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設計意見時“好好說話”
在給設計師提意見的時候,我們應該需要注意哪些細節和說話方式呢?
自己手頭的設計做久了,容易陷入細節而難以發現一些問題。所以設計師通常會找別人來幫忙看看設計稿,換個角度也換個思維。
一般有三種途徑來主動獲取意見反饋:
- 找設計同事過稿——他們可以從專業角度幫忙查找問題或優化點;
- 參加設計評審——同一團隊中不同崗位的同事齊聚一堂來指點江山;
- 找測試用戶體驗——找和產研無關的人來感受體驗并給出反饋。
今天我們跳出設計師的身份,站在他們的對面來談談如何更好地給他們提出建議和反饋。
建議反饋≠批評批判
設計不像開發,是一個很多人都能或多或少說上一嘴的專業。隨便找一個人給他看某個設計,他都能多少提出點個人看法。這就使得有些人會覺得自己設計看多了,也很懂設計,然后在提設計意見的時候,容易一頓炮轟。但因為缺少專業鍛煉,又不注意說話方式,容易變成對設計的批評批判,甚至有時候變成了人身攻擊,這只能讓設計師抵觸和反感。
批評更多是找問題,而提建議則是幫助解決問題。我們當然沒有義務幫其他設計師去解決問題,但起碼可以做到不要言辭過于凌冽,更不應該夾雜著籠統的主觀感受,比如“這也太丑了!”、“這也能叫設計?!” 這個時候設計師可能分分鐘想把你做成表情包。
別總是“老好人”
我們作為設計師時,找同事幫忙看設計圖給意見,不是為了你好我好大家好,是希望有專業領域的同事從不同的角度或者是自己沒考慮到的角度給一些意見,能把這個設計做得更好。
作為提出意見的人,如果有好的看法,提出來的話說不定能很大程度幫設計師做優化或避免返工。不要因為害怕影響同事關系,總是給一個含糊的“老好人”意見。
總是提這種“好聽但沒什么用”的意見,會讓設計師覺得你專業能力不行,或者不是真心想幫忙,反而不利于同事關系。
注意說法方式
設計師找我們提意見和反饋,是為了把設計做好。我們(尤其是設計leader)提出意見反饋也是為了他們能聽進去。
合適的說話方式和語氣就像潤滑劑,能讓設計師更容易接受說話內容。很多時候,影響人與人溝通效率和結果的,不是內容而是語氣。我以前在給組里設計師過稿時通常會說“我個人覺得……可能會好一點”或者“你要不要考慮把……改一下看看”,效果還不錯,各位可以試試。
適當點到為止
有時候一些意見和看法,點到為止就好。設計師自己手里出來的設計稿他們肯定很熟悉,也有過思考。一些地方我們稍微一提,他們立馬就懂了,一般會恍然大悟附和一句“哦對對對!”。這個時候沒必要再長篇大論做觀點輸出了,他聽明白了,就可以打住了。
評審是為了一起使勁
尤其是對于設計評審,其目的是為了讓設計方案更好,產品體驗更佳。設計師把設計稿拿到評審會上是在說“這是我為公司/團隊做的設計稿,大家一起來看看怎么能讓它更好,給公司/團隊創造收益”,而不是“這是在下的拙作,大家來噴我吧”。
那我們作為評審設計的人,說是“評審”,其實就是一起使勁兒,從各個崗位的專業角度來讓設計變得更好,而不是七嘴八舌炮轟設計師——這不就是多崗位設計評審的意義嗎?
甚至有時候,設計師帶著一個不是很成熟的方案參加評審,我覺得也沒必要指責。可能這個方案里是有一些可取之處的,放在別的方案里能變成一個更好的方案,這也未嘗不可。
推薦一個提反饋的方法:
在一篇文章Constructive Feedback for Designers中,看到了一個提反饋的方法,可以借鑒一下。這個方法叫SBI,即Situation-Behavior-Impact,我自己又補了一個T(Thought)其中:
- S(Situation)——描述當前的背景情況
- B(Behavior)——只描述你所觀察到的行為,不要猜測繼而指責別人怎么想的
- I(Impact)——說明這樣做的影響是什么
- T(Thought)——詢問對方的看法,也可能對方有他堅持的道理
例子1:(S)我們的設計規范里沒有這個控件,別的產品里也非常少見(B)你在這個不太重要而且操作頻次低的功能里加了這個新的控件(I)這可能會導致我們的設計控件不統一,而且要維護新的控件,也增加了開發成本(T)你覺得呢?還是你覺得這個控件加了確實是可行的呢?
例子2:(S)我們整個產品色調都是偏于明亮清新的(B)這里這個顏色可能暗了一些(I)用這個顏色可能會讓用戶對這個界面的第一視覺感受不太舒適(T)你要不要考慮調整一下?
找問題容易,提建議很難。
也愿大家在職場上越走越堅強!
作者:Vicol, 微信公眾號:略設小計
本文由 @Vicol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作者——公眾號“略設小計”已更名為“Vic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