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應該如何創新?

0 評論 8648 瀏覽 23 收藏 15 分鐘

編輯導語:對于設計師來說,保持創新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好比一個武士擁有利刃才能夠所向睥睨、戰無不勝。那么,設計師如何才能做到不斷創新呢?接下來,本文作者為我們分析和總結了設計師如何在設計范圍里進行提升,希望本文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七夕節,一只蛤蟆火了,日進斗金,成為了紅極一時的商業模式。而此時我們公司正在立項設計一個品牌形象,其中就有一只金蟾的設計。

同樣的蛤蟆,為什么一只蛤蟆可以一天賺10w,而我們設計師筆下這只蛤蟆還處在方案方向的問題上呢?

我開始思考設計師如何能結合自身的專業特點,去做出更多的創新。但同時我腦海中又出現了兩個問題:

  1. 創新依賴于活動運營策略方還是設計師?設計創新的跨界的邊界在哪?
  2. 設計師該怎么在自己范圍里做出創新來?

一、創新的邊界:業務精通?略懂?

我先從第一個問題來說,現在市面有很多新的理念,比如跨界、T型人才、UGD、UXD,很多人以為是要深入業務做到精通。其實這方面我在T型設計師里提過,人的精力和時間有限,我認為只需要做到略懂就可以了。

我們都知道術業有專攻,隔行如隔山,這座山是不單是知識層面的,而是多年的經驗形成的直覺力。那略懂是個什么概念呢?

打個比方,我們都知道裝修里面有很多坑,彎彎繞繞,防不勝防。

我的大學同學說她家裝修了三套房子還是在有些地方折了,被坑了不少錢。如今,她現在對裝修的一些大體的要領基本算是一個略懂的人,比如家具的板材規格,櫥柜有哪些環節要注意。

但對于裝修的專家來說,這不叫精通。差別在于,裝修的專家能從客戶體驗角度,未來使用的便利、人性化角度定制化裝修需求。

那這就回到了設計師對業務的邊界了,我們需要做到了解業務的基本框架,基本邏輯,一些常見的問題。真正需要我們施展專業性的是從視覺體驗上、結合用戶需求洞察、視覺感知、心理學、易用性、一致效率上面發揮更佳的體驗設計的價值。

1. 跨到什么程度?

現在我所處的環境中,大部分情況下,我在溝通需求時替業務、產品思考了更多,還覺得有成就感。但是實際是,卻耗費了我可以更多投入專業深度的精力。

一個真正專業度很高的公司,很少存在補位的情況。也就是說,不同部門的人在一個項目中協作,就像齒輪一樣咬合,緊密凝聚一起發揮所長,在各自專業領域上拔高。

而回到我現在公司,是先把對方的坑填上,再攜手一起發力。在這里,就會有些疑惑了,我們究竟要補位到什么程度呢?

我認為看公司的文化和實際情況吧,因為會牽扯很多精力時間,比如前面提到阿里那位設計師為什么困惑,是因為他可以把更多精力投入在設計創新,追求的是引領。

而我所在公司,更多精力在補坑,溝通需求,思考合作方考慮不清楚的地方。

不久前,接到產品的一個需求說評論區不好看,讓UI來改,我問為什么要改?

他說某天某個領導覺得很山寨,所以他現在提過來,讓UI來主推去優化。

我問了他幾個問題:改完這個價值有多大?是否在核心目標方向中?這個需求主要目標是什么?想達到什么程度?

結果他回了我一句:這不是UI做體驗優化去主推的嗎?

我心里就開始冒火了,作為需求方一個不好看就把需求提過來了,這背后的價值,規劃也都不清楚?如果每次產品需求都這么提,要產品做什么?

最后,我們在這一個溝通過程中理順了幾個方向:

  1. 找到不好看的幾個方面?
  2. 對標的競品是什么?想要達到什么程度?
  3. 評論區在公司的核心業務中,能轉化業務銷售,意味著他的價值。
  4. 當前對這個功能的規劃是什么?是否未來有其他功能規劃,我們在設計上注意功能的擴展性。

2. how到why思考轉變過程

設計師在接到需求時候,跨界更多是指思考的方面,跳出顏色、板式的狹窄思考,多問幾個為什么(why),而不是怎么(how)讓評論區好看?

設計師該如何創新?

比如:

為什么產品要直接來提這個不好看需求?

——因為老板關注。

為什么老板關注這塊?

——因為評論區在整個產品的核心模塊中,他能帶來活躍度價值。

為什么現在體驗不好呢?

——因為內容多,功能堆積沒有主次,造成視覺閱讀體驗不佳。

這樣,如果我們能夠多思考一下Why,找到的答案會更有高度。

設計師該如何創新?

第一:問題是什么,把問題聚焦起來;第二:找到一致目標;第三:需求帶來的價值;第四:權重優先程度;第五:未來規劃。

總的來說,提出一個需求看似簡單,以為是一句話的事,實際是需要思考更多方面。如果對方不夠專業,則需要幫助合作方補坑,替他們思考。

這個坑我理解的是完善產品需求,理清需求的價值,和分析背后動機,搞清楚未來的規劃。再從體驗設計的專業行去考量設計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逐步拆解到質量、構圖、顏色、體驗、效率上。

事實上,在一個公司需要各個團隊都向前走一步,這樣大家互相補位,凝聚成一個更有戰斗力的團隊,才會創造出更有價值的事情。

二、設計師如何在設計范圍里提升

這開始之前,我覺得有必要要先認清什么是設計范圍?

很多人在這里淺顯的理解為就是設計的表現力,技法方面了,我認為這僅僅只是設計范圍的部分。

我原來的同事去了阿里后,給我分享他最大感觸是,他花了幾個月時間在研究圖形語言在用戶心智形成的過程。其實說明白就是DNA圖形的設計,他經過無數次的實驗,論證、推導,最后才確定一個圖形。

這對于大多數設計師來說,覺得很不可思議,一個DNA圖形要這么久的嗎?

可能有的公司的設計師花半天時間就畫了一個圖形輕而易舉定義為了DNA圖形,最后什么結果和價值也不知道。對于設計范圍而言,有的人定義為視覺表現,有的人定義為解決問題,有的人定義為引領趨勢。

也就是說心有多大,舞臺就與多大,我們每個人給自己范圍多大,自己的提升空間就有多少。

設計師該如何創新?

我們一一來解答這3個范圍!

1. 形式表現范圍

我最近在做運營設計規范的項目,如果從常規流程來做,其實就是找個能力不錯設計師去改一改字號,1~2天時間找一下風格等就做出來了。

然后呢,很多設計師在這樣過程中就陷入到視覺表現范圍了,38號字還是36號?蘭亭粗黑?還是中黑?

類似的現象還有,比如我們收到產品對設計方案中xx模塊提出不好看的意見,然有的設計師就開始埋頭調模塊中顏色,樣式視覺等。

總的來說,把自己框在視覺范圍內的設計師,容易把自己陷入在技法表現上。

但是,話說回來這重要嗎?

很重要!我認為這是一個設計師必須要做好設計的基本功,也就是說視覺表現修煉是設計師的核心能力,必須要做的,視覺表現不夠好,談什么業務增長,體驗效率等?說多了就成了眼高手低了。

如何解開視覺范圍的框呢?接著往下看~

2. 解決問題范圍

什么是解決問題的設計范圍?

這其實也就是說設計不是藝術,不是設計師發揮個人審美意識,而是需要平衡商業、用戶之間的解決方案。這個平衡更像一種太極哲學思想,達到融合共生。

我們聽過形式追求功能,但很多人錯誤理解為功能大于設計形式,也就是功能滿足了,美不美不需要了。

過去,在歷史長河中,人類從沒停止過對美的追求,對設計形式的盡善盡美。在我10多年前的大學教科書《近代工藝美術史》中有這樣一個經典—長信宮燈。

設計師該如何創新?

這個長信宮燈是宮廷中照明的花燈,它的經典在于設計工藝和巧妙獨特的構思。

宮女的右臂與衣袖形成燈罩,可以自由開合,燃燒產生的煙霧、灰塵可以通過宮女的右臂沉積于宮女體內,不會大量飄散到周圍環境中。

除此之外,燈的造型和工藝精巧,工藝水平相當高。

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古人對設計形式與功能的巧妙構思,做到天人合一形成一個高度。站在體驗設計角度來看,設計在可執行的功能基礎上,還應該在設計形式符合用戶的心智、認知、習慣,符合用戶審美等方面的取向。

那么我們就回到設計的本質是解決問題,提供平衡各方面的設計解決方案,但我們的設計不應該倉促而就,應該經過充分的論證后再拿出。

首先是設計的可執行度方面進行論證,然后上升到第二層深度,用戶的認知度,再次論證,兩層深度都通過論證的設計方案才能被稱之為設計解決方案。

3. 創新引領設計趨勢范圍

其實從視覺范圍提升到解決問題范圍基本已經是業界優秀的設計師了,但要做到創新引領并不是那么容易。

最近我頓悟一個很有趣的現象:螺旋上升的規律。

什么意思呢?

其實我們從歷史的長河中不難發現,文明的發展趨勢是一個螺旋的上升的。生活中一個現象可以更好理解,比如闊腿牛仔褲,在多年前流行過,過幾年后又改一改面料、圖案樣式重新流行起來。

還有我們前2個月刷屏的新擬態設計風格,很多人聯想起了過去的擬物時代。這不是簡單形式層面的返舊,而是結合歷史背景、經濟、場景、人群、文明演變出來的新趨勢,重要的是,這種新趨勢是在過去的趨勢上再創新,再設計。

對于個人成長也是如此,最近一個月我學了很多不是設計專業外的知識,看了近10本的成長方面的書,收獲頗多,我也做了很多嘗試,比如分享、傳播知識、幫助別人成長。

但在上周,我發現我對成長不再感興趣了,我極度渴望補充設計專業的知識,渴望在設計上做出一些創新突破,這個現象挺有意思,我發現這是一個螺旋上升的趨勢,我的認知精神層面先提升到一個高度,然后再提升我專業的思考和表現。

也就說,設計創新的高度不是在設計視覺范圍的苦思冥想,卻遲遲不得答案。

比如:一個圖形,脫離了用戶,脫離了產品形態是沒有任何價值的,就是一個圖形。而是站在用戶認知角度,產品功能形態去結合,找到設計形式的可以平衡的解決方案。最后,反向推導設計形式的高度,做到天人合一。

#專欄作家#

Hellen,微信公眾號:詠舍,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八年設計經驗,藝術設計學碩士畢業,專注互聯網金融用戶體驗設計、及自我管理與提升。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