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求職者:為什么你的簡歷和作品不受青睞?

2 評論 22391 瀏覽 119 收藏 9 分鐘

最近一個多月,公司的招聘廣告一直保持在對外發布中。對于每一個投遞簡歷和作品的人,我都會親自查看備選,因此我可以很清楚的了解每一個投遞職位的人實力水平究竟如何,在這個過程中,我開始漸漸的能夠通過他們的簡歷、作品、信箱留言、看到他們在投遞作品時的心態以及他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求職行為,這就好像從一種上帝的視角在觀察。站在這個立場,個人的求職行為與公司的招聘行為其實是不平等的,個人的處境是低緯,而公司的處境是高緯。

為了尊重每一位求職者,我會親自回復他們的郵件,內容通常是根據他們的作品提出的意見,以及為什么公司沒有入選他們的理由。在這個過程中,只有極少部分求職者回執了感謝。絕大多數僅僅是將投遞簡歷的的行為看作是一次投機,就好像買一次性彩票,這里不行再試試那里,其實這樣的行為毫無用處,因為如果這里不行通常那里也不會有太好的結果,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更多的是個人對職業需求認知的局限性。

只有少數的求職者能夠分清個人技能與商業制作之間的差別

在眾多的設計作品中,我能夠很清楚的看到求職者之間彼此職業素養的差距,這其中一個標準就是是否能夠知曉商業投放與個人展示的差別。很多人很有才華,技法也不錯,但很明顯沒有經歷過任何商業制作,作品中完全是自我表達。充滿了新鮮,原始,純粹和未經雕琢的藝術感。對于求職者,他們可能會認為這是個優勢,但站在公司的立場,除非真的展示出了卓越的才華和嫻熟的技藝,否則錄用這樣的人就意味著要花費時間去糾正他,塑造他,培養他,將他從一個喜歡設計的愛好者變成一個符合商業運用投放的職業設計師。

專業的前提是職業,如果沒有職業,那只能是藝術行為而不是商業行為,把個人愛好代替職業需求是很多求職者在認知上的誤區。這就是為什么有的人認為自己明明水平還不錯(這種不錯更多是的和同類設計愛好者相比而言),但就是沒有公司的Offter。的確,從技法上看是很不錯,但從設計與構思意識上看離實際的市場投放還很遠,或者說經驗遠遠不足。

大多數人提交的作品集不具備整合度

作品的整合度會極大的提升求職者的專業性,整合度包括作品的門類整理,作品統一的版式,作品完成的精致度,不同風格的統一性等等。在這當中,具備商業運作經驗的求職者與單純設計愛好者之間存在明顯的差距,我并不是說那些專業的人作品集更漂亮,而是說他們之間的職業意識有差別。事實上沒有商業經驗的求職者做的不夠漂亮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這并不會成為競爭時的弱勢和缺點,真正的缺點是根本沒有意識到作品要做整合(通常這樣的作品集都十分凌亂粗糙),而不是因為經驗缺失做的不夠漂亮。

在實際選擇作品中,絕大多數人都處在同一水平上,他們彼此的差距僅僅在于細節的處理,哪怕是一個文件夾中作品使用了排放順序或者作品展示時使用了設計模版,都有極大的可能性讓求職者脫穎而出。試想一下,你一天看100份凌亂的設計圖,大大小小,內容又分散,突然看到一份做了樣式整合的作品集,你會對哪一份更有印象和好感?

把專業當作技法體現是對專業的誤讀

很多設計師把專業僅僅看作是作品的體現,似乎有了好作品就能證明自己的專業,這完全是一種誤讀,對公司而言能夠經過兩輪篩選保留下來的簡歷和作品都具備同等的能力和水平,真正的專業不再是技術的層面,而是求職者對即將從事這個工作的認知。

比如:

  • 能夠理解商業的設計需求嗎?
  • 是否可以客觀的看待自己目前的水平?
  • 能否平等的看待同時參與的競爭者?
  • 在公司面前是否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見?

……

這當中沒有任何一個答案與技術本身有關,但這恰恰是最后決勝的關鍵。我的面試終極10大問答,其中一個問題就是:請你評價一下你競爭對手的作品,有哪些優點值得學習?這個問題我并不介意對方的評價在專業上是否正確,因為設計本質上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絕對唯一的正確答案。我僅僅是看對方是否能夠公允的看待別人的作品,特別是那些可能會與自己有利益沖突的求職者。如果能夠做到實事求是那就是一個可以讓公司信任的人。

責任感不是簡歷上的一句話

求職者在簡歷中最常寫的個性優點就是具備責任感,這是公司喜歡看到的一種表達,但責任感意味著什么可能對很多人來說并沒有確切的概念。

  • 能按時完成不拖搞是責任感
  • 能夠領會設計圖紙上的創意也是責任感
  • 對設計的優化和修改具有耐性也是責任感
  • 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主動提出更好的方案是責任感
  • 能夠完善設計并且在工作中不斷的精進技術也是責任感

……

責任感是在實際工作中的點滴體現,如果一份作品集連整合都做不到,卻在簡歷中說自己對工作具備責任感,我想這僅僅只是一個簡單的求職套路。事實上對于有豐富經驗的人而言,職業的責任感會時刻體現在細節里,而細節是最花費時間、最花精力才能達到的結果。如果沒有責任感,根本不會有任何耐心去修正設計中的微小遐思。

當求職者認為作品足夠可以代表自己全部的時候,實際上公司的觀察緯度會比個人預料到的還要多,作品僅僅只是一個部分,甚至沒有求職者想象中那么重要(至少我并不看重風格畫法是否一定要符合公司的需要,因為創意表現手法對每一人來說都是不同的,要求完全一致既不專業,也不現實),但如果求職者只看到技術這一面,那么最終會不可避免的陷入到對職業認知的狹隘中。由于認知差異所產生的心里落差會讓人原地碰壁,不可自拔,從而導致職業的困頓。

 

作者:王沛(微信號:106799482,公眾號:翕和設計),自由人,獨立設計師。14年創建上海翕和視覺設計事務所,以自由人身份入駐企業團隊,提供IT互聯網項目研發設計服務。崇尚自由人的自由聯合,相信自由商業能夠給每一個人帶來獨立和尊嚴。

本文由 @王沛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看完這個我感覺我要給回我郵件的hr回個郵件了

    回復
  2. 很受教!真的有時候在想,大家水平都差不多。為什么自己或者對方會被淘汰。感謝!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