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大廠,還是進小廠?

8 評論 12468 瀏覽 17 收藏 21 分鐘

選擇大廠還是小廠,對于很多人來說,是難以抉擇的。大廠和小廠都有各自的優勢、缺點,本文作者結合自己的個人視角,談談在大、小廠的經歷和感悟。

職場也像個圍城,在大廠的有些人想去小廠,小廠的不少人向往大廠。到底深蹲大廠,還是小廠?

我是一枚產品經理,在大小廠蹲的時間都超五年。我以個人視角,給大家分享一下在大、小廠的經歷與感悟,供各位產品同學在職業選擇時參考。

01?在大小廠工作的區別

1.?產品重要性

先說一下大廠,大廠會有很多事業部甚至事業群,每個事業部下也會有不同的產品。每個事業部、每個產品在公司的重要性是不一樣的。產品重要性不一樣,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人員配置、話語權、資源爭取能力等等。這些因素會影響一個人在崗位上能否做出亮眼的成績,也會影響一個人的發展。

一般來講,大廠的產品可以按“主要創收產品、次要創收產品、業務支持產品、戰略布局產品、創新實驗產品”分為五類。這五類產品由前到后,所獲得的資源一般由多到少,在公司的重要性一般由高到低。

進大廠,還是進小廠?

什么決定了所獲得的資源多少及產品線地位高低?是你給公司創造的收入,以及公司對你的期待。下面展開說一下。

你這個產品線或事業部給公司創造的收入多,或者期望你挑起未來收入大頭,當然對你重視,當然這個事業部的人員編制多,待遇一般也不差。所以你若在主要創收的事業部或產品線工作,在公司說話底氣就顯得足,甚至在公司內部都有自豪感。

假如咱倆在都騰訊工作,你在微信,我在騰訊地圖,若咱倆職級不差上下,你顯然比我牛的閃閃發光。(勿噴,沒有歧視任何產品的意思,僅舉一下例子)

本文說的業務支持產品,是指支持公司日常運轉的自研產品。這類產品線中規中矩,它雖然不給公司創收,但是公司離不了它們。它們相對獨立,若對大廠信息化建設感興趣,入職這類事業部也是不錯的選擇。

戰略布局產品、創新實驗產品,這兩類產品所在的部門或事業部,有些像公司內部創業性質的。這兩類產品前期人員配備少,雖然背靠大廠,但是很多事情也是靠自己摸索。一個產品的成功,有很多因素,并不是說背靠大廠成功的概率就高;有時候,成功率反而低。

為什么這樣說呢?

這便引出在大小廠做產品的區別,大廠的戰略布局或創新實驗產品,一般是小廠的唯一產品。

大廠是撥出一部分資源做這個產品,小廠基本全公司的資源都撲在這個產品上。

大廠可能抱著試一試或我也需要有這個產品的心態在做,小廠是使出吃奶的勁兒在做。

大廠如果這個產品失敗了,大不了把人分流到其它產品線上去。小廠如果失敗了,對公司來講可能沒有翻盤的機會了,甚至面臨公司倒閉的風險。

當然,這里不否定一點,有時候小廠也會拿出幾桿槍搞些新東西試試水。但是,一般就是嘗試幾個月,看到希望接著搞,一看不妙,立即止損掉頭。不像大公司,那么有耐心,搞三五個月的小嘗試,搞三五年的大嘗試都可以。

所以說,哪怕市場上同一類產品,對大公司小公司意義是不一樣的。若在大公司做戰略布局、創新產品,要看團隊的執行力、公司的文化氛圍及管理方法。還要看產品遇到挫折時,公司高層及產品總負責人對這類產品的發展態度,是砍掉,還是不斷試錯繼續做下去。

2 . 工作技能

在大小廠的工作技能的提高方法也是不一樣的。

進大廠,還是進小廠?

在大廠,一般內部學習資源豐富、培訓體系完善、工作流程規范。

我在某大廠時,公司內部有豐富的知識庫和視頻課程,關鍵是有專人審核,東西比較干,大多是工作硬技能直接相關的東西。分門別類整理的挺好,不是隨便上傳的零星文檔和錄屏。事業部內部,也會有自己的知識庫和視頻課程。

這些知識,對于剛入職的同學,還有大家的日常學習,幫助都很大。在日常工作中,若對工作有幫助,也可能花錢讓員工去外面參加培訓,也算一種福利了。

大廠的培訓體系也非常完善,像我工作過的大廠,有自己的企業大學。大學會研制或外購一些職場通識類課程,這些課程都是經過認真打磨或精挑細選過的。公司會針對每個事業部輪訓,并且是非常認真的,要納入考核的那種。

這對于個人工作軟技能的提升,是非常有幫助的,也省去了自己去網上找課程的時。再者,自己去找,有時候找著找著就偏了,學不到東西不說,還耽誤時間。

還有,在大廠工作崗位劃分的很細,這點兒不利于個人成長。每個崗位都能看清自己一畝三分田的邊界,每天干啥活兒,哪些活兒屬于自己該干的,是非常清晰的。若自己沒有更多意愿或主動性,其實對個人發展不利。

在小廠就不一樣了。小廠的學習資源,一般就是互聯網,稍微好點兒的自己整個知識庫,上傳一些文檔。其實,主要靠“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這對個人信息獲取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幫助。

與大廠相比,不能說哪個好,要因人而異,你若喜歡投喂式的,大廠好;你若想培養主動獲取信息的能力,小廠好。

再者,小廠一般沒有企業大學,不會針對每個員工組織職場軟技能的培訓。若有培訓,也是內部分享性質的,一般不會請外部講師專門授課。小廠提倡在“在練中學”,在工作中遇到不熟悉的東西,提倡在實踐中摸索與提高。

小廠雖然有崗位劃分,但是業務變化快,有時候一個蘿卜多個坑。比如產品經理,有時候會做一些運營、測試,甚至設計的活兒。這對拓寬個人能力面,非常有幫助。

3. 個人視野

不得不說,在個人視野提升方面,在大廠有很多便利性。

總體來講,大廠是行業風向標,市面上有什么新玩法,新趨勢,一般在大廠能先了解到。

比如有些大廠會有自己的研究院或行業研究團隊,會把新趨勢發在自己內刊上,甚至會開一些前沿講座,都可以去聽,也能拿到這些講座的資料。

但是,大廠搞不搞這些新東西,能不能搞起來,另當別論。

再者,說大廠代表風向標,是從大概率上來講的,不絕對。因為,有些新事物開始發生在大家都不關注的角落里,或者大廠看不上的小地方。當年馬化騰想50萬出售QQ,不就是個沒被看上的例子嗎?

大廠人才濟濟,資源豐富,在營銷活動策劃、產品推廣策劃上,不但組織周密、思路開闊,而且事后復盤、總結能力非常強。

比如你若組織或深度參與了京東618,或阿里雙11,這對個人視野和能力提升肯定有相當的幫助。這種場面,小廠是無可比擬的。

還有,大廠有時會申報一些863、核高基項目,甚至國家會把重點項目指定給某大廠,若有機會參與一些這些項目,對個人視野的提升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比如我在某大廠時,就參與了當時的863項目,這對開闊視野,的確是一種提升。

但是,在小廠能從如何使巧勁兒、如何把有限資源價值最大化、如何少花錢多辦事兒,這幾方面提升個人能力,也算是提升個人視野的一種方式。在資源緊缺情況下,把事兒做成功了,你的成就感也是滿滿的。

我在小廠,曾參與一個資源非常緊缺的項目,開始看不到一丁點兒成功的希望,但是這事兒在公司層面上只能成,不能敗,自己只好全力以赴,邊干邊想策略,最后竟然成了,并且比預想的還好。這難道不是開眼界嗎?這不僅是提升視野,更是拓寬認知邊界!這種能力,我在以后工作中也會受益無窮。

4. 上升通道

上升通道這方面,很多人已經介紹過,我就簡練的說一下。

一般大廠的人力資源部門都會制定全公司公布的職業上升通道。比如阿里的P序列、M序列,技術同學進入公司后按P序列定級,職能管理類按M序列定級,然后定期進行晉級評審。每級的評審標準比較清晰,相對客觀。大多技術同學雖然不在管理崗,而是走專家路線,比管理崗的同學待遇并不低。

小廠就不一樣了,比較靈活。大多小廠沒有全公司發文的上升通道,而是根據貢獻、表現和業務發展需要,對員工不定期晉升或調整。對于個人能不能晉升,要看有沒有坑兒。一般情況下,薪資和崗位掛鉤。

5. 工作氛圍

尤其是跨部門的溝通與協作,大廠流程比較嚴謹,溝通成本比較高。有時候一個小事情一套流程走下來,不下十封郵件。甚至每封郵件的收件人誰在前、誰在后,抄送誰,收件人的稱呼、措辭都是非常有講究的。

大廠也知道這種習慣不好,公司創立之初,一旦形成這種風氣,后續就好像融入骨子里了,很難改。需要聲明一點,我說的是我了解到的現象,不是所有的大廠都是這樣。

小廠就不一樣了,小廠相對扁平化。遇到著急事兒,喊一嗓子,若沒有會議室,三五個人一起到茶水間,面對面溝通清楚,然后每個人該干啥,直接分頭去行動。路子雖然野,但是效率高。

在我大廠時,說話辦事,有時候要顧及人的情面,所以相對客氣。剛到小廠時,我還有些不適應,因為工作起來真是對事兒不對人,任何工作的事情都是放在臺面上當面說清,的確是不顧及情面。后來我就習慣了,感覺這種方式,挺好,畢竟都為了工作嗎。

工作氛圍的事兒,就說這些吧,再說多了,就把我的東家都得罪了。

最后,再重復強調一點,我的看法與經歷僅代表我個人,不代表任何公司行為。既然是一人之見,肯定是片面的,僅供大家參考。

6. 發展風險

大廠可能會進行組織架構調整,也會砍掉產品線。至于小廠,風險更多了,商業模式沒跑通、長期不盈利、自身造血能力不足、融資不順、市場競爭能力不強等等,風險多去了。所以,進大廠、進小廠都是有風險的。

大廠組織架構調整,砍掉產品線,意味著人員要分流。遇到這種情況,一般先考慮內部分流到其它產品線,或者重組團隊干一個新的事情。

遇到這種情況,看似不是大風險,但是若平均每年甚至更短的時間來一次,對大多數員工來講,也需要很大的適應能力,因為每次都會面臨重新磨合、重新適應的過程。這相當于在職業道路上,你做的是波浪線式的起伏運動,而不是螺旋式的上升運動。

小廠風險多,為何還要選擇小廠呢?因為機會與風險并存。你想想,若小廠若發展的不錯,是不是會有很多管理崗位?你若手握大量期權、股票,公司若上市了,是不是能獲得豐厚的財務回報?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所以,小廠風險是多,但是發展機會多,也有獲得高財務回報的機會。

02?到底選大廠還是小廠?

了解完大廠、小廠的主要區別,到底選大廠還是小廠呢?其實,進大廠還是小廠,這是一個雙向選擇。這樣來說,個人只能把握一半主動權,那么咱就聊一下如何行使這一半主動權。

1.?初入職場

針對初入職場的同學,若能夠獲得大廠的機會,建議首選大廠。

有兩個核心原因:

一是大廠培訓體系完善,工作流程規范。初入職場,都有一個從學生到職業人的轉變,這個過程若全靠個人摸索,容易走彎路,事倍功半,若能夠從公司層面上獲得系統化的幫助,事半功倍。

比如:有些大廠的校招入職,先圍繞公司的方方面面做一個月的通識培訓,然后再圍繞目標崗位,在崗位上下游做三個月的輪崗實習。若是小廠,可能沒有這些培訓,負責帶你的師傅大多按照自己的方法來,因為沒有公司層面的詳細規范。

二是大廠讓人視野更開闊。初入職場前幾年,對大廠核心產品、行業生態、大廠的運作模式,職場新人都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去學習、觀察、思考、總結。身在其中,可以邊學邊感悟;若在小廠,你只能從網上找資料,支離破碎的了解大廠的這些東西。若在小廠,因為接觸面窄,你對整個行業的理解也要慢很多,因為有些東西你直接接觸不到。

再者,大廠有很多大牛,你能近距離的接觸、交流,這對個人的發展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所以,針對初入職場的同學,若能獲得大廠的工作機會,還是強烈建議去大廠的。

2.?先在小廠工作了幾年

對于畢業后,先在小廠工作了幾年的同學,若小廠非常有前景,建議一步一個腳印的伴隨企業成長,企業的發展就是個人的機會。

因此,無論是小而美的隱形冠軍,還是蓬勃向上日益強大的企業,我建議都要留下來,這里面會有個人發展的很多機會。

發自內心的說,若能伴隨一家企業從小到大,或從弱到強,是人生一大幸事。

若小廠發展的平平淡淡,或自己在小廠發展的中規中矩,若有機會,我建議大家在小廠積累幾年經驗后,還是到大廠去體驗一番。這個階段去大廠,無論從能力上,還是從職業視野上,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在小廠,可能工作路子比較野,去大廠也能體驗一下它們是怎么搞的,這樣對比一下,能夠查缺補漏、優化改進,能讓個人工作能力更加全面。

在大廠體驗幾年之后,大小廠都經歷過了,無論從能力還是視野上,都比較全面了。這個時候,可以結合自己的特長、興趣、資源、人脈等等,考慮繼續做職業人,還是創業。

當然,在小廠工作幾年,直接出去創業,也未嘗不可,本文僅根據一人之見,說大多數情況下建議怎么做,具體到每個人還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3.?先在大廠工作了幾年

在大廠工作幾年,可能不少人也有苦惱,大廠不少部門人員結構穩定,晉升機會少。面對這種情況,其實沒有必要苦惱。與小廠相比,個人還是有不少選擇的。

比如當大廠做新產品、組建新團隊時,大家可以在內部尋求轉崗機會。當新產品做的好,與在原部門相比,你的晉升機會會多一些。若外部能提供不錯的機會,靠大廠的背書,你也能找到不少晉升機會或獲得不錯的待遇。

在自己在大廠若發展的挺好,建議持續做下去,持續蓄能與積累人脈。這樣你的路會越走越寬,未來無論是在大廠做職業經理人,還是到外面去掌舵一個企業,還是自己去創業,都是不錯的選擇。這和伴隨一家小企業步步長大一樣,都是人生一大幸事。

03?寫在最后

無論進大廠,還是進小廠,最終的目的都是個人職業發展,或著符合個人意愿。

不少人缺少在這兩類公司長期工作的完整經歷,對二者的優劣沒有全面、深刻的體會,所以在面臨選擇時比較迷茫。

正好我有此種經歷,所以拿來分享給大家。但是,一家之言,非常片面,僅供參考。

最后祝愿所有職場人,吉星高照、大展宏圖!

專欄作家

產品人曉明;微信公眾號:營銷數字化實踐;多年CRM、互聯網產品經驗。做后端產品居多,從0到N做過CRM、用戶訂單、商家平臺、商家結算......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為了錢,哪里錢多去哪里!

    來自廣東 回復
  2. 沒啥爭論的,都知道大廠好

    回復
  3. 大廠

    回復
  4. 之前以為在小廠比較自在,待了好幾年才知道,很多時候都是畫餅最后有可能老板比你先下船。如果不是自己想學,很難有提升的,特別是如果開發人員也是小白的話,自己體會。測試、設計的活要干不說,其實久了沒有核心競爭力,因為感覺全是入門。如果能進大廠還是進大廠,個人覺得不管進那里還是要自己有能力。

    回復
  5. 應屆生就應該無腦大廠。親身經歷,我當時同時有大小廠offer,去小廠干了3個月還是去了大廠。小廠各種不成熟,業務流程不成熟、人員結構不成熟,有很多阻礙你發展的因素。大廠相對來說對發展更有利。等你成長為一個能力很強很全面的人,也可以嘗試空降小廠做個管理層,有決策權的那種。

    來自廣東 回復
  6. 任何時候只要是打工首選大廠,更多的人才聚集和更多資源讓成功的機會更大和人脈資源的積累更多,金錢積累更快。進不去原因學歷補足或者能力補足。忍氣吞聲考驗自己的耐心不是一件壞事。

    來自河南 回復
  7. 個人認為大多數畢業生都會傾向于大廠吧,但是如果前期大廠進不去的話,大部分會是因為學歷和學校專業的原因,但是一旦去了小廠呆了幾年,有了項目經驗或者產品經驗,我覺得想要進大廠的門檻就會變得更高,我想知道很多本科畢業一本二本不是985211名校的畢業生,該怎么才能社招進入到大廠呢,相同經驗的社招大廠的要求可能會更高,當然給的薪資也會更高。希望題主能給一些建議和方向

    來自上海 回復
  8. 寫得中肯也比較全面,為作者點贊。

    來自江蘇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