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離職后,我用3天拿到了產品offer!
本文作者回顧了自己的工作和求職歷程,并分享了過程中的一些所思所想,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我是一位6歲的互聯網人,4歲的產品經理。我的職業生涯,也并沒有那么順利,包括最近的離職,其實也并不在我的計劃之內。
此次離職的整個過程大致如下:周一與部門經理溝通,周二整理簡歷,周三投簡歷,周四上午初試、下午復試,周五拿到offer。整個過程持續5天,從投簡歷到拿offer歷時3天。今天是我的生日,時間過的真快,一轉眼已經“19歲”了。面試時,我還自我調侃了一下,說自己現在剛好是“當打之年”。正好值此之際,總結一下自己3天拿到offer的經驗,以及反思一下自己的職業生涯。內容如下,希望與君共勉!
一、“被迫”的離職
1. 動蕩的經歷
近一年來在這家上市公司的工作經歷,真可以用“動蕩”兩個字來形容了。
入職兩個月,直屬領導離職,我們的小團隊被重新分配到其他的團隊當中。在與新團隊接觸的三個多月時間里,我的新任領導對我愛答不理。我還以為是不歡迎我的到來,結果年底才知道,我的新任領導,也打算離職……
一年多的時間,兩個部門,三個領導。面試官對我的評價也很到位:“其實這一年多一些的工作經驗,按照這種情況的話,可能實際上有效的工作時間,也就是七八個月的樣子。”
2. 神奇的環境
給我調換的新部門,我來了以后才知道,這個部門之前是沒有產品經理崗位的,還是我們的部門經理去人力資源部,新申請了這樣的一個崗位。
當產品經理需要與一群開發人員共同參與產品設計,并且關鍵人員還是一些干了十年左右的老開發時,這種環境可想而知。
“干架”成為了日常,前段時間總結的《產品經理“干架”指南》,也是根據實際工作總結出來的。
但經歷了兩個事件,讓我徹底放棄了抵抗~
兩個事件:
- 在原型評審的時候,我們的一位老開發對著我的原型指點江山:在列表頁跳轉到詳情頁的標識上,用“查看詳情”四個字不專業,專業的人都是用一個箭頭圖標!
- 我說自己沒有接觸用戶的途徑,不了解實際的需求。然后得到的反饋是:別人做產品也沒見過用戶,并且搞清楚需求,本來就是產品經理的事!
唉,既然抗爭無果,我心想,要不然就老老實實地當一個執行層吧,完成領導安排的任務,最起碼也對得起來公司時簽訂的一紙契約。
于是我就把重心放在了產品經理專業能力的提升上面,而弱化了業務能力。這是一段“快樂”的時光,因為我在公司只需要完成領導安排的任務就可以了,我有了很充裕的時間,來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
期間,我還經常跟小伙伴調侃說:“我要是部門領導,我就把我自己這樣的員工給開除了?!?/p>
結果,還真等到了這一天,周一部門領導找我約談??傮w來說,向我傳達的觀點大概是這個意思:沒有達到部門的預期,實在是與團隊融合不來,可以考慮一下換個部門或者換個工作。
雖然我也不知道這個預期到底是什么,而且我覺得問下去也沒有什么意義。就像剛開始我來到部門的時候,專門咨詢過我們部門設計產品有沒有什么要求或標準,得到的回答是五個字:需又快又好!
部門領導那樣的話都說出口了,那我該走就走吧。雖然我是正式員工,雖然我也可以選擇不走,但是我知道,以后的升職加薪,基本上都與我無緣了~
3. 自我的反思
無疑這是一段失敗的工作經歷,對于我個人以及公司都是有損失的,并且公司付出的成本會更高?,F在回想一下,有幾個方面可以總結一下:
(1)在工作過程中,缺少了“證明”的過程。
有很多事情,到現在我仍然認為自己是對的,比如產品設計應該從能用,到好用,再到好看。然而這些內容,在我們的團隊里面,是真的沒有人能夠理解,并且有人跟我說:既然設計產品了,那就一步到位!
其實也不是我水平高,他們水平低,這只不過就是一個“信息差”的問題。我在產品經理這個崗位也摸爬滾打好幾年了,而他們一直從事的都是開發工作。
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我能夠主動一些,比如從領導手里要來一個產品獨立負責,并且用實際行動證明一下,“從能用,到好用,再到好看”和“一步到位”的利與弊?;蛟S我現在處境會大不一樣!
(2)越級匯報是永遠的雷區。
這一點到目前為止,我依然是堅信的。雖然在此次事件中,我甚至連一個辯解或者證明的機會都沒有得到~
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即使我們的直屬領導做的再不好,即使我們有很多的問題,通過直屬領導得不到解決,也堅決不要越過直屬領導,向大領導直接匯報。
如果你這樣做了,那么結果很可能就是,要么你走,要么你的直屬領導走。而通常情況下,會是你走……
縱使有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很冤屈,這也是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經常遇到的情況,但是我們要相信,直屬領導做的不好的地方,別人會發現,自己努力做的好的地方,別人也會發現。
(3)好聚好散,能多一個朋友,就不要多一個敵人。
我的離職,很客觀地說,部門和個人都是有責任的。
有時候該表現強硬一點也是需要的,比如我在字里行間就表達過,我是正式員工,如果想讓我走的話,可以走辭退的流程,讓我主動裸辭是不可能的。
然后我與部門之間,也達成了雙方都能夠接受的協定:這段時間,不給我安排任務,想去面試的話,說一聲就可以了,離職的緩沖期可以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只要按時打卡,工資照發。
平心而論,部門待我不薄,只不過有時候水土不服也沒有辦法。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而淮南與淮北本身,并沒有好壞之分。
部門有著這樣的決定,是“于理”,我也能夠接受。而“于情”方面,大家都是來工作的,也沒有必要相互為難。
最后請大家吃一頓散伙飯是很有必要的,開開心心地來,開開心心地走。雖然不在一起共事了,但是“情”還在,這個“情”在以后的某個時間,說不定就能夠用得到了,畢竟互聯網的圈子真的很小的。
二、職業生涯規劃
介紹完了我的個人情況,我們再來看一下產品經理的職業生涯規劃吧,等到對于職業生涯有了一個宏觀的認知以后,我們再來細說求職這件事。
在我的概念里,產品經理這個崗位沒有太多的細分,就只有三種:產品助理、產品經理、產品總監。
1. 產品助理
通常為工作的前兩年,一般不超過三年。
產品助理是一個執行層的角色,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做好領導分配的工作,幫助領導達成相應的目標。
從產品的層面來說,產品助理可能更側重于一個個的功能或者功能模塊,比如做好一個登陸功能,或者是一個界面首頁的設計。
“器”的運用,是這個階段應該掌握的。
用好Axure、Visio、office等工具,能夠按照領導的要求完成任務,分擔領導的壓力,這就是一個合格的產品助理了。
2. 產品經理
一般在工作的三至五年,我們可以擔任產品經理這樣的角色。
產品經理主要任務是,按照公司或者決策層指定的方向,細化需求,并對于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進行把控,保證一個產品能夠按照既定的方向落實下去。
“術”的總結,在這個階段或許會比較重要。
這個階段,我們已經無暇顧及諸多細節的內容了,我們可以把正確的以及能夠提升工作效率的方式方法,傳遞給產品助理,讓他們來幫助我們完善細節。
3. 產品總監
做產品工作五年以上,我們就需要朝著產品總監的方向邁進了。
一個五年的產品經理與一個七年的產品經理,在專業技能方面(例如Axure),兩者的差別幾乎是微乎其微的。而將兩者區分開來的點,就在于對業務的深耕細作!
產品總監的主要任務,是需要能夠發掘方向,引導需求的。
如果沒有在一個業務領域內,有著一定的沉淀和積累,怎么可能提出深刻的見解以及方向性的建議呢?就算是我們敢提,那么作為公司的管理層,公司的老板,他們敢接受這樣的見解和建議嗎?
在這個層面,“道”的培養,或許就比較重要了。
至于“道”是什么,老子曾經說過“道可道,非常道”,也就是說,“道”這個東西,是可以用一定的方式來表達,但不能夠用一般的方式來表達。所以,我們經常會聽到“悟道”這個詞。
在我的理解里面,“道”更多的是指一種思維方式,就比如我們在互聯網從業多年,與另外一個在房地產行業工作多年的人,看待同一個事物的關注點與出發點,肯定是不一樣的。
三、關于求職的一些總結
接下來讓我們進入關鍵環節,來聊一聊我3天收到offer的背后,有一些什么樣的邏輯。
如果你想換工作,那么高薪求職的通道排序,你一定要知道:
等到我們三十歲以后,如果還在通過投簡歷求職的話,那么從這一點來看,我們的職業生涯是略顯失敗的。
我的這次求職,是通過HR內推的,但HR也只是提供了一個途徑,并沒有決定的權利。擺在我面前的還有兩關,一個是產品總監,一個是企業副總。
周四的上午與騰訊出身的產品總監初試,聊了一個多小時,從HR那里聽說的結果是:“用人單位想要這個人?!?/p>
周四的下午與華為出身的企業副總復試,也是聊了一個多小時,最后的一句話是:“我明天讓HR給你打電話?!?/p>
整個過程看起來很順滑,但也有一些不太如意的地方,回想一下,有三個方面值得思考與借鑒:
1. 圈層
也就是我們所結實的人脈,是一些知名企業,例如騰訊、百度的產品經理以及獵頭,還是說只認識公司內部的與我們日常溝通交流的這些同事。
這里給出一點個人的建議,永遠不要把自己“賣身”給公司。HR問我,說你是希望工作與生活是一體的,還是說工作與生活是區分開來的。
我的回答是,我希望兩者是有界限的,但是這個生活對于我來說,并不是吃喝玩樂,而是我需要有時間來反思自己,提升自己。
洞穿圈層的途徑有很多,我個人采取的就是大家現在看到的這種方式,搞知識分享,做公眾號。
一年多的堅持寫作,讓我結實了界內很多優秀的產品經理,期間也有企業領導和獵頭通過公眾號以及我在各大平臺發表的文章聯系我,給我提供工作機會的。
洞穿了圈層以后,能夠讓我不僅僅局限于“投簡歷求職”這一條途徑,而是有了更多的選擇。
2. 信任背書
產品經理的實力相對來說,是比較難以量化的。
能夠進行考驗的,或許只是一些最基本的內容,例如用Axure畫個原型,這個是可以看出基本功的,但也僅限于基本功。
想要對產品經理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只是通過口頭的交流,往往是很困難的。而且就算是面試時,這人口頭表達的非常好,在實際工作中也可能會出現說的與做的不相符的情況。
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信任背書”的概念了。我們可以通過語言把自己描述的,或者說包裝的很厲害,但是口說無憑啊,怎樣才能夠證明呢?
對于產品助理來說,可能一個原型、一個文檔,足以證明;對于產品經理來說,一篇文章、一個證書,也可以證明;對于產品總監來說,界內的影響力,自己負責產品的影響力,這些都是證明。
信任背書的目的,更多的在于提升企業的效率。就比如企業有時候會卡學歷,我們不能說一個大專生的水平,一定不如另外一個本科生的水平。但是從概率上來說,本科生里面優質人員的概率,肯定是要高于大專生的。
在我們求職的時候,一定要準備一下這些內容,一方面足以證明我們的實力,另一方面,在面試時,還可以讓面試官圍繞著這些我們熟悉的內容展開提問。
3. 卡我薪資的環節
開篇我也提到過,這次的離職,并不在我的計劃之內。在面試談薪資的時候,就體現了出來。
在我前幾年的工作經歷里面,可以說沒有大廠的工作經驗的。而目前的公司可以說是屬于一個大廠了,但是剛一年多一點的時間又離職,結果就造成,這一年多的大廠經歷,非但沒有給我提升價值,反而讓企業抓著這一個點,壓低了一些我的薪資水平。
面試時,也會問我一些行業認知的問題,我在這方面回答的確實不好。面試時,人力總監給我表達的一個觀點,我是非常認同的:在一個行業待到三年以上,才開始真正的能夠自主產生價值,如果連三年都待不夠,或許根本沒有資格來評價這個行業。
這也是我接下來職業規劃的目標:選定一個業務領域,然后進行深耕。想要達到的目標是,在某個業務領域內,不需要特別多的人,最起碼能夠有一部分人(例如競爭對手)提到這個業務領域,可以想起來我的名字就足夠了!
結語
文章的最后,再給工作年限不長的同學一些建議吧:
工作的前三年,甚至是前五年,都可以多體驗一下不同的公司,不同的行業。但是從工作三年開始,就需要思考業務方向的事情了,在工作五年的時候,就需要選定一個業務領域進行深耕,朝著產品總監的方向發展了。
我也認識一些HR的朋友,之前曾經討論過這些類似的話題,他們表達的觀點是:
一年一跳槽的人,那肯定是不敢用的,畢竟太不穩定了,還沒給公司創造任何價值,就又走了。
但是工作了五年八年還沒換過工作的人,也是不太敢用的。
如果他所在的是個大平臺,穩步提升的話,那另說;如果就是一個普通的公司,那么這個人的工作習慣以及思維方式都是很固定的,重新適應一個環境,可能會特別困難。
也就是,我們在30歲之前,簡歷上能夠有三份工作,這是極好的。等到30歲以后,選擇一個長期穩定的業務方向進行深耕,提升自己的影響力,這才是一個正確的道路!
我要開啟新的征程了,讓我們繼續結伴同行吧~
#專欄作家#
曉莊同學;公眾號:曉莊同學產品筆記,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智慧校園領域的B端產品經理。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跟你情況很像唉,也是4年經驗,面臨往高級和總監升的壓力,自身能力不差,但是缺合適的平臺,沒有大廠背景,缺少行業沉淀。
前三年一直在創業公司游走,能力是鍛煉出來了,但是創業公司的不穩定,讓我無法沉淀行業經驗。
目前在想辦法往大廠過渡,新的環境還要時間讓其他人看到我的能力,給我環境和機會,但···艱難前行中。
『在一個行業待到三年以上,才開始真正的能夠自主產生價值,如果連三年都待不夠,或許根本沒有資格來評價這個行業』
——麻煩有機會問下總監,衡量價值的標志是什么?有什么數據指標嗎?如果無法被證偽,那就是純扯淡。
3年以下就沒有價值了?那些跨行跳槽的CEO 是什么鬼?
不是不產生價值,這段話專門加了一個定語:“自主”。那位總監如果說“不產生價值”,那我肯定也得罵她,然后加上“自主”兩個字以后,這個覺得還是有些道理的、、、如果再加上業務領域層面,能夠自主產生價值的話,那這句話最起碼我是認同的。
不是很能理解自主產生價值的含義是什么。如果說自我驅動的話,干產品這行的人大多有這個基本的職業素養。可以深入解釋一下,感覺可能解釋是個挺深入的話題
切實感受到了一個工作5年,30歲,未跳過槽,工作狀態處于瓶頸期的已婚寶媽的苦楚
其實我也到痛苦期了,再不做出來一些什么,我感覺也快廢了 ?
作者說30歲之后還靠投簡歷求職,職業生涯是略顯失敗的,這點我也深有同感。正因為日積月累的寫作,才讓“3天拿到offer”顯得那么順其自然,一點也不讓人覺得有炫耀之嫌,佩服,也希望自己能有如此毅力。
hhh19歲的6年資深產品經理屬實奧利給
我是高級產品助理 ??
請問,完全沒有基礎的從哪里下手學習產品經理,已經上班第五年了
請問,完全沒有基礎的從哪里下手學習產品經理,已經上班第五年了
你就別來了
永遠18歲,明年還是18~
剛剛成年,就有幾年工作經驗了 ??
童工 ??
去年18,今年不好意思再說自己18了,所以寫19了 ,大家懂得 ?
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