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企業如何能順利互聯網化?
編輯導語:傳統企業創新是需要勇氣的,你是否想要了解要如何才能順利互聯網化呢?在本篇文章中作者會給你答案,并且作者還在本篇文章中提出解決方法以及一些問題的解惑,快來一起看看吧!
一、用愛精心供養B端客戶
傳統模式需要更注重長期效益。如果我們忽視了關系的長期維護,那么客戶流失與重新開發會不斷出現并循環反復。這樣螺旋式的改變并不利于線上化產品提煉有效的切入點,就更佳無法做好對標用戶的服務。
傳統企業創新是需要勇氣的。如何優雅的成為整合產業鏈上下游的綜合服務解決方案提供商?一方面我們需要有強大的客情,并且花時間深耕服務體驗。另外一方面,我們能持續不斷的為現有的客戶提供“小而美”的優化。降低某一個環節的人力,提高某一環節的效率等等。
傳統企業互聯網化,實際就是將現有的線下業務場景中效率偏低的功能平滑線上化。這一過程就類似B2C=從市場到產品,從產品到需求的過程。從0到1設計ToB產品,系統和人、線上與線下,產品與運營良好協作才是關鍵。
所謂的“互聯網思維”是用來引導傳統產業如何做產品?如何改變它的體驗?如何改變它看到用戶的方式?如何改變它和用戶的連接方式?更重要的是如何改變商業模式?從而讓資源真正重新配置,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利用有限的資源,通過高效的整合,實現批量的個性化定制需求,提高利潤,獲得更多盈利機會。
作為互聯網產品經理,如果想要較為順滑地在傳統行業中,找到B2C產品的商業模式,如下4個步驟和方法可借鑒:
- 還原用戶場景,勾勒完整的用戶地圖,同時明確用戶角色及職責分工是怎樣的?
- 弄清楚各個角色之間如何交互?交互過程是否順暢?是否存在什么問題?
- 各個角色之間的交互是否存在必要性?是否可以修改、優化或者取消?
- 勾勒完用戶地圖后,劃分問題優先級,并梳理解決問題的實施路徑。
一般來說,解決問題的原則是:
- 先占據空缺,從無到有
- 再補充角色,形成閉環
- 接著優化交互,提升體驗
- 最終線上發力,線下輔助
除了以上4步驟之外,本文整理一套方法,其中包含2次評審+6大階段。幫助大家理解如何幫助傳統企業順利互聯網化。
二、市場分析階段
(1)市場調研
分四方面進行調研,分別是行業知識、行業動向、競品分析(直接+間接)。
(2)競品分析
搜集(直接+間接)競品的資料,整理產品矩陣,并圈定自己產品的優勢及切入點。
(3)附錄說明
以醫藥行業_學術推廣功能作為分析點,產出物如下圖所示:
三、需求挖掘階段
(1)需求來源
老板、業務、銷售、運營等。
(2)需求采集
所有需求如果涉及到產品迭代和功能開發,均需要在需求采集及需求池維護-需求池 模塊登記。
(3)需求排期
產品組會根據公司戰略需求,定期梳理需求采集及需求池維護所登記的需求,并完善優先級。
(4)需求確認?[會議一]
每一期需求最終確認均需要整理需求清單,并約業務方(通常是公司項目規劃、運營等部門)進行一次面對面確認。(此項任務產品側需要提前準備需求清單,可參考需求清單)
(5)附錄說明
需求采集及需求池維護(Excel表)
需求清單(Excel表)
四、產品設計階段
(1)迭代目標
明確本期迭代的目標和方向,用圖文方式說明清楚。
(2)功能清單
根據需求清單,整理功能摘要【內容需要包括產品名稱、產品端定義以及產品形態)】、功能清單【分產品端、分模塊梳理功能點及說明】
(3)功能確認?[會議二]
根據功能清單,完成產品設計初稿,并將產品設計初稿整理成一張大Map,便于與業務方確認產品功能時使用。
(4)功能說明
待業務方確認好產品功能點后,即可進入PRD撰寫階段。
PRD撰寫需要分產品端梳理,文檔結構如下:
- 產品概述:誰通過什么端完成什么行為和動作。
- 產品結構(功能摘要):用腦圖完成產品框架。
- 狀態說明:核心流程圖及狀態機。
- 特性說明:PRD。
(5)視覺設計
產品設計稿與業務方確認后,需交由設計團隊進行UI設計。UI團隊需要根據產品需求完成設計工作,并將輸出稿上傳至在線協作平臺(如藍湖)。
(6)附錄說明
迭代目標:說清楚一個問題“誰在什么場景下完成什么事兒。”
功能摘要、功能清單(Excel表)
產品交互及說明 Map (以注冊登錄模塊為例)
五、開發測試階段
(1)項目評審
組織研發/測試同學聆聽功能評審,會后發出會議紀要,并修改產品文檔(文檔修改需要登記修訂記錄);
(2)需求消化
針對開發理解情況,分模塊深入講解需求,輔助開發理解問題。
(3)開發跟進
開發過程中,存在需求理解偏差,或者根據研發實現所進行的產品微調,均需要有清單記錄并定時review;
六、產品驗收階段
(1)產品體驗及反饋
待開發完成并就如修改bug階段,產品經理+UI設計師均需要每日進入產品體驗及驗收,體驗反饋及內容需要登記。
(2)遺留問題整理
測試階段發現的問題,當期迭代若無時間完善,則需要登記在需求采集及需求池維護中,等待需求排期。
(3)附錄說明
體驗及反饋清單(Excel表)
七、產品推廣階段
(1)產品功能講解
當測試進入穩定期(所謂穩定期:產品側定義為核心功能可以跑通,不耽誤用戶主線操作),產品經理需要協調測試提供測試賬號,組織項目部同學聆聽產品功能,并講解用戶操作。
(2)產品手冊制作
待產品功能講解完畢,產品經理需要輔助項目部同學完成產品手冊的撰寫并答疑。
八、綜上所述
傳統企業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生產力滿足的僅僅是大眾的共性需求,并且無法滿足大眾的個性需求;主要原因是滿足大眾共性需求的生產力已經過剩了,這是一個供大于需的時代,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有足夠的選擇余地;直接原因是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極大地刺激了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欲望,生產力的發展速度沒有追上欲望的膨脹速度。
明確了以上三個原因,轉型的方向不言自明:一定是要滿足廣大群眾的個性需求!也就是說在滿足廣大群眾共性需求的基礎之上還要滿足個性需求,所以傳統企業轉型的方向又可以表述為批量的個性化定制。
由此可見,轉型的突破口應該是思維—>系統—>數據。首先是分析轉型的痛點和確定產業鏈互聯網的模式;其次是根據模式設計完成系統的搭建工作,利用系統的邏輯嚴密性代替人為操作的隨機性;最后是通過系統搜集業務數據,并對業務數據做充分的剖析和復盤。
互聯網+模式是將產品現有的顧客,結合延伸需求供應鏈,形成互聯網平臺。傳統企業探索互聯網+模式與單純的互聯網企業不同,傳統企業需要通過已有的線下資源整合其優勢,將原本分離的線下資源轉移到線上,形成靈活的線上信息資源整合,提升服務及產品質量,重視用戶體驗。
互聯網轉型只是手段,轉型之前,請弄清楚企業當前所面臨的問題,再看互聯網的接入是否能解決這個問題,以免走彎路,還浪費企業資源。
#專欄作家#
Mandy權,微信公眾號:小Q聊產品,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從需求到產品:0歲產品經理進階之道》作者,善于C端產品體驗,B端產品模式設計。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雖然字挺多看不懂,但是絲毫不干擾文章的高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