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心理小知識(1):你有沒有被“隱形操控”

0 評論 1529 瀏覽 4 收藏 16 分鐘

本篇文章著重介紹職場中的“隱形控制”,不是在教大家怎么去控制別人,只是想讓大家了解這樣的現實,并有意識的保護自己。

自測:先看看以下情況是否出現在您的日常工作生活中

  1. 工作中,只要你站起來就會有人說幫他倒杯水/拿下快遞
  2. 開會的時如果沒有特殊安排,總是被挑選來做會議記錄
  3. 工作中如果遇到需要當面溝通的事情,都是你被叫到當事人面前,而不是他走來找你
  4. 在你與別人進行溝通的時候會有人根本不顧你們話題有沒有結束先插進來問你其他問題
  5. 會有人要求你按照其他格式對沒有分享必要的文檔或資料進行書寫,并且解釋說這種方式效率會更好
  6. 開會的或者溝通的時候,某個問題你并沒聽清,或者不太理解,你并不會打斷對方,會選擇事后再問,或者忘記這個事
  7. 組織會議或者其他需要集體參與的活動時,很難迅速選定時間,因為很容易同事被我現在在忙等理由打亂計劃
  8. ……

如果以上事件出現在你的工作中的頻率較高,那你很大可能已經被身邊同事定義為“職場老好人”適當的同理心和與人方便的習慣是人際交往中的潤滑劑,但是如果你被當作“老好人”,那麻煩就該接踵而至,尤其是在職場。

你會被安排更多的臟活累活;制定規(guī)則或安排任務總是很難被執(zhí)行,或者需要你動用個人關系來求人幫忙;涉及利益相關的時候很容易被動接受分配等等等等。此外,工作中一直是這種老好人的姿態(tài),很難晉升管理崗。

但,大部分人都不是自己想做老好人,而是被身邊強勢的人“隱形控制”了。

隱形控制:區(qū)別于直接使用身體的虐待、冷暴力、嚴厲要求、苛刻規(guī)定等強制方案,而是用你察覺不到的方式,被冠以“愛”、“在乎”、“保護”等字眼,影響著你卻渾然不知。這種現象存在著普遍性,無論你情商高低,都難免掉入這樣尷尬環(huán)境,卻又只能硬著頭皮與對方共事,并最終成為對方升職過程中的墊腳石。

1. 為什么你會被別人“隱形控制”

嬰兒時期的我們,天生就是強勢的。你出生后的第一個自主動作,就是抗議你所受到的待遇!有什么不喜歡的事情,你馬上就會表達出來,而且你還很固執(zhí)。你又鬧又吵,想讓別人知道你不高興,直到他們采取措施你才罷手。一旦你會爬了,無論什么時候,只要你想,你就會堅持不懈、強勢地去干想干的事情。若是你對東西好奇,你就會進進出出、爬上爬下地查看。

除非嬰兒有生理缺陷或正在睡覺,否則他們總是不讓周圍的人安生。正因如此,人們才發(fā)明了嬰兒床、圍欄、圍脖這些東西和保姆這種職業(yè),好讓父母不用總是追著寶寶到處跑,可以自由地去干點兒別的事。

——曼紐爾·J·史密斯《強勢》

生物本能決定了人類都是生而想要控制他人的,只不過后天家庭社會環(huán)境、道德文化等因素的影響,造就了不同的人不同的行為方式。有些人一生飛揚跋扈不在意其他人感受,有些人卻謙遜隨和很有親和力。雖然不同的個性和行為方式在心理學的角度上并沒有優(yōu)劣,但人類社會道德層面卻給每一個社會人建造了一個方框,你必須長成符合方框形狀的人才能被這個世界接受。

轉折點就在你從嬰兒成長到能感受焦慮,無知和內疚等情緒之后的那段時間。這些情緒都是最基礎的消極情緒,生物都有趨利避害的特征,避免這些不良心理感受就是影響我們行為和個性的一個主要動機。

如果在這段時間,你的父母更多的使用以下這些套路來控制你,那你成年之后可能會更容易被別人“隱形控制”,即:不使用暴力或者直接生理上的控制,而是激發(fā)你的內疚感,在你做了某件不合他們規(guī)范的事情之后指責你,會給你各種負面評價,“壞,不聽話,討人厭,難看,糟糕”等,或者表現出強烈的失望和對他們自己的自責。

當你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你可能并不能真正明白這些詞的含義,但你卻切實的能感受到緊張不安,害怕,內疚。其實父母這么做只是為了規(guī)范你的行為,控制你幼稚的強勢感,使你能夠被這個社會接納,避免一些未知的傷害和敵意;或者只是因為他們的父母在小時候就是這么對他們的,現在就是一個傳統(tǒng)的延續(xù)。

同樣的方式在我們上學之后也是普遍遇見,這樣的條件反射訓練給人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如果童年時期開始你和你的原生家庭就是這樣一種相處模式,那么成年之后大概率就會變成我們常說的“討好型人格”的人。你的行為模式已經被定型為:想要避免焦慮,就要維持人際和諧,就必須獲得周圍人的認可;你越害怕這種焦慮感,就越在意別人對你的看法,就從行為上去迎合他們,生怕被指責,被疏遠。

2. 常見的控制方式有哪些

黃教主的控制欲盡人皆知,所以他并不是一個高端的“隱形控制者”。前邊我提到社會生活中的道德規(guī)范,大部分的規(guī)范是我們都知道的表象,實際在社會中還有很多潛在表象之后的亞文化,又各有各的一套規(guī)則。

當你真正體驗到這種亞文化之后,你就明白人類社會總體來說還是弱肉強食的世界,弱勢的人會越來越弱,強勢的人會聚集更多財富和權利。但是亞文化又必須依附主流文化,這就造成了,實際生活中,黃教主這樣直接的人畢竟在少數,想要控制他人的人并不少。像最開始我列出來的自測題,其中就有很多都是“隱形控制”的常用技巧。

親密關系中“隱形控制”常見方式有以下幾種:

孤立與隔離:這類控制者,一方面讓你慢慢和外界脫離,一方面讓你堅信只有他對你好。慢慢的,你朋友圈會遠離你,讓你陷入一種孤立,你也慢慢相信,他這樣做正是愛你的表現,也只有他那么在乎你。

道德威脅:用背叛、破壞關系的標簽來控制,是這類控制者常用手段,利用了你對幸福、對忠誠的向往,也利用了背叛后的內疚心理。

過度依賴:過度依賴很容易激發(fā)你同情心和保護欲,他們會經常生病、膽小、不能拿主意,一刻都不能離開你,你就是他的全部,這時,你價值感很容易被激發(fā),往往義不容辭承擔起“強者”角色,事實上,你已被對方控制了。

自我傷害:時間只會流走,不變的是這種反復“自我傷害”式的控制,這種控制恰恰利用了你的“拯救情結”。

假性親密:被控制者會有距離感,甚至越在一起,內心越孤獨,但又沒任何理由不喜歡,還會擔心是自己問題,若是分手或離婚,會覺得自己是個“背叛者”,也無法面對家人。

過度犧牲和付出:這類控制者采用的方式是“一切都是為你好,若不因為你,他就不那么辛苦了“,似乎他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更好,他們把你的利益放在自己利益之上,甚至會舍棄本屬于自己的東西。

——冰千里《如何識別和擺脫“隱形控制”》

以上內容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隱形控制”技巧,后期我會針對這些內容單獨寫一篇文章,現在我著重介紹職場中最常見的一種方式:登門檻效應的運用。

登門檻效應(Foot In The Door Effect)又稱得寸進尺效應,是指一個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為了避免認知上的不協(xié)調,或想給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這種現象,猶如登門坎時要一級臺階一級臺階地登,這樣能更容易更順利地登上高處。

——百度百科

登門檻的核心就是要先找到合理的切入點,例如我前邊提到的倒水和幫忙拿東西,都是很常見的切入點,偶爾可能是剛好不方便,但是如果長此以往,那你就要警覺起來。(關于登門檻效應如何在產品設計中應用,可以會看我之前的文章《心理小知識以及在產品中的運用(3)——登門檻與拆屋效應》)在我短暫的7年職場生涯中,還真遇到過一個此中高手。

此女入職之后,最開始就是對同級別同事各種請幫忙,最開始還找借口說不方便什么的,后期直接說自己就是個懶人,不想動,說你就順手幫個忙唄。結果就是,給她幫忙的同事,后期開始幫她做執(zhí)行的工作了,不清楚情況的人還以為她是負責人,實際上他們是平級也只是幫忙而已。好在后來那位同事也發(fā)現了不對,并在我的鼓勵下學會了如果破解這些控制。

3. 簡單方法讓你不再輕易被控制

在要學習具體的反“隱形控制”技巧之前,你需要先接受一種觀念:你有權堅持自己的行為、想法和情感,并對產生的一切后果負責。你有權做自己的最終評判者:這句話看起來簡單,聽上去很像常識。

然而,它也是一種權利——每個人都可以充分掌控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為。可我們越是習慣被人操控,越是不強勢,越有可能不把它當成自己的一種權利,而將其拋棄。

本文不再講一些大道理,直接整理幾個簡單有效可以執(zhí)行的方法,萬一自己處于被控制的處境之下,可以找出來直接用一下。

(1)“我是一張壞唱片”法:很簡單,壞唱片就是會卡帶的唱片,不斷重復簡單的文字,不做任何解釋。比如面對理發(fā)辦卡這種情況,你不用解釋說你沒錢,說你想看看,你只需要回復“不用謝謝”,如果他繼續(xù)推銷那就多說幾次“不用謝謝”。根本不用去糾結自己的理由合不合適,掉不掉面子,直接只給出最終結果就好。

(2)可行折中法:在某些情況下,采取強勢的態(tài)度并不現實。假如你根本無法掌控事態(tài)的發(fā)展,用系統(tǒng)性方法來堅持自身的權利,就很不明智,甚至還可能帶來危險。必須限制你自己的行為、不能過分強勢。所以在充分表達自己的態(tài)度之后,可以找到一個可行的折中方案來解決問題,注意前提是充分表達自己的態(tài)度。

(3)自我表露法:強勢地披露自己的情況——你的想法、感受,以及對他人自由信息的回應——能夠使社交談話變成一種雙向交流。如果不自我表露,那么,交談就會變得做作,會給人留下這樣的印象:你在扮演一個訊問者或檢察官的角色,你只想窺探他人的生活,而不愿與他人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告訴別人你看待事物的態(tài)度,你有權利去評價別的事物,只要是合情合理而又不過分刻薄。

(4)迷惑法:這個方法很有意思,我覺得以后我可以單獨寫篇文章著重介紹。簡單的說法就是,在自己受到無端的批評時,運用承認事實、原則上同意或承認可能性等方法,同意所受的任何批評,不抵抗,不給對方以堅硬的、心理上的攻擊性外殼,不給批評和指責提供借力的地方。這樣做的目的,并不是讓你打心里接受自己犯錯這個評價,而是戰(zhàn)略上藐視對方,就是俗話說的自黑者沒辦法被黑。

以上是本文展示的幾個簡單方法,都是用在自己被別人“隱形控制”之時。第一個最好用,我就是靠這個辦法成功在健身房做到沒有教練來騷擾我了。哈哈哈,可能他們都會說我是個傻子,但是又怎么樣,我的確不需要再浪費錢來買課了。其他的方法還有:自由信息法,否定決斷發(fā)和否定詢問法。以后我會找機會跟大家做分享的。

 

作者:許士通,微信公眾號:野狗王的士高(ID:mrentropee) ,前搜狐暢游產品經理,目前從事大健康領域產品工作。研究生學習心理學,針對產品中的心理問題有些許思考。歡迎加我討論~

本文由 @許卡通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于CC0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