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好頭腦風暴會議的10條黃金法則

0 評論 9983 瀏覽 42 收藏 22 分鐘

做我們這行的,相信每天都逃脫不了的一個經歷是:開會。而開會的類型,最常見的莫過于召集大家一起頭腦風暴,討論某個項目的策略方向、創(chuàng)意玩法等等。所以,我們來聊一個非常實際的話題:如何開好頭腦風暴會議?

一個好的頭腦風暴會議,直接決定了最后的產出作品的質量高低與否,也間接決定了項目的成敗。

接下來,我將結合自身實踐經驗,分享開好頭腦風暴會議的10條黃金法則。整體按照“會前-會中-會后”的順序來寫。

Part1:會前

1. 需求研讀,比一上來就頭腦風暴更重要

導演在正式拍一部戲前,通常會組織劇本研讀會,讓大家更了解劇本,然后可以互相交流對里面劇情、角色的想法,這樣進入開拍的時候就會省事很多。類似的道理,業(yè)務團隊不應該剛跟團隊講完brief的當下,就開始頭腦風暴。

在這之前,最重要的組織這次參與會議的核心成員,大家坐下來一起對課題需求進行研讀。因為之前基本上都是業(yè)務人員在跟客戶溝通,看問題的角度可能沒有那么全面和深入。你的策劃、創(chuàng)意團隊聽了brief介紹后,可能有新的疑問,甚至討論思考后覺得客戶brief的方向本身是有問題的。

記得有一次,我們比稿一個新型態(tài)生活服務類客戶,brief的需求是要做獲客,需要大規(guī)模投放一些DSP廣告,吸引用戶去小程序下單買他們的服務。這個客戶大概看了很多類似“增長黑客”之類的書,認為品牌就應該做效果投放來建立自己的流量池,再利用裂變機制迅速獲得新客,而不再需要像以往那樣用大量費用去做品牌營銷。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對吧?

但是回來跟團隊溝通brief后,我們發(fā)現(xiàn)有一個問題:這個品牌,不僅沒有人知道,而且這種新形態(tài)生活服務本身也是一個新的領域,用戶心智里并沒有這個認知。

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只是投放一些一閃即過的DSP,會有人知道是什么嗎?會有人點嗎?即使點了人家會下單嗎?

一系列問題后,我們覺得這個客戶當下brief是有問題的:應該先去建立品牌/產品的認知,再去做效果投放。用現(xiàn)在比較流行的一個比喻來說,就是先得把魚弄到品牌池塘里來,后續(xù)才會有源源不斷的魚釣上來(效果投放)。

后來,我們把這個想法跟客戶溝通后,他們也認同了,自然brief也變成另外的樣子了。

先別急著開頭腦風暴會議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可以讓大家消化一下brief,回去查查資料,回想一下腦子里有沒有跟這個brief搭得上邊的東西,這樣下次真正開會討論的時候,大家才可以都帶著想法來,這才是頭腦風暴最大的意義。

2. 沒有召集到這幾類人,先不要急著開會

頭腦風暴會議,最害怕出現(xiàn)兩種狀況:會議室里連空氣都突然安靜和大家互相殘殺對方的想法。無論是哪種狀況,都會讓這次會議陷入難產境地。所以,頭腦風暴前,最好要召集這兩類人參與:一類是思維發(fā)散的人;另一類是善于做決策的人。

思維發(fā)散的人在一起可以產生化學反應,就像說相聲捧哏一樣,他說了一個點子可以激發(fā)另外一個人的新想法,這時候想法就會像大爆炸一樣源源不斷。

這時候,就需要善于做決策的人加入了,因為想法太擴散有時候也不是一件好事,想著想著可能就偏離了原來的brief。這就很考驗決策者的決斷力了,他需要從中選出一個或者幾個有機組合在一起,最終拍板形成一個完整的想法,好讓團隊進入比稿的下一步。

這個決策者也不能太一言堂,比如團隊里有些古靈精怪的年輕人的一個想法說不定就很不錯,這就要求決策者不僅在團隊里有威信,也要有足夠的經驗和多維吸收能力。

如果一個頭腦風暴會議,召集不到這兩類人,寧可擇期再會,不然也是浪費時間。

3. 開會的場所和時間段的選擇也很重要

開頭腦風暴會議,說白了,其實就是找一群人關在一個地方里,大家各自拋出想法。所以,開會的這個場所和時間段選擇也很重要。

場所,最好是選一間有窗戶通透的會議室,空氣流通可以有助于大腦保持活躍狀態(tài)。試想一下,如果7-8個人被關在一間沒有窗戶,大門也關著的會議室,過不了半小時,大家應該都要大腦缺氧了,特別是最近疫情關系,還要戴著口罩。

選擇的這個會議室除了要有通風特性之外,一定還要有可以寫字的地方,比如白板、或者大張的白紙。對了,還需要事先檢查一下白板筆有沒有墨水,免得高漲的氣氛被澆冷水。至于為什么會議室要有可以寫字的這些道具,后面會詳細講到。

另外,開頭腦風暴的時間段選擇也很重要。最好選擇大家都比較清醒的時候,比如上午10點到12點,或者下午4點-6點。切勿選擇比如下午一兩點鐘這樣的時間,那時候剛吃完飯大腦充血,不利于大腦活躍思考。

Part2:會中

4. 主持人要善于消除會議中的不安全感

開頭腦風暴會議的過程,鼓勵與會者發(fā)表不同意見是主持人的首要任務,至于人們?yōu)槭裁床辉敢饣蛘卟桓野l(fā)表不同意見,可能是因為:

  • 他們擔心表達意見的同時,就是被老板或者同評估能力的關鍵時刻,于是沉默是金,不說話就不會犯錯;
  • 他們害怕表達意見之后,一旦被采納就要獨自去面對執(zhí)行上的困難,因此建議者往往不但沒被獎勵,反而獲得了“懲罰”;
  • 他們顧慮發(fā)表不同的意見,將可能引發(fā)沖突,讓氣氛尷尬,令人窘迫不安;

要消除人們在會議中的不安全感,主持人可以:

  • 經常表現(xiàn)出尊重少數人的意見的態(tài)度,在會議中形成結論之前,總是記得將少數人的主張再度檢查一次,即使最后不予采納,也要主動稱贊那些提出挑戰(zhàn)的人充當了善意忠告者的角色。
  • 在會議的過程中,不斷提倡學術討論的精神,讓人們很自然地跳出本位變成第三者,客觀地討論課題。人們只要擁有客觀的立場,就不怕面對沖突,因為那只不過是在另一個空間里進行學術討論。
  • 適時鼓勵那些一直保持沉默的與會人士,表示你在乎他們的想法,但千萬不要強迫別人發(fā)言,因為強迫的結果將使你分不清真假。

5. 沒有創(chuàng)意想法的時候,可以試試以下幾種創(chuàng)意發(fā)散思路

剛入行那一會兒,我覺得開這種創(chuàng)意頭腦風暴會議好神奇啊,大家怎么腦子里都有各種各樣的想法。后來,創(chuàng)意案例看多了發(fā)現(xiàn),其實所謂的創(chuàng)意,也是有跡可循的。換句話說,市面上我們看到的很多營銷傳播案例,背后思路都是可以分為幾種創(chuàng)意發(fā)散思路的。我琢磨了,有以下幾種,僅供大家在頭腦風暴會議沒有想法的時候可以試試看。

創(chuàng)意發(fā)散模板1:品牌官方桔梗

這是最近幾年品牌比較放飛自我的一種玩法。我能想到的好幾個類似創(chuàng)意手法的案例,比如Kindle的蓋泡面面更香,剛又看到它最近又跨界出了個床上四件套,源自網上大家覺得看Kindle容易被催眠的social梗。

還有比如VANS的王安石系列、高德地圖請李佳琦錄語音導航、芝華仕沙發(fā)搞了場時髦癱大秀、天貓國際的上班摸魚購物界面等等。這套創(chuàng)意發(fā)散模板的核心就是,先看看品牌在社交網絡有沒有可以現(xiàn)成的梗,然后品牌通過官方通過出話題貨品、或者事件來官方承接。

創(chuàng)意發(fā)散模板2:造藝術大事件

造藝術大事件,也是在市面中很多營銷傳播案例最常用的手法之一。

簡單來說,分成兩步:先為品牌做一個創(chuàng)意裝置或發(fā)起一個行為藝術,再通過媒介傳播放大創(chuàng)意的能量。

我隨便舉幾個例子,大家應該會更好理解,比如:中國銀聯(lián)的“詩歌POS機”、杰克瓊斯的“8000公里T臺秀”、餓了么聯(lián)合網易開的“喪茶”快閃店、方太的“時間超市”等等。這套創(chuàng)意模板的核心就是,想一個跟品牌有關聯(lián)的活動概念,然后放到線下借助地標建筑或者搭建裝置,來做話題影響。

創(chuàng)意發(fā)散模板3:動點技術心思

倒不是一定要去用各種AI、AR這些高科技作為主體,而是可以把技術作為一些小心思去賦能創(chuàng)意概念。比如最早奧利奧做的餅干音樂盒,就是用了點重力感應技,來支撐餅干作為唱片的想法;今年酷狗聯(lián)合中國天眼,號稱是收集來自宇宙的深處脈沖星的信號,打造了一首歌叫做《脈沖星》,類似的也有百威聯(lián)合DJ采集四座城市音源,打造電音MV;支付寶早期做的“你的臉很值錢”案例也是這種手法。

創(chuàng)意發(fā)散模板4:極端化賣點

不痛不癢去講賣點,肯定沒什么創(chuàng)意。極端化去講賣點,有時候倒是可以出一些很夸張的創(chuàng)意。

分為兩種:

  • 一種是去想有了這個賣點的產品,最夸張會到什么程度?比如京東早期為了正面懟淘寶做的一系列夸張海報,我前幾天還看到達達快遞的案例,就是夸張化去講達達快這個賣點,嫁接愛因斯坦相對論的背景:快到質量變輕、size變小……用一系列短視頻去呈現(xiàn)。
  • 另一種是反過來去極端化:沒有這個賣點的產品,世界將會怎么樣?比如歐派家居去年做的“共享爸爸”案例,用的就是這個手法,為了體現(xiàn)自己“為愛定制”的情感利益點,它翻過來想:假如家人的愛可以被共享,會怎么樣?于是就有了共享爸爸這個夸張的戲劇化創(chuàng)意。

創(chuàng)意發(fā)散模板5:跨界/聯(lián)合/錯位

這套手法,相信大家一定是最熟悉的。因為這幾年,我們看了太多太多的品牌跨界、IP聯(lián)名的營銷案例。這也導致,我們用這套手法去想創(chuàng)意的難度越來越大,因為大家看慣了,就很難出彩。需要更巧妙的傳播主題或執(zhí)行方式來增強這種創(chuàng)意手法。

上面這幾種創(chuàng)意發(fā)散思路,只是幫助你在頭腦風暴會議中沒有想法的時候,提供一些思路,但不要被局限住了。

6. 一定要有個人寫板書,讓大家聚焦當前討論思路和進度

前面我們在【會前】部分講到,開頭腦風暴會議,一定要找個可以寫板書的地方。為什么?這里就來講講。

我參與過很多原本由別人主持的頭腦風暴會議,發(fā)現(xiàn)一個很糟糕的現(xiàn)象是:大家都是坐在位置上,靠嘴上說,剛開始的大家都有想法,各說各的,但到后面大家都開始乏了,最后的結果就是,一通討論下來,好像什么也沒留下來。然后等到有人試圖打破沉寂,重新發(fā)言的時候,甚至會問出:“所以,我們現(xiàn)在討論到哪了?”似乎剛才的他不在這個討論過程中一樣。

每到這時候,我都會忍不住站起來,拿起筆開始在白板上重新梳理一遍思路,也試圖把剛才大家凌亂的想法都寫下來。這也是我自己主持頭腦風暴會議的時候,必須要從頭做到尾的環(huán)節(jié)。

為什么我覺得一定要有個人寫板書,原因有二:

  • 一是讓大家注意力聚焦。開這種頭腦風暴會議,原則上是大家都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有個不好的地方就是,容易造成各說各的,失了焦點。這時候,如果有個人能把各自的想法都寫在一個地方,大家就自然會聚焦當前進度,后面再從中篩選合適的想法。
  • 二是可以幫大家梳理思路。討論到后面,我相信大家的思維一定是越來越發(fā)散的,這樣有可能會失去原本的目標、策略。這時候,就需要有個人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把大家的想法做邏輯歸類:我們的目標是什么、現(xiàn)在的想法有哪些、這些可能跟目標有點背道而馳、那些可能跟品牌調性不太符合、所以我們還需要再想一下這個……

這樣下來,討論到最后,就會形成一張完整的思維導圖,讓大家回過頭來重新梳理整個討論的成果,哪里有問題、哪里還需要再完善。所以,應那句老話“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開頭腦風暴會議的時候,一定要有個人寫板書讓大家聚焦當前討論思路和進度。

7. 大家都實在沒有想法的時候,應當適時暫停緩解氛圍

許多研究顯示,在愉快的氣氛中,人們的學習能力與創(chuàng)造能力都會增強。因此,當大家都沒有想法,導致會議遇到阻礙無法前行的時候,應當適時暫停,讓與會者喝杯咖啡,說個笑話,起身走動走動上個洗手間,打個電話,借此放松大家的潛意識,然后再繼續(xù),這樣做往往有神奇的效果!

我分享一個自己最近的經歷,在一個下午,大家本來就昏昏沉沉,再加上由于疫情,開會都要戴著口罩,空氣一度陷入安靜的狀態(tài)。于是我提出去上個洗手間,沒想到來回也就10分鐘不到,再次回到會議室的時候,腦海中突然蹦出一個自己當時覺得有點妙的創(chuàng)意想法,于是會上分享后,大家也都覺得原來還可以這樣玩。所以,頭腦風暴會議沒有想法的時候,帶你的大腦出去兜個風吧。

8. 沒有結論的會議,是個無效的會議

大家都沒有想法,如果又碰上比如飯點或者下班的點,通常都是人心渙散的時候,往往這時候有人會跳出來說“要么我們今天先到這,下次再想想”之類的話,然后往往就很容易出現(xiàn)會議草草收場,并且沒有任何結論。等到下次再開會的時候,大家就像失憶了一樣,又要從頭開始想。

這其實犯了一個頭腦風暴會議的大忌,沒有結論的會議,是個無效的會議。這時候,作為主持人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梳理清楚當前已有的討論想法、結論、還缺的東西,最好現(xiàn)場制定下一步的行動計劃,“下次頭腦風暴會議什么時候開”、“誰在何時完成什么”以及“誰可以給誰什么樣的幫助”。講清楚了這些,如果開會時長確實超過2小時,再放大家走,就會是一個明智的決定。

Part3:會后

9. 寫好一份條理清晰、有行動力的會議記錄,發(fā)送給所有與會者

前面開會結束時候的總結,只是口頭形式。但書面形式的會議記錄,才是一個商業(yè)人士的標準動作。早期在傳統(tǒng)4A,還有明文規(guī)定,會議記錄一定要在會議結束后24小時內發(fā)出來。

千萬不要小看會議記錄的寫作,從一個小小的會議記錄可以觀察到寫作者的思維是否清楚,文筆是否簡練。好的會議記錄并非那么簡單,在你一言我一語的混亂中要有冷靜清楚的傾聽能力,要整理一個具有專業(yè)美感的會議記錄,還必須懂得如何將項目分類。井井有條,讓人一目了然。

對于像廣告公司經常開的campaign類的頭腦風暴,如果會議結束后,你能寫出一份好的會議記錄,某種程度上就相當于在寫一份策劃案了。至少我當年是這么要求自己的,在我的meeting recap中,會包括從insights推導到主題slogan,再到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創(chuàng)意執(zhí)行,導致很多planner看了我的會議記錄后,都覺得這差不多就是完整的文字版方案了。

此外,好的會議記錄還有一個最大的作用,就是指導團隊指導下一步該干什么、如何分工,以及何時提交,是具有行動力的。

10. 開下一次會議前,如果不能“原班人馬”,一定要“原班進度”

很多時候,一個項目不能只用一次頭腦風暴會議,就討論完,會約第二次、第三次來繼續(xù)。這時候,機會出現(xiàn)一個痛點:很難再湊齊“原班人馬”,因為時間協(xié)調關系,說不定上次來的創(chuàng)意總監(jiān)有別的事、策劃總監(jiān)也不能來,而他們可能會叫下屬或者別的同事來代替。

怎么辦呢?記住一個原則:如果不能“原班人馬”,一定要“原班進度”。如字面意思,一定要保證下次來參加會議的“新人”,也是知道整體背景需求以及上次討論進度的。我看過很多會議,由于參會人員變動,主持人需要在會上花大把時間跟新來的同事做信息更新。這不僅對于其他人來說,是不尊重的;對于整個頭腦風暴會議的進度,也是不利的。

上面這10條法則,也許你看的時候會覺得沒什么看不懂的。沒錯,這其實是一個需要不斷去實踐的東西,希望看完之后可以真的用到實際的工作中去嘗試。

祝:早日成為一個“開會專家”!

#專欄作家#

JS策劃人,公眾號:JS策劃人(ID:powerpluspoint),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電商營銷策劃,聚焦品效合一活動創(chuàng)意策劃。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