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做事效率的8種思維

3 評論 12793 瀏覽 111 收藏 13 分鐘

整天埋頭苦干卻收效甚微?加班渾渾噩噩睡眠不足?羅列的一堆任務清單越積越多?那么如何改變這一切,提高做事效率呢?

《重來》是一本基于10年實戰打拼經驗總結出的經典之作。與其作者弗里德一樣,非常的辛辣簡潔,它能讓人反思過去習以為常的每一件事。

不僅是一本創業者必讀的一本書,更是一本生活、職場校園中所有人都應該學習的佳作。下面我將選取8條對我最有所啟發的思維分享給大家,幫助大家改變自身做事效率。

1、哪來的從錯誤中學習

這是一種普遍的錯誤認知,人應該從錯誤中吸取經驗教訓。我們能從錯誤中學會什么呢?我們能學到的只是不再重蹈覆轍,但這又有什么意義呢?我們還是不知道下一步該做什么。

相比之下,我們更應該從成功中汲取養分。做成一件事后,我們會知道這條路行得通,然后我們會再次這么做,而且下一次我們可能會做的更棒。

失敗不是成功的先決條件。哈佛商學院的研究表明,成功企業家再創輝煌的可能性比常人大得多,為34%。初次創業失敗再次繼續創業的成功率與初次創業者一樣,只有23%。

逗留在過去的失敗中是無法進化的,進化是建立在成功的基礎之上。

2、沒時間不是借口

人們最常用的借口就是“時間不夠”,非常想要開一家公司、學習一種樂器、寫一篇文章等等,就是沒有時間去做。

但是只要善加利用,時間總是有的。無需辭職去做什么,把看電視或玩魔獸的時間騰出來完成我們的創意就可以了,比如把晚上10點上床改成11點上床。

一旦這樣做了,我們就會明白自己的激情和興趣到底是真心實意,還是三分鐘熱度。萬一不成,我們照樣回去每天上班或上學就好了。不必承擔任何風險,只有一點時間的損失罷了。

當我們對某件事擁有極強烈的愿望時,我們就能擠出時間來。事實上,大部分人的渴望并不那么強烈,只是用時間來當借口進行自我保護。

3、不要過早關注細節

建筑師們從來不會過早去操心浴室要鋪什么瓷磚,廚房要安什么牌子的洗碗機,這都是平面圖確定了以后才需要考慮的事。

我們也應該用這樣的方式來處理想法。細節會導致差異,但過早糾結細節則會引來異議、多如牛毛的會議以及延期。

我們會迷失在不重要的環節中,浪費時間去做一些遲早要變的決定。因此,請忽略細節,至少是在一段時間內。先把基礎打牢,再去操心其他的事情。

比如在產品立項會議上,我們只需要先把想法通過粗步的線框圖描述給大家即可,而不需要直接做高保真的原型。

我們只有在真正開始之后,才能認清哪些細節才是最重要的。到時才能看清哪些方面需要多花些時間。缺什么補什么,不要操之過急。

4、音節就在我們的指尖流淌

好的吉他手就算給人家倒騰一堆二手的劣質裝備,人家一彈奏,仍然是大師的水準與風格。好的裝備確實能給我們帶來一些幫助,但事實上演奏水平依然是由我們自己的手指決定的。

我們總是熱衷于工具,而不關注工具要去做的事情。比如業余攝影師總為使用膠片相機還是數碼相機而爭論不休,卻沒人關注拍出絕妙的照片的決定因素是什么。初級產品經理總在糾結使用Axure畫原型不如sketch好,卻不花更多的時間去思考自身產品糾結要解決什么問題。

我們把裝備當做取勝的法寶,我們把裝備當成自己不愿意開始的阻礙,卻不愿意花時間去練習。我們總想要尋找捷徑,然而最好的工具不是用在起步階段的。

就用我們現在手頭有的或者能負擔的起的,然后開始做吧。工具不重要,就用現有的工具也可以做的一樣棒,音樂就在我們的指尖流淌。

5、打岔是效率的敵人

如果我們總是為了工作而熬夜或者犧牲周末的時光,其實并不是我們有很多工作要做,而是因為我們工作的狀態不佳。而工作狀態不佳就是由打岔引起的。

打岔時間把我們的工作日切割成一段一段的。45分鐘后我們有一個電話,15分鐘后得去吃午飯,30分鐘后有一個緊急會議,不知不覺就到了下午5點。在這種不斷開始、暫停、開始、暫停的狀態下,我們根本沒法做正事。

長時間單獨的工作能讓我們達到最高效率,不用為了不同的任務而切換思維。我們可以在工作中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定下規矩,比如上午10點到12點是自己獨立時段,關閉即時聊天工具、暫停耳機音樂、掛掉電話、叫停會議。

當與別人需要合作時,采用被動交流工具,用電子郵件來回復交流。生活被各種干擾包圍著,只有我們自己才能發起反擊。

6、不要逞英雄

如果我們覺得一項任務可以在兩小時內完成,可是4小時過去了,我們才完成了其中的四分之一。這時我們本能的想法是:“我絕不能放棄,我已經在這方面花了4小時了!”

但有時候這種過度的努力會使我們超負荷運轉,讓我們陷入一種煩躁的情緒中,造成自己一天一事無成。很多時候,知難而退比逞英雄更加實在。

對于耗時嚴重超過我們預期或者思維已經停滯的任務,我們該停下來思考一下是否值得繼續去做,而不是閉門造車,一條筋蠻干下去。

我們可以讓身邊的人看一下問題,也許它們給不了具體的幫助,但至少能迅速給出他們的意見。有時候答案就在眼前,只是我們身在其中看不見而已。

最明顯的解決方案有可能就是適時退出。我們容易自然而然的把放棄和失敗聯系起來,但有時我們必須這么做。對于已經不值得的事情,那就趕緊走開。等到自己有新的思路時,再介入繼續也不遲。

要謹記失去的時間是已經難以收回的成本,最糟糕的事情莫過于繼續浪費時間。

7、該睡覺時就睡覺

廢寢忘食并不是什么好主意,熬夜能給我們擠出不少時間,但是之后會付出沉重的代價,我們的創造力、士氣、心態都將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長期熬夜會讓我們在困倦的時候,很容易執著于眼前錯誤的方案,不愿意重新思考新的途徑。缺乏睡眠的我們往往難以有創意,有的人工作效率十倍于常人,秘訣不在于付出了10倍的努力,而是能發揮創意找到成功的解決方案。

長期熬夜讓我們大腦處于半休眠的狀態,偏愛那些不費力的工作,失去迎戰困難的動力,更容易讓我們失去耐心和寬容,與他人發生爭吵。

很多人會到處吹噓不管他們多么疲憊,照樣能工作。千萬別被他們蠱惑,現實會狠狠地踹他們一腳。

工作日的中午我一般會保持15-30分鐘的午休,切實給我的工作帶來了更好的效率與創意。

8、預估的都是垃圾

我們都是蹩腳的估算師,我們自以為能預測一項任務很久,但實際上我們一無所知。正如《黑天鵝》一書表達的觀點,未來是無法預測的,因為有太多的偶然突變因素存在。

所以工作中提前幾周、幾個月甚至幾年就去預測未來,簡直就在說夢話。我們把一切都按成最佳方案去進行,往往意識不到現實中難免有突發事件會耽擱進度。

解決方案是把大項目分割成小任務,越小的任務越容易估計。我們可能還會犯錯,但錯的不會像大項目那樣離譜。我們需要做的是把問題拆成小小的片段,比如把一個長達12周的項目可以重整成12個耗時一周的小項目,然后一步步去努力完成。

以此工作量雖沒有變,但是看到任務清單一個個被勾掉的時候我們會更具滿足感、動力以及成就感,而不是一直絕望沮喪的盯著一個不變的大項目。

總結

成功的人并不是一定比別人更有才智和更幸運。他們只是在不斷的嘗試、不斷的失敗,直到成功。

成功的人總是用笨辦法解決問題,而失敗的人一直在尋找解決辦法的捷徑,遲遲不開始行動。

之前在《僅需10個習慣,讓你變得與從前不同》的文章里,收到了一些讀者負面的留言。很多人還沒嘗試就斷定這些方法只適合學生,工作的人根本沒有時間完成任務。自己沒有很好的裝備設施去學英語或健身鍛煉,比如缺kindle或者附近沒有可以跑步的場地。羅列的清單不得完成,嘗試了1天發現根本行不通等等。

就像書中說的只是我們想改變自己想提高工作效率的強烈程度還遠遠不夠而已,所以拿沒有時間、沒有工具去搪塞自己去欺騙自己。當我們對改變像對呼吸一樣渴望的時候,我們一定可以做到。

有的時候我們要做的僅僅是開始行動,而不是被過多的細節所干擾而畏手畏腳。當我們行動后,可以再根據自身情況不斷去調整改善,努力將項目羅列成更小的可執行的小目標,想辦法減少被“打岔的時間”等等解決方法。

辦法總是有的,只是我們愿不愿去做而已。

#專欄作家#

Link,微信公眾號:aboutlink,一只新美大產品汪,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簡書簽約作者。專注分享優質書籍,職場與生活,IT業態觀察,更分享產品汪從0到1折騰產品的經驗與方法。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1.標題的吸引力遠大于文章內容本身。
    2.觀點正確,但是過于理想,浮于表面。
    總結:內容是平常的日記總結。title文不對題典型標題黨

    來自天津 回復
  2. ?? ?? ?? ?? ?? ?? ??

    來自上海 回復
  3. 1超級不認同。引用的那2個數據意義也很懷疑。
    對于此文的標題的興趣遠遠大于了內容。
    以上是個人不成熟的觀點。

    來自浙江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