他手段輔助自己做出選擇。

這里分享一個小經驗,當一家公司進入到你的就業(yè)選擇庫中,你可以把時間和范圍拉長、拉大,跟自己進行一次對話:

  1. 這家公司的企業(yè)文化和價值觀是怎樣的?
  2. 員工都具備這樣的價值特性嗎?
  3. 員工的工作狀態(tài)都是怎樣的?
  4. 這家公司的人,三五年后都去哪里了?
  5. 你的頂頭上司是個怎樣的人?
  6. 你來到這里是希望得到什么?
  7. 三年后你還在這里嗎?
  8. 你離開這里的時候能得到什么?

未來同事的工作狀態(tài)一定程度上映射出你加入后的狀態(tài),看他們聊起自己的工作和公司,眼睛是放光還是充滿幽怨?下班之后是瘋狂補覺還是滋養(yǎng)自己的各種興趣愛好?

你可以假象現(xiàn)在是3年后:離開這里得到了什么?是存款?是作品?是一個好的履歷?還是一身優(yōu)秀的本領?或是積累到了超級人脈?

而同事待了三五年、離開這里之后的去向,一定程度也可以看到你未來的職業(yè)機會,如果他們去的都是你向往的,那就證明沒有錯。

今天的內容是基于我個人及身邊朋友的求職經驗總結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也希望新的一年大家的能力都能更上一層樓。我始終相信,能力是財富的另一種存在形式。

最后分享一下我爸的個性簽名: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

#專欄作家#

燒包鹿,微信公眾號:產品經理小助理,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3年產品經理,互聯(lián)網深度用戶,善于分析用戶。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每個公司都說自己怎么怎么好?實在難以分辨。我想問一下如何去分辨,這家公司到底值不值得我去。謝謝

    回復
    1. 我個人的經驗是從網絡渠道了解:比如maimai、kanzhun、zhilian、weibo等,或者直接加目標公司的內部人士,了解一下企業(yè)文化。說到最后還是樓主所說的,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文化,關鍵看跟你相不相符。

      來自江蘇 回復
  2. 請問一下,進去一家公司之前,該如何知曉公司的企業(yè)文化和員工狀態(tài)呢

    回復
    1. 公司價值觀,在面試的時候就可以問hr。如果是大廠的話,價值觀和企業(yè)文化在網上都能查得到;如果是中小創(chuàng)業(yè)公司,可以看下hr怎么回答的,然后結合你對幾個面試官的感覺,評定一下是真的有這個價值觀,還是說說而已。

      員工狀態(tài)一樣的道理,一可以從面試官那里得反饋,業(yè)務負責人如果跟你聊項目都沒有眼睛放光、無精打采……二是可以在網上查,比如脈脈、知乎、還有一些寫作平臺標注著某某公司某某職責,可以加好友聊一下,或是看下他們在公開場合的言論(和公司有關的是吐槽為主,還是一直分享在公司學到的東西)等等

      方法有很多,想要答案,可以找到很多辦法。

      回復
    2. 請問一下,企業(yè)文化是什么?需要用什么樣的問法去詢問呢?

      來自上海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