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頭腦風暴更有效率,你需要注意這幾點
本文結合實際案例,從頭腦風暴的好處出發,按照開一場頭腦風暴的會議的時間線,介紹了過程中需要注意的關鍵點和問題,與大家分享。
頭腦風暴,常見于互聯網公司的一種會議模式,其特點是:耗時長、效率低、令人厭煩、沒有結果……
當然,以上是很多小公司或者相對不靠譜的團隊常見的狀態,但是頭腦風暴本身是一種非常好的形式。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和不擅長的,另外,沒有任何一個人敢說自己的思維縝密度能夠比十個人加起來更強。
更不用說在一些”破圈”或者需要進行業務開拓的場景,這些場景里,往往需要想象力的迸發,而一個人思考常常會被束縛。
因此,在這些場景里,頭腦風暴就會成為一種很好的集合眾人之力的形式,但怎么做好頭腦風暴,是非常需要方法支撐的,否則就會出現文章開頭的幾種局面。
那我會按照開一場頭腦風暴的會議的時間線,附帶一個頭腦風暴的實例,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是怎么召開一場頭腦風暴會議的。
一、事前
首先,頭腦風暴是個會議。
在很多公司,所有的會議都可以臨時召開,事實上不是這樣的。
在任何會前,我都主張優先做好會議邀約和信息的提前同步,針對頭腦風暴會議尤甚。
因此,在頭腦風暴之前,我們要做好這場會議的安排,這非常有利于我們后面的會議推進。
1. 時間
我非常不建議召開臨時的頭腦風暴會議,包括產品評審、培訓甚至是戰略規劃會議這樣的會議,也是如此。這樣類型的會議,內容較多,且需要大家共同參與,因此需要大量的調用所有參會人的注意力,來保證會議高效率進行。
因此一定要提前做好邀約,最好是提前1-2天進行邀約,讓大家把時間空出來,保證這段時間能夠全情投入。
可能有些人會說,頭腦風暴本身就是需要馬上得到一個結論,他怎么能是安排出來的呢,那就慢了。
那我就想問了,你的項目計劃呢?很多問題其實不是頭腦風暴本身沒有效果,而是你的無計劃導致的混亂使得最后產生不了結果。
2. 參會人
在頭腦風暴的會議里,參會人的選擇也非常重要。
通常針對一件事情,我們劃分一級干系人、二級干系人和三級干系人。
一級干系人指的是這件事情的需求方,也就是核心干系人,這件事情的成功與否和他們有必然的關系;
二級干系人指的是這件事情的資源方,也就是幫助我們實現這件事情的人,他們需要知道為什么要做這件事情,需要付出什么;
三級干系人指的是這件事情受影響的群體,例如使用方,或者受益方;
通常我會建議只邀請一級干系人和二級干系人參加頭腦風暴會議,另外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參加,非常需要規避的一種人就是領導。
也不是說領導不能參會,而是在頭腦風暴中需要規避“領導意見”,只有平權才能夠充分激發大家的想象力。因此,如果不能夠控制自己“王霸之氣”的領導,最好還是不要邀請。
3. 議題和材料
另外就是在開會的頭一天,或者提前最少2個小時,我們要發出會議的相關材料,并落實到人,保證大家都有接收到并且充分閱讀了材料。
只有前置的思考,才能保證大家都能夠給會議提供充足的養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有急智的,而想的慢并不代表想的沒有價值。
舉個例子:
還是講上次說的動態公交的例子,也是最簡單的一種頭腦風暴。當時已經確定要做項目了,但是我們需要起一個好名字來注冊商標,但是大家沒辦法達成一致,也沒有什么特別好的想法,因此決定通過頭腦風暴來完成這件事情。
于是,我提前兩天通知了需要參會的同學,并且拒絕了董事長和CEO參會的意愿,邀請的都是項目組的核心成員,包括開發和測試,以及非項目組成員的一些運營同學和部分客服同學。
在通知他們之后,我拉了個小群,在群內同步了整個項目的背景資料,包括市場分析、目標人群、項目規劃等。因為我們的會議約的是下午的時間,因此在當天中午,我還CUE了參會的每個人,保證他們都有提前看過材料,不至于開會的時候兩眼一抹黑。
二、事中
頭腦風暴會議開始了,我的建議是,作為會議組織者,不要參與到頭腦風暴本身——你要保持足夠的清醒來控制場面,以保證我們的頭腦風暴會議能夠按照預定的軌道往下進行。
1. 全情參與
本身頭腦風暴是一件特別消耗腦細胞的事情,需要深度參與和思考,因此我建議主持人可以要求大家把手機都放到公共的區域,保證每個人都不會分神。
另外,在會議前就明確,每個人都需要提出自己的想法,但不設置上限,來保證有足夠的創意被提出。
當然,全情參與也不代表想法有限的人需要被苛責,這個度就需要自己把握了。
在我們的名字頭腦風暴會議中,所有人的手機都被放到了會議室的手機盒中,并且會前就告知了每個人都要發言,不設懲罰——相信你邀請的人都有足夠的自覺性,懲罰會影響會議的氣氛,尤其容易限制想象力的發揮。
2. 明確標準
頭腦風暴想要得到一個有效的結果,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針對評判標準的討論,如果沒有標準,最后大家其實很難達成一致,會議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我們在針對目標抒發了很多想法后,要確保這些想法都能被記錄下來,然后就需要進行下一步——對標準的頭腦風暴。
在我們的會議中,我再次簡單介紹項目背景后,大家大概列出來二十多個名字,然后我們開始頭腦風暴,作為一個動態公交,什么樣的名字才是一個好名字呢?
當時同樣列出來了十幾個維度,我們針對每個維度進行投票和統計,最后選擇出了最核心的5個要素:易讀、好記、溫暖、和公交相關、品質感。
3. 達成一致
在確定了這些要素后,我們制作了一個表格,把所有的候選名字按照這5個維度,進行了1-5分的打分,打分由全員表決,取平均數,設置2分以下為一票否決,即只要有一項的平均分不足2分,立即啟用。
最后得分最高的結果,即是大家針對起名字的頭腦風暴會議達成一致的結果。
三、事后
到了上面達成一致后,其實這次頭腦風暴會議就結束了,但是會議結束并不代表這件事情完成了,作為會議組織者,一定要讓每個參會人都覺得自己參加的會議是有價值的,即給予足夠的反饋——哪怕是負反饋。
針對產品類的頭腦風暴會議,最后達成一致的結果應該是一個產品方向,在會議結束后,應當馬上啟動產品設計,并根據產品定位和產品形態,輸出基本的信息結構和功能結構,然后再次召集頭腦風暴會議中的核心成員,向他們同步結果和下一部動作。
而針對我們的起名字會議,很不幸運,排名第一的名字已經被注冊了,好在我們拿了前三的名字都去嘗試,排行第三的名字是可以注冊的——這是個差強人意的結果,好在這是個科學導向的結果,沒有人對此提出異議,因為一切都是按照邏輯和流程進行的。
以上就是我針對頭腦風暴會議的一些心得啦,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讓你們的下一次頭腦風暴,不再是一個4、5小時昏昏沉沉,記錄一大堆會議紀要卻沒有結果的會議。
本文由 @Panay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好文!
謝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