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決策”失誤的一些思考
正確的決策能力可以說是所有人都渴望擁有的能力了,因為極端的來說,如果能有預知未來的超能力,我們的人生就開掛了。
常規來說我理解一個廣義的“決策”包含以下環節:發現問題-定義問題-分析問題-執行解決問題-復盤。
用一個大家熟悉的例子解釋,買房,過去房價高速增長的年頭里,盡管媒體上、身邊隨時都可以看到房子漲價的信息(發現問題,房子在漲價),但是大多數人在沒有到談婚論嫁必須買房的時候是會逃避問題(我需要買房嗎?)。當然關于是否買房的這個“決策”就中斷了,中斷背后的原因無非是房子太貴了,總覺得想等等房價降了再買。結果后來才發現無論到哪個時候當下來看房子總是貴的,曾經的房價才是劃算的。
一、有哪些決策誤區?
以下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從領域信息掌握程度、自我程度兩個維度來拆解下可能遭遇的誤區,其中從領域信息掌握程度主要是指你對存在矛盾沖突的背景信息的了解程度、自我程度主要是指對自己固有經驗、認知、情緒的堅持程度。
1. 領域信息掌握程度高,自我程度低
這里了常犯的誤區是逃避問題,就是你接收到了很多背景信息,也認識到了現狀有問題,但是卻選擇性逃避去面對問題。
比如自己曾經在一個“血雨腥風”的環境里工作,工作中有很多齷蹉的地方,自己背負了很多負面情緒,但是考慮到換工作存在的成本,自己逃避了問題(我是否需要換工作?),最終自己還是以一種很慘烈的局面收尾,后悔莫及。
另外在工作中曾經有一個合作伙伴,她為人是屬于說一套、做一套,口蜜腹劍,自己踩過一些坑,但是卻始終害怕承擔與其決裂的成本所以逃避了這個問題(我是否需要與她劃清界線?),但最終自己還是在踩了一個大坑后才真正的選擇與她“決裂”。
在這個里邊主要是因為擔心面對問題(定義問題)后需要支付的成本,所以選擇了當“鴕鳥”。
同時擴展的來看的話,今天在字節跳動系在信息分發、短視頻四處開疆拓土的今天,微信對于短視頻、信息閱讀方面的暫時落后是否也是因為逃避了問題呢?
2. 領域信息掌握程度高,自我程度高
這里常犯的誤區是先入為主,因為固守自己已有的經驗、認知所以排斥新的觀點,所以不能正確的分析問題。
比如自己曾經在做一款面向智能家居場景的保險產品的時候,團隊具體負責產品設計的小朋友認為當前的背景下用戶更傾向于個性化的選擇(發現了問題),所以主張提供自定義選擇的功能(定義了問題)。而我堅持認為極簡主義才是對的,少即是多,就只需要提供固定套餐給用戶選擇(分析后的結論)。當然最后因為小朋友的堅持我妥協同意在固有套餐后提供了自定義選擇的功能,事后從數據來看有將近百分之三十的用戶選擇了自定義套餐,事實證明個性化仍然還是有用戶的需求基礎的。
同時擴展的來看的話,百度曾經錯過移動戰略也是如此,李彥宏錯誤的認為移動互聯網仍然會是以瀏覽器為中心入口。而相對正面的例子是張小龍敏銳的抓住了移動IM的浪潮,在騰訊有手機版QQ的背景下,做出了微信。
3. 領域信息掌握程度低,自我程度高
這里常犯的誤區是,以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以至于自己沒有發現問題。當然造成這種錯誤的一種原因也是經驗主義拿自己在別的領域的經驗來套用在新的領域上,所以導致自己都不曾去收集新領域的信息(屬于主動拒絕新信息)。
以我自己的例子來看的話,自己團隊曾經做過一款手機的延保產品,因為轉化率不高(因為手機的更換周期相對較短,一年半到兩年之間)。所以后來在例行做電視機的延保產品時,同樣以為轉化率不會高,結果上線后卻驚訝的發現電視機延保的轉化率是手機的好幾倍。后來補做了面向幾千名用戶的問卷調研才發現,百分之六十多的用戶對電視機的延保有需求,同時收集了行業的相關數據才發現電視機延保的市場需求度也是很高的。
4. 領域信息掌握程度低,自我程度低
這里常犯的誤區是忽視問題,當然背后的根本原因還是自己的信息收集渠道不通暢,導致自己接收不到有效的背景信息(屬于被動未接收到新信息)。
其中一個例子是曾經團隊有名同學,為人勤奮踏實、學習能力強、自我要求高、執行力很強、性格大力開朗。某段時間能明顯感覺到她有一些負面情緒,后來跟她溝通后才知道她認為我在管理上對于負責客服服務同學D存在明顯偏袒,比如具體如D同學每天工作內容不飽和喜歡與人閑聊嚴重影響到C同學的工作,加之那段時間壓到她身上的事情有些過重,所以引發了她的負面情緒。
產品工作中也有兩個例子,有一款產品開發過程中,前端同學在購買區域控件區域設置方面復用了另外一款產品的,結果那款產品的控件根據產品要求做了區域限制,產品上線后一段時間,有用戶打電話咨詢為什么無法購買,才發現了這個問題;另外還有曾經在使用 OCR(證件圖像識別)服務時,上線后接到用戶反饋才知道因為接口服務限制了圖片大小為5M,而高分辨率手機拍出來的照片大小超出了這個而導致無法上傳。
二、如何避免誤區?
如何避免以上四種誤區呢?主要要做到以下三點:
- 首先是減小自我,空杯心態,永遠對新領域抱有敬畏之心,不要因循守舊,尤其是在自己的專業領域;
- 再就是廣泛的去收集信息,建立固定的信息收集、溝通渠道,多走出去交流、多長見識 ,由上至下的去問行業專家,同時由下至上的多去實地調研(調研時要注意樣本選擇和調研方式);
- “精益”行動,創建低成本的試錯方案,快速去驗證(減少因為成本高而造成的對自己進一步行動的阻礙),去取得真實反饋。
三、實踐案例
用這套方法來看看兩個具體的例子吧:
1. 買房,如何避免持續多年錯失購買房子的好時機
- 在觀察到房價在持續上漲后,假設自己要在今年買房(定義問題);
- 收集各個渠道(專家、媒體、朋友、書籍等)關于房價走勢的信息;
- 實際去中介、售樓處看房,了解實際購房的流程;
- 對于未來房價走勢做出自己的判斷;
- 設定一個觀察期,如三個月,看房價走勢是否符合自己的判斷。
經過這么一系列流程相信自己可以對是否需要買房子會有一個更加深刻清晰的理解,而不會是總是被動的錯失趨勢。
2. 關于寫書
前幾天自己突發奇想想寫一本書,因為在查看豆瓣關于一些主流產品經理的書籍時發現很多評論是說書籍更多是概念的堆砌沒有實際作用。這個時候自己想到了曾經看過的一本印象很深刻的經濟學科普讀物—《小島經濟學》,這本書用一個完整的故事將經濟學的相關概念進行了生動講解,所以自己想到“可不可以以小說的形式去串講產品經理成長所需具備的技能和能力呢?”有了這個想法自己做了這么幾件事
(1)找了6個0-10歲不同階段的產品經理調研,問了以下三個問題:
- 作為產品經理,當前你在成長過程中有什么迷茫或困惑的地方么?
- 對于這些困惑你有通過什么方式解決么,比如咨詢身邊的人、看書、看文章,這些方式對你解答疑問有幫助么?
- 我打算想寫一本關于產品經理成長之路的書,以第一人稱視角的小說方式寫,主要是授之以漁,著重講一些底層的思考學習方法,還有把一些看上去主流高端的方法融會貫通,你覺得有搞頭不?
(2)綜合了幾個調研對象的回答,得出的結論是:有搞頭(實際上自己在調研方法是出現了問題,選擇了與自己熟悉的人,出于情誼、面子等因素影響了他們的客觀評價)
(3)快速編寫了一個文章的大綱,二十多章
(4)發給一個不熟悉的行業專家幫忙評估
(5)行業專家給出了觀點:產品經理群體都是目標很明確的,屬于缺啥補啥,小說形式反而導致可讀性很差
最后自己從最初為找到小說那個切入點的亢奮中跳脫出來,冷靜的回顧來看,自己在是新人階段時也會有“功利性”很強的閱讀特點。所以對于這個切入點是否符合市場需求自己表示存疑,而不再盲目樂觀,比起猶豫不決或者選擇了一個錯誤的方向狂奔而浪費自己的成本,這實在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了。
#專欄作家#
作者:奇文天翔,微信公眾賬號:產品一二三,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
8年產品經理經驗,曾在網易、國內某龍頭金融集團負責用戶產品,當前在某移動互聯網巨頭負責金融子業務。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其中一個例子是曾經團隊有名同學,為人勤奮踏實、學習能力強、自我要求高、執行力很強、性格大力開朗。某段時間能明顯感覺到她有一些負面情緒,后來跟她溝通后才知道她認為我在管理上對于負責客服服務同學D存在明顯偏袒,比如具體如D同學每天工作內容不飽和喜歡與人閑聊嚴重影響到C同學的工作,加之那段時間壓到她身上的事情有些過重,所以引發了她的負面情緒;
這個例子是忽視問題,那就表示前面沒重視,后面怎么又發現了呢?
用來證明領域信息低和自我程度低,感覺不太合適
這其實可以用隔行如隔山的例子來說明;比如現在的自媒體行業如此火熱,但是很多體制內的小伙伴,依然無感,這就是忽視問題的最強證明案例
對文章最后舉的關于寫書的例子,我也有過類似的經歷,哈哈哈哈,有意思
后來發現是因為這名同學主動來向我“告狀”,滯后發現的本質原因還是在自己沒有建立一個好的溝通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