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貼:互聯網群面的角色分工

0 評論 6229 瀏覽 7 收藏 12 分鐘

編輯導語:群面作為高效篩選候選人、大幅提高公司招聘效率的好辦法,被廣泛應用于各大廠的春秋招流程中;但高效篩選的另一面,對于參與秋招的大家而言,就意味著通過率低和不確定性極大。接下來,本文作者就跟大家聊一聊群面,幫助你提升群面通過率。

一、關于群面的誤區

在大家都知道群面難的背景下,當你打開百度/知乎,搜索群面的關鍵詞的時候,保守估計90%的內容會告訴你以下知識點:

經驗貼|互聯網群面的角色分工

(圖源網絡)

這些科普貼會告訴你,每個角色應該負責完成哪些工作。于是,基于這樣的認知,大部分人想了想:

  • “我不太適合當leader,這個角色太打眼而且能力要求高,萬一沒帶好隊伍風險比較大;
  • “不然我就當個note taker好了,幫大家記一下筆記,少說話多做事;
  • “又或者,看起來timer這個工作很輕松,我作為timer給大家計時和提醒,也算是發揮重要作用了。

認領自己的角色之后,按照科普貼的定位和角色說明書認真的扮演自己的角色:

  • 作為note taker非常認真的記筆記,記下每一個同學說的每一個要點;
  • 作為time keeper十分嚴謹的每隔10 min就“打斷”大家的討論,提醒一次時間。

自詡每場群面都有辛苦的付出,但群面的結果大概率不盡如人意。這背后的原因是,大家對于群面的角色分工存在些許的誤會,因此本篇想糾正幾個誤區。

二、角色分工≠人的分工

1. 群面中的角色不等于狼人殺中的角色卡牌

比較好理解,群面中的角色不等于狼人殺中的角色卡牌。

在狼人殺游戲里,你會拿到你的身份牌,可能是預言家,可能是狼人,可能是平民,但無論拿到什么,這張牌就是你這一局游戲的唯一身份了。

并且至今為止(據我所了解),狼人游戲里面的各個身份之間是互斥的,也就是說你不可能既是狼人又是預言家,你也不會既是好人又是壞人。

所以,在狼人殺中,你作為參與者只需要抽取自己的身份牌,然后按照身份牌上的角色指引完成你這個角色的任務就好了。

但在一場群面中,我們不會真的拿到一張叫做“leader”的身份牌,每個人沒有固定的角色牌,大家都是群面的參與者,團隊的協作者之一。

不區分好人陣營和壞人陣營,大家同屬于一個陣營,并肩作戰。所以,不要用狼人殺的玩法去打開一場群面,拿著知乎干貨中介紹的角色牌對號入座,規規矩矩。

因此,部分小伙伴頻繁問到的“有人和我對跳leader怎么辦”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并不是誰嗓門大誰就是leader的,關鍵看誰能夠提出有效的框架引導大家的討論,如果你提出的方案大家認可的話,你自然是公認的leader。

如果確實有人非常在意leader角色,堅持提出自己的框架也試圖帶領大家的話,不要花費太多時間爭執誰的框架好,大概率是哪個框架都沒問題。

這種情況下,誰是leader并不重要,推進問題更重要。為了節約時間,可以選擇接受對方的框架,輔佐leader,將自己的觀點融入對方的框架,在leader做的不好的地方及時補位就好。

2. 角色分工是事情的分工,而不是人的分工

作為同一個團隊,為了make things happen,需要有角色分工讓不同成員之間更加有效的協作,但這是以事情為單位的分工,而不是以人為單位的。

舉個例子:如果我們寢室準備周末一起煮火鍋吃,那么需要有人準備食材,有人清洗和處理食材、有人烹飪食材、有人吃火鍋、有人洗碗和收拾殘局。

那么在煮火鍋這個課題中,我們有五類角色:

  • 采購者:負責收集大家的愛好,統一購買食材;
  • 加工者:負責對原食材進行處理,洗菜和切菜;
  • 烹飪者:負責將食材下鍋烹飪煮熟;
  • 享用者:負責吃火鍋;
  • 掃尾工作者:負責洗碗和收拾殘局。

理想的情況下,每人各自認領自己適合的角色,會做菜的做菜,不會做菜的洗碗,每個角色都能對應到人,然后大家和和氣氣一起吃火鍋享受周末。

但,事實和理想總是有差距的,不同角色分工對于能力要求不同:

比如享用者角色對于能力基本沒有要求,有嘴就能吃,所以大家都愿意當等著吃的享用者;再比如加工者,為了大家的飲食安全著想,需要把食材盡可能的清洗干凈,并且切至可以輕松下鍋煮熟的大小,需要稍微有一丟丟經驗,還有一丟丟辛苦。

由于不同角色對能力訴求不同,基于每個人對自己的認知和定位,可能出現這些情況:

  • 有一部分缺乏團隊意識的人,不想干活只想等吃飯,希望隊友make things happen,自己只要happy,不會主動去做事情;
  • 或者說大家都等著吃完洗碗,不想做繁瑣的切菜洗菜工作;
  • 這個時候,另一部分更有責任心和團隊意識的人,就會一人扛下所有,又買菜又做菜,或者是為了提高效率,擔任起leader的角色。為大家找到合適的分工,避免大家都扎堆,有的活沒人干,有的活人太多。

在這個例子中,一個人可以認領多個角色,從采購到加工到掃尾,一人扛下所有,一個角色可以對應多個人,比如全員都是享用者。

畢竟這件事情的核心目的是讓大家吃到火鍋而不是讓所有人洗到碗,角色的背后是以事情為單位的分工,只有這些事情一一完成之后,一起吃火鍋這個大目標才能圓滿完成。

群面同理,各類干貨介紹的角色劃分是告訴你,如果希望完整的進行一場群面討論并且得出結論,向面試官呈現你們小組的成果的話,至少需要這樣一些事情的分工:要有人計時、有人推動討論、有人做記錄、有人做決策、有人代表發言。

但并不是說需要專門安排一個人計時、一個人負責推動討論、一個人負責做記錄、一個人負責做決策、一個人負責發言。

3. 不要被角色局限,要有積極的補位意識

團隊需要有分工,保證事事有人做,這樣合作更高效,避免兩三個人做重復的事情降低團隊的效率。但如果這件事情你的伙伴cover不了的話,不要被自己的角色給框住,覺得不是自己分內之事,而是要及時補位,要意識到團隊內部的事情都是你的分內之事。

雖然你覺得自己平常不屬于愛出風頭的類型,因此更多時候愿意補充和完善他人的發言,并且進行記錄,擔任一個類似note-taker的角色。

但如果面試開始了2min,大家都面面相覷,毫無思路,就需要主動承擔leader角色,去分享自己的思考框架,給大家一點思路引導討論,打破僵局。

如果討論的后半程發現沒有人在關注時間的流逝,而且臨近群面時間結束,小組還在糾結一個細節的話,不論自己是不是time-keeper,都需要及時打斷大家,并將討論的焦點拉回來,抓大放小。

及時補位更能讓面試官看到你的閃光點:一方面證明了你不僅僅能擔任好當前角色,也能勝任更多角色,符合大多數公司青睞的T型人才模型;另一方面,證明了你的團隊意識和大局觀,能夠及時看到團隊分工的風險和不足并且補位。

三、做一個群面貢獻者

總的來說,無論是認領一個角色,做好角色分內之事也好;還是及時補位,幫助團隊更好的產出也好,本質上都是需要更主動的去為這場群面做貢獻,最大化自己對這場面試和對這個團隊的貢獻。

沒有應該和不應該,只有需要和不需要。那么如何最大化自己對于一場群面的貢獻,分為對人和對事:

1. 對事

對于本次群面的議題,貢獻自己的思考,提出創新的觀點;并且對于他人的思考及時反饋,不完善之處相互補足,推進議題討論的進程,輸出總結發言。

這部分的能力是有辦法提前儲備和練習的,自己平??梢远嗫搭}庫,積累思考的通用框架和解題方法。

2. 對人

把控團隊的討論節奏,傾聽他人發言,化解團隊內部矛盾,糾正團隊方向,適當讓渡表現機會。

這部分需要有大局意識和同理心,時刻記住兩個原則:第一,對事不對人;第二,對手也是隊友,成就他人即成就自我。

#專欄作家#

李濤,微信公眾號:檸檬two,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新人產品經理,專注于產品求職分享和社交/社區賽道產品思考。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