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標準模型,實現規劃性創新

1 評論 4231 瀏覽 10 收藏 19 分鐘

本篇在底層創新方法、如何培養創新力的基礎上,擴展到通過標準模型進行規劃性的創新,具體兩種方式分別是“橫縱創新”和“部分截取”。更多解讀請看正文。

一、模型標準化

聯想和想象,這種底層創新邏輯的局限是“沒有規律、無法預測:不能及時有效地解決問題”。

不定時、不定方面地突然出現,基本上和你正面臨的問題不大相關,不知道能不能用、管不管用,更別提通過這種創新去解決當前問題、并為商業創造價值??梢哉f,“聯想和想象是一種憑感覺、靠運氣的創新”,我們做事情不能靠天吃飯、靠運氣成功。

所以本期要引入“模型標準化”:通過構建模型實現“在需要的時間和地點,創造出適合的創新”。

同時,標準化的本質就是構建模型,算法是模型、產品構建是模型、社會交易是模型、語言其實也是一種模型。

并且,越底層的模型的遷移性越強,工程的問題、商業的問題、社會的問題、人類的問題,歸結到最底層時,模型都是一樣的。

同時,思維模型遠比算法模型重要,思維是“法”、算法是“術”,更高級的還有個叫“道”的東西。

現在要介紹一個通用模型來實現模型標準化——“自動化模型”,由3個主要環節構成了完整的流程,“輸入”、“過程處理”、“輸出”。

簡單地來講:

(1)對一件事情,輸入是背景,過程處理是你做的事情、要做的動作,輸出就是最終的結果“是否完成”、“完成效果”、“對目標對象產生了哪些效果”、“服務對象評價”等;

(2)對于一個功能,輸入是你要實現的事情(事情的背景與現狀),過程處理是你走的那么多步驟,結果是最終實現的效果;人們通過輸入、過程和輸出進行隨意組合,來描繪所能看到的事情;

(3)對于一個組織,輸入就是組織的愿景、價值觀,過程處理1.1是組織的第一個業務方向、過程處理1.2是第一個業務的第二個小方向,還會存在過程1.3、過程1.4,不斷地豐富已有業務。

但無論如何豐富,最終要有服務對象和服務結果(效率、商品、需求升級),以及反饋過程,形成閉環、不斷精進向前。

舉例

“寄快遞”,我們把寄快遞這個最普通不過的事情做成模型來講述如何進行結構化創新。

構建一個情景,工程師A疫情期間在公司值班,校區老師給A打電話讓他幫忙把老師們常用的錄課設備發過去,要在3天之內到達。

現在開始將事件按照自動化模型拆解:

  • 下達需求(輸入)
  • 確認設備(過程1.1)、選擇快遞并下單(過程1.2)、快遞取貨、成功寄出(過程1.3)
  • 對方反饋快遞到達(輸出與反饋)

拆解自動化模型中每個過程的關鍵因素:

  • 輸入環節包含3方面關鍵對象:1全套設備、2時間范圍、3完好無損(選擇快遞和郵寄方式)。
  • 過程1.1 確認設備,確認對象布置任務者,但是,他也不知道、他只是說出來他的需求,需要同樣啥也不知道的攻城獅A完成(這故事似曾相識)。此時拆解1.1的關鍵因素“關鍵人物”,常拍課的老師?行政?最終是與事情相關度最低的行政幫助工程師A完成了設備確認這步。
  • 過程1.2 選擇快遞,正常默認順豐快遞安全又快,但結果順豐沒有物料無法郵寄(看來疫情期間快遞的量不少?。@^續拆解關鍵因素(快遞商家),更換郵政、圓通等,也沒有物料了。最后,真是神奇了,快遞界中竟然有個叫“京東物流”的,感謝東哥。在1.2中,關鍵因素有誤,快遞商家定位不準,凡能夠滿足需求的都是在關鍵因素內,所以要重新定義關鍵詞“快遞物流”。
  • 過程2.1(備選方案)購買設備,這是為了滿足需求,將需求中設備來源拆解,在1郵寄設備的主線上開辟了第二戰線,但是由于價格(成本)相對于原有方案過高、收益無法成指數倍提升等原因、放棄。
  • 輸出(結果),完整的設備、在規定時間內、完好到達。

這個事情告訴我們,遇到問題不要慌,靜下來用自動化模型把流程和環節中的核心要素梳理一遍,把潛在的環節和要素發掘出來,這些很有可能就是你解決問題的關鍵,但更關鍵的是你的知識層面,因為任何構成整個事件的流程和要素都是從你的腦袋里提取的,你只能想到你知道的事情!

二、橫縱創新

什么是橫縱創新法?

對于輸入、過程和輸出等幾類環節的連接方式進行改變叫做橫向創新,對于環節中包含的關鍵因素進行改變叫做縱向創新。

過程就是上面環節中的確認全部物品、選擇快遞下單,關鍵要素就是確認全部物品過程中向誰確認的那幾個目標對象。

簡單說,橫縱創新就是在“自動化模型:輸入、過程、輸出”的基礎上,將“過程不斷豐富、分解每個環節關鍵因素,并根據新分解出來的關鍵因素豐富原有過程或引入新過程”。

把平時畫的流程圖,保留核心需求、留下滿足核心需求的處理過程以及最后結果,最后就是自動化模型。此時將核心需求拆解細分出因素,引入新的處理過程來滿足新的因素,甚至因為需求的豐富而引入并行的處理過程,這就是橫縱創新。

在上圖中,過程1.1確認設備出現了3個關鍵因素、確定了一個之后才走過程1.2確認郵寄方式,同樣在1.2中出現了多個關鍵因素,也需要走通之后整體才能到下一個閉環。

仔細一看,每個小閉環中展示的也是標準化模型。到下達任務的關鍵因素相機來源發生變化的時候,構建了過程2.1來處理相機來源因素變化到購買的新需求。

可能這個例子過于簡單生活化。但橫縱創新模型的普適性,導致了橫縱創新模型廣泛運用。來一些例子證明橫縱創新的微妙之處:

舉例

(1)(功能案例)截圖筆記

現在比較火的在線教育,基本所有的直播都有這個功能。

截圖筆記這個功能的需求來源(輸入)是“學生需要筆記、需要講課的圖片”。

但最初的時候我們只說截圖,早期的時候直播間并沒有一鍵截圖,我們都是用QQ微信或者其他截圖軟件完成截圖的。

一個學生要把老師正在講的這頁圖片保存下來,需要先啟用截圖工具(過程1.1),然后用截圖的快捷鍵截圖(過程1.2),然后在將圖片保存在本地(過程1.3),完成截圖(輸出)。

但是截圖的時間因素發生變化,上課時間那么緊湊,怎么可能留有那么長的時間給你截圖、聽課質量也會受到影響。

因此為了減少不必要的時間,簡化了截圖操作,截圖功能一鍵使用、保存的位置默認,將工具和位置這兩個影響過程1.1、1.2的因素一并解決。一個全新截圖筆記功能就此誕生。

現在有的截圖筆記功能,甚至細的將保存下來圖片的名字都按照上課內容和時間命名好了。

(2)(服務案例)語音直播

聽說最近抖音要出這個功能,還挺有意思的。

從橫縱創新的角度看,抖音就是要讓生活美好,直播功能就是為了實現這個目的的一個過程,根據直播的要素,輸出內容由視頻內容變成了語音(過程關鍵因素發生了變化),由此誕生了抖音語音直播。

同時,從第一篇聯想與想象創新來看,語音直播是聯想創新中的拼接創新“抖音+FM”。

(3)(業務案例)美團外賣

沒記錯的話美團一開始是做團購的。

  • 美團是干啥的?本地生活服務。
  • 什么是團購?人去店里吃得便宜(核心)。
  • 什么是外賣?店給人送吃的方便(核心),在這里看到的輸入關鍵因素是人與店之間的關系,顛倒了個。

再說滴滴,傳統打車是用手打車,滴滴打車是用手機打車,本質是我要從某地到某地,過程中打車的方式發生了變化。

(4)(公司案例)拼多多的C2M

以前是C2B2M、所有的商業得通過渠道商和平臺,現在直接去了個2B,由C2B2M變成了C2M,將原有商業模式中的一個過程去掉了。

(5)(思維案例)習得性無助

習得性無助是指經歷了重復的失敗而選擇放任不管。

在習得性無助的思維模型中,輸入是所面對的困難,過程是面對困難的行動,輸出是最終結果。

面對困難,習得性無助者會直接選擇放任不管的的行動(過程1.1.)。但事實上,他們沒有意識到在放任不管的行動前,有一個沒有被發現的環節“意識的選擇”,我們叫它“過程1.0”,它里面包含的關鍵因素是能夠通過行動解決此事。

而習得性無助者沒有這個過程,所以在過程1.1只能選擇放任不管,但是如果增加了過程1.0選擇,結果可能就會大有不同。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來,無論是最簡單的生活瑣事,還是產品創新、服務創新,亦或是業務創新、商業模式的創新,都可以在自動化模型上進行橫縱創新,改變輸入、過程和輸出的組合方式,調整每個環節的關鍵因素。

說到組織創新,不得不說一個第二曲線創新。什么是第二曲線創新?在原有企業愿景下(輸入),由于目標對象(輸出)的關鍵因素發生變化而開辟出的第二條主營業務(過程處理)。

第二曲線創新是在原有目標愿景上進行的創新,最終無論是否與原有業務相結合、結果都是服務同一批對象,所以大多數的企業都會利用原有基礎或優勢開展新業務,這樣的做法可以將優勢放大的同時鞏固原有優勢,如做通訊設備之后又做通訊終端的華為,做QQ后又做微信的騰訊,商城又做支付方式的阿里巴巴。

其實在業務穩步增長的時候,大部分企業是不愿意做第二曲線創新的,第一戰場沒有打下穩固的基礎,再開辟第二戰場,雙線作戰換到任何事情、時代,都是一種致命的錯誤。

但是由于輸出目標對象本身的核心要素改變,如用戶的需求一開始沒有定為準、需要改變,生產力提高導致的需求升級,亦或者是政策變化導致的,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就要結合原有優勢進行第二曲線創新。

第二曲線創新對公司業務的穩定和提升也很符合自動化模型的規律。在自動化模型中,反饋越多(有上限),對結果的處理過程越多(有上限),輸出的結果越理想,時間短、精確度高、抗干擾能力強。

同樣地,做事、做人、做服務、做企業、做一個組織,何嘗不是這個道理,向著目標、及時反饋、不斷調整、一項精進、優勢創新。

三、部分截取

但是橫縱創新有一個巨大的缺陷:橫縱創新都是在現有基礎上的新增創新,新增就意味著有新的成本。

無論是小到功能上增加流程對象、大到業務新增第二曲線創新,都會使復雜性呈指數倍增加,例如原有復雜度為3個功能(業務),復雜度總和為3,加一個后3+1=4,改變一個2+1.x=3.x,這還是加法的例子,如果產品/組織的結構是指數型的算法呢。多出來的思考、時間、實現上的人力物力都是成本。同時,新的事物出現,一般都需要一定的接受成本。

如何解決橫縱創新帶來的新增成本和接受成本呢?

這時候就要引入“部分截取創新法”,利用現有資源進行組合式創新。

“利用現有資源進行組合式創新”,在目標用戶不變的情況、同時提供的服務比較多的情況下,建議使用組合式創新,將現有業務抽取一部分加上一點創新,構成能夠滿足同一目標用戶的特殊需求的新服務。

部分截取創新發有幾個好處:成本不會像橫縱創新引入新業務那樣陡增、人群對組合創新的產物具有一定的了解基礎、接受度更高,同時可以將現有服務效率最大化。

“截取現有業務+部分創新”在實際中運用廣泛。

比如常見的SaaS,低中高配+部分單點付費,不同配置的系統加部分單獨收費的功能就可以為特殊用戶提供專屬服務;電商平臺隨著用戶和商品的增長,會出現各種分類專區、專屬定制,將原有的資源和新引入的資源進行組合定制出符合某一細分用戶群體的專屬服務;社區中逐漸出現的作家專欄、為小個人用戶打造的微課門店、職業教育為產品經理提供的ABC套餐。

將原有的業務分解根據不同維度拆分成對細分用戶的的服務,也會提升品牌的專業度。在用戶存在需求和購買力的時候,選取品牌時往往會選擇印象較好的品牌來服務自己,這個“好”字總結一下就是:專業!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服務、更棒的品質等。

四、總結一下

本篇在底層創新方法、如何培養創新力的基礎上,擴展到通過標準模型進行規劃性的創新,兩種方式“橫縱創新”和“部分截取”。

  • 橫縱創新介紹了通用的模型“自動化模型”,和如何通過模型進行創新,過程和關鍵因素。
  • 部分截取的創新,利用現有資源進行組合創新。

最后

為什么自動化模型是人類社會的通用模型?

首先要明白人類文明是建立在“抽象、概括”上,文字是抽象出來的、科技是概括出來的,人類將自己作為萬物的尺度。

其次要明白人類社會的發展是“平穩、發展”,這里說的平穩是保持社會穩定、不被毀滅,發展包括了基礎科學、技術經濟、人文藝術等諸多方面的發展與進步。對于“平穩發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向著目標不斷精進、同時根據變化的反饋來開拓新的發展渠道,這就是自動化模型的縱橫。

社會是什么:約定俗成的人類組織,用規則壓制或換一種方式表達大部分人種族底色上的獸性,只有極小部分人才能實現生命的升華,對種族的平穩與發展做出較大的貢獻。規則的形成,充斥著反饋和修正。

 

作者:金基成;公眾號:有志者是金成

本文由@金基成?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金基成
    shiyiyangdewenzhang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