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里,你該如何精準表達自己的觀點?

3 評論 4153 瀏覽 16 收藏 7 分鐘

現在社會大家都關注“表達自我”,卻忽略“別人為何要聽”。想讓表達自我真的有效,首先是放下“自我”,去了解對方的立場、背景,進行語言和結構的組織,才能真正地輸出自己的觀點。

  • 開會討論,很容易變成用情緒在溝通(撕x),最后比賽誰聲音大,誰就贏,扁桃體隨時都要發言(炎)。
  • 給同事/下屬安排工作,要求已經寫得詳細,但對方始終Get不到要點,要么丟三落四,胸口那口老血隨時噴薄而出。
  • 跟朋友聊天,說完一通,發現對面的人都在刷手機,禮貌點的還會隨意點點頭,此時除了無盡的孤獨還有難耐的寂寞。
  • ……

因為“溝通不順”帶來的身心不暢,不是因為“別人不愿意理解你”,而是要可考慮“自己是否表達準確”。

這次分享的思維圖,主要探討的是,如何提高“表達精準性”,減少撕X帶來的情緒病,或者是覺得無人理解的焦慮。

思維圖

1. 看高清圖、在線即時編輯內容→點擊這里

2. 建議用電腦端查看、編輯。

接下來會對圖中的框架輔以文字進行解釋,能更好地理解思維圖的結構邏輯。

第一,什么樣的表達,才算精準呢?

  1. 不啰嗦:首先,聽眾要認可,或對解決他關心的問題有用,其次,不是反反復復都在說一個事。
  2. 易理解:簡單來說,你從聽眾的角度,使用他們經歷過的場景語言來表述。
  3. 有說服力,即沒有邏輯漏洞,不會被輕易反駁。(邏輯推理的思維圖見文末推薦)。

要實現這三個目標,可以結合心理學的若干認知理論進行探討,會先簡單舉例描述,方便大家結合思維圖快速了解。

  1. 可預知性:用【路標】提前告知聽眾如何理解信息,例如說明某次品牌活動的價值,提前說明從哪些角度,從而引導聽眾的思考方向。
  2. 抽象階梯:高維信息空泛,例如理論知識;低維信息具體,例如執行方法;中維信息介于兩者,例如自己的觀點。如果表述長時間停留在某個層級,就變成喋喋不休。
  3. 知識的詛咒:你以為別人都知道你在說什么,其實別人不知道。例如最常見領導分配工作

(ps:后續會分享這些心理、行為認知相關的思維圖。不僅可以應用在表達上,在營銷策劃、品牌規劃都是通用的?。?/p>

第二,如何做到精準表達

首先,主題先行,即先講出你的核心觀點

1. 先用引言“取得聽眾認可”。

往往討論會變成撕x,就是我們習慣直接講觀點,對方會誤會是直接對抗,接下來,你多說一句他都認為“啰嗦”。因此,要先從對方的觀點找到共同點,表達出大家是在共識上不斷優化。其實事物的兩面性是不斷變化的,是不會存在絕對性的對與錯,互相融合才有可能創新。

2. 講觀點要務實,切忌“拋書包”或者執迷于細節。即上面提及的“抽象階梯”。對于一開口就是“xxx大師講過”,“xxx理論你聽過嗎,它代表……”,相信會上的沒有幾個人不會在心里翻白眼。

其次,理由佐證,用結構代替線性思維

1. 如果你憋了一肚子的理論,這個時候就可以盡情地分享來佐證論點,但必須注意適當的講解,避免“知識的詛咒”,例如對著一個開發同事,你一直說品牌營銷理論是xxx,說服力基本為負——不僅沒用還會被嫌啰嗦。

2.表達要注意結構化,而不是想到什么就說什么。第一,要讓聽眾“可預知”,太跳躍性的思維會導致混亂,例如大家在聊榴蓮好不好吃,就不要突然提榴蓮怎么跪;第二,內容避免線性化,金字塔和圖中三種方式都是簡潔有效的方法。

最后,執行方案要有一定可行性

正如前面提及的“抽象階梯”,觀點和論證都是中高維度的信息,停留太久會讓聽眾覺得不可行而厭煩,變成是無效的表達。這也是為什么經常開會討論時,總有些人侃侃而談,從古談今,你卻只想讓他趕緊閉嘴。

總的來說,現在社會大家都關注“表達自我”,卻忽略“別人為何要聽”。想讓表達自我真的有效,首先是放下“自我”,去了解對方的立場、背景,進行語言和結構的組織,才能真正地輸出自己的觀點。

 

本文由 @菜頭粿子園?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溝通的前提是找對人,和組織好需要知悉的人更關鍵;
    用他們的話說和他們利益/kpi相關的事,哦哦對還有一條,別以為他們一遍能聽明白 :mrgreen:

    來自北京 回復
    1. 哈哈,非常贊同你的這個說法!

      來自廣東 回復
    2. 比心~尤其是涉及到了跨部門的協作和溝通上,即使你有owner意識,別人也不一定能有
      但咱還是得把事做成,這才是最難的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